水稻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2023-10-25程长兵
要想提高水稻产量,就需要加强种植技术方面的研究,包括选种、整地、施肥、改善土壤酸碱度、灌溉等,进而提高水稻种植产量和质量,从根本上提升水稻高产种植技术水平。
1 种植要点
1.1 选种与种子处理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选种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要注意以下几点:要仔细检查种子是否毁坏,剔除色泽呈灰色及不良种子,尽量选择颗粒饱满的种子。由于中国南方水稻种植地区繁多,而且各地环境差异较大,要根据不同环境和气候进行选种。选择出芽率高的水稻种,通过浸泡的方式观察出芽率,再进行大规模催芽育苗。望江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足,非常适合水稻种植,但是病虫害直接导致水稻产量下降,为了避免发生病虫害,可以将选择好的种子使用消毒或阳光暴晒的方式,杀死表面虫害,减少种子内部多余水分,确保水稻质量,从而提高水稻产量。
1.2 催芽与育苗
选种结束后,先将种子浸泡处理,浸泡水温要适当,一般将温度控制在40~50 ℃。浸泡前先清洗种子,清理掉种子表面的杂物和细菌,清洗捞出后在40~50 ℃水浸泡,等到水温降低到28 ℃左右时种子已经吸收了足够水分而膨胀。此时将种子捞出,放置在大棚内进行催芽,此过程要保持温度在20~30 ℃,并要保证环境湿润,每隔12 h 左右翻动种子。当80%的种子开始露白就可以降低到正常室内温度,维持2~3 d,水稻就会正常出芽。催芽时要保持环境清洁,避免种子接触到油渍等杂物。
在育苗前要对育苗秧床进行处理,营养土要选择没有发生过病虫害的优质土壤,施加腐熟后的有机肥料,按照6:4 比例进行均匀混合。为了避免在种植后期发生病虫害,可以在营养土中加入适量的多菌灵药剂,配比后将营养土堆放1 周,使其充分融合吸收。
1.3 插秧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土壤状态及稻田水量都会对秧苗成长具有一定影响,基于此,在插秧前要对土地进行施肥翻耕,提高土壤透气性和肥沃程度,并通过翻耕将稻田进行规范化整理,确保稻田内水面整齐,并对后期灌溉水渠进行修整。将稻田进行翻耕晾晒后,从附近水源中引入适量水源。根据秧苗高低确定水位线,引水后向其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除草剂,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在施药5~6 h 后,就可以进行插秧,在插秧时要注意秧苗之间保持适宜距离及控制秧苗插入深度,密度过高不利于后期水稻成长,密度过低又达不到收益。
1.4 合理施肥和灌溉
施肥和灌溉是影响水稻正常生产的重要因素,施肥可以保障秧苗生长所需养分,充足的水分可以保障水稻品质。要想提高水稻产量,就要制定科学的施肥及灌溉方法,不能盲目施肥。在施肥时,根据种植土壤及水稻品种,选择合适的肥料,水稻施肥一般包括3 个重要阶段。第一,在插秧后3 d 进行施肥,此时秧苗已经长出白根,需要追肥保证秧苗所需养分。第二次,在分蘖高峰期追施硫酸铵及返青肥,保障小分蘖快速生长。第三次,在水稻孕穗期,此时追施复合肥保证水稻穗颗粒饱满。在灌溉时,由于水稻种植土壤具有一定蓄水能力,要根据外部环境及不同季节需水量进行灌溉。一般采用分期灌溉或交替灌溉的方式来保持稻田水位平稳。当降水量较多时,可以将多余水源引入到附近河流中,便于后期灌溉。
1.5 田间管理
当水稻正常生长过程中,杂草会争夺水稻养分、水分及生长空间,若不及时处理很容易造成水稻植株矮小、干瘪及营养不足。因此,在水稻生长期间要加强水稻田间管理工作,通过人工除草进行田间杂草的管理。综合养殖的方式有利于构建稻田生态平衡,在稻田中养殖水鸭或鱼类等,不但可以使稻田中的土壤松弛,还能利用鸭子食用水草的特点,减少稻田杂草。在稻田中构建小型食物链,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不但可以减少病虫害,还能有效减少杂草。加强稻田管理,减少影响水稻生长的不利因素,可以有效保障水稻产量和品质。
1.6 科学选择收割时间
水稻收割时间对水稻产量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出穗后50 d 进行收割较为合适。
2 防治病虫害
水稻在种植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遭到病虫害威胁,不仅影响水稻质量,而且影响水稻产量。常见水稻病害为纹枯病,从水稻插秧到水稻接穗阶段均有可能发生。在水稻成穗期,若田水过多,水稻便有极大可能患上此类病害。纹枯病主要集中发生在水稻稻叶上,并伴随椭圆形病斑,会导致水稻颗粒较小,严重时还会致使水稻死亡。此外,虫害对于水稻健康生长也造成了极大威胁,例如二化螟、稻飞虱等,数量繁多,产卵迅速,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很容易造成水稻大面积受害。因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例如农业防治技术,在播种前做好整地,将土壤里杂物、细菌等清理干净,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选择抗虫害、抗病害强的水稻品种,将病虫害发病率降到最低。
综上所示,需通过严格的选种、科学的制定施肥及灌溉方案,并加强病虫害防治,从而有效提高水稻种植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