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观社会视阈下的饭圈建构

2023-10-25崔洁

声屏世界 2023年13期
关键词:饭圈偶像明星

□崔洁

研究背景

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实验主义电影艺术大师居伊·德波在《景观社会》中提出了“景观社会”的概念。不过他并未对这一概念作直接的界定,而是通过书中清晰的逻辑阐述来论证景观社会的呈现方式、存在基础与本质特征。他指出:“在现代生产条件下,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spectacles)的庞大堆聚,直接存在的一切都转化为表象。”[1]

作为德波社会批判理论的关键词,景观除了指景象、景色之外,更表现为一种被展现出来的具有迷惑性质的演出图景。[2]沉迷在景观演出中的观众在景观制造的幻象中逐渐丧失对真实生活的渴望,而与之相应的资本则躲在景观背后操纵着整场演出的走向。在互联网时代,最为突出的便是资本景观对大众娱乐的控制,尤其是对影视娱乐中饭圈的景观控制。这种控制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寻找景观代理人的方式来代替自己执行演出的任务,而明星作为最好的“景观代理人”,他们所生产的物料——饭圈中的“物料”是指涉及相关合作的照片、文字、视频、文件、录音等资料,或者明星录制的新歌、拍摄的新剧、拍摄的杂志照片等,都属于“物料”的范畴——即是最有说服力的景观。在景观社会中,观众是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常由普通大众组成,他们以群体的形式观赏演出,并在社交网络和其他组织中传播。景观的影响可以被视为一种隐性控制,因为它并非强制性的,但能在人们无意识中逐渐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思想。这种影响可能会让人们逐渐沉溺于景观之中,成为景观的信徒,这一现象被称为景观拜物教。研究饭圈文化建构的过程,对于如何理解和消解这种饭圈景观给人带来的负面性具有重要意义。

饭圈景观建构过程

景观制造:塑造媒介形象。 一、互联网文化场域的形成与发展。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工具,也是重要的经济体和基础设施,更是一种塑造社会的不容忽视的力量,是培育和发展新兴文化的绝佳场域。在互联网文化场域之中,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媒介变革,极大地影响了当下的社会思想,催生了新型的社会关系,促成了当下参与式文化的流行,而互联网文化场域的景观化、表征化特征,也使视觉成为了人们认知和了解事物最直观的方式。伴随着网络科技的迭代更新,视觉文化的优势愈发凸显,景观与视觉的联系愈加紧密,人们进入了以视觉为主导的传播时代,各类景观的出现和壮大都是互联网及平台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互联网打破时空区隔,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德波在《景观社会》一书中指出现代生产条件下的社会生活本身成为了景观的大量堆积,一切事物都被转化为表象。当下,饭圈和追星族的生活正是由物质的积累所构成。明星作为景观的制造者,不断将生活变成一场庞大的秀。在德波的理论中,“秀”是景观的堆积,也是德波新社会批判理论的关键词,原意是指一种可视的客观景色、景象,同时也指一种主体性的、有意识的表演和做秀,是一种被展现的图景。然而,人们因为对景观的迷恋而丧失了对真实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同时资本家也依靠控制景观的生成和变换来操纵整个社会生活。饭圈和追星族的生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景观,明星及其生活成为了这个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个景观也成为了人们认知现实的一种途径。因此,人们需要审视景观社会下的生活和文化,反思人们对景观的盲从和崇拜,以及资本对社会生活的控制和操纵。

三、明星本人生产,打造媒介人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生产物料的过程实际上对明星建构自己动态立体的视觉形象的过程。在这个建构过程中,明星完成了对自我形象的视觉表征的“包装”,从“客我”身份审阅调整为“主我”塑造,其中既蕴含着对自我表达的满足、实现自我认同的个人心理动机,也包含着维持高频曝光、吸引粉丝持续关注的隐藏目的。[3]

明星产出物料的首要动机就是对自我表达的需求满足。物料作为人类表达分享欲与倾诉欲的载体,赋予了明星及时记录、表达当下情绪和想法的主动权,它就如同个人日记,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记录生活中的片段并发表,还可以通过后期剪辑展现个人意图。

在饭圈的构建过程中,粉丝往往采用一系列特定的行为方式和语言符号,以体现他们对偶像的喜爱和支持。例如,粉丝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与偶像相关的话题、图片、视频等,同时利用标签和关键词等手段,让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参与进来。此外,粉丝还会在线下举办各种活动,如见面会、生日会等,以更直接、更亲密的方式表达对偶像的爱。这些行为和符号在粉丝群体中得到了共同的认同和传播,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饭圈文化。这种文化不仅在粉丝圈子中发挥了重要的凝聚力和组织力,还对外部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之,饭圈不仅仅是一个娱乐消费的产物,更是一种反映了当代青年审美观念和价值观的文化现象,它既具有自身的内在逻辑和运行规律,又与外部社会和文化环境存在各种联系和交互。但是,人们也需要意识到饭圈的发展和变化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需要不断跟进和调整研究方法和视角,以更好地把握和解释这个充满青春和活力的文化现象。自日韩“养成式”偶像模式引入我国以来,粉丝群体的权利得到扩大,他们可以通过投票、打榜等方式决定偶像的去留,粉丝的行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关乎偶像们的命运。因此,粉丝会竭尽全力积极为偶像助力,建构当下能被大众接受和喜爱的偶像形象。

我国的粉丝群体建构偶像形象的主要方式是基于偶像的碎片化文本和符号,对偶像的照片进行精心修图上传,制作精良的短视频并在社交媒体平台广泛传播扩散,为偶像树立各种人设等。现如今,新时代偶像的媒介形象除了经纪公司的包装和偶像自身对形象的塑造以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粉丝群体基于对偶像想象的积极建构——即参与式、陪伴式“造星”的结果。在以往,偶像的媒介形象基本是由偶像作品来呈现的,而如今,可能大众对于某些偶像的印象仅仅停留于一些单一的碎片化的印象,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大量粉丝群体在社会各种力量下自发对偶像建构的媒介形象,以此来增加偶像的流量和人气。粉丝群体对偶像媒介形象进行积极建构,的确能够为自己的偶像争取一定的曝光度、流量甚至代言等,但是饭圈对偶像的媒介形象的长时间树立会在受众心理产生标签化认知,甚至会模糊虚拟现实和真实现实的差异,一旦偶像的人设崩塌,受众可能会难以承受巨大的心理落差。

景观消费:视觉与情感的双重消费。 一、视觉消费。景观被看作是感性的可观看性建构起来的幻象,甚至可以说视觉表象直接建构了景观,因此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景观社会就是一种基于视觉传播机制的现代社会统治形式。在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的基础上,美国学者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认为视觉文化和消费社会的共同作用“使景观已经占领了后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个体处于视觉盛行的社会并迷失在景观之中”。互联网和高科技的发展让人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视觉文化,这种视觉认知给人们带来了心理上的满足和体验。在消费文化和大众媒介的双重作用下,人们对于景观社会的消费,首要体现在视觉方面。作为景观中的核心要素,明星的身体成为吸引受众的第一原因。景观中丰富的流动空间,满足了受众视觉上的虚拟体验,使得明星的视觉消费主要集中在对明星身体的凝视和现实空间的消费上。受众通过观看明星的身体,感受到了身体的美丽与魅力,同时通过虚拟的现实空间也能够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这种消费行为既是人们对于个体美的追求,也是对于社会环境中景观化的回应。

二、情感消费。饭圈的受众在观看视觉影像的过程中,通过对其中所呈现的身体景观和流动空间进行消费而获得快感,他们进一步参与到这场景观狂欢的建构和解读中,以实现情感满足、获得情感安慰和依赖的需求。在物质已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人们不再停留在生理等低层次需求上,转而开始追求情感需求方面的满足。在消费文化的语境下,情感需求可以通过具体的、形式多样的消费来实现,而对新型媒介场域中的受众来说,他们有着最直观、最快捷同时也是消耗最少的时间、空间和金钱成本的消费对象,那就是借助互联网技术传播的视觉影像。短视频作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而诞生的互联网媒介形态,拥有特定主题的明星物料,更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成意义,其所具有的情感特征不仅能够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和窥视欲,也成为受众消解孤独和实现角色替代,最终建立新型亲密关系的重要方式。

人类对他人的生活有天然的好奇心,希望通过“看”来获得他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但由于受到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的约束,人们不能直接、大胆地关注他人的生活,“窥视” 表现的正是人们对他人生活的隐秘观看行为,在“窥”中获得满足与快感。明星的物料包括明星的生活和工作场景、日常行为、爱好、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展示,直接满足了受众对明星生活的窥视欲望,进入到明星的私人领域。

首先,明星作为消费社会的偶像式符码,其私生活更具有吸引力,也更容易成为他人观看的对象。从明星本人来说,他们为保护隐私而做的斗争似乎从未停止,性格火爆的明星甚至会与狗仔或粉丝发生正面冲突,但是明星适当让渡部分隐私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和曝光率。现代媒介所营造的景观使明星陷入一个怪圈之中:他们一方面拒绝别人过度关注自己的隐私生活,一方面又主动公开自己的部分隐私生活。明星在个人生产的物料中往往会将一向讳莫如深的私生活公之于众,从被动爆料、当面否认变成了主动公开,这种反操作无形中激发了受众的观看快感。

其次,明星的物料为受众提供了观看明星私人生活的窗口,使他们拥有了正大光明窥视他人生活的理由,使原本隐秘的窥视行为成为合理的存在。从本质上讲,大众窥视的过程 “就是影像作为消费品被消费的过程,符合生产—消费—快感这样的商品逻辑模式”,明星的主动展示无疑鼓励了受众的窥视行为。

受众在对明星物料的消费中,将明星视为欲望的投射对象,满足了他们窥视和猎奇的心理需求。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私生活常常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通过追踪明星的日常生活、社交媒体上的动态以及媒体对明星的报道,可以满足受众对于明星生活的好奇心。这种消费行为部分源于受众对于明星的崇拜和追捧,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名人生活的向往和对于名人身份的认同。明星私生活的消费不仅仅是对于个体明星的关注,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体现,它反映了受众对于明星身份的认同和对于社会价值观的追求。这种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情感需求和社交需求,也为娱乐产业带来了经济效益。

三、社会认同促进景观消费。社会认同理论是由泰弗尔及其弟子特纳等人创立并发展起来的,该理论认为个体通过社会分类而对自身所属的群体产生认同,并由此产生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偏见。该理论指出,社会认同包含三个过程:社会类化、社会比较和积极区分。个体通过获得和维持积极的社会认同来提升自尊,这种积极的认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与内外群体的比较。社会认同理论将认同分为个人认同和社会认同两种类型,个人认同是指根据个人的独特素质来建构的认同,而社会认同是指根据社群成员的身份来建构的认同。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会自动将事物进行分类,当将他人进行分类时,也会自动地区分内群体和外群体。个体的这种自我认同会加大内外群体之间的界限,热衷于自己所属的群体,并认为它比其他群体更好。此外,从寻求积极的社会认同中体验群体之间的差异,也会导致个体偏向于自己所属的群体。

时代少年团粉丝在基于兴趣的弱关系社交中,尤其是在粉丝群体中身份认同是维系社群关系的纽带。围绕偶像而形成的粉丝群体内部的身份认同能加强群体的凝聚力,粉丝和偶像间的互动也能加强彼此间的社会认同,强化粉丝群体内部的情感纽带。饭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确是短暂的,但其背后的力量和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在当前的去中心化时代,人们的认同建构和强化机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既受到了新媒体技术的推动,又受到了个体与群体认同的交织影响。在这个背景下,饭圈作为一种集体认同和互动的载体,不仅仅是一个个体与偶像之间的情感连接,更是一个群体与社会之间的认同建构。通过在社交媒体平台的互动和共享,粉丝群体能够自主构建偶像和粉丝共同体,并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认同。这种认同和互动,不仅仅在饭圈内部产生重要的影响,更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上体现出了强大的力量。

结语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文化语境中,面对新建构的饭圈景观以及势必会出现的“景观异化”现象,引导和推动饭圈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我们在多个方面积极作为。[4]在建构前就要强化明星自我约束,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限制未成年人非理性追星,在景观的生产和消化过程中,防止过度凝视,探寻破解景观异化的策略,减少饭圈景观的负面影响,求得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饭圈偶像明星
古代也有“饭圈”——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饭圈”到底是个什么圈
整治“饭圈”乱象
偶像报
在“饭圈”一路“打怪升级”
交通安全小明星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们的
我的偶像
出卖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