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
2023-10-25李梦君
李梦君,李 涛,马 飞,杨 义
(湖北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0 引言
现阶段工程教育认证已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接纳,纷纷掀起对标工程教育认证,优化改革本科专业教育教学的热潮[1-3]。地方应用型高校是我国本科教育的重要力量,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光荣使命。实践教学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培养学生科技应用、实践创新、工程能力等,所具备的综合素质重要环节[4-6]。高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也是与日俱增,投入了极大的力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较好,实践能力比较不足的情况虽已有改观,但受长期以来“重理论而轻实践”影响[7-9],实践教学依然是高等院校教学的薄弱环节,进行实践环节改革探索,仍是我国机械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文在深入理解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和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并探讨了解决实践教学环节现存主要问题的改革优化对策。
1 要求
工程教育认证是全球广泛认可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工程教育认证有助于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引领工程教育质量提升,密切工程教育与产业企业联系,紧跟行业技术发展,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10]。根据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通行做法,教育部牵头,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为主导,会同多家教育界和企业界的相关单位,研究制定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其主要内容由适用于所有专业的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两部分构成,其中通用标准部分从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共7个方面给出了总体指标,专业补充标准部分则包括机械类专业在内的20个工程领域专业给出了细化指标[11]。
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内容来看,其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的机械类专业部分,均在课程体系条款中明确提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通用标准部分对实践环节的直接要求是课程体系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来参与设计,且所占学分比例应达到20%以上,实践教学体系应设置完善并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实验等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专业补充标准的机械类专业部分,在课程体系细分指标中进一步要求实践环节应设置工程训练、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企业实习及科技创新等。《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高校学科教育教学整体师资队伍、支持条件等方面的改进,成为教育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2 实践教学现状
随着工程教育认证的快速推进,诸多高校机械类专业以此为导向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改革和探索[12-14]。但就地方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普遍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改进和正视的问题。
2.1 实践教学中工程教育认证理念贯彻不深不实
经了解,一些地方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情况,发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贯彻不深不实。实践环节中“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的传统式灌输教学依然是主流教学观念,实践教学进程依旧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学生比照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的进行。此外,许多实践环节仍是依附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尽管受到老师和学生们的一致认可,但态度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轻视,实践教学留于形式的现象仍较突出。
2.2 实践教学环节与工程教育认证要求“貌合神离”
从一些地方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已经基本符合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有关要求,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部分实践环节多年未变,内容滞后于学科发展和产业发展。多数实践环节独立有余、联系不足,加之课程体系系统性不强,造成学生难以理解知识的相关性及连贯性。实践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且普遍缺乏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这样的实践教学有效性显然与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存在差距。
2.3 实践条件保障财匮力绌、教学评价机制效果不佳
地方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专业受限于办学资源,实践教学条件(实验场地、实验仪器设备、实习基地建设及师资力量等)还不完善,如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台套数与学生人数不匹配,存在更新滞后、重复建设、物未能尽其用等问题,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产教互动乏力、融合不深,人才培养的协同性亟待提升,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尤其欠缺工程背景及企业工作经验。实践教学评价方式仍旧以实验实习报告和考核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表现和成果,缺乏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几近形同虚设,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聊胜于无。
3 改革路径思考
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当前地方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革优化。
3.1 深入贯彻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切实转变实践教学观念
实践教学改革,思想观念转变要先行,学校行政部门领导、院系各级领导、全体专业教职员工都要切实转变观念,真正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高校可以通过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关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系统学习,院系专业及行政职能部门组织全体专业教职员工开展相关专题培训与交流研讨,从而推动全员参与工程教育认证,形成对工程教育认证的深入理解和全面认同,引导全体师生在深入学习实践中切实转变实践教学观念,促进工程教育认证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3.2 全方位对接工程教育认证,深层次优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优化完善不仅要着眼于点对点的对接工程教育认证,更应注重教学过程中全方位融入工程教育认证理念,须从全局观和整体观对实践教学加以综合考虑,从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式及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在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对现有缺乏联系、比较零散的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合理重构,形成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课程、教材、教案等应紧跟行业技术发展及时更新,不断完善。在实践教学的形式与手段方面,注重综合运用研究式、互动式、引导式、启发式、案例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使课堂变得既有效又高效。此外,实践教学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衔接和联系,探索校企联合办学、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产业学院、企业大学等,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在多方协作中提高实践教学实效。
3.3 加强实践教学条件保障,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实践教学的改革完善还需要实践教学基础设施、深化拓展校企合作实习实践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培养等众多支撑条件保障。完善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应统筹规划、优化部署教学场地设施设备。深化拓展校企合作实习实践基地,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教学资源,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深化校企合作关系,拓展教学空间。实践教学改革最终要落实到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走出去”到企业挂职实践、交流学习、开展校企横向课题研究等形式提升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将行业企业专家“请进来”进学校兼职,参与指导学生实践,丰富教师资源,加强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最后,实践教学的落实及效果需要健全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教学评价更应注重社会评价与全过程评价。
4 结语
工程教育认证在我国高校兴起并深入推进,为工程教育改革、优化与完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方向和思路。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地方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应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积极探索实践教学、调整优化实践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本文在深入理解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与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思考,以期对地方应用型高校提高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所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