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

2023-10-24臧卫国

中国教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初中语文

臧卫国

【摘 要】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对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围绕学科大概念的教学逐渐走向“前台”。本文基于学科大概念探究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即基于教学方向,提炼单元主题;基于教学目标,创设单元任务;基于教学效果,形成评价策略。在深刻理解学科大概念意义的基础上,有效探寻学科大概念视角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科大概念 初中语文 大单元教学 教学转化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课时为基本单位的教学设计已然不适应当前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逐渐从“课时教学”走向“大单元教学”。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能够有效整合碎片化知识,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对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有重要价值。

一、基于教学方向,提炼单元主题

教学主题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确定单元教学主题,对其进行分析、分解与提炼,选择一个具有统摄性的学科大概念作为单元主题知识内容整合架构的支撑点,整合教材中较为零碎的课时知识内容,建构学科主题单元知识脉络[1]。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学科大概念为统领,提炼大单元教学主题。

第一,根据教材内容明确大单元教学主题。教师在整体把握预期目标的基础上,统筹考虑教材内容,合理规划大单元教学主题。在教学中,教师提炼出的“单元主题”不必覆盖整个教材单元所有的教学资源、教学目标,允许每篇课文既可以有统摄“单元主题”的学习任务,又可以有独立于“单元主题”之外的学习任务。

第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大单元教学主题。以八年级上册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然情怀,教师可以将“人与景相遇的多种方式”作为大概念,提炼大单元教学主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验、写作等方式,完成学科大概念统摄下的语文学习,不是对单篇课文的浅尝辄止,而是在单篇课文和单元内容间的循环往复中建构知识体系。

二、基于教学目标,创设单元任务

教学内容的设计与优化要在大单元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进行,摆脱传统教学内容相对烦琐、知识碎片化的弊端,使其在逻辑上层层递进,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统整。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之前,要考虑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处理好讲读课、自读课、课外阅读课之间的关系和安排。

1. 创设挑战性学习任务

教师需要根据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水平的学习任务。在设计大单元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学习任务的挑战性,并使得该属性可以贯穿大单元教学的始终。学习任务需要贴合生活,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习任务需要能够二次引发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思考。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灵活地选择活动任务,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任务:“作者在描写荷花的美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荷花的看法。”这种基于大单元教学的语文教学任务设计,能够让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进行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总之,在设计大单元教学任务时,教师应依据不同单元内容选择合适的任务情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除此之外,在对大单元教学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分解,并在单元目標的驱动下,关注每个教学活动单元,同时,在对学习任务进行布置的过程中,需要对课时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考量。由于大单元教学结构相对较为复杂,设计环节较多,在对其学习任务进行布置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量单元的整体结构,更要考虑课时之间的过渡与衔接[2]。

2. 创设体验性学习任务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探索与展示平台,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成果都可以被展示出来。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的教学框架结构见图1。

教师可以将该单元的主题确定为“拥抱自然、热爱生活”,教学情境设置为“金秋九月的校园”,让学生在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赏析的同时,学习作者如何对自然风光进行描绘,以此来引导学生可以更好地热爱自然与生活。在大情境下,教师可以创设三个教学任务,每个独立的教学任务下,又可以分别设立学习活动。教师要让学生可以由浅及深的完成学习体验。

自主学习阶段:教师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并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小组合作阶段:教师将班级的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成果展示阶段:教师为学生提供平台,学生将以上两个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以上3个阶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保证学生可以参与到大单元教学中来,最大限度地凸显大单元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三、基于教学效果,形成评价策略

教师在完成教学活动后,还要积极开展教学评价。一方面,可以按照大单元教学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表现、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整体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1. 开展多元性、开放性评价

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要通过多元性、开放性评价,促进大单元教学效果的实现,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方面,教师要强化多元性评价,可以对学生的个体课堂表现进行个性化评价,也可以对学生组成的合作小组的表现进行整体性评价,同时,在评价主体上,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另一方面,教师要强化开放性评价,充分尊重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主性机会,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 开展过程性、表现性评价

过程性、表现性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在整个大单元教学过程中表现情况的评价。教师可以记录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也可以突出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开展针对性、精准性评价

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加强评价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选择适合的评价方式,尤其针对一些特殊学生,要巧妙利用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作用。

例如,针对内心比较脆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尽量选择一对一沟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式教学,指出学生需要改进的方向;对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直接指出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对自身学习行为的全方位认识。教学实践中,越是具有针对性、精准性的评价方式,越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正向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根据评价完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果。

切实做好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不仅是新课改工作以及素质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更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教师需要通过教学主题的提炼、教学任务的创设以及教学评价的开展,科学合理地实施大单元教学,从而全面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洁.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20(1):73-74.

[2] 唐小春.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有目的地阅读”策略单元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 D刊(学术刊),2023(6):17-19.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指向认知结构生长的大单元教学
学科融合,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加强对智障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