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式课堂”的内涵及实施策略
2023-10-24曹纺平施展才叶文怡
曹纺平 施展才 叶文怡
【摘 要】为突破集体授课的局限性,解决大班教学在现实情境中无法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的问题,学校开展了“回应式课堂”的深化教学改革。“回应式课堂”是对“独白式”“标准化”传统教学模式的超越和迭代,可通过“倾听式诊断”“响应式优化”“唤起式导入”“任务式学习”“关怀式评价”“支持性辅导”六大策略予以实现。
【关键词】回应式 差异性 互动式 课堂教学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的智力类型均不相同,并且这些智力的外在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学校的教学应随着学习者的多元化结构而多样化。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提出的“回应式课堂”是一种回应学生生命成长需要的课堂形态,强调课堂教学要回应学生的多维需求。回应式课堂通过倾听、响应、关怀、辅导等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呈现了“差异性”“互动式”的鲜明特点。
回应式课堂的“差异性”以差异教学理论为根基,着力解决课堂教学中“不能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和潜能需求”的问题;“互动式”主张“教师放弃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将学习活动视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课堂的“差异性”和“互动式”能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重构教与学的关系,为教与学的沟通对话搭建理想的桥梁,保证教与学的高度一致。经过不同年段不同学科教师的探索,我们逐步梳理总结了回应式课堂教学实践的六大策略。
一、倾听式诊断:回应的前提与准备
对学情的诊断是教学工作的起点,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学的成效。回应式课堂强调学情诊断,通过诊断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风格、认知准备,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倾听式诊断是回应式课堂的重要策略。倾听是一种观察,需要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得到有价值的信息。乐于倾听、善于倾听,不仅是教师必备的品质,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能力。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善于倾听,才可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倾听式诊断是回应式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准备。
倾听式诊断的具体方法包括设计导学案、预习提纲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练习测评等。教师用这些方法对学生展开评估,找到教学的最佳切入点、生成点和增长点。在回应的设计、回应的发生、回应的跟进三个部分中,学生的自学、互学、选学,都需要教师进行倾听式诊断。下文以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前自学为例,说明教师课前的倾听式诊断。
在教授本课之前,教师设计了一组预学题,提前发给学生。这组预学题是:(1)课下了解叶圣陶;(2)自读课文,自选3道课后思考题目进行思考;(3)写下自己的预习疑惑或读后感悟。教师希望通过这几个预学题,“倾听”学生学习的疑惑和困难。
教师根据回收的预习单,整理了学生提出的19个疑惑,我们摘录主要几个罗列如下:(1)作者赞同“写话”,本文却引用不少文言语句,这不是很书面吗?(2)第9段的“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为什么不用 “良苦用心”,而非要用“深重”?况且前文刚说“简洁自然”,此处是否过于烦琐?(3)文中“十年来的社会现象”指的是什么?“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又指什么?
教师分析这19个问题发现,这些问题可以分为4类:一是学生对写作对象不了解;二是对作者写作目的存在疑惑;三是关于写作手法的问题;四是反思评价方面的问题。通过倾听式诊断,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的疑惑和困难,为响应式优化做好准备。
二、响应式优化:提升教学设计的针对性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教学设计是其中最重要的。学校一直重视教学设计的常规落实,每年寒暑假,每位学科教师都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备好新学期的课。以此为基础,学校要求教师正式授课前,根据学生自学、互学、选学的倾听式诊断结果,对假期备课进行二次备课,优化教学设计。同时,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即时优化,在每节课后还要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响应式优化主要包括对学生自学诊断结果的响应、对学生互学方式的响应和对选学效果评价的响应。响应式优化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的增删和调整。下文以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为例,说明教师对教学方式的响应式优化。
在假期的第一次教学设计中,实验探究二“研究声音需要依赖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是教师进行演示实验。从学生课前预习单反馈的情况来看,这个操作相对简单,学生很容易想到实验方法,但对实验过程的描述还不够清晰。教师据此进行二次备课,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优化,将原来的教师演示实验调整为先由学生描述实验方法和步骤,再由学生进行演示实验。教师对这个环节的设计的响应式优化,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响应式优化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还可以结合整体性、大单元、大概念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成果评价等方面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唤起式导入:一项新学习任务的开始
课堂导入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合适的引导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唤起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的过程。课堂导入既包括课前的导入,又包括对教学各环节的引导。无论哪种导入,都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要从学习内容出发,要因人因时而异。回应式课堂的唤起式导入,强调课堂教学要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这不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也是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需要,是知行合一、学思结合的需要。
情境化的支持能喚醒所有学生的内在状态,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解释现象或解决问题的机会。教师为学生提供时间、内容、空间和学习材料的支持,从而辅助学生准确评估自我、挑战自我,享受学习的过程。下文以统编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下册“石油宝库”的新课教学导入为例,来谈教师对唤起式导入的应用。
教师预设了一位在某石油公司工作的中国籍员工小李,在课堂教学开始的时候,通过PPT展示沙漠中石油开采的景观,同时播放一段小李的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李××,你们可以叫我小李。我是本石油公司的中国籍员工,在这边工作好几年了。这是一家有着多年历史的综合国际石油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公司和第六大石油炼制商,业务遍及全球。这里风景很美,欢迎大家前来参观!”教师用这样的生活情境引出本课学习内容,为后续教学围绕小李的工作展开做了准备。
在本课的导入中,生活情境的创设激活了课堂气氛,课件以第一人称视角与学生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创设情境,唤起式导入的方法还有制造悬念、疑难激趣、比较阅读等。不同的学科有适合自己学科特征的不同的唤起式导入法。
四、任务式学习:让学习真实有效发生
课堂教学不是一个纯粹的学习客观知识的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教学活动也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以交流、对话、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教学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的、没有激情的行程,而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回应式课堂强调回应差异和多元互动,追求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追求学习的真实发生。
让学习真实发生,需要任务驱动,需要合作学习。这些任务可以是平行并列的,也可以是层层递进的,还可以是大任务下的小任务群。任务驱动下的合作学习最常用的两种方式,一是优势互补的异质小组合作,二是同质分层、异质合作的交替运用。下文以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圆的基本性质复习”的驱动性任务为例,展示学生的合作性学习。
驱动性任务一:提炼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核心方法。以异质分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完成订正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讨论错题原因找出解决方法,二是交流不同的解法,找出组内的最优解法。然后分组汇报展示,师生交流补充,进行相应的变式练习。教师分发蓝色卡片和黄色卡片,为同质分组做好准备。
驱动性任务二:分层挑战不同难度的练习。从一开始的异质分组转变成同质分组。让拿蓝卡片的学生和拿黄卡片的学生分别组成新的同质小组。在巩固提升环节,给出不同难度的两组题,A组相对基础,是例题的同类题型,由黄色卡片组完成;B组是开放性问题,对例题进行变式,并让学生自己寻找新的结论,由蓝色卡片组完成。
两种分组方式既防止同质分组可能带来的标签效应,又满足高水平学生接受更高、更难学习挑战的需求,产生相互学习、竞争合作的群体教育效应。
五、关怀式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探究学习
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是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当下,倡导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是新课改落实的重要抓手。“评”是教师将教学评价整合进教与学的共同活动中,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回应式课堂的关怀式评价强调对学生实施多元评价,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需求,允许学生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教师在评价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并对教学活动进行及时调整,以帮助学生及时改进。下文以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制作自行车夜视警示灯”为例,展示关怀式评价对学习成果的促进作用。
学生挑选实验器材设计第一个警示灯(灯泡+电池)后进行展示。在交流中,教师肯定该设计电路简单、方便的优点,明确需要改进的是经常更换电池带来的环保问题。引导学生往需要电源的方向思考,学生联想到发电机。
学生对第一个警示灯进行改进,展示第二个警示灯(“发电机”+二极管)。在交流中,教师肯定改进后的优点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给二极管供电,比较节能;指出需要改进的是警示能力不足,比较单一,并由此引导学生由关注发电机装置转移到关注发电机结构。
学生对第二个警示灯进行改进,展示第三个警示灯(“发电机”+2个二极管)。教师肯定其利用二极管实现红绿灯交替闪烁;指出需要改进的是正传手柄和反传手柄在自行车正常行驶中无法交替实现的问题,并由此引导学生从改变内部电流方向想到改变外部电流方向,从而实现红绿二极管的交替闪烁。
学生改进第三个警示灯,将直流发电机换成交流发电机后进行展示。这次的设计已经非常成熟,利用交流发电机在不改变力的方向的情况下实现电流方向的交替,从而实现红绿警示灯间隔工作。
在一次次的设计与展示过程中,教师不断给予肯定,同时提出改进建议,关心学生学习的每一个过程。这样的关怀式评价,为学生的持续探究学习提供了支持,帮助学生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六、支持性辅导:关注每个学生的需要
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每个学生需要的辅导各不相同。回应式课堂强调教师给予学生个别化、精准化的支持性辅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定每个学习活动中每个环节的关键点,并进行相应的指导设计。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后测与反馈情况,收集、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选择性作业的设计与完成,为学生提供支持性辅导,建立精准化个性分析与指导机制。
学校推行选择性作业。为了让学生“有得选”
“喜欢选”“选得有效果”,教师在设计的时候遵循层次性、多样化、趣味性、开放性原则,通过编写选题说明、提供学习支架、推送个性化习题、分层评价反馈,以及指导学生整理错题、互助学习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支持性辅导。在学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一棵小桃树》后,教師要学生从课文中摘录作者描写小桃树的句子进行品读。为了让学生有效完成,教师为学生搭建以下学习支架。
第一步,向学生推荐品析方法—推敲(推敲词语、推敲句式、推敲标点、推敲修辞、推敲节奏等)、连接(联系读者的生活体验、阅读经验等)。
第二步,做一个示例,让学生仿照。
示例原句: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品读:该句写小桃树的病态,运用比喻的手法,“患了重病的少女”让人不由得联想到林黛玉;运用反复手法,两个“了”字中满是叹惜与不安;运用叠词“苍白白”“苦涩涩”,苦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饱满的情感……这些描写,让作者的怜惜之情跃然纸上。
有了方法指导,又有示例作为学习参照,学生就知道该怎么做了。此外,教师还充分利用大数据,系统收集学情,开展精准化辅导,定期开展错题研究的主题教研活动,全面分析学情数据,建立适合各班学情的作业题库和学生档案库。
学校聚焦大班教学的突出问题,以学生的需求为起点,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着力重构教与学的关系,提炼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持续推进回应式课堂教学改革,较好地助力每个学生的成长。
(作者系:1.浙江省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2.浙江省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副校长;3.浙江省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教科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赵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