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2023-10-24胡湘理
胡湘理
一块高速钢洛氏硬度能达到62以上,用它制成刀具甚至可以做到削铁如泥。为什么高速钢如此坚硬?因为它是一种复杂的钢种,除了碳,含锰、铬、镍、钨、钼、钒等合金元素量较多,还要经过千锤百炼和反复淬火,而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120多年前,一位伟人在考察各国政治得失后,发出告诫:“一盘散沙,才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敌人。”这位伟人叫孙中山,而将“一盘散沙”凝聚起来的方法,最终共产党人找到了,镰刀和锤头与生俱来的基因里,就镌刻着“团结”。
《共产党宣言》最后一句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国际歌》唱的是“团结起来到明天”;马克思在总结第一国际经验时也曾做出阐述:国际的一个基本原则——团结。他更强调:“如果我们能够在一切国家的一切工人中间牢牢地巩固这个富有生气的原则,我们就一定会达到我们所向往的伟大目标。”
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一百多年辉煌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团结的时候,都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1927年,中國革命处于低潮期,毛泽东同志领导了著名的“三湾改编”,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团结凝聚了革命的火种。后来他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1937年年底,王明从莫斯科回国,以“钦差大臣”自居,毛泽东感叹“我的命令不出这个窑洞”。而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统一。有一句形容的话语:全党团结得“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没过几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就胜利了。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有过一句经典总结,“实践证明,只要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就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一切艰难险阻。”新时代,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但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这就是为什么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主题到正文,“团结”一词贯穿全篇,先后出现20余次。“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确保党的团结统一”,等等,开篇是“团结奋斗”,结尾也是“团结奋斗”。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还要特别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团结?
西汉贾谊在《治安策》里有一个生动的描述:“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理国家要做到像身体支配手臂、手臂支配手指那样。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引用过这句话,他还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一把手”充其量是个“大拇指”,一个“指头”劲再大,其他“指头”如果不用力,也难以体现出“拳头”的合力。可见,要做到“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党的历史、新中国发展的历史都告诉我们,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古人也说过“上下同欲者胜”。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里强调的:“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中国这么大,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要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
(执笔人: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