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何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3-10-24周勇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23年20期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高质量

周勇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连续两次提到一个新词汇——“新质生产力”,让人眼前一亮的同时,也传递着许多鲜明信号。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现在提出“新质生产力”?为什么在东北提?让我们一起打开这些问号。

“新质生产力”提出的背景

全球发展面临困境,需要生产力新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问题往往伴随各国发展的矛盾而出现,发达国家需要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发展中国家也有自身的发展要求。发展能力不足是引发全球危机的重要根源,经济增长乏力、甚至形势恶化尤其可能加剧全球风险。要摆脱全球发展困境需要生产力的新变革,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中国应对当前自身发展问题的新思路,更是中国关于全球发展的新创见。

传统生产方式难以为继,生产力发展需要由粗犷向高质量转型。粗犷式生产的本质是生产力无序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亟需通过发展体现高质量要求的新质生产力着力解决。一是牺牲环境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二是供给侧问题严重。落后产能、过剩产能实质是传统产能的无序扩张,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不健康方式。化解产能问题的关键是调结构,本质上是按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调生产力结构;加快形成新动能的根本是创新,本质上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实现生产力由量到质转型,由重规模扩张到更重内涵建设。

需求水平提升,需要发展能够带来高品质生活的生产力。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应紧紧围绕这个主要矛盾推进各项工作。对于生产力这一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也要推动其适应生活方式转型、需求品质提高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高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生活品位,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进”。进入新时代,提高生活品质作为与提高发展质量齐头并进的任务不断被提上日程。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列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明确,“要树立战略眼光,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当前,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消费的促进、贡献及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越来越显著。

“新质生产力”提出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之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一直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我国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都有研究和促进生产力的专业机构,包括各种生产力促进中心、生产力研究会、生产力研究中心等理论和实体性促进机构,不仅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化,更在实践层面大力践行之。当前在生产力基础上再提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进一步时代化,紧扣了时代矛盾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2月举行的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我们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必然选择”“只有重视基础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能力”。基础研究、高水平科技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源头。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生产力新创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新质生产力是对生产力这一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命题,提出的中国之问,作出的中国之答。它是关于生产力认识的新突破,我国曾经有学者提出过新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等概念,现在更进一步适应时代要求,把握新的发展形势,提出新质生产力,更加丰富了生产力理论的科学内涵。

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过程中的生产力战略新布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的一项新战略举措,对于转变发展思路,克服当前经济困难迎难而上具有重大意义。它首先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9月考察东北时提出。东北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老工业地区迎难而上中具有典型性,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是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仍然任务艰巨,世界经济低迷、世界贸易形势不利的背景下,东北很难再走传统产业、传统生产力发展的老路。同时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产业领域发展相对落后,但作为共和国工业的“长子”,东北工业精神、科技实力、科教能力、人才实力仍然保有一定优势,东北只有通过创新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振兴才有希望,发展也才能大有可为。

“新质生产力”概念解析

“新”的内涵。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路径、为动力、为内容、为方式,其发展以追求创新为起始、为精神。“新”体现出新生产要素、新技术、新模式,体现在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新平台、新空间、新体系、新市场主体、新优势等。党的二十大报告涉及了许多与“新”相联系的概念和提法,如新征程、守正创新、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人类文明新形态、原始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技术、创新型国家行列、新矛盾新挑战、创新性发展、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科技创新能力、人类实現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等等。这些概念和提法大多与新质生产力能够建立起一定联系,有助于正确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新”。如迈上新征程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守正创新等。

“质”的内涵。质是指物质的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今天,新的物质生产力,正在信息化、智能化等条件下形成。质也是本质的质,新质生产力是依靠创新驱动形成的生产力,已从本质上区别于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生产力。质是生产质量的质,新质生产力是体现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在内的三要素都面对着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更高要求。质是生活品质的质,新质生产力是带来高品质生活的生产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涉及了许多与“质”相联系的概念和提法,如高质量发展、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质量强国、高质量建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高质量充分就业、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等等。这些概念和提法也大多可与新质生产力建立起一定联系,有助于正确理解新质生产力的“质”。如生产力发展呈现出种种复杂现象,但要通过现象看本质,发展先进而健康的生产力,让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为人民服务。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要发展物质生产力。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有利于共同富裕,比如要发展农村新型实用技术,助力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战略科技力量区域平衡布局,以助力区域平衡发展,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在支柱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三维发展框架中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时间维度和产业内涵。新质生产力要促进产业发展,并在产业发展中发展自己;支柱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都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现和结果。按照时间维度,支柱性产业是当前生产力的主流,大多进入产业成熟阶段,但进一步发展潜力有限,甚至有被逐渐淘汰的风险;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崛起的生产力,在不久的将来可望成为支柱产业。未来产业是现实中并没有出现,或者只是雏形,但根据需求预测,现有技术发展可能性、生产力发展趋势,未来有可能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乃至支柱产业的产业。从中可看出,未来产业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需求潜力,二是技术可能性,因此生产力发展是未来产业预测和形成的重要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还需要结合产业布局做好空间和时间上的生产力布局。比如在劳动者方面对人才进行梯度布局,做好各个层次人才的培育和使用;做好各个区域和领域的人才培养,如推行均衡教育,公平合理地配置各个层次的公共教育资源,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新质生产力高质量
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助力
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先锻造新质思维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