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沙漠
2023-10-2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说起沙漠,你会想到什么样的景象呢?黄沙漫天、狂风肆虐、寸草不生、荒无人烟……一切用来形容环境恶劣的词语几乎都适用它。一般来说,沙漠的确是十分干旱、贫瘠的地方,不仅没有人烟,几乎没有生物能在沙漠里生存。
但是,地球上有两处神奇的沙漠,一处不仅气候湿润、降水丰沛,而且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湖泊。另一处不仅有生物,而且种类繁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本期小编带领大家一探究竟。
千湖沙漠
千湖沙漠位于巴西东北部海岸地区,是巴西著名的国家公园,也是世界上最湿润的沙漠,被誉为“世界上最极致的地方”。
千湖沙漠位于巴西马拉尼昂州,全称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沙漠。同学们可能会疑惑地问:“这个名字为什么这么长?读起来太拗口了。”其实这是从葡萄牙语音译过来的名称,原意是马拉尼昂的床单。之所以有“床单”的称号,是因为沙漠在白茫茫的陆地上整齐地排列着无数沙丘,就像是晾晒的白色床单在阳光下随风飘舞。更奇怪的是,这些沙丘之间闪耀着点点浅绿色的光芒,犹如巨大的绿宝石镶嵌在大地上。
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沙漠之所以与其他沙漠不同,是因为这里分为旱雨季,一到旱季沙漠就是荒芜的模样,但是到了雨季,在白茫茫的沙漠中点缀着上千个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湖泊,拥有纯白无瑕的沙子和碧蓝色的水,呈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状态。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这里的年降雨量能达到1600毫升,这也是千湖沙漠名字的来源。
千湖沙漠好像是一处世外桃源,附近长期生活的村民仅有几十位,他们至今仍然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老生活方式。当雨季来临时,他们就到湖中捕鱼;旱季时,他们放养牲畜和家禽,享受着纯天然的绿色美食,与世无争,悠然自得。
那么,千湖沙漠中的鱼虾是如何来的呢?千湖沙漠濒临大西洋,周边水系纵横,河网纵横,又是全球最湿润的沙漠,自身地下水比较丰富。雨季时,连接起来的湖泊甚至与沙漠周边的两条大河相连,鱼儿便顺着河水迁移至此,繁衍生息。在湖泊干涸时,仍有一些鱼虾的卵能在比较湿润的泥浆中存活,只要忍耐到下一个季节,它们就能“胜出”了。
纳马夸兰
纳马夸兰位于非洲纳米比亚的西南部和南非共和国的西北部,这片沙漠里生存着三千多种植物,而且这些植物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都没有发现,只有在纳马夸兰才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纳马夸兰地区的气候独特,一年中绝大多数时间都處在旱季,只有每年的八月和九月才会迎来雨季,在旱季时,这里的气候炎热干燥,几乎不会下雨,这段时间没有什么生物能在这里生存,所以是一片沙漠的景象。而每年雨季来临时,这片土地上会开满各种颜色的鲜花,万物在这里复苏,各种各样的多肉植物也生长起来,纳马夸兰在这两个月里变成生物的乐园。
在雨季时,纳马夸兰不仅开满鲜花,就连当地的牧民也会赶着羊群准时到来,荒凉的土地上一下子就变得热闹起来。纳马夸兰因此也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生物多样化的荒漠地区,这里生长的多肉植物形态色彩各异,很适合用来点缀和装饰环境。而且这里的很多植物都可以食用或者药用,这都是当地人十分重要的收入来源。
纳马夸兰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气候?为什么常年干旱荒芜,一到八九月就繁花盛开?这与纳马夸兰的地理位置有关,纳马夸兰濒临大海,即使在炎热的旱季,依然是个多雾地区,一年中大约有半年都是有雾的。旱季炎热不下雨,但是夜晚的雾气会凝结水珠,给了这些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
除了地理、气候等因素,沙漠里的植物也凭借着自身特征存活下来,每年繁殖。沙漠里的植物由于自身的构造,对水分需求量很少,能够适应干旱炎热的气候。加上植物自身能调控对水分的分布,比如让自己的躯干留着,枝叶自行脱落,以减少对水分的需求量。
纳马夸兰这个两极分化的神奇沙漠,带给人们的惊喜与惊艳,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有的人说,来纳马夸兰的人会两度流泪,一次是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因为这里的美景令人感动;一次是离开这里的时候,因为这里的景象令人心酸。
(图文来自网络)
小小读书郎
鱼类中的“活化石”——腔棘鱼
腔棘鱼又叫矛尾鱼、空棘鱼、拉蒂迈鱼,生活在水深1100m的海底,头短,鳍呈肢状,可在海底爬行,以其他鱼为食,单条可达1.8米长、90公斤重。腔棘鱼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4亿多年,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原始的鱼类之一,曾被认为已经灭绝,1938年又被重新发现。
腔棘鱼的鱼鳍非常奇特。它有8只鳍,包括2只背鳍、2只胸鳍、2只腹鳍、1只尾鳍和1只臀鳍。除了鱼鳍的数量比其他鱼类要多,腔棘鱼的鱼鳍里面有其他鱼类所没有的丰富肌肉以及骨骼支撑。另外,腔棘鱼还有由软骨组成的肌肉叶鳍,包括与肱骨和股骨同源的鳍,与胸带或骨盆带相连。随着肉鳍总纲向陆地动物进化,它们的鳍进化为带趾的四肢,形成了现代陆地上的四足动物。自晚古生代泥盆纪以来,大部分肉鳍总纲物种已经灭绝了,幸存种类仅有2种腔棘鱼和6种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