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邓小平这样搞调研
2023-10-24黄金平张励
文/黄金 平张励
1983年2月,邓小平视察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农贸市场
邓小平非常重视调查研究,他的许多影响深远的重大决策都来源于调查研究。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即“小康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1978 年的250 美元,提高到20 世纪末的1000 美元,翻两番。这个目标是邓小平根据国内外材料作出的科学判断。但到底可不可行,他要到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算算账”,调查一下实现的可能性。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们党开始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认识。对于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市场经济等问题,邓小平也作了大量的调研。
“看来,市场经济很重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邓小平多次论述了“计划和市场”的问题。
1980 年1 月,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在讲到寻求一条合乎中国实际的发展经济的道路时,邓小平提出了“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个提法在党的领导人中也是第一次使用,邓小平使用的两个“调节”,其意蕴是很深刻的。
1982 年7 月26 日,在同国家计划委员会的负责同志谈长远规划时,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缺点在于市场运用得不好,经济搞不活。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就很有利;解决不好,就会糟。”
1983 年春节前夕,为了实地考察和了解在20 世纪能不能实现翻两番的目标,邓小平到了江苏、浙江。在古城苏州,他对那里的社队工业的崛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江苏省领导同志向他汇报说,苏州社队工业的成长和发展,凭借的是灵活的经营机制,实行的是以市场引导生产,从原材料的获得,资金的来源,到产品的销售,完全靠市场。因此可以说,是市场哺育了社队工业。
听到这里,邓小平眼前一亮。市场问题是他思考已久的问题。他认为,说市场经济只限于资本主义社会,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而且,苏州的实践已经证明,依靠市场,生产力获得了解放,生产得到了发展。“看来,市场经济很重要!”邓小平不容置疑地给市场经济下了一个精辟的结论。
一个孕育已久的关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在邓小平的头脑中越来越明晰。
看看上海的市场,看看上海人民的生活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近30 年间,上海全市财政总收入近3000 亿元,占全国财政的18%,净上缴中央2000 亿元。作为中国最大的传统工业基地、中央财政的重要来源,如果一开始就让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那么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上海的改革、上海的市场经济走向,不能不成为党中央和邓小平慎重考虑的问题。
1983年,江苏苏州的某羊毛衫厂里正在工作的工人
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的一些讲话和党中央为此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为上海市场的孕育、萌芽和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的逐步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遵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和邓小平的有关指示精神,上海的市场改革首先在农村兴起。上海郊区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全市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农贸自由市场悄悄出现,进而快速发展,遍布全市。其后,随着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进程大大加快,改变统购包销的流通体制改革和调整放开价格的价格体制改革也逐步展开,呈现出巨大的经济活力。
1983 年2 月18 日,邓小平在视察江苏、浙江后,返京路过上海,在上海作了短暂停留。江苏、浙江经济的大发展感染了他,他想看看上海的市场,看看上海人民的生活。
2 月21 日上午,邓小平在时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二书记胡立教、市长汪道涵、副市长杨堤的陪同下,视察了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静安区胶州路农贸市场。
静安区胶州路农贸市场地处闹市区,场地使用面积达540 多平方米,设有摊位约60个。市场两边是居民区,还有3个国营和集体单位。在这种环境下,农贸市场采取见缝插针、分类设摊的办法,做到整齐清洁,市场管理不断完善。
邓小平下车后,首先到市场门口的水果摊看了看,随即走向待业青年办的合作社。
邓小平问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你们的商店属于什么性质?”
工作人员回答:“我们属于街道办的合作商店。”
之后,邓小平又来到个体户的摊位前,向摊主询问鲫鱼、冬笋等的价格。
视察完胶州路农贸市场,邓小平又前往曲阳新村视察。
曲阳新村是由上海市政府在70 年代末期筹划建造的13个新村小区中的一个。当时曲阳新村的建设速度最快,至1982 年底,曲阳新村的西南小区已经建成,小区配套设施齐全。
2 月21 日9 时50 分,两辆面包车驶进新村,在新村的菜市场门口停下。
邓小平从第二辆车里走了出来。他身着一套深灰色的中山装,迈着稳健的步子,脸上带着微笑,神采奕奕。他首先走进曲阳菜场。这时早市已过,但一些柜台仍在营业。
“是国营的吗?”邓小平走上前去问道。“这是青年人办的合作菜场。”时任虹口区委书记沈敏康回答说。邓小平高兴地朝营业员们点点头,说:“办得好嘛!”
在猪肉柜台前,邓小平又问一个青年女营业员:“你斩肉斩得动吗?”“还可以。”营业员也点头答道。
邓小平等一行接着来到了新建的百货商场。这也是一家合作企业。
邓小平仔细地看了看橱窗里和货架上陈列的商品,关切地询问:“居民需要的东西都有卖吗?”当听到回答说“居民日常生活用品都有供应”以后,他开心地笑了。
邓小平又来到曲阳酒家视察。杨堤告诉邓小平:“这里是川扬帮的菜。”“川扬菜好嘛!”邓小平的话音刚落,曲阳酒家的营业员们就发出了一阵欢快的笑声。两位年过半百的老人挤出人群,操着四川口音,激动地说:“楼上还有,请到楼上看看。”“这两位是我们聘请来的老师傅。”曲阳酒家的经理向邓小平介绍说。邓小平一边健步登上二楼,一边兴致勃勃地操着家乡的口音同两位四川籍师傅交谈,称赞这个酒家办得不错,并鼓励青年们好好干。
回到北京,对市场经济更有信心
在回到北京之后,3 月2日,邓小平约请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他说:“这次,我经江苏到浙江,再从浙江到上海,一路上看到的情况很好,人们喜气洋洋,新房子盖得很多,市场物资丰富,干部信心很足。”
邓小平对上海农贸市场、百货商场的视察和肯定,促进了上海的商贸改革,永安路黄鳝交易市场、三官堂桥禽蛋市场等一批特色市场先后建立。“小黄鳝游进大上海”和“百万雄鸡下江南”,形象地说明了上海一些特色市场的繁荣和在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枢纽地位。
随着全党对市场认识的深化,20 世纪80 年代的上海,市场不断发育、成长。根据人民生活需要,日用消费品市场首先繁荣起来,农产品实行了合同定购和市场自由购销相结合的制度;工业品购销从单一的“统购包销”转变为计划收购、协商收购、选购、代销、经销等多种形式,对重要工业品实行合同定购,对大量的一般性工业品开始实行市场调节。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上海率先在全国建立了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和证券市场,出现了有形的劳务市场。
虽然这些要素市场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起步阶段,但是,对于上海人的创业观、竞争观、就业观等,都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南方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作用,以及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和经验,使上海人对改革开放的意义和对市场经济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