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脸识别算法的分析及研究

2023-10-24刘舒天

科技资讯 2023年19期
关键词:眉间降维人脸识别

刘舒天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 长春 130000)

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较快,客观催生了各类现代技术,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各类复合技术,大大提升了社会生产效率,改善了管理质量。从特点上看,信息技术强调借助计算机等现代设备、工作手段,加快信息的处理效率,使海量信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得到加工、计算,用于管理活动,其代表之一是人脸识别算法[1]。在门禁管理、公安管理、身份识别等工作中,人脸识别算法的运用广泛、效果突出。在此背景下,对人脸识别算法的原理、分类、应用流程等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人脸识别算法概述

1.1 人脸识别算法原理

人脸识别算法(Face Recognition Algorithm)是指在检测到人脸并定位面部关键特征点之后,对人脸的主要区域进行裁剪、处理,馈入后端用于分析的一种识别算法。在各类管理系统中,上述实时信息需要与库存的已知人脸进行比对,完成最终的分类和辨识。目前,人脸识别算法的准确率已经初步超过肉眼。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中,人脸识别算法准确率达到98.52%,首次超过人眼识别能力。部分技术中心公布的实验数据中,人脸识别算法准确率可达到99.7%以上,但尚未进入普遍应用阶段[2]。人脸识别算法的流程比较明确,通常通过对既有资源(各类人脸图片)的收集、处理,建立数据库,之后再对实时收集的人脸信息进行降维分析,并与数据库信息进行对照,根据对照结果确定人员身份、评估合法性,作为管理依据。

1.2 人脸识别算法的优势

人脸识别算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3 个方面,分别是效率高、普适性高、使用便捷。从效率方面,人脸识别算法主要依赖计算机、系统设定的程序完成辨识作业,全程无须人员管理(除早期编程、安装设备),能在几秒甚至一秒内完成人脸特征收集、分析等活动,工作效率很高。从技术需求的角度出发,大部分计算机、终端采集设备并无特殊要求,可以广泛采买、安装、使用。在门禁管理、企业管理、公安系统户籍管理等工作中,人脸识别算法均可发挥作用,与关联技术联用的普适性得到保障[3]。只要早期数据丰富、客观、清晰,人脸识别算法建立的数据库就是完善的,能够便捷地在各类终端应用,使用比较便捷。

2 人脸识别算法的分类

2.1 基于人脸特征点的识别算法

基于人脸特征点的识别算法是较早得到应用的算法之一。该算法主要强调对人员面部特征进行收集,并根据其特征进行建模、建库。工作中以降维算法为核心方式,进行人脸识别,当检索到相同或相似特征时,可认定目标(人脸)与特征库内的信息相匹配,进而认定人员身份合法。基于人脸特征点的识别算法主要关注人员面部的特殊性,如眉间距、嘴唇位置、眉弓形状、鼻骨位置等,这些要素的统一特点在于因人而异,不同人员之间均存在一定差别,同时,上述要素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一定时间内不会出现显著变化,也便于进行识别和对照。此方法的弊端在于,当人员面部出现老化后,其眉间距等一般面部特点也会出现变化,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信息采集,才能始终保证此方法的应用效果[4]。

2.2 基于整幅人脸图像的识别算法

基于整幅人脸图像的识别算法是指对人员面部进行整体记忆,包括不同角度、一定表情变化下的面部特征,在重复检索到相似面部时,可与记忆库信息进行对照、判断,以确定人员的合法性。该模式下,对整幅人脸图像进行信息收集的难度相对不大,但在进行识别时,需要进行较多的计算,因人员面部牵涉到的计算内容比较复杂,也会出现疏失、计算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的情况,如人员的表情变化、蓄须、是否佩戴眼镜等,均会影响识别效果。

2.3 基于模板的识别算法

基于模板的识别算法,主要强调建立分析模板,以标准化模板为依据,进行人脸识别。此模式下,首先采集人员面部各类信息,建立一个兼有二维、三维特点的识别模型,此模型被存储在数据库中。实际工作中需要进行人脸辨识时,算法的核心在于分析目标(人脸)与标准模板之间的差异,通常如果二者的符合度达到一定标准(早期为72%,随着设备和算法优化,该标准持续提升),即表明目标与模型人脸为同一人,可认定其合法、予以放行。基于模板的识别算法早期工作量较大,但后期使用的持续性较高,即便人脸因时间因素出现变化,只要其变化幅度有限,仍可利用该算法组织认证。

2.4 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识别的算法

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识别是一种复杂的算法,该算法的特点在于利用类似人体神经元的工作网络,在进行人脸认证、辨识时,快速进行信息采集,之后以分布式的工作单元进行计算,再做汇总分析。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利用神经网络进行人脸识别

由于计算活动不是集中进行的,计算机核心区域的工作压力相对不高,只需要对各部分计算的结果进行汇总和集中分析,就可以完成人脸辨识,减轻了系统工作压力,也不会影响工作质量[5]。但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识别的算法对系统建设的技术要求较高,其适用性比较有限,在大部分简单的管理系统中无法应用[6]。

3 人脸识别算法的应用流程

3.1 数据收集和加工

人脸识别算法及其应用方式已经比较稳定、成熟,能够发挥预期作用和价值。其应用流程的第一个环节通常为数据收集和加工,即人员面部特征相关信息的收集、加工[6]。以社区门禁管理为例,住户需要到管理处进行登记,一般以其面部作为信息采集区。管理较严格的情况下,需要做面部正面、侧面信息的分别采集,再将其录入计算机中,根据本社区的管理要求,选择与之匹配的计算方法,对人员面部特征进行梳理和记录。例如:部分社区使用基于人脸特征点的识别算法,可对人员眉间距离、嘴唇位置等特点进行分析和记录,并分别进行统计,精准获取上述特征点的信息,以备后用。

3.2 数据库建立

建库活动一般是独立进行的,即每一位人员的面部特征均分别建立信息库,如上文的社区门禁管理,为保证人员信息得到针对性管理,各信息库应在数字化基础上区别对待,以便于后续管理和更新。所有信息库独立标注,同时与门禁系统的作业平台保持实时连接。从工作效率的角度出发,这种实时连接以有线形式为主,少数情况下也允许采用无线形式,如果以无线形式进行连接需要保证周边不存在强电磁干扰,如架空线路、变电室、用电器等。数据库建成后,应保证具有可扩展性、易用性,所有数据库均应易于重建、补充、扩建和优化,且不存在技术上的困难,以便于人脸识别算法的持续运用。

3.3 实时降维分析

实时降维分析是人脸识别算法运用的关键环节,是指在完成信息采集、信息库建设后,在实际应用阶段对信息的对照、计算和分析。降维分析法主要强调根据系统选定的工作机制确定分析维度。如上文所述的“基于人脸特征点的识别算法”,该算法下,系统所选的“特征点”决定了降维分析的维度,包括人员的眉间距离、嘴唇位置等。以门禁系统为例,人脸识别算法、降维分析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人脸识别算法下的降维分析流程

在此流程下,人员到达门禁管理区域,通过自动交互活动,其面部信息被采集系统采集,并传输至门禁系统管理处,管理处调动既有的人员面部特征数据库信息作为参照,同时利用降维分析法,快速计算目标对象的面部信息,获取其嘴唇位置、眉间距等特征信息,如眉间距的计算,通常人员的眉间距是固定不变的,假定信息库内人员眉间距的标准值为X,当人员尝试进入社区时,可能因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如凝眉、瞪眼、眯眼等),其眉间距也会出现变化,这一变化带有模糊化的线性特点,重视围绕X上下波动的,可表现如下。

其中,[Xmix;Xmax]为人员眉间距变化的最大允许范围,其他均为处于此范围内的随机参数。采集系统获取的人员面部特征,通过降维分析快速得到处理,获取人员眉间距的具体值,并与X进行对照,如果目标对象眉间距计算结果处于[Xmix;Xmax]范围内,与特征数据库信息能够完全匹配或匹配度很高、达到系统管理要求,表明目标人员为本社区人员,可放行。反之,如果信息对照结果不符合系统管理要求,处于[Xmix;Xmax]之外,则发出警报,提示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也提示目标对象重新进行认证。如果人员皱眉、面部存在遮挡物(如眼镜)、处于强光照射环境下,其面部特征采集和分析一般会受到影响,可能无法第一时间被系统辨识,因此需要进行二次信息采集、对照,也需要人员根据警报对面部表情和饰物等进行调整。如果目标确非本社区人员,必要的警报也有利于管理者及时察觉、处理,减少社区治安方面的隐患、降低非法人员潜入的风险。

3.4 辅助机制建设

尝试运用人脸识别算法组织管理活动,还应重视辅助机制的建设,包括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库、通信系统、抗干扰系统等。其中,信息采集系统即用于人脸信息采集的各类设备,如监控摄像头、数字化信息采集器等。这些设备应能够保证运用的实时性,能够随时投入使用,且能够准确无误地进行人员面部信息的采集。数据库保存缓存库和完成库。完成库即用于存储人员面部信息的数据库,该库应在系统投入使用前建设完成,并跟随系统工作需要实时更新。缓存库用于存储实时工作产生的信息,可缓存于云空间,也可提供具有一定容量的磁盘空间,进行信息缓存。通信系统包括无线通信系统和有线通信系统两大类,后者应作为人脸识别算法工作模式下的核心模式,以保证信息交互的效率和质量,前者主要发挥辅助作用。抗干扰系统运用于特殊工作环境下,用以应对电磁干扰、通信破坏等,保证人脸识别算法的工作质量。

4 人脸识别算法的发展展望

4.1 精准性提升

香港中文大学2014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人脸识别算法的精准度可以匹配、超过人眼,进一步提升了人脸识别算法的工作能力,对人员面部特征的识别能力超过99.7%。但即便在实验室理想条件下,人脸识别算法也不能完成100%的精准识别[7]。如同一人员随着年龄变化,面部特征也会出现改变,此时不对信息库进行更新,很难完成精准识别。未来人脸识别算法的发展会更趋智能化,即:在无法实时、定期采集人员面部信息的情况下,通过智能技术对人员面部特征的变化进行动态模拟,重新建立信息库,能一定程度上提升人脸识别算法的工作能力,使人员面部特征的变化得到模拟和捕捉,提升人脸识别的精准性。

4.2 安全性改善

安全性主要是指当前人脸识别算法下系统的信息保护能力。很多联网作业的工作系统,无法保证信息安全,可能在木马入侵、系统漏洞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信息丢失、数据库损坏等问题,未来人脸识别算法的运用会在安全性方面寻求突破。例如:在建设工作系统的过程中,将安全保护同步纳入作业范围内,提供以防火墙、实时防护软件、漏洞自检为核心的综合服务,并建立立体化的辨识工作机制,从物理防护和网络防护两个层面出发,减少信息丢失风险。在此基础上,容灾技术的运用也会得到更多关注,以独立作业的备用系统,为人脸识别算法下的主系统提供服务,将数据库的关键信息定期备份到备用系统中,即便主系统出现问题、崩溃,也能利用备用系统快速完成重建,将此前存储的人员面部信息数据快速调动到工作软件、平台内,提供安全、实时的常规服务。

4.3 处理效率优化

处理效率的优化,是人脸识别算法未来的核心发展趋势之一。目前人脸识别算法虽然多样,但各有优劣。工作速度较快的计算方法,辨识的精准性往往不高,反之,辨识精度高的技术方法,工作时间又较长。未来工作中,兼具精准性和效率性的新技术会得到关注、研究。例如:以LFW数据集作为支持,人脸识别算法的准确率达到99.7%以上,该数据集的特点在于大量使用大数据,重视对人员面部信息的多视角、多信息采集,并提供额外的分析维度,为常规降维分析提供补充,只要计算机性能较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复杂、多次运算,兼具精准性和效率性人脸识别算法即可有效实现,处理效率也更高。

5 结语

综上所述,人脸识别算法是一种现代化作业技术,其应用空间广阔,应进一步加以研究、寻求优化。人脸识别算法的工作基础为信息技术,原理较为明确,可分为多种具体工作形式,其应用的一般流程为数据收集、输入和加工,之后以降维分析的方式提炼人脸特征,形成数据库,再以实时信息收集等技术设备提供辅助,有效人脸识别算法的作用、优势。未来人脸识别算法的精准性、安全性和处理效率会进一步提升,以满足更大范围、高标准的工作需要。

猜你喜欢

眉间降维人脸识别
混动成为降维打击的实力 东风风神皓极
人脸识别 等
揭开人脸识别的神秘面纱
降维打击
笑寒冬
段学俭(一首)
基于类独立核稀疏表示的鲁棒人脸识别
素年锦时描在眉间
吹不散眉间一点春皱
抛物化Navier-Stokes方程的降维仿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