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刚:点燃阅读的灯,照亮乡村孩子的人生之路
2023-10-24花莉李丽
花莉 李丽
江苏省淮安市韩桥中心小学坐落于洪泽湖东岸,是淮阴区最偏远的一所乡村小学。学校的学生以留守儿童居多。王启刚从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就一直在这里教书育人,他把最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这所乡村小学和这里的孩子们。为了让每一个乡村儿童都能够健康成长,王启刚倾注了全部的心血。经过多年的摸索,他以身作则,带领学生走进阅读的天地,用目光耕耘书海。他点燃了阅读的明灯,照亮了乡村孩子的人生之路。
扎根书海,引领学生阅读
阅读是王启刚生活的一部分。他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勤于阅读,涵養品性。在他的办公案头,常年置备着各类书籍,不仅有教育教学专业类书籍,还有不少人文类书籍。著名画家高更的《诺阿 诺阿》是王启刚最近在读的书。对于此书,他直言从中感受到了远离都市喧嚣之后的安然和温暖。王启刚说,人文类书籍能够改变他看待世界的视角,使他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在平凡的生活中坚持自己的个性。就这样,通过不断的阅读,他的眼界拓宽了,自身的人文底蕴日渐丰厚。在阅读的过程中,王启刚还写出了三十余万字的文章,记录日常生活,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讴歌美好的时代。2020年,他被淮安市作家协会吸纳为会员。
在坚持阅读的同时,王启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对于一名教师而言,阅读更大的意义是让自己成为一座桥、一扇门,带领学生走向书的殿堂。为了让乡村孩子爱上阅读、领略阅读之趣,王启刚想尽了种种办法。
阅读仪式,开启大门。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王启刚从中得到启发,他觉得,为孩子终身成长奠基的阅读,更需要仪式感来让孩子从形式和内涵上感受到阅读之美之重要。王启刚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总是要为学生们举行一个赠书仪式。他自费买来学生们喜欢的书籍,在扉页上写上阅读名言,然后送给班上的每一个孩子。每个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他同样要给班上的学生们送上几本适读的好书。通过这些令孩子们难忘的仪式,王启刚带领他们走入阅读的神圣殿堂。
书香飘飘,蓄能筑基。在引领学生阅读的实践中,王启刚发现阅读的重要价值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知识储备,课外阅读是运用课堂学习方法、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路径。因此,必须统筹课内外阅读。王启刚率先在班级中开展“书香飘飘”阅读活动。他给每位学生配备了《书香飘飘沁我心》阅读本,利用每周一次的阅读课,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带领他们记录好词好句、写读书体会等,为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供支持。在每一个学生完成相关阅读记录后,王启刚带着大家对全班的阅读本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阅读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只有经过较长时间的坚持,阅读的效果才能从隐性状态中显现出来。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因此需要教师从外部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坚持阅读,蓄积知识。王启刚巧妙地利用“阅读储蓄卡”,引导学生每天从书本上进行点滴积累,从而夯实他们的阅读基础。
家校联动,携手并进。在学校里,王启刚竭尽全力地引导学生读书,而在课后他也想让学生把阅读带回家。那么,学生回到家后的阅读靠谁来持续推动呢?王启刚认为,要是能家校携手,孩子的阅读兴趣会更持久,阅读的效能也会更显著。可是在这里,孩子们的父母大多数在外地工作,很难做到时常陪伴孩子阅读。显然,这对孩子的家庭阅读而言是一个挑战。而王启刚借助班级管理中常用的软件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每周选择一个家长,提前和家长沟通好,在学生们的阅读课上让家长通过软件分享读书故事、心得、寄语等。“当家长通过软件出现在班级大屏幕上的时候,他(她)的孩子在那一天是非常骄傲的。”王启刚对此深有体会,他补充道:“某种意义上来说,那种幸福、自豪已经超越了阅读本身,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影响深刻而久远。”
自那以后,许多家长都反映,家里的孩子变了,变得喜欢读书了。
立足乡村,留住乡愁记忆
作为乡村小学的一名一线教师,王启刚清楚地知道,他的学生都是乡村孩子,乡村才是他们永远的根。引领学生进行阅读,不能离开学生生活的文化背景。这种特殊的地域文化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属性,构成了每个人的乡愁。
基于地域资源,开展乡土阅读。淮安市韩桥中心小学离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仅仅几里路。世界文化遗产的洪泽湖大堤也在学校附近。学生中就有不少生活在湖区的孩子。针对这样的特色地域资源,王启刚以此为切口,引领学生开展乡土阅读。首先,洪泽湖渔业资源丰饶,可围绕洪泽湖鱼类等物产资源进行主题阅读。王启刚组织学生对洪泽湖的渔业资源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按照渔业养殖、稻米培育、红薯生产等主题开展相关阅读,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家乡。其次,以洪泽湖大堤为中心,组织学生搜集关于洪泽湖大堤历史的文献,开展阅读,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热爱和自豪。
2022年,王启刚带领学生开展了以“我是小龙虾代言人”为主题的系列阅读活动。以推介家乡的小龙虾作为核心任务,他先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小龙虾的“形态、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养殖、生产”等主题,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然后,他带领学生以图画、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制作手抄报,形成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对图文资料进行提炼,制作成现在流行的短视频。最后,教师、学生、家长作为评委对各个小组的短视频进行评比。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们充分锻炼了综合能力,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动态的活动中习得了知识,提升了素养。
利用人文优势,开展“寻根”阅读。淮安市的人文资源、红色资源很丰富,这里有汉代大将军韩信的故里、吴承恩故居、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周恩来纪念馆等历史文化名人遗迹。为了充分发挥人文资源的育人作用,王启刚按照历史的维度,整理家乡名人的事迹。他带着学生们以时间为经线、事件为纬线、人物为中心点,一起整理了《人物篇——家乡的过去》《人物篇——家乡的现在》两本家乡名人事迹读本,形成了一系列阅读资源。为了激励学生从家乡名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努力学习的动力,王启刚要求学生在阅读家乡名人的事迹后,写出心得体会,同时,依托个人理想,发挥想象,设想未来的自己。接下来,他把学生们对自己未来的规划,编成《人物篇——家乡的未来》。这样,家乡的历史、现在、未来形成了一个整体。在学生当下的阅读语境中,家乡历史深处的名人、现在的自己、未来长大的自己都被奋发向上的精神结合到了一起。
在上述阅读活动中,王启刚以项目化活动为主要形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落实新课程标准中“任务群”的理念,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思想。而在润物细无声的阅读中,家乡的风物成为每一个孩子心底永远的记忆。
推广阅读,培养种子教师
在王启刚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乡村孩子爱上了阅读,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们阅读的身影。随着阅读活动的持续拓展,王启刚逐渐认识到,要想带领更多的孩子泛舟书海,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聚焦阅读推广活动。只有这样,阅读推广才能从散点突进,变成系统推进,形成点面结合之势。
培训教师,孵化阅读骨干。如何建设一支喜欢阅读、乐于推广阅读的教师队伍?王启刚认为,首要任务就是形成骨干力量,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让星星之火逐渐形成燎原之势。2017年,王启刚兼任学校教科室主任。他在教师个人申报的基础上,从教师队伍中选拔出喜欢阅读的骨干教师,并利用学校教科研时间,从阅读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阅读的技巧、阅读指导课教学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王启刚认为,经过一段时间培训,这批骨干教师已经能够胜任阅读教学和指导工作。
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学校的阅读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了,相继举行了“古诗文诵读”“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我与家人一起读”等活动,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从2022年12月开始,在淮安市市区组织的“整本书阅读”评比活动中,韩桥中心小学教师收获了“整本书阅读设计”市二等奖、区一等奖等好成绩。在区级送教活动中,该校教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课例也获得了高度好评,王启刚对此感到很欣慰。
成立组织,突破推进难点。为了推动阅读工作从学校向社区延伸,扩大学校在阅读推广上的优势辐射面,2019年初,在王启刚的带头推动下,淮阴区乡村地区首个民间读书组织“采撷读书会”正式在韩桥中心小学成立。“‘采撷’取自古诗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意指广泛阅读,汲取书中营养。希望人们想的是读书,思的是阅读。”王启刚表达了对阅读的美好期许。
“采撷读书会”成立以后,王启刚积极策划活动,努力办好每一次活动。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在2019年11月,“采撷读书会”迎来了淮安市乡村校长培训班的50余位校长、区内100余位骨干教师的观摩。活动以“乡村教育视域下的阅读”为主题,围绕读书分享、美文诵读、乡村教育与阅读几个板块展开。活动结束后,参加活动的校长纷纷表示,沒有想到在淮阴区最偏远的地方,居然有这么一群人在做读书会活动,用心推广阅读。
为了提高“采撷读书会”对社区的影响,王启刚将读书会的活动地点放在街道、社区,将社区群众纳入活动之中。每次活动,王启刚都积极和会员分享读书心得,推荐书籍。目前“采撷读书会”还相对弱小,参与的会员数量也不是很多,活动的范围仍局限在韩桥街道附近的社区。但是,王启刚总是满怀信心地告诉同事们:“虽然苔花如米小,但是也要学牡丹开。”
作为一名乡村的普通教师,在完成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还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去推广阅读,许多人对王启刚的做法表示不理解。对此,王启刚淡淡一笑:“这里是我工作了25年的地方。我喜欢这里的每一个孩子。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爱上阅读,希望有更多的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因为,阅读能够照亮乡村孩子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