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鸥鹭忘机

2023-10-24瑶瑶

阅读(中年级) 2023年9期
关键词:长堤鸥鸟菱角

瑶瑶

品读古文

海上之人有好沤鸟①者,每旦②之③海上,从④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⑤者也。

注释

①沤(ōu)鸟:即鸥鸟。沤,通“鸥”。

②旦:早上。

③之:去,前往。

④从:跟随,陪伴。

⑤下:飞下来。

这个故事出自《列子·黄帝》。从前有个住在海边的人,十分喜爱鸥鸟。他每天早上都要到海上去,和鸥鸟一起玩耍。鸥鸟也很喜欢他,他一到海上,鸥鸟就纷纷飞来,有上百只那么多。

这个人的父亲听说了这件事,很感兴趣,就对他说:“我听说鸥鸟都喜欢跟着你一起游玩。你去捉一只来,让我也玩一玩。”这个人十分不情愿,但也不能违抗父亲,只好答应了。第二天早上,他照常出海,想要捉一只鸥鸟回去。但令人惊奇的是,鸥鸟们仿佛知道他这次不怀好意,只在他头顶盘旋飞舞,再也不肯飞下来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一个成语“鸥鹭忘机”。原意是指人没有坏心思,所以动物们都愿意亲近他。后用来比喻淡泊世事,不怀世俗庸碌之心。

鸥鸟们一开始之所以愿意亲近故事里的人,是因为他最初只是单纯地喜爱鸥鸟,喜欢在一望无垠的大海上和鸥鸟们泛舟游乐,他的心是纯净而自然的。但后来他被父亲命令去捉鷗鸟,他的喜爱之心染上了卑鄙阴谋的色彩,动机变得不再纯洁,鸥鸟们就不愿再亲近他了。

古人相信“万物有灵”。人类虽然是地球上最聪明、最强大的物种,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但这不代表我们就能漠视其它生灵,把它们当作玩物。对于大自然和生活在其中的万千生命,我们应当怀着真诚而纯洁的热爱,不要让一时的私欲和功利心玷污了这份情感。

拓展延伸: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指的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平衡的关系。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中国的先贤们就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自然环境的观点。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

苏轼治理西湖

苏轼,号东坡居士,后世一般称他“苏东坡”。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文流芳百世,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文豪,也是北宋士大夫阶层的杰出代表。从他在杭州任职时治理西湖的事迹中,我们可以一窥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

北宋时期,杭州的西湖长久以来疏于治理。杭州百姓围湖造田,与湖争地,导致了严重的淤积。淤泥堵塞了航道,甚至影响到了百姓赖以取水的六井。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决心改变这种情况,着手治理西湖。

在征得朝廷同意后,苏东坡首先发动了几千民众挖开淤泥、清理水草。四个多月后,西湖又重新清澈起来。然后,为了解决沿岸民众交通往来不便的问题,也为了给堆积如山的淤泥杂草找个好去处,苏东坡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点子:他用挖出的淤泥修了一条沟通南北两岸的长堤(后人称之为“苏堤”),并命人在长堤两旁种上垂柳。人们在堤上修建了六座拱桥和九座凉亭。经过这番治理,西湖恢复了昔日“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旖旎风光。

为了根治西湖的淤泥杂草问题,免得几十年后又重蹈覆辙,苏东坡还上书朝廷,请求批准把有限的几块湖岸开垦出来,租给沿岸居民种植菱角。为了菱角的收成,种植户们必须按时清淤除草。官府也会派人巡视,如果有偷懒不除草的,当即剥夺租赁资格。而种植户上交的税金,也被划作治理、维护西湖环境的专项资金。

苏东坡治理西湖的举措一直被后世誉为良政。他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西湖的自然条件和杭州的人力物力,在最大限度保障民生的基础上,恢复了西湖的自然环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直到今天,人们漫步在风景如画的西湖边时,还会追忆起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猜你喜欢

长堤鸥鸟菱角
临江仙·长堤柳
忆(通韵)
给“菱角”洗澡
采菱角
闲亭观海
游遗爱湖
吃菱角
问客
摘菱角
鸥鸟与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