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歌剧咏叹调演唱技巧分析
2023-10-24陈笑玮中央民族乐团
陈笑玮(中央民族乐团)
长期以来,是否具备演唱咏叹调的能力,是评断声乐学习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咏叹调的准确演唱,既能展现出声乐演唱者的超高演唱技术水平,也能体现出其丰富的音乐背景知识,在某些专业声乐演唱行业或是声乐比赛中,咏叹调还是参加演出或比赛的重要参考条件。
在西方音乐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自从歌剧诞生之际,逐渐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歌剧作曲家以及优秀作品,截至目前,仍然活跃在各大歌剧舞台当中,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音乐体验。
比如,古典时期三杰之一的莫扎特,就是借助其开阔的眼界,再加上优美的旋律和多元化的体裁,不断巩固其在音乐历史上的地位与贡献,与此同时,对于推动歌剧的持续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莫扎特及其创作的咏叹调
从幼时起,在音乐创作方面,莫扎特就表现出过人的才华,等到11 岁那年,便已经创作出人生中的第一部作品,然后又前后创作出20 余部经典的音乐歌剧,以及许多交响乐和独立乐曲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还是歌剧作品,比如《魔笛》 《后宫诱逃》等等。莫扎特作为欧洲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创作,不管是对欧洲,还是对整个世界的音乐发展,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莫扎特通常会采取多种类型的咏叹调,以此来增强歌剧的感染力,而这些咏叹调的唱腔复杂多变,音色圆润,旋律清晰,线条流畅,无论是速度方面还是力度方面,都能做到张弛有度,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歌剧的独特魅力。
除此之外,在莫扎特的一生中,还创作了不同类型或题材的音乐作品,共计六百余部。
首先,在交响乐方面,如《g 小调第40 交响乐》,总计四十余部;在管弦乐曲中,如进行曲、嬉游曲以及小夜曲等作品,更是数不胜数。
其次,在器乐曲方面,主要包括钢琴、提琴和双簧管等,几乎为所有的器乐,都创作了协奏曲与奏鸣曲,并且已经成为该乐器较为重要的作品,尤其是关于钢琴和单簧管的作品,最为典型,比如《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就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单簧管作品,虽然是唯一的单簧管协奏曲,但是,对于单簧管的意义和重要性,既明确了单簧管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带领了单簧管创作的热潮,以至于对日后的韦伯和勃拉姆斯等,在单簧管作品的创作方面,均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最后,在室内音乐创作方面,如管乐五重奏、弦乐五重奏以及K581 单簧管等,形式变化多种多样。不过莫扎特创作最为重要的始终是他的歌剧,在22 部歌剧当中,主要包括正歌剧和喜歌剧等诸多类型,同时也涉及神话、世俗等多种题材,在选用唱词语言时,既使用传统的意大利语,又使用德语,这也是莫扎特歌剧的重要特色之一。现阶段,仍然有许多流传至今的歌剧,如《费加罗的婚礼》 《唐璜》等等,歌剧中许多咏叹调的类型,更是成为众多传统考试中的规定曲目,或者是各类音乐会上的经典曲目等。
二、莫扎特歌剧作品演唱特点分析
(一)音乐线条的流畅连贯性
通过音乐前奏,能够体现出音乐基调以及人物的独特个性。在歌剧作品中,每当开始表演前,观众率先体验到的就是前奏部分。在对歌剧进行创作时,莫扎特通常会在咏叹调开始前,通过前奏部分,来表达出场人物的特性特征。例如,在单纯善良的女仆开始入场前,常常会使用较为舒缓的前奏;在伯爵夫人开始入场前,通常会使用比较沉重的音乐前奏。第二,音乐主和旋律的自然流畅。在前奏即将结束后,接下来就是主和旋的缓慢开始,通过对莫扎特的歌剧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能够发现,他的主和旋主要体现出较为特定的特点,尤其是在速度方面,以慢板为主,通常在一场当中,最多出现两次变化,这样才能切实保障音乐线条的自然与流畅。第三,歌剧旋律的婉转圆润。在莫扎特的歌剧作品中,既表现出戏剧方面的统一性,又强调音乐方面的高度统一。那些能够轻声哼唱的作品旋律,将会让观众充分感受到旋律的圆润流畅,从乐曲开始之际,到最终结尾,音乐旋律始终是非常平稳,不仅未出现较大的跨度,同时也没有任何停顿,并且所有乐曲中的旋律,都是将人物作为核心部分,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特征。最后,在不同调式之间,还能体现出衔接的连贯性。比如,在《魔笛》这首歌剧中,其中,有三首咏叹调的调式都是略有不同的,主要是以大小调的方式,相互交替,缓慢前行,并利用低音管弦,为小调式进行伴奏,充分表达出乐曲风格较为深沉的特点,紧接着,还会在其中添加大调,以此来显现出主人公内心的绝望之感,伴随着大调的逐渐增强,地位也随之变得愈发重要,由此展现出爱恨交织所造成的沉重痛苦。正是通过利用大小调式自然衔接的手法,才能使整首乐曲变得更加柔和、自然,而音乐情感的表达,也正是由此逐渐深入,并通过不同调式地来回转换,进而体现出较为复杂的剧情变化。
(二)音乐节奏的清晰简单
通过对莫扎特歌剧作品中的咏叹调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音乐节奏的变化比较简单,但是,这并不代表着音乐节奏的简单、平淡。首先,从音乐节奏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大多都是以一拍内八分音符为主,部分是由十六分音符构成,对于不同类型的音符,都能在休止符结束后,进行灵活的转换。除此之外,在使用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时,也是非常合理的,音符时值不仅高度协调,同时还有着较强的张力,将音乐节奏、人物唱词以及旋律等进行有效结合,促使观众能够始终沉浸在张弛有度的音乐旋律中,进一步提升歌剧的戏剧性。其次,从音乐节奏和音乐情感角度进行分析,在平稳自然情绪的表达中,一般会使用极具张力的节奏,如三拍、四拍,或是带有大附点的节拍等;在故事的表述中,所使用的节奏,通常都是较为密集的,能够为观众带来平缓、深沉的感受,同时也不会对唱词产生任何影响,基于这种情况下,随着歌剧情节的不断变化,观众情绪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一旦人物情感出现明显转变,那么演唱速度和节拍等也会出现相应变化,再加上逐渐增大的音程跨度,将会充分表达出人物内心情感的真挚变化。
(三)演唱速度的快慢交替
在莫扎特歌剧中,通常对速度把控也是有着严格要求的,适当的速度安排,将会直接影响到音乐表达的是否合理。以《魔笛》这部歌剧为例,当王子想要表达自己失去女儿的伤痛时,主要采用较为平稳的速度进行呈现,即为广板,通过快慢适中的音乐速度,来表达出强烈的倾诉感觉。再者,在唱段《复仇的痛苦》中,音乐节奏又显著加快,以此来表达出王子因为女儿的背叛,而出现愤怒异常的情绪,以及想要报复的强烈愿望,尤其是在情绪方面,显得异常激动。此外,在《费加罗的婚礼》中,也准确体现出了在速度方面的变化,比如,在《求爱神给我安慰》中,面对伯爵夫人不知该如何做出选择而感到非常彷徨,只能将希望寄托于爱神,以此来获得爱神的帮助,此时歌剧的意境呈现出缓慢的忧伤,柔中有力的小广板,也运用得恰到好处,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变故,又使伯爵夫人逐渐失去对情感的信心,所以也会由此变得愤怒,音乐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再加上歌剧作品的故事情节逐渐加快,直接将故事推至高潮。总的来讲,在速度和力度等方面,莫扎特的作品有着较高要求,并且在音的时值方面,也有着严格要求,绝不能盲目增减,在演唱过程中,要求对速度进行严格把控,不能过慢或过快,同时也要有着良好的过渡,可借助分解符或延长音等多种方式,以此来增强不同速度之间衔接的自然性,这样才能充分表现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
(四)音乐织体富于变化
在对歌剧咏叹调进行创作时,莫扎特常常会使用多种类型的织体,特别是在女高音咏叹调中,还会将一些较为常见的音乐织体当作创作素材,通过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善,就能将其充分运用在乐段当中,进一步提升戏剧演唱的和谐性。比如,在《快来吧,别迟缓》这部歌剧中,在开始演唱时,应重点彰显出续音的音乐织体,在该乐段中,主要是通过持续音来完成伴奏,并且在调式上,也是从D 大调逐渐转变为a 小调,在整个调式当中,属音的作用将会明显增加,与此同时,还会将柱式和旋当作伴奏,以此来展现出乐曲的和谐。另外,利用柱式和旋织体进行过渡。在不同类型的织体当中,最为平稳的要数柱式和旋伴奏,在风格鲜明的音乐织体中,充分将其运用其中,能够进一步提升音乐线条的稳定性,使得不同部分之间的衔接能够变得更加自然和谐。最后,关于削弱和弦分解式织体的运用。和弦分解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音乐织体,在钢琴伴奏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歌剧创作阶段,要想使不同类型的音乐织体变得更加协调,在伴奏时,通常不会采用分解和弦音乐织体,而是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空隙的作用,以此来弥补演唱中的空档,确保柱式音乐和弦的连贯性。在咏叹调中,不同类型的音乐织体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通过精心设计后,能够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充分展现出歌剧创作的独特魅力。
三、莫扎特歌剧作品咏叹调的演唱技巧分析
在莫扎特的歌剧中,表现出浓厚的古典主义色彩,在音乐织体变化、音乐速度处理等方面,均有着较高的难度和挑战,与此同时,对演唱者的技巧水平与演唱风格等方面,也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因此,对于演唱者本身来说,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具有高超的演唱水平,更要熟练掌握演唱技巧。在实际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保持恰当的音色
在歌剧创作过程中,莫扎特常常会借助音乐的形式来对人物个性进行展现,同时也会通过音乐的形式,来对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进行反应。对此,要求演唱者的音色应当符合剧中人物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始终保持清晰明亮,从而更加准确地诠释出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此外,在莫扎特歌剧作品中,咏叹调有着较强的抒情性特征,对于演唱者的音色,通常会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所以,要求演唱者既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需要充分了解莫扎特歌剧音乐的独特风格,熟练掌握人物个性,并通过音乐的形式,来推动故事情节的持续发展,这样才能在实际演唱过程中,对自身音色进行适当调节,并根据唱段需求进行演唱,进而体现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逐渐形成良好的艺术形象。
(二)合理运用呼吸
从古至今,在所有关于歌唱的研究中,呼吸均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美声演唱中,长此以往,始终是将呼吸放在首要位置当中。在歌唱实践环节中,还会重点突出气息的合理运用。有关专家学者也曾经提出,对于善于唱歌的人来说,首先需要做到的一点就是学会该如何调节气息,气息是声音的重要基础,将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演唱效果。因此,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特别是美声学习者,应清楚意识到合理运用呼吸的重要性,要想更好地进行演唱,就需要掌握恰当的呼吸方法。在莫扎特歌剧的演唱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呼吸是尤为重要的。比如,在《微风轻轻吹拂的时光》中,咏叹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伯爵夫人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在演唱时,要注意保持呼吸平稳,并且吸气和呼气过程都要十分缓慢。当伯爵夫人知晓丈夫已经背叛自己,情绪由此发生巨大转变,从开始的平静逐渐过渡为悲痛、激动,此时的演唱也开始走向高潮,所以,演唱者需要以快呼快进的方式完成这一阶段的演唱,同时也要保持声音与气息的相互协调,这样才能使演唱声音变得更加流畅且动听。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演唱过程中的呼吸不能过慢,以免造成气息僵硬,对演唱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呼吸也不能过浅,避免出现声音虚浮无力的情况。
(三)注意音量的合理控制
在莫扎特歌剧的演唱过程中,合理把控音量也是尤为重要的。莫扎特是欧洲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要求演唱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声音控制能力。在演唱时,音量不能太大,特别是要避免出现较为高亢的声音,取而代之以柔和的音量,来切实表达出人物情感。演唱者在开始演唱之前,需要对曲谱进行深入钻研,充分了解谱例中各个表情符号的作用,绝不能等同于其他乐曲符号,比如,在谱例中,使用f 进行标记的地方,可以降低至mf,接着再完成演唱。另外,在练唱经典唱段时,若是未能合理控制音量,那么将难以充分体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甚至无法通过演唱的形式来打动观众。对于音量控制不合理的声音,更是不符合艺术审美的基本原则。在莫扎特的歌剧作品中,其所追求的是相对完美的听觉体验与视觉感受,所以,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在对莫扎特歌剧咏叹调进行演唱时,合理把控音量是一种有效途径。
(四)起音演唱要到位
优雅动人、明朗流畅,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显著特征,所以,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的情感表达和力度对比都不能过于夸张,比如,在《复仇的火焰在心中燃烧》唱段中,虽然歌曲主题是以复仇为主,但是,在实际演唱中,既不可表现得过于激动,也不能凸显出自己的声音。在莫扎特歌剧咏叹调的演唱中,尤其是在起音阶段,演唱者应尽量避免使用上滑音或下滑音,在对音与音之间的大跳进行处理时,也不可能使用滑音,更不能仅凭借着自己的摸索进行演唱,而是需要将口腔全部打开,将头腔与小腹进行连接,准确发出声音,这样才能有着清晰且响亮的演唱效果,使得观众能够切实体会到歌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五)严格按照谱例要求对声音进行处理
音乐旋律线条的流畅连贯,是莫扎特歌剧作品的主要特征之一,特别是在咏叹调的写作当中,莫扎特通常会采用连音线,对此,在实际演唱过程中,要求演唱者需要注意气息的合理把控,先深深吸入一口气,只有气息积累到一定量后,才能避免出现气息不足的问题,合理把控气息,并对音乐旋律的线条进行妥善处理,才能有效避免旋律唱断的问题,比如,在《求爱神给我安慰》这一唱段中,在实际演唱时,演唱者的气息要始终保持平稳,应当以连音演唱为主。因此,莫扎特高音演唱的特征,与古典主义音乐的演唱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另外,在实际演唱中,绝不可随意添加各种装饰音,而是需要严格按照谱例要求对声音进行处理,同时也要注意音量的适度,不可随意更改,以免严重影响到最终演唱效果。最后,演唱者还需要对谱面上的各种标记号进行深入分析,充分了解不同记号的处理方法,从而更加准确地表达出作品内涵。
莫扎特创作的歌剧作品,还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他擅长运用咏叹的方式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充分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对此,要想积极推动歌剧创作的持续稳定发展,还需要对莫扎特歌剧的音乐风格进行深入挖掘,特别是莫扎特歌剧中的咏叹调,在人物情感的表现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莫扎特歌剧咏叹调的演唱者来说,一方面需要熟练掌握演唱技巧,另一方面也要具备多种多样的演唱方法,这样才能通过演唱的方式,充分展现出人物内心的细腻情感,尤其是对于那些学习美声唱法的演唱者而言,还能借助莫扎特歌剧中的咏叹调,以此来了解多种装饰音的唱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歌剧咏叹调演唱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训练课程。莫扎特是欧洲古典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歌剧作品有着鲜明的演唱风格。因此,演唱者既需要认真分析曲式结构,还需要清楚歌剧作品所创作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知识等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然后再根据谱例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咏叹调的风格与唱法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反复练习,逐步提升自身的演唱水平,从而在实际演唱中进行灵活处理,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