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化学习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2023-10-24王军梅聊城大学文学院

基础教育论坛 2023年17期
关键词:阿长小人物细节

王军梅(聊城大学文学院)

传统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说得多、学生想得少,碎片化知识多、整合性内容少,学生不爱动脑思考、不爱提问题,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了“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等概念。教师意识到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应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努力把“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问题化学习以其全新的理念、可行的操作,成为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成为大单元教学的有力依托,为打破沉闷的课堂提供方案。

一、问题化学习是大单元教学的有力依托

问题化学习是通过系列问题来引发持续性学习行为的活动,它要求学习活动以学习者对问题的自主发现与提出为开端,用有层次、结构化、可拓展、可持续的问题系统贯穿学习过程,整合各种知识,通过系列问题的解决,达到知识的有效迁移和连续建构。问题化学习聚焦于学习方式变革带动课堂转型,注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依托问题化学习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由“学会”向“会学”“乐学”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往的语文教学一般是教师依据课文的编排顺序一篇一篇地讲,围绕单篇内容设计听说读写等活动,知识点零散且重复,这样的教学既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也不利于学生迁移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大单元教学被广泛应用,倡导从关注单一的知识点、单篇教学设计向大单元教学设计转变。与此同时,在育人背景下,可以将问题化学习融入大单元教学设计,以便更好地培育时代新人。

基于此,问题化学习这一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学习方式,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力抓手,成为大单元教学的重要依托。

二、基于问题化学习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1.探究单元主题

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结构编排,教师要在整合“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基础上提炼大单元学习主题。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选编了四篇展现平凡人物真善美的文章。人文主题是“凡人小事”,展现了“小人物”身上的优秀品格,引导学生向善、务实、求美。从语文要素角度出发,要求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还要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描写了阿长的几件琐事,特别是她帮我买来渴求的《山海经》,表达了“我”对这位粗俗而又热心的劳动妇女的怀念与感激之情。《老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与车夫老王之间的交往,写出了老王艰难贫困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台阶》是一篇小说,讲述父亲修建高台阶新屋的故事,塑造了一位吃苦耐劳、勤劳能干的父亲形象。《卖油翁》是一篇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通过写陈尧咨射箭、卖油翁酌酒的故事,阐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2.建构单元问题系统

问题化学习凸显了“三位一体”的问题观,即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以学科的问题为基础,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使学生从自主提问到学会聚焦核心问题、自主建构问题系统、持续追问、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教师要先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引导学生预习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教师搜集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整合,提炼出核心问题,再结合本单元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以落实核心素养为目标,构建问题系统,基于问题系统设置本单元学习任务。

通过梳理学生的问题,教师确立本单元的问题系统:(1)四篇课文围绕何人来写?分别写了哪几件事?能够体现人物的哪些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文中有哪些具有表现力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3.设置单元任务序列

在问题化学习的引领下,教师可以基于问题系统进行本单元的大任务设置。

大任务1:读“小人物”文章,品“小人物”形象。

(1)激趣学习明目标。

目标:反复阅读四篇课文,梳理概括每篇课文中的事件,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2)自主合作共探讨。

预习任务:熟读《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卖油翁》四篇课文,把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自主发现问题,提出认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小组交流提出的问题,并归纳提炼出小组问题。

小组问题展示如下。

①《阿长与〈山海经〉》中写了关于阿长的哪些事情?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鲁迅在对阿长的情感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

③《老王》中杨绛回忆了与老王交往的哪三件事?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④《台阶》中父亲为什么要建高台阶的新屋?他做了哪些准备?为何新屋建成后父亲会感觉“不自在”?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⑤《卖油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陈尧咨、卖油翁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通过对小组展示的问题进行梳理、整合,教师提炼出以下核心问题:四篇课文分别围绕何人来写?分别写了哪几件事?能够体现人物的哪些特点?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汇报评议师精导。

明确核心问题之后,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自主思考并逐步解答问题。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给予帮助指导。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是训练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分析概括事件的能力,对于如何概括事件,可以按照“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来思考,借助文中已有的关键词来概括,语言表述要简洁。

(4)反馈拓展步步高。

阅读《驻守荒原》并完成相关习题。通过完成练习题,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概括事件、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

大任务2:思“小人物”写法,悟“小人物”品格。

(1)激趣学习明目标。

目标1:探究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领会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理解作品的深层意蕴。

目标2:从细节描写中体会“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自主合作共探讨。

预习任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在梳理课文中的事件时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小人物”形象,作者是如何使“小人物”跃然纸上的?在阅读中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小组交流展示。

小组问题展示如下。

①“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能够看出一个怎样的阿长?

②“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镶嵌在门框里……他面色死灰……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这段话让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老王?

③“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一句,作者为何要用一个“挑”字?

④《卖油翁》中有多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语言,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通过对小组展示的问题进行梳理整合,教师提炼出核心问题:本单元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3)走进文本细琢磨。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反复品读每篇课文中对长妈妈、老王、父亲、卖油翁进行细节描写的关键语句,并说说“小人物”的形象特征,感受“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体会作者的感情。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刻画。通过对文中多处细节描写的品读,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细节描写的作用。

(4)唇枪舌战辩风采。

通过以上四篇课文对“小人物”的分析,结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接触到的如邓稼先、闻一多、鲁迅等榜样人物,学习如何进行话题讨论,你怎样看待“小人物”?你愿意做“小人物”吗?此环节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获得审美体验、塑造价值观。

(5)教师点拨明品格。

在辩论中,学生会逐渐感受到生活中的英雄人物、伟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小人物”,是普通人,他们虽然平凡,但却能够给我们带来感动,让我们感受到善意与温暖,给我们真善美的启迪。

大任务3:说“小人物”故事,展“小人物”风采。

(1)激趣学习明目标。

目标:说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小人物”,分享“小人物”的故事,感受他们身上的真善美。

课前准备:多渠道搜集“小人物”故事,可以是日常生活中自己观察到的印象深刻的人物故事,也可以是互联网中看到的感人形象。

核心问题:如何使自己讲述的“小人物”故事更加生动。

(2)开展“小人物”故事会。

学生将自己准备的“小人物”故事进行组内分享,最后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学生展示。

(3)小小评委我来当。

每名学生都是评委。在学生的分享中,评选出印象深刻的“小人物”故事,启发学生思考评选依据是什么,逐渐使学生明白要想使“小人物”鲜活,讲述时需要添加细节,把细节讲述好,故事就精彩了,人物形象就生动了。这节课设计了让学生耳目一新的形式——讲故事、听故事、评故事,每名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是主动参与者,在亲身经历中感受怎样把故事讲好,如何使故事精彩,从而明白细节描写的妙处。

大任务4:写“小人物”篇章,绘“小人物”不凡。

(1)激趣学习明目标。

目标1:掌握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感受细节描写的作用,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

目标2: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小人物”的细节之美,学会热爱生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核心问题:如何写好细节,使人物形象“立”起来,“活”起来。

(2)巧用两镜法绘细节。

方法1:慢镜头还原法。

在“写出印象深刻的细节”习作训练中,有学生写道:“写‘福’字增添了新年的喜悦,只见爷爷将毛笔在砚台里轻轻一蘸,提起笔来缓缓落下,稳稳起笔,略微一顿,笔便在纸上舞动起来,演绎着一笔一划的精彩。”写“福”字只是一瞬间的事,而作者用“蘸”“提”“落”“顿”“舞动”等词语把每一个动作都放慢了。这就像电影中的慢镜头,通过分解动作,还原过程来写细节。

方法2:放大镜观察法。

在“写出印象深刻的细节”习作训练中,有学生写道:“一望无际的麦子在烈日中绽开了笑颜。为了抢收麦子,父亲一早就来到了麦田,而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的衣襟被汗液紧紧黏在后背上,额头上细密的小汗珠慢慢变大,一会儿额头上就布满了黄豆大的汗珠,随着割麦子的节奏,晃破了便摔碎在泥土间。”我们或许无法感受到父亲割麦子到底有多累,但作者对衣襟、汗珠进行放大镜式的观察,并且巧用修辞,让我们感知到父亲割麦子的辛苦,从而突出父亲勤劳能干的特点。像这样放大视角,对事物、人物、场景进行细致地描写,能够放大特点,细致刻画。可见想要写好细节,可以运用慢镜头还原法、放大镜观察法,就是学会在人物刻画时分解动作、还原过程,放大特点、细致刻画,使人物形象“活”起来。

(3)牛刀小试我来写。

运用所学的细节描写方法,写一写你熟悉的“小人物”,展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部分内容落实到写作中,旨在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锻炼学生发现“小人物”之美,并提高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的能力。

本文运用问题化学习的方式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构建了全新的课堂形态,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听到了学生的发问,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问题化学习作为一种变革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大单元教学的有力依托。同样,在大单元教学中融入问题化学习更是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阿长小人物细节
高铁阿长过生日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从《述善集》看元代小人物的创作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案例
阿长买《山海经》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把自己看做小人物
小人物的施予
小人物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