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成效提升对策的研究*

2023-10-24李向江吕晴彭绪山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3年7期
关键词:镇海区宁波市机构

李向江,吕晴,彭绪山

(宁波财经学院,浙江宁波 315175)

0 引言

21 世纪以来,科技创新逐渐成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和手段。新型研发机构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独立法人机构,可依法注册为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和企业。宁波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已经打造出一批技术相对成熟、人才数量较多、团队配合出众、创新程度走在前端的新型研发机构。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创新发展,大力建设以科技发展、结构优化、利党利民的社会环境。新型研发机构的快速发展让宁波市的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规划布局、未来政府工作汇聚一处,打破了企业之间的局限,使宁波市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运作更加顺畅。宁波市正处在产业布局转型的关键时期,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成效的提升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助力宁波市的市场高效调节,减少资源浪费和改造产业布局的时间,加快宁波市成为新型工业化城市。宁波市作为浙江的一线城市,经济实力雄厚,创新动力充沛,市场结构灵活,有提升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成效的实力和巨大潜力。2014 年,宁波市人民政府发布《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引进共建研究院所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14〕7号),明确提出与大院名校建立“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共赢发展”的合作运营机制,加大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高水平研发机构的引进建设力度[1],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一些学者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成效进行了研究。潘勇等[2]对安徽省40 余家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从多个方面提出促进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成效。陈雪等[3]对院校与政府共建型新型研发机构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借助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广东省创新成果转化的举措,并提出新型研发机构是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综合载体的观点。巨文忠[4]分析了新型研发机构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要在科技薄弱的地区加强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吴玉崭[5]对高校型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成效进行研究,认为可以通过加大对新型研发机构的投入力度、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建立自主管理体系、布局市场化经营性业务等方式推动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实现高质量发展。韩凤芹等[6]对我国财政对新型研发机构主要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财政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的改革路径。童素娟等[7]借鉴国外研发机构的经验,对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人才培育提出了建议,对提高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成效提出建议。以上研究表明,如何提高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成效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

新型研发机构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创新载体。科技部火炬中心对全国新型研发机构的统计调查显示,截至2021 年底,全国各类新型研发机构达到2 000 多家[8]。为促进宁波市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本文就宁波市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成效进行分析,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对宁波市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1 宁波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现状

1.1 科技领军企业的分析

根据《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科技小巨人企业管理办法(试行)〉〈浙江省科技领军企业管理办法〉的通知》(浙科发高〔2022〕34 号),有31 家企业为2022 年浙江省科技领军企业,其中杭州市的企业最多,共有11 家,而宁波市位列第二,共有5 家。由于杭州市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和人才数量最多,因此拥有众多科技领军企业,而宁波市作为老牌重工业城市,其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人才基础较弱,但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浙江省科技领军企业数量占比排名第二的城市,足以证明宁波市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在2022年度浙江省科技“小巨人”企业认定名单中,宁波市进入名单的企业有26家,其科技领军企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庞大,对宁波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成效的提升有极大的益处。随着科技领军企业的增加,宁波市各个区域的科技联系更加紧密,拓宽了区域之间的合作面,加速了区域之间的经济流动,提高了宁波市整体市场资源的调动能力。科技领军企业数量的增多给宁波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提供了动力,营造了培育新型研发机构的良好环境,提高了宁波市新型研发机构的主体竞争地位,为其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

1.2 典型地区的新型研发机构

统计宁波市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数量发现,宁波市已经认定19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其中镇海区数量最多,达到5家;其次为江北区和慈溪市,均为3家;其他的为北仑区2家,鄞州区2家,海曙区、奉化区、余姚市、象山县各有1 家;宁海县目前没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1.2.1 镇海区发展现状及发展优势

在镇海区的5家新型研发机构中,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是运行最早的新型研发机构,由它支持和带动起来的新型研发机构有多家,如宁波杭州湾新材料研究院、甬江实验室等,其中甬江实验室是省级重点实验室,也位于镇海区。从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的数量、发源地、重要性、辐射作用等方面来看,镇海区是宁波市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较好的典型地区。

梳理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公布的近3 年浙江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名单发现,截至2022年底,宁波市镇海区已经认定5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分别是甬江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宁波智能装备研究院、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获评数量位居全市各区县首位,是宁波市新型研发机构中最具研发实力的地区。镇海区北接北仑港,北濒杭州湾,和上海市一衣带水,交通便利。镇海区的镇海港是宁波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宁波市的大部分贸易往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宁波市的经济发展,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也容易吸引科技型企业来投资建厂。经济水平高速发展也会提高宁波市政府对镇海区的重视程度,进而给予一些政策支持,对宁波市整体新型研发机构成效的提高具有经济辅助作用。

1.2.2 镇海区对宁波市其他“五区二市二县”的启示

镇海区5 家新型研发机构的成功认定是一个成功的经验,近年来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也取得一定的进展,显示出了良好的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成效。中国科学院产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成功地将甬江实验室和宁波杭州湾新材料研究院等培育成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说明镇海区在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建设获得的成效离不开广大科技人才的付出、国家政策的支持及当地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宁波市其他“五区二市二县”应借鉴镇海区的发展经验,结合自身特色资源,制订符合新型研发机构实际的发展计划,通过改善产业布局,让本地区的产业资源实现共享,为企业减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走创新发展道路,广纳人才,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推动本地区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

2 宁波市新型研发机构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成效是宁波市中小企业、各大高校及政府都关注的问题。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成效的提高,是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步骤,是影响区域之间协调合作的关键因素,在促进科技成果面向市场、加快创新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2.1 政策不够完善

宁波市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保护水平仍需加强,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状况应给予更高的关注度,及时帮助企业、高校建立起与政府联动的机构。此外,宁波市的新型研发机构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企业、高校与政府间的资源还无法快速共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发展机会流失。

2.2 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宁波市的新型研发机构在数量方面需要增加,在质量方面需要继续提升。宁波市作为刚将重心从重工业转向新兴工业的一线大城市,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方面不如老牌新型工业城市,因为建立的时间不长,所以研发机构中的设施和人才磨合度不高,企业和高校的运作水平也参差不齐。此外,宁波市的新型研发机构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存在产业覆盖不全面、规模较小等问题。

2.3 运行和管理体制不足

宁波市是典型的重工业城市,在转向新兴工业时,势必会选择借鉴一些成功的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行模式,但是这些模式对于宁波市的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需求并不完全适应,故而导致宁波市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成效不足。同时,宁波市针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认定标准和管理标准还不完善,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在资源调度、人才吸收、市场运作等方面存在不足。

3 提升宁波市新型研发机构成效的建议

目前,宁波市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需要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政府要加大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的力度,促进新型研发机构与高校和企业联系,提高三者之间的配合度,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为新型研发机构向前迈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宁波市的科技发展做足准备,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

3.1 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完善相关政策

在全面分析宁波市的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梳理符合宁波市目前发展趋势的经济政策,为制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的培育政策做好准备。简化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的申报流程,将申报流程按照重要程度划分,建立分级处理、层层推进的审核制度,让申报单位办事人员一次性办成事,提高政府和新型研发机构双方的办事效率。同时,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内部人事动态调动制度,结合新型研发机构成效,及时调整研发人员变动。政府内部要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创新内部管理体系,部门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新型研发机构需求的了解,实事求是地做事,认真解决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群体的高质量、高速度建设。

宁波市可以参考一些城市的成功经验,制定政策时做到大方向一致,局部按照自己的发展特色做出调整,并且要持续改善政策环境,进一步加强政府职能和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和积极鼓励新型研发机构的创立和多形式发展。

3.2 广纳人才,加强专业对口人才储备

相比传统的高校与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具有人才培养集群性、人才机制弹性化、人才创新市场化的特点。人才是影响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成效的重要因素,优秀的人才团队能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提升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成效,本文提出如下人才培养和引进对策。一是加强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对一些重点高校给予人才培养补贴,激发高校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为新型研发机构源源不断地输送高质量的人才。此外,引导本地高校和其他地方的高校联合培育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专门培育符合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需求的学生,尤其是创新型、科技型人才。二是引进国内外的“高精尖”人才,缓解新型研发机构目前极度缺乏人才的现状,最大限度地降低因人才不足而给研发机构带来的不必要损失。此外,引进复合型人才,创建全产业链的人才配备体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三是营造适合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健全奖励机制,为人才在职称晋升、医疗保障、学习进修、工作经费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四是做好新型研发机构的评价和监管,新型研发机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社会目标和市场状态,不能依靠单一的指标衡量其发展的成效,应根据产业发展的促进力度大小、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数据来衡量。评估体系的建立是为了给新型研发机构记录成效变化提供数据支持。

3.3 优化内部的运行机制,整合内部资源,采取制度化考核管理

优化内部运行机制,将分散的各个项目团队融合在一起,对不同的项目团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提高各个项目团队的主观能动性。针对不同的项目成立特定的项目团队,将优秀人才集中在一个项目中,从而在提高项目效率的同时保障项目的质量。同时,充分利用人才调度模式,灵活实现企业的用人优势,优化企业内部程序,减少手续烦琐而导致的时间消耗。

整合内部资源,对内部资源进行分类,建立企业内部资料库,方便员工查找。帮助企业树立清晰的目标,面对目标市场科学、合理地做出下一步研究计划。加强运行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新型研发机构成员的资源共享,减少重复的工作,强化研究院的整体优势,创建合作互惠的优势局面。

建立定期考核机制,形成良好的制度。实行短周期考核制度,如每月考核一次,用考核的方式督促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加快项目进程,依据考核结果对做出重大贡献的员工给予嘉奖,同时不限制考核的内容和形式,采取多样化考核方式,促进员工对项目的创新创造。

4 结语

新型研发机构是城市培育新兴产业的新引擎,具有较大的创新潜力。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地发展,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意义重大。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能让企业、政府和个人三者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多主体联动的创新平台,形成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取长补短的合作机制,既能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能较好地发挥企业的辅助功能。新型研发机构能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其中,减少社会资源浪费,实现社会资源的循环再生和回收利用。

猜你喜欢

镇海区宁波市机构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精英小学501满天星中队
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宁波市镇海区蛟川中心学校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My ideas of English teaching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