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实践

2023-10-23管宇

华东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多维度课程思政教师应

文/管宇

本着知识引领、技能培养、专业深化、价值塑造等多维度教学目标,高职院校现代通信技术专业应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构建全新的以课程项目化实施为主的教学体系,培养知识技能过硬、有责任担当意识、能够创新开拓且符合新时代通信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高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发挥每门课程蕴藏的育人价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专业课教师要深入梳理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思政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融合育人效果。大数据、物联网、5G 智慧场景和云计算等平台的应用,使教育教学更具智能化、感知化和泛在化。因此,高校应加强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中的融通,做到“德技并修、以德率技、以技养德”[1],以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一、课程教学育人目标的制定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要求的知识目标主要有:学生能够掌握常见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熟悉并掌握常见通信系统的架构流程、系统测试分析步骤、故障解决方法和性能评价方法;教学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使学生了解通信行业的前沿科技;学生可以掌握专用仪器正确使用方法、通信系统仿真方法及其检测与维护方法。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要求的能力目标主要有:学生具备工程师现场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并结合工程实际需求架构通信系统;能对通信系统进行检测和调试,设置和分析信号的相关参数;能够对信号的时域频域波形进行分析,继而排除通信系统的常见故障;能够适应通信产业的发展,将新技术用于系统设计和工程实践中。

课程思政教学要求的育人目标主要有:学生应形成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应具备团结协作、创先争优的工作进取心;应树立较强的责任担当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信息化教学场景的打造

5G 超宽带具有低时延、海量连接的特点,结合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赋能高职院校打造信息化教学场景,从而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教学效果更加有效。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借助全新的教学新生态建立信息化资源库,开发各种数字化软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实践,实现能力的跃迁。

除了在信息化教学场景中借助虚拟仿真软件和常用开发软件外,引入虚拟与增强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可以推动新一代远程互动式教学场景的创设,极大地改善教学体验和教学效果,同时为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教学模式的融合创造了软硬件条件。总而言之,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化工具和信息化素材实现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效展示和教学融通。

三、教学内容重构与思政元素融合

深化校企合作,开展“校企共同体”的人才培养模式[2],能够实现课程教学项目的共建、共谋、共育。教师应按照岗位要求重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将现代通信技术课程内容划分为6个项目:信号与信息传输、模拟调制与解调、数字调制与解调、多路复用、通信系统设计与架构以及“岗课赛证”融合。其中,信号与信息传输项目主要包括任务信号的类型和转换、信息的传输媒质与传输方式、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模拟调制与解调、数字调制与解调、多路复用项目主要包括通信系统工作原理、系统的架构与测试以及关键参数设置;通信系统设计与架构项目着重培养学生的网络架构、规划部署、数据配置和业务开通等实践操作能力;“岗课赛证”融合项目重点在于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岗位职业素养。

根据职业岗位素养要求和课程内容特点,教师应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3]:

(1)通信的目的就是不失真地传输信号,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转换,通过技术处理让接收到的信号保真还原,这与思政教育中“使命必达”责任担当意识契合。

(2)在数据采样过程中,要想实现不失真地还原信号,工程技术人员就必须使信号符合奈奎斯特定理要求,其中蕴含着科学家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精神。

(3)调制的目的就是将不适合在信道里传输的信号变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调制和解调互为逆过程,其中涵盖了科学家追求真理、大胆创新的精神。

(4)数字通信系统由加密器/解密器、加扰器/解扰器、编码器/解码器、调制器/解调器构成,只有各个模块共同协作,才能实现数字通信,其中体现了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能共赢的道理。

(5)加密技术可以通过算法来变化原有数字信号编码,以提升网络信息安全。因此,通过对加密技术进行学习,学生能学习到网络安全知识与技能,继而提高保密意识和网络安全防护意识。

(6)“多址技术”与“多维度解决问题”相融合。多址技术包含时分多址、频分多址、码分多址等类型。根据不同类型进行信号划分,可以使信号之间互不干扰。因此,通过对多址技术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多维度看待并解决问题。

(7)“光纤的熔接”与“操作规范性、职业素养提升”相融合。通过对光纤熔接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光纤熔接的操作规范与流程,养成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8)“移动通信的发展”与“爱国之情、‘通信人’的使命担当、开拓进取精神”相融合。通过了解新时代对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前沿要求,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使命担当意识可以得到大幅提升。

(9)“业务网架构”与“爱岗敬业、奉献精神”相融合。对业务网的架构及其工程建设的学习,学生可以向劳模学习敬业奉献的精神。

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与个性化

首先,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仿真技术、虚拟平台、学情分析系统等信息化工具的优势,结合示范操作、学生代表演示、小组互助等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情感、学习意志的关注;还应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合理规划学习任务,以培养学生树立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其次,教师应采用“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应用视频教学、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分组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性和积极性;还可通过让学生边学边做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及时掌握通信新技术、新技能,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最后,教师应利用通信技术实训室和5G 虚拟现实软件[4],实现教学与实际操作相融合的目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完成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基本职业能力。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校企“共谋、共建、共育”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教学场景与教学平台功能,为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创造有利条件。

五、教学育人效果的多维度评价

在教学育人效果方面,教师应采用多维度、全过程的评价方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多维度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5]课前评价维度应包括课前调研、课前资料查阅和课前测试等;课中评价维度应包括工程实践操作评价、在线平台评价、职业素养评价、小组评价;课后评价维度应包括知识拓展评价和个性化学习评价。同时,课程教学应以职业能力训练的成效性、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思政育人德育培养为基本培养目标。教师应围绕这些目标建立考核评价标准,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思政要素方面的考核,并结合线上线下表现来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业情况与能力水平。

六、结语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推动了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与改革,信息化数字化的改革为思政融通创造了场景和软硬件条件。而在“知识引领、技能培养、专业自信、价值塑造”这一多维度教学理念和目标的指引下,高职院校需要深入开展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构建全新的课程项目化的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多维度课程思政教师应
“多维度评改”方法初探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多维度市南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信息论翻译的多维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