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风暴
2023-10-23
新材料 ›››››
1.超亲水纳米纤维油水分离膜可生物降解减少污染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中欧膜技术研究院马军院士团队,通过静电纺丝技术获得可生物降解的超亲水纳米纤维油水分离膜,突破了传统聚合物分离膜废弃后二次污染的瓶颈。
“该项策略使聚乳酸和聚氧化乙烯水凝胶形成交联结构,通过控制静电纺丝参数并设计非对称结构,得到高渗透通量、高分离效率且可生物降解的超亲水聚乳酸纳米纤维膜,该膜分离效率超过99.6%。”论文第一作者、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特聘教授程喜全表示,该种膜在使用条件下性能稳定,在蛋白酶K 处理下一周内可实现生物降解,为聚合物油水分离膜的制备提供了一条绿色低碳发展的新途径。
据介绍,该种膜的制备策略为新一代高性能聚合物基质膜提供了通用亲水改性方法,同时为含油废水的高效快速分离纯化提供了前瞻技术支撑。
2.高抗氨毒化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研制成功
8 月27 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称,该校高敏锐教授课题组研制出一种高抗氨毒化的镍基碱性膜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其在阳极含10ppm 氨的膜电极组装中,能保持95%的初始峰值功率密度和88%的初始电流密度,远超商业铂碳催化剂。
设计高活性、高抗氨毒化的新型阳极催化剂,是碱性膜燃料电池实用化亟须解决的难题。通常,过渡金属既可接受来自氨的电子,也能向氨反向供给电子,两者都能增强氨的吸附。研究人员认为,在高效氢氧化催化剂钼镍合金中引入比镍电负性小的元素,可以营造镍位点的富电子态,会排斥氨的孤对电子供给。
研究人员发现,将铬掺杂入钼镍合金,可以大大削弱氨吸附。测试表明,该催化剂在2ppm 氨存在条件下电化学循环1 万次性能几乎没有损失,而铂碳催化剂性能损失严重。在实际的碱性膜燃料电池中,以该催化剂作为阳极组装的器件在10ppm 氨存在条件下可保留95%的初始峰值功率密度。相比之下,铂碳催化剂的功率输出则降低至初始值的61%。
生物医药 ›››››
1.首款针对“坏胆固醇”的口服药问世
脂蛋白(a)是血脂的一种,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风险。8 月28 日,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维多利亚心脏研究所和维多利亚心脏医院主任斯蒂芬·尼科尔斯教授宣布,一种新药首次为脂蛋白(a)提供了突破性疗法。
脂蛋白(a)也称为Lp(a),影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目前没有批准上市的治疗方法。此次开发的莫伐倍林(Muvalaplin)是有史以来第一款针对Lp(a)的口服药物,它通过破坏Lp(a)在体内形成的能力来发挥作用。Lp(a)类似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时被称为“坏胆固醇”,它能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增加动脉堵塞和血栓风险。常见的降低密度脂蛋白药物有他汀类药物,但它们对Lp(a)几乎没有调节效果。Lp(a)很大程度上由遗传因素决定,很难通过饮食、运动和其他生活方式的改变来得到控制。
研究人员表示,新药能以口服形式给药,目前该药正在继续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2.上海药物所构建三元协同纳米粒攻破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抑制网络
在肿瘤微环境中,以肿瘤细胞和抑制性免疫细胞为节点构成了复杂的免疫抑制网络,各节点之间的信号传递由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代谢产物介导。不同的免疫抑制细胞如髓源抑制细胞(MDSC)、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和调节性T 细胞(Treg)之间相互促进,并抑制NK 细胞和细胞毒性T 细胞的作用。免疫疗法已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但由于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代偿调节和药物的非靶向分布,免疫疗法的效果仍非常有限。
基于上述背景,9 月10 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亚平课题组在ACS Nano发表了题为“Breaking tumor immunosuppressive network by regulating multiple nodes with triadic drug delivery nanoparticl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构建了具有级联酸敏感的三元协同纳米粒,其可同时重编程TAM、抑制MDSC 和阻断PD-1/PD-L1 通路,以TAM、MDSC、CD8+T 细胞为直接调节靶点,利用瘤内免疫网络的串扰实现对NK 细胞、树突状细胞和Treg 的间接调节,从而全面激活固有和适应性抗肿瘤免疫应答。
人工智能 ›››››
1.亚马逊推出一款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帮助卖家撰写产品描述
近日,亚马逊推出了一款面向卖家的人工智能工具,帮助他们为产品页面生成文案。该工具会提示卖家输入几个关键词或句子来描述他们的产品。然后,它会吐出一系列卖家可以用来建立他们的清单的内容,比如产品标题、要点和描述。卖家可以使用该工具建立新的清单或完善现有的清单。
2.腾讯公司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混元”正式亮相
当前,国内科技龙头企业密集推出人工智能大模型,腾讯、华为、阿里、百度等巨头纷纷入局,投入资源、潜心研究。近日,腾讯公司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混元”在2023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正式亮相,该大模型在中文创作、复杂语境下的逻辑推理、可靠的任务执行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消息显示,腾讯混元大模型掌握了从模型算法到机器学习框架,再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全链路技术。目前,混元大模型已作为核心引擎支持了50 多个腾讯内部应用。
前沿产品 ›››››
1.我国学者研发出新型柔性声学超表面功能器件
9 月10 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称,该院研究员郑海荣与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祝雪丰、杨光等合作,研发出新型柔性声学超表面功能器件,该器件在高/超分辨医学成像、精准操控给药和可穿戴器件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据了解,该新型柔性声学超表面功能器件基于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修饰的细菌—纤维素柔性超表面元材料研发,使得器件有超疏水性,能够有效防止水滴在其表面停留。同时器件还有稳定性,纳米级的二氧化硅颗粒与细菌—纤维素结合,形成具有三维结构的纤维网络,其机械加工性能精度可达约10微米。此外,得益于该种超表面元材料的超声绝缘性,研究者们还设计制造出超薄、超轻的芯片级声学器件。如非局域全息超透镜和三维成像超透镜,实现了复杂全息声场和远场高分辨三维超声脉冲—回波成像。
2.新型折纸传感器可“见微知著”
近日,美国南加州大学工程学院研究人员受折纸启发创造出一种新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有朝一日可用于检测器官微小变形从而预测疾病,也可用于可穿戴设备和柔性机器人。受折纸的启发,坚硬的材料被折叠起来,面板的每一侧都有电极。人们可以将该传感器想象成一本颠倒的、打开的书,在封面和封底有两个电极。当电极展开时,电极之间的电场强度就能被捕获,团队开发的模型将该读数转换为捕获变形幅度的测量值。新传感器可拉伸至原始尺寸的3 倍,即使重复使用也具有很高的传感精度。此外,传感器响应速度非常快,可在不到22 毫秒的时间内检测到非常微小区域(约5 平方毫米)的变形,还能检测来自不同方向的应变。研究人员表示,此类传感器可准确测量复杂而大量的变形,也可应用于感知柔性机器人的运动、跟踪人体关节的运动,甚至监测膀胱等器官以确定可能预示疾病的异常情况。
电子信息 ›››››
1.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提高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的公告》
9 月18 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提高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的公告》,进一步鼓励企业研发创新,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公告显示,集成电路企业和工业母机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在2023 年1 月1 日至2027 年12 月31 日间,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20%在税前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20%在税前摊销。
2.工信部、财政部:优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产业布局并提升高端供给水平
近日,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 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2023—2024 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为5%左右,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4 万亿元。2024 年,我国手机市场5G 手机出货量占比超过85%,75 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市场份额超过25%,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450 吉瓦,高端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增长点不断涌现;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集群建设不断推进,形成上下游贯通发展、协同互促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