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的逻辑与方法
2023-10-23徐晓炎
文/徐晓炎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生力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关乎民生发展,技术升级与国家创新发展。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离不开创新资源要素的整合和创新体系的建设,本文重点介绍创新体系建设的逻辑与方法。
2022 年,中国中小企业总数突破5000 万家,新注册企业超过800 万家。中小企业的数量仍在增加,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工商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科技型中小企业又是中小企业的佼佼者,更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体,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关乎民生发展,关乎技术升级,与国家创新发展。笔者在多年的科技企业工作和咨询辅导当中,总结出了一套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的逻辑与方法。
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精准支持力度,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和上海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科创政策,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效发展。本文结合上海的科技创新体系政策,下面从五个方面阐述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创新要素与创新体系建设的逻辑与方法。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定义与规模
科技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国科发政〔2017〕115 号)中明确指出:“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依托一定数量的科技人员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并将其转化为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
自2018 年,上海开启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定工作,每年分8~10 批次不等,合计有6000家至17000 家中小企业入库。截至目前,共有48 批30811 家企业入库。在这3 万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有18211 家,专精特新企业有5938家,既是高新技术企业又是专精特新企业有5777 家。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指标具体包括科技人员、研发投入、科技成果三类核心要素。科技型企业长期持续发展,仅仅拥有以上三大要素远远不够,还需要掌握科技创新政策、科研管理、科技金融、科技税收、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全要素。
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数成立时间不长,自身资源禀赋不高,在科技创新发展当中,面临的要素缺乏属于正常情况。但是,企业要发展,除了自身的资源以外,需要知道如何向市场、向政策、向政府借力,来补足自己的短板,高效的推进企业的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政策,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上海市级、区级层面都制定了创新制度、产业政策、人才政策以及各类科技创新扶持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除了关注市场需求以外,还应该围绕科技创新政策对公司的研发方向、产品或者服务设计进行优化调整。上海市科委已经汇总了各类科技政策,见政策北斗平台(https://zcbd.stcsm.sh.gov.cn/home/individual),可以实现对政策进行检索,查看解读,申报答疑等多项功能。
科研管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研发项目的管理上面临的挑战也不小,研发立项可行性研究不充分、过程监控缺失、研发目标不停变更,这样导致本来就不多的资源浪费严重,有限的资源没有用到“刀刃”上。因此,有效的科研管理是保证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研发效率的利器。
科技金融: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金融制度创新,特别是针对科创企业,推出了一系列的科技金融产品。上海市发布的《关于促进金融服务创新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意见》指出:推进多元化的信贷服务创新体系;发挥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的支撑作用;增强保险服务科技创新的功能;加大政策性担保融资力度。以上科技金融政策符合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领域的科技型企业。上海市科技信息金融平台(http://www.shtic.com/kjjr)罗列了可供科技型企业选择的诸多产品(见图1)。
科技税收:为了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鼓励中小企业加强研发,国家推出了《研发加计扣除》政策,加计扣除的比例从50%提升到100%,加计扣除的范围从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到全体研发企业。另外,高新技术企业、双软企业的税收优惠、技术合同登记等都能大幅降低研发成本。
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政府大力推进的科创措施之一,特别是鼓励企业在重大技术攻关、核心技术突破上加大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充分利用院所的科技资源,进行科技创新。上海市科委研发公共服务平台(http://www.sgst.cn)已经汇总了上海市的科技资源和长三角的共享科技资源。
除了以上的资源梳理,上海市科委还推出了《上海市科技创新券》政策,给予平台资源先用后补50%的无偿补贴。上海市科委还推出了《上海市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针对深化探索创新攻关新机制,推进上海市产业关键技术突破。
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研发的成果,首先需要转化为生产力,以及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需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有了知识产权就可以进一步享受更多的科技金融、科技创新政策。
三、创新体系概念与逻辑
创新体系是一个大的概念,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主要由创新主体、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外界互动等要素组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中指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我国基本形成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四角相倚的创新体系。
从企业层面来看,创新体系就是基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技术要素、人才要素、资金要素、创新资源要素和管理要素。我们总结为如下的创新体系要素结构图(见图2)。
无论市场如何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处于什么行业、发展阶段,创新体系其核心逻辑就是围绕创新资源集聚,创造创新成果,实现创新价值。
创新资源:企业的创新资源主要包括创新人才、技术基础、硬件资源、创新资金。创新人才既包括企业内部的创新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也包括聘请的技术顾问、外部专家和攻关团队,内外结合可以使科技型中小型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效率最高。技术基础包括企业已有的技术平台,以及外部的技术服务平台,都可以作为自身的技术基础充分利用起来,硬件资源对于硬科技研发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研发公共平台的硬件设备,无论在成本上,还是在效率上都是极其经济的。创新资金支持,包括利用科技创新政策,比如科技税收减免政策、科技项目的无偿补贴、优质的科技金融贷款政策、不同阶段的资本市场资金,构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的全要素市场。
创造创新成果:创新资源要素的整合,创新过程的管理,就会产生一定的创新成果,包括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知识产权,这些创新成果既可以到市场上获得经济价值,也可以到政府机构争取相应的各类奖项和补贴。
实现创新价值:创新价值体现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比较好理解,为公司带来新的营业收入增长,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社会价值体现在多方面:可以是实现单项技术突破,打破国际垄断,实现国产替代,也可以是弯道超车,比如新能源汽车。还有我们通过创新可以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为产业链或者地区发展贡献中坚力量。
四、创新体系建设的方法
科技型中小企业了解了创新体系的构成后,如何通过自身能力的提升和方法改进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企业创新体系,值得探讨。
首先,创业者以及老板需要宏观了解创新体系的构成和逻辑;从战略上重视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特别是现在国内外形势快速变化的今天,只有系统地建立创新体系,才能更高效地获得创新成果。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自身的不足和公司产业的领域、发展的阶段,来匹配有效的创新资源,建立一个动态、实时更新的创新体系。随着公司的发展阶段和创新要素的积累,不断调整创新体系重点加强的部分,使创新体系适应企业的发展,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套路和空架子。
再者,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争取创新资源的过程当中,无不需要提供各种的创新资质,比如是否有知识产权、是否是高新技术企业、是否有产学研机构。在科技政策的评价体系内有及格线就可以获得支持的,比如: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奖励。但有些科技项目是需要优中选优的,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如:企业财务的增长率、项目技术的创新性、项目投资的可行性等,这些指标就需要企业未雨绸缪,从长计议。
事在人为:创新管理团队是创新活动的守护神,创新活动不仅需要优秀的尖端技术人员,更需要好的创新活动的管理者和资源整合者。在一个大型的创新项目中,创新管理者会从项目的调研、规划、资金支持、外部资源的整合、风险控制等多方面给创新活动给予有力的支持。
创新的管理机制:创新活动受内部资源,资金和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创新人员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设计新的创新管理机制,稳定和激发创新者克服困难,逆难而上。同时,需要利用数字化手段加强创新体系的管理,包括:研发管理,知识产权管理,产学研合作管理以及科技政策与项目的管理等等。利用数字化的手段让创新活动可视化,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成果价值最大化。
五、思考与建议
科技创新不能一蹴而就,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任重道远,21 世纪已经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想在市场中拼出自己的创新成果、特色,需要掌握创新体系的宏观构成,去组织创新要素,为科技创新赋能,同时熟悉更新创新发展的体系逻辑,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发展定力,稳健发展。
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主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行业特征、发展阶段、资源要素、进行系统的分析,达到知己知彼,建立适合自己的科技创新体系,定期更新迭代,创造更多的创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