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燃气轮机在移动设备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

2023-10-23伍赛特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8期
关键词:燃气轮机涡轮机组

伍赛特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200438)

0 引言

燃气轮机是一类以连续流动的高温气体为工质的热力涡轮机械,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启动快,运行维护简便,便于集中控制,少用或不用水,适宜于燃烧多种燃料等优点,因此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1 燃气轮机与内燃机的对比

在完成一个循环时,燃气轮机的热力过程分别在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三大部件中进行,而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内燃机的这些工作过程是在同一个气缸中进行的,并且过程是间断的,因此内燃机的运转通常不如燃气轮机平稳[1]。

在燃气轮机中,高温高压的燃气以较高的速度流经涡轮时,推动涡轮旋转而做功,并由涡轮驱动压气机一起做高速旋转运动。燃气轮机是一类旋转机械,主要通过部件的旋转运动来实现能量转换。而内燃机则是一类往复机械,其结构沿用自蒸汽机。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再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实现运动形式的转换,从而将机械功传递给外界。

内燃机的功率受活塞的体积、重量和运动速度的限制。与内燃机相比,燃气轮机持续做旋转运动,工质处于连续流动状态,因而无需曲柄连杆等机构,可以直接驱动工作机械。此外,在同等功率下,燃气轮机有着更小的尺寸和重量,运转和检修费用较少,对润滑油和冷却水的需求量较低,并且振动和噪音较小,运行维护费用同样较低。通常,对于功率为10 MW 以上的燃气轮机来说,上述优点更为突出。因此,在移动设备上,燃气轮机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 燃气轮机与汽轮机的对比

燃气轮机与汽轮机均为热力涡轮机械。区别在于,前者以燃气为工质,后者则以蒸汽为工质。鉴于燃气轮机和汽轮机在原理上和构造上具备许多共通之处。

与汽轮机相比,燃气轮机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启动迅速、加速性能好、污染少、用水少(且无需配备庞杂的凝汽设备)、管理与集中控制便捷等特性,适于驱动油、气田或海上采油平台上的增压水泵、压缩机,并适于作为移动电站、调峰机组或紧急备用机组[2]。

与采用汽轮机的发电站相比,燃气轮机电站的金属消耗量可显著降低,厂房占地面积缩小50%~75%,工作人员减少30%~50%,机组能在10~15 min 内从静态加速至全负荷。

但燃气轮机也有其弊端。燃气在涡轮中所做的机械功,大约有2/3 以上被用于驱动压气机,而剩下的那部分功,则通过机组的输出轴来驱动外界的负荷,从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燃气轮机功率的提升。不仅如此,由于受到高温材料的限制,燃气轮机的热效率通常低于内燃机和高参数的汽轮机。特别是在部分负荷工况下,燃气轮机的热效率会显著降低。更重要的是,燃气轮机需要采用高品质的镍、铬、钴合金材料,机组中高温元件的使用寿命又较短,从而影响到整机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水平的不断发展,燃气轮机的相关技术问题也得到了优化[3]。目前,冶金工业已能为燃气轮机提供更为优质的合金材料。当其与合理的冷却方案结合后,燃气初温有了进一步提高。其中,简单循环燃气轮机的热效率已超过30%。如再采用适当的回热方案,或者对排气余热进行综合利用,机组的热效率可达到与内燃机相近的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水平的不断发展,燃气轮机的性能得到了持续提高,应用范围也在日益扩大。目前,按用途的不同,燃气轮机在移动设备领域的应用可分为固定式和航空、舰船、机车及汽车等,下文将对此进行重点研究。

3 燃气轮机在移动设备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

3.1 燃气轮机的动力传动与倒车装置

3.1.1 燃气轮机的传动问题

对采用燃气轮机的移动设备而言,必须解决和传动有关的问题,主要包括:减速、倒车和起动三个问题。

燃气轮机的转速一般在3 000 r/min 以上。其中,功率小的机型转速更高,一般会在10 000 r/min 以上,故需先经过减速才能驱动车轮或螺旋桨。燃气轮机除了采用经特殊设计的涡轮结构之外,都很难实现倒车功能,必须另配有合适的倒车机构。其中,陆用车辆为了适应起动、加速及上坡等工况,要求在低速时能发出较大的功率,故起动扭矩和额定工况下的扭矩之比至少应在3~4 左右。采用分轴式燃气轮机后,其起动扭矩比可达3.4,但有时依然略显不足。

目前,采用的传动方式主要为机械传动、电传动和液力传动三类。在船舶领域,另外还有采用倒车级和可变节距螺旋桨两种倒车方法。

3.1.2 燃气轮机与机械传动

减速齿轮传动效率较高,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高速齿轮对制造精密性要求较高,并且容易发生磨损并产生噪音,还需考虑车船运行时转弯、倾侧、振动等影响,故加工过程较为复杂。在进行大功率传动时,换挡变速或实现倒驶均会产生困难。设计时还要顾及各车轮功率的均匀分配。行星齿轮减速比较大,且结构紧凑,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中使用最为频繁,在其他燃气轮机中也有一定应用。在采用差动式行星齿轮时,压气机同涡轮通过行星齿轮相啮合,其负荷由行星轮输出,这样在输出转速为零时,压气机仍能以全速状态运行。同时,涡轮在低速时的效率较高,加速性较好,但其起动扭矩通常不如分轴式燃气轮机。

3.1.3 燃气轮机与电传动

电传动可利用直流发电机、变频发电机及电动机等设备,并且其变速及倒车过程都较为便捷,起动扭矩比可达5~7。在采用了电传动方案后,能显著提升单轴燃气轮机的技术效能。在部分负荷工况下,可降低机组转速,以减少流量,从而维持了机组功率和效率。在制动时,电动机还可临时实现反向运转,以发电机状态运行,并进行能耗制动,或反过来调整涡轮及压气机。同时,也可使压气机放出部分压缩空气,来协助制动过程的开展。但电传动的弊端在于设备昂贵、重量大,即使采用轻小便宜的高频交流电机,其重量也大于齿轮传动设备,并且存在效率较低的问题。

3.1.4 燃气轮机与液力传动

在高速运行时,液力传动的效率较高,在顺车及倒车时,可分别将传动油传递到顺车或倒车的液力耦合器中去,故倒车更为便捷,耗时更短。但传动油温度易于升高,需要靠庞大、笨重的散热器来进行冷却,且机组在低速时的效率较低,也可作为燃气轮机的起动设备。

3.1.5 燃气轮机与倒车装置

专用的倒车级虽已得到应用,但其增加了高温管道的漏气问题和结构的复杂性。近年来,GE 公司试制了可以实现倒车的分轴式自由涡轮。而小型机组可利用向心式涡轮的可转喷管叶片来适应变工况和倒车,简单方便、便宜可靠,有着较高的适用性。可变节距螺旋桨也能用来倒车,应用较多,在低负荷时效率较高,但在正常负荷时螺旋桨效率低,可靠性也较差,并且许多复杂机构与水相接触,从而难以开展检修工作。

3.2 燃气轮机在航空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在航空方面,由于燃气轮机的比重量较轻,同时由于高空气温较低,有助于提高燃气轮机性能,再加上国防方面的要求,使燃气轮机在该领域的发展极为迅速。自1939 年以来,世界各国已制成了大量航空燃气轮机,已完全取代了既有的内燃机,而且其影响已扩大到其他领域,许多航空用燃气轮机都开发出了改型机组[4],以供其他领域使用。

航空燃气轮机要求机组比重量轻、比油耗低,比推力大、单位挡风面积的推力大,运行可靠,易于操纵。保安系统应确保发动机能在不同的气候和飞行条件下工作。军用航空燃气轮机则要求机组具备较高的性能,且易于实现改型,但由此一来,机组寿命往往较短。民用航空燃气轮机的参数稍低,但寿命较长,且需要有较高的经济性。航空燃气轮机一般采用简单循环,温度及压比较高。在尾喷管前加上加力燃烧室后,可临时将航空燃气轮机的简单循环改为再热循环。临时在压气机或燃烧室中喷水或酒精也能增加推力。就回热器而言,早期的航空燃气轮机上曾经试用过该类设备,近来又考虑在部分机组上加装此类装置。

由于在飞行时,飞机相对大气有较高的相对速度,因此航空燃气轮机的进气部分通常装有扩压器,以充分利用大气的冲压作用。事实上,气流的冲压过程通常全部或大部分都在进气口前进行,这种在机前扩压的过程具有较高的效率。当气流完成扩压过程后,接着经过一段收敛管,使进入压气机时的速度场更为均匀。通常而言,飞行速度越快,气流经冲压后的压力和温度也会越高。现代飞机在应用了钛合金后,航速可高于3.5 马赫,部分飞机已达到6 马赫及以上。目前,应根据飞行速度来设计进口扩压器。为了减少冲击波造成的损失,用于超音速飞机的发动机大都会采用尖突状超音扩压器,利用尖突引起的斜冲波来减弱强烈的正冲波。此外,航空发动机的进气部分还需要采用防冰装置,常从涡轮部分抽出一些高温燃气,并将其导流至进气口处,对新鲜进气进行加热,以防止冰晶堵塞进气口。

通常,需要根据喷气速度来设计尾喷管。尾喷管的结构较为简易,一般可分为整流部分及喷口部分。外筒由耐热薄板焊成,并用空气流进行冷却,其中,部分附有绝热材料层。有时,为了降低噪音,尾喷管会制成花瓣形或分管式,尾喷管中央为尾锥体,也可用耐热板焊成,并由辐向支柱支撑。为了扩大发动机的运行范围,或帮助飞机实现空中制动及垂直起飞等目的,尾喷管的截面和气流方向通常可进行调节。

3.3 燃气轮机在民用船舶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3.3.1 燃气轮机在远洋船舶中的应用与发展

远洋船舶航行时间较长、功率要求较高,因此要求机组在额定负荷工况下有着较高的效率,并能长期燃用重油,而部分负荷工况下的效率则并不那么重要。为了和燃用重油的柴油机实现竞争,燃气轮机效率应在26%左右。7 000 hp 以上的大功率燃气轮机要需和汽轮机开展竞争,并逐步提升机组动力性能。用于远洋航轮的燃气轮机也可采用复杂循环、闭式循环或与蒸汽相联合的循环。货船自身的重量和容积都较为重要,但远洋船舶的轮机房大小需按国际规定,同轮机的实际大小关系不大。另一方面,燃气轮机流量较大,进排气道较大,会占用船上部分空间,故可采用间冷方式来减少机组流量。目前,对远洋船舶机组的尺寸和重量的要求相对较低,故可采用体积较大的回热器、间冷器,并采用较低的转速以提高效率。远洋船舶机组的寿命约十万小时,由于对可靠性要求较高,故机组的温度和转速都不宜过高。目前,燃气轮机需先经充分的陆上试车后,才能装到船体上。许多大型固定式燃气轮机如安装到船上,再利用电传动或者减速设备减速至140 r/min 后,也能用于驱动螺旋桨。由于海上空气含盐量较大,会迅速在压气机叶片上积盐,要求能在运行中进行清洗,叶片等零件材料也要能耐受盐分的腐蚀。船舶在停靠码头时,通常会进行清理或检修,为减少相关过程的时间与费用,要求机组的保养及维修过程尽量简单。

3.3.2 燃气轮机在近海船舶中的应用与发展

由于近海船舶吃水较浅,航行时间较短,进港停泊时间较长,故对机组效率要求不高,但却要求机组重量轻、尺寸小、机动性好、起动快、起动频繁、倒车容易、易于维护、排放少。在该前提下,燃气轮机宜采用简单循环,进入涡轮前的燃气温度可取得较高。由航空发动机改型或改装而成的燃气轮机[5],有着较高的可靠性,也容易维修和控制,更适用于水翼船及气垫船。

3.3.3 船用燃气轮机的轴系选择

中小型民用船舶可采用分轴式燃气轮机。该类燃气轮机配备有自由涡轮,经减速后驱动螺旋桨。另外可由阀门控制适当的旁通或放气量,同时需采用可调式的低压涡轮喷管叶片,以适应负荷变化,并避免超温。对船用燃气轮机的机动性要求高于固定式燃气轮机,故应采用结构轻巧的机组,以适应负荷变化。大型船舶也常用并列的数台标准化机组,并驱动螺旋桨,以适应不同工况,并节省投资经费。三轴式或双轴式机组的部分负荷性能较好,机组压比较高,因此机组的尺寸可能比采用回热器的分轴式燃气轮机更小。其中,气垫船可通过燃气轮机来驱动风扇,从而可在围裙下形成气垫,并提供推进动力,目前已被广泛采用。

3.4 燃气轮机在军用舰艇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3.4.1 航空改型机组在军用舰艇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轻型燃气轮机及航空改型的燃气轮机可充分满足舰船的许多要求[6],故近年来新型军舰大量采用燃气轮机,涡轮前的燃气温度大约在800~1 150 ℃以上,通过增加比功率及效率,使机组重量及燃料重量有所减低。目前机组的热效率约为33%~36%。但是,小型燃气轮机通常效率较低且转速较高,转速较高的燃气轮机会导致传动效率及螺旋桨效率降低,从而使总效率进一步降低。为实现额定的航程,需携带更多的燃料,由此会占用更多的空间,为此需要开展优化工作。舰用燃气轮机可燃用煤油或柴油,能在短时间内燃用重油。为了减少机组的尺寸,有时可采用同心套轴、环套状回热器等结构。目前,为降低舰艇的重心,通常会在船底安置间冷器等重型部件。军舰在作战时,需要尽可能降低噪音,同时还要能承受冲击或爆炸,因此机件间应有足够的间隙,同时需采用整块的底座、柔性支脚、避振器及消音设备,并且应避免采用悬臂零件或脆弱零件。

机组通常会在多种负荷下运行,故要求其在部分负荷工况下的效率较高,而机组自身寿命约为10 000~50 000 h。目前,可选用复杂循环,并采用平行套轴的结构。在巡航时,低压轴以低速转动,高速时利用再热使低压压气机加速,使流量增加,并提升功率。但再热循环往往会提升控制的复杂性,故不常应用。如采用回热式或间冷式双轴燃气轮机,效率可达38%左右。其中,核动力军舰可采用闭式循环燃气轮机作为全工况机组。近年来,由于经改型的航空燃气轮机在舰船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新一代机组的效率已达36%,故常常采用数台机组并列,根据需要启动其中若干台来适应负荷的变动。

3.4.2 联合动力装置在军用舰艇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在约80%的运行时间中,军舰会以15~20 kn 的巡航速度运行,这时负荷仅约为全负荷的5%~40%。在发现敌情时,才会以高速航行,航速可达25~55 kn。其中,气垫船可达80 kn,但维持时间较短。故舰用燃气轮机应尽量轻小,在低负荷工况时,效率要尽可能高,以节省燃料,延续航程,并增加载重。同时,要求机组运行可靠,灵活性高,便于控制及起动,倒车迅速、维护简单、声音小、烟灰少,能耐强烈震动,在倾侧俯仰频繁或机舱出现浸水现象时,仍能维持运行。此外,机组应易于制造、检修、互换零件及实现改型。

舰艇多以燃气轮机作为加力机组,并且会在紧急启航或高速航行时启用。通过采用该方案,巡航机组可采用高效率、长寿命的燃气轮机。其中,舰用燃气轮机加力机组的功率约在2 000~50 000 hp 左右,寿命约1 000~10 000 h,多会选用采用了简单循环的分轴式燃气轮机,机组经减速后驱动螺旋桨。部分高速小型舰艇如登陆艇、水翼船时常会在全速工况下运行,同样需采用简单循环分轴式燃气轮机。如果采用可变节距螺旋桨,则可与单轴式燃气轮机匹配使用,但需防止机组喘振或过热。

目前,联合动力装置多以柴油机作为巡航机组,以燃气轮机作加力机组,称为柴- 燃联合动力装置。也可采用高效率的燃气轮机作为巡航机组,而用另外的高功率燃气轮机作为加力机组,从而称为全燃联合动力装置。以汽轮机作为巡航机组、以燃气轮机作为加力机组,则被称蒸汽- 燃气联合动力装置。

历史表明,凡有一种新型舰船动力装置问世,往往出现其与其他原有机器组成的联合动力装置。随着新型设备技术性能的提高和可靠性的增加,单一动力机型又逐渐抢占上风,直到更先进的机器出现。以蒸汽- 燃气联合装置为例,其成本低廉,还能供热,总效率较高。在该类联合动力装置中,以汽轮机作为巡航机组,由于巡航功率较小,汽轮机装置的重量尺寸得以大幅减小,在高速时,燃气轮机投入运转即可实现同时运作。但随着柴油机功率的增大和燃气轮机效率的提高,汽轮机作为巡航机组的优越性正在逐步消失,将逐渐被柴- 燃联合动力装置所取代[7]。

3.4.3 闭式循环燃气轮机在军用舰艇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除了上述的按开式循环工作的燃气轮机外,在固定式动力装置中,按闭式循环工作的燃气轮机同样也值得关注。

按闭式循环运作的燃气轮机,和按开式循环运作的机组并无原则上的区别。所不同的是,在闭式循环中,工质在封闭的流道中流动,不与大气相通,用空气锅炉或核反应堆替代燃烧室来加热空气,比开式循环多了一个空气冷却器。

在部分负荷工况下,闭式循环燃气轮机的效率较高,补充风量少,机械设备及管道部分体积小,但转速较高,需要较大较重的减速器、气体加热器和大量冷却水,宜装在大、中功率的船舶上。

按闭式循环工作的燃气轮机,主要优点是:

1)燃烧产物不进入涡轮,因此可以采用固体燃料(在开式循环机组中,通常不采用固体燃料,因为固体燃料的灰份较多,和燃气相混合进入燃气轮机后会使通流部分堵塞)。

2)可以在压力比相同的条件下,采用提高压力、增加工质密度的办法,加大工质流量,从而获得较大的功率。

3.5 燃气轮机在铁路运输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我国曾自行研发出了两款机车用燃气轮机,并投入使用[8]。机车功率约为3 000~8 000 hp,可燃用柴油、重油及煤粉。受机车尺寸及重量的限制,通常只能采用轻型燃气轮机,同时由于机车内部空间有限,应尽量不采用冷却水,故采用闭式循环并不适宜,大都用简单开式循环。而压气机的压比并不高,一般在10以下,故燃气轮机车的效率一般为16%~27%,介于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之间,但是机车通常会在部分负荷工况下运行,故在运行时的平均效率相对较低,因此,如运输距离较短,采用燃气轮机车就并不合适。如我国内地高原疆土辽阔、水源较少而油产量较多的地区,采用燃气轮机车就较为合适。如果在同一台燃气轮机车中布置两台燃气轮机,在低负荷工况时只采用其中一台,则会显提升效率,但由此增加了设备费用和整车重量。此外,小功率机车用燃气轮机转速较高,增加了制动的难度。

燃气轮机车能在全负荷工况下持续长期运行,在采用电传动时,还具有15%~20%的超载牵引力,从而更有利于起动及爬坡等工况,并且机组寿命通常长于内燃机车。不仅如此,燃气轮机车的车体通常较短,整车重量较轻,在功率相同的前提下,可牵引更多的铁道车辆,并可减少轮对的数量。同时,由于车辆不受往复惯性力的影响,车轮也不易打滑。机车用燃气轮机在运行时不需要水,可以不采用相关冷却设备,节省沿途上水的时间。同时,燃气轮机车产生的烟灰总量较少,从静止状态起动只需5~20 min,操作维护更为简便,并且加燃料过程更为便捷,只需司机一人操纵即可。司机室位于机车两端,视野较宽,便于司机进行操作。在不同海拔及气候条件下,燃气轮机输出的功率会随气压下降,而气温每下降1 ℃,可使功率增加1%。因此,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燃气轮机功率会有所增加,除了可供列车进行电热取暖之外,还可提供额外的牵引力,并缓解机车轮对冷冻凝滞的现象。在冬季,进口空气滤清器易结冰,需适当防止,应尽量降低噪音。燃气轮机车的成本总体与内燃机车相近,约为蒸汽机车的3 倍[9]。

3.6 燃气轮机在移动电站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

离中央电网较远而离铁路线或公路线较近的厂矿、森林及部分国防军事领域,需要灵活性较高的列车、卡车、船载电站来供应电源。现有的列车电站主要有柴油机、汽轮机和燃气轮机三类。其中以燃气轮机列车电站最为经济方便。其功率大、车厢少、人员少、起动快,无需水源,能燃用重油或煤气。其中,功率为6~30 MW 的燃气轮机列车电站全套设备只需二、三节车厢。相同功率的汽轮机列车电站则需要节数更多的车厢,而且因冷却水量有限,真空度不高,机组效率通常不会超过15%~20%,低于燃气轮机列车电站。柴油机列车电站效率虽高,但柴油价格明显高于重油,机组的维护费也较高,长期连续运行效果不如燃气轮机。而且柴油发电机组比重量较大,在列车结构尺寸的限制下,单机功率很难达到6 MW。

燃气轮机列车电站的车厢长度和高度通常不应超出25 m×5 m。设备如需分两节车厢安装,动力设备和电器设备则应各装一节,其他辅助设备可分别安装在相近的车厢中。列车电站燃气轮机大都采用简单循环,也有部分采用结构紧凑的回热器。车架应具有足够的刚性,以免产生变形而影响机组的同心度或间隙。动力设备可直接安装在车架上,或者先安装在底盘上,再将底盘整块地装上车架。管道最好安装在车厢或底盘下面,从而便于检修。电气设备宜采用开式风冷系统,以减少机组的重量和尺寸。列车电站燃气轮机常采用蓄电池起动,但蓄电池尺寸较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启动功率和启动次数。

除此以外,采用柴油机起动的设备也很多,且更为可靠、便捷,但大功率柴油机需要用水冷却。如果用柴油机直接起动,则需采用液力变扭器,由此也可考虑压缩空气起动设备。功率为1~20 MW 的燃气轮机可由货车或船舶载运至缺电地点,并进行快速供电,比列车电站更为便捷。

3.7 燃气轮机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3.7.1 小功率燃气轮机的应用

小功率燃气轮机原指功率为500 hp 以下的小型燃气轮机,现在其范围已扩展至2 MW 的轻型燃气轮机。其用途较为广泛,例如可作为各种中、小型载运工具的动力来源,或作为各种大型载运工具、动力站、油田、农林厂矿、山岛边区、海空港口,流动队伍、地下建筑等地的辅助机组,或用于发电、泵水、备用、起动等领域,还可以供应压缩空气、热能、烟雾或可进行灭火的惰性气体等。相关机组大都安装在移动式底架、货车、拖车或小型船舶上,可随时实现方位转换,以满足供应需求。机组对不同燃料的适应性较强,排放性较好,但不宜燃用重油。其结构较为简易,重量较轻,易于制造,生产周期较短,无需冷却水,不畏寒,起动及维护检修都较为便捷。

3.7.2 小功率燃气轮机的设计特点

小型燃气轮机的压气机和涡轮形式,主要可根据所需功率大小与效率高低来进行设计。在比转速较低时,即在小流量大焓降的工况下,如采用轴流式结构及大直径叶片,会对附面层造成严重影响,使机组效率较低,而径流式设计方案则能显著提升功率,具有更佳的性能。但径流式结构的径向尺寸较大,且气流还要进行折转,流动损失较大。对于比转速较高的燃气轮机而言,其直径较小,叶片较长,故多采用轴流式。

因此,径流式结构多适用于功率低于200 kW 的小型燃气轮机,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重量较轻,成本较低。尽管效率有所降低,但仍有一定的提升潜力。轴流式结构重量较大,会影响机组加速性,容易因积垢而影响性能,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该类结构通常会应用在功率高于500 kW 的机组中,才能获得较高的效率。而对于功率介于200~500 kW 之间的机组而言,往往会采用径流式压气机及轴流式涡轮。

小功率燃气轮机的流量不大,为减少叶片流道中附面层的影响,以及间隙漏气等叶端损失,要求叶高不能过短。为了维持效率,级数不多的小型燃气轮机转速较高,对齿轮和轴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转速较高,小功率燃气轮机适于驱动高频发电机组,并且涡轮前的燃气温度通常也会较高。由于机组内部温度变化剧烈,所以涡轮转子和燃烧室焰管等部件的寿命不易提高。早期的小型燃气轮机寿命仅为100~1 000 h,而现有产品的寿命已长达数万小时。如采用简单循环,小型燃气轮机效率仅约6%~20%,随着跨音速压气机的发展,离心式单级压比能提高到5~12,整机效率也得以改善。采用回热器的小型燃气轮机压比可选得较低,效率已达17%~40%。回热器要求具有紧凑的结构、较高的回热度,较低的热惯性。为增加油箱的尺寸,通常会将消音器和空气滤清器合并成一体。为了减轻重量,某些零件通常会以轻合金来制造,例如压气机部分。

3.7.3 以小功率燃气轮机为动力的汽车

对于汽车而言,动力装置的加速性较为重要。在加速时,由于受机组旋转惯性力和热惯性的作用,会存在一段迟滞时间。在车辆下坡或制动时,发动机进行制动的作用也相对较弱,而且由于系统流量较大、排气管尺寸较大,难于布置,并会产生噪音,对起动机的功率要求也相对较高。对功率要求较高或经常在高速工况下运行的车辆(如坦克、重型汽车、长途汽车或专用汽车等)而言,更适于采用燃气轮机作为动力装置。但对拖拉机等农业机械而言,其运行速度较低,且对扭矩比和经济性要求较高,采用燃气轮机则并不合适。

采用低压涡轮的分轴式燃气轮机,其扭矩比可达2.8~3.2,但仍无法满足汽车的要求,仍需采用两级变速器。除此以外,机组参数变动大,低压涡轮的响应性较差,回热器与动力涡轮相连接,故对工况响应性的要求较高,其热惯性对调节设备所产生的影响也较大。如果采用高压涡轮输出动力,则在低转速时,能使低压涡轮的功率增加,并使扭矩比达到4.5 以上,功率及效率的变化也不大。

在采用可调静叶或分轴式结构以后,车用燃气轮机在部分负荷工况下的效率也与内燃机相近。目前生产的小型车用燃气轮机,已能在效率、寿命及价格等方面接近内燃机。在改用成本更低的材料,改进零件的制造工艺,并采用大规模生产方法之后,车用燃气轮机的成本还能进一步降低。车用燃气轮机的污染问题虽不严重,但也有待进一步解决。

4 燃气轮机的优势

燃气轮机具有结构简易、轻便、体积小、动力性强、启动性好,主要应用在航空、船舶、铁路等交通运输部门和固定式动力装置中。燃气轮机之所以得到高速发展,是因为其与内燃机及汽轮机相比,具有许多显著的特点,总体归纳如表1 所示。

表1 燃气轮机相对于内燃机及汽轮机的优势

5 燃气轮机应用前景展望

5.1 燃气轮机在各类移动设备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新技术的要求日益迫切。在航空领域,燃气轮机已得到了广泛应用。航空燃气轮机以高温燃气作为功率输出形式,为航空器提供动力来源,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而且所产生的推力几乎和飞行速度无关(螺旋桨所产生的推力则随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上述优点对于航空领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目前,各类船舶可充分利用经航空燃气轮机改型而成的机组,以显著降低研发成本。根据船舶长期的航行经验来看,采用燃气轮机具备诸多优势,其尺寸小、易于制造、可靠性高、维修简单,辅机和控制集中,自动化程度高、运行人员少、故设备费、维修费和人员费都相对较低,可以显著降低总运行费用。因此,许多国家很重视燃气轮机在船舶上的应用,希望其今后能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在铁路运输领域中,由于燃气轮机车功率大,重量轻,可以增加列车的牵引量,并确保列车能以一定的速度运行。作为热力机车,燃气轮机车的效率通常高于蒸汽机车,却低于内燃机车。但燃气轮机车具备牵引量大的优势,因此其总运输成本仅略低于内燃机车。

在发电领域中,燃气轮机有着重大的意义。功率为200 MW 的燃气轮机经济性比相同功率的汽轮机高5%~10%,而金属消耗量几乎减少50%,随之而来的建设费用,也比相同功率的汽轮机几乎减少50%。

5.2 燃气轮机现存主要技术问题

目前,燃气轮机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仍需解决燃用固体燃料的问题。近年来,许多国家在相关领域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制造了一些试验用和工业用的燃气轮机,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5.2.1 新材料问题

1)受高温燃气作用,需采用耐高温材料制造涡轮叶片,这必然会增加生产成本,若采用冷却措施,又必然会增加机构的复杂性。

2)由于目前受到材料和冷却技术的限制,不能采用温度过高的燃气。因此,燃气轮机的热效率通常低于内燃机,经济性较差,燃油消耗率一般在270 g(/kW·h)以上。若用复合循环,热效率固然可以大幅提高,但由此会导致结构复杂。

3)较高的燃气温度对材料有腐蚀作用,会影响涡轮的使用寿命。

虽然由于高温材料暂时缺乏,但随着冶金工业的发展,高温材料的问题将得到持续改善,而燃气轮机高温零件的冷却问题也有望得到进一步解决。

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上述问题依然有望得到解决[10]。燃气轮机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将会日益广泛,为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起到更重要的推动作用。

5.2.2 燃用固体燃料及采用循环类型的问题

目前在解决燃气轮机燃用固体燃料的问题上,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可先使固体燃料气化,将气化产物作为燃料:

2)采用开式循环,在燃烧室中直接燃用粉状固体燃料;

3)采用闭式循环(采用空气锅炉或核反应堆,但不采用空气冷却器),在机组外部直接燃用固体燃料。

采用固体燃料气化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必须解决大功率煤气发生器的制造问题。此外,还可采用地下煤气化的办法,建造燃用地下煤气的燃气轮机电站。

采用开式循环,且直接燃用粉状固体燃料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在于,需要在高温燃气中清除灰份,以防止叶片磨损、积污和腐蚀[11]。只有在除尘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以后,才能进一步推动燃气轮机技术的发展。

无论采用开式循环或闭式循环,均可有效解决燃用固体燃料的问题,但是其具有如前文所述的一些缺点。在上述燃用固体燃料的方案中,固体燃料气化的发展前景为最好。

5.2.3 制造问题

在燃气轮机的制造方面,提高叶片的工作温度是刻不容缓的问题。如果能将叶片的工作温度进一步提高,那么机组的效率可得到持续提升,重量相应减少,单位功率的成本将大幅降低。所以制造耐高温的叶片材料,以及采用冷却方案并保持零件在高温下的强度,是目前最主要的研究方向[12]。

5.2.4 燃气- 蒸汽联合循环及其应用

将燃气轮机和汽轮机联合起来构成的燃气- 蒸汽联合循环具有较高的热经济性。燃气- 蒸汽联合循环的方案较为丰富,例如可将燃气轮机排气(温度约300~400 ℃)引入蒸汽锅炉。目前,在该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6 结语

燃气轮机作为一类技术特点较为突出的动力装置,其在各类移动设备中均有望得到应用。目前,燃气轮机在航空、舰船动力及发电领域均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铁路运输及汽车等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燃气轮机还会有着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燃气轮机涡轮机组
660MW亚临界机组清洁疏水系统节能改造
2014款宝马525Li涡轮增压压力过低
涡轮增压发动机与双离合变速器的使用
《燃气轮机技术》2014年索引
SGT5-4000F(4)燃气轮机夏季最大负荷研究及应用
轻型燃气轮机LM6000PC与重型燃气轮机PG6581B研究与对比分析
50MW级SGT-800型西门子燃气轮机的性能验证
350MW机组DEH控制系统的优化
TNG系列多功能提取浓缩回收机组
TNG系列多功能提取浓缩回收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