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QCA 的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因素研究★

2023-10-23王莎莎张秋来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8期
关键词:外部环境测度组态

王莎莎, 张秋来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0 引言

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取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可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强化企业动态能力以及释放技术创新中潜藏的价值[1]。学者已对此进行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主要探讨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构成要素以及创新动因等。部分学者考虑了技术变迁、情景因素和价值网络等外部动因以及资源拼凑、管理认知和盈利模式等内部动因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2]。但从整体上来看,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较系统的架构,且很少聚焦于某一个行业进行分析。同时,由于研究方法的限制,大部分研究只关注变量之间的二元关系,或者侧重于单个因素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的“桥梁”作用,忽略了内外部因素之间的联动效应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了15 家制造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CA),从驱动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外部因素出发,对影响要素进行组态分析,探讨各维度之间如何互动以及不同的组合会产生哪些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

1 文献综述

1.1 商业模式创新

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概述,是厘清商业模式创新的先导性工作。Magretta[3]认为,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认识应包含对参与者及其角色的识别、价值的认知、市场运作和关系把握等方面。Zott 和Amit[4]认为,商业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开拓新市场或提高效率,也可以增加顾客、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转换成本,为企业创造经济。

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类型的研究,学界最广为接受的是Amit 和Zott[5]提出的“NICE”评价框架,可以从新颖性、锁定性、互补性和效率性四个方面来评析商业模式有效性或价值创造的实现。“新颖性(N)”反映了活动系统所体现的商业模式创新程度。“锁定性(I)”是指那些为商业模式参与者在活动系统内停留和交易创造转换成本或增强激励的商业模式活动。“互补性(C)”指业务模型活动之间相互依赖的价值提升效果。“效率性(E)”是指通过活动系统的互连节省成本。

本研究借鉴Amit 和Zott 提出的评价框架,选择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和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作为结果变量,探寻内外部前因变量对不同类型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路径。

1.2 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其影响

1.2.1 外部环境特征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

1984 年,Bread[6]对环境测量维度进行概括,提出了环境包容性、环境动态性和环境复杂性三大外部环境特征。环境包容性(EM)指环境能够支持企业可持续增长的程度,包括企业所需关键资源的稀缺或充裕程度。环境动态性(ED)指环境变化的速度和不可预测性,如技术变化、竞争对手的行动和客户需求的变化。环境复杂性(EC)指行业或组织活动的异质性和范围。廖方伟[7]等认为,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和外部环境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互相影响的,环境动态性使商业模式发生变革和创新,同时,企业的一系列机制变化也会再次反馈到环境中,使环境发生改变。张镒[8]等指出,当环境复杂性处于较高水平时,企业将会面临较高的不确定性,技术变革加快、竞争对手进行战略调整以及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等,企业家为了降低环境复杂性带来的风险,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可能会采取更加谨慎的措施。基于此,本研究选取Bread 提出的外部环境特征的三个维度,作为驱动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外部因素。

1.2.2 企业家导向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

Miller[9]于1983 年提出将企业家导向分为创新性(IO)、风险承担性(RO)和前瞻性(PO)。创新性是指以引入新产品、新服务或者通过R&D 过程等方式参与创新性活动。风险承担性则是强调企业能够积极面对各种未知挑战和风险。前瞻性是指企业可通过审视外部环境来主动寻求机会,并先手采取行动,获得竞争优势。刘子霞[10]等通过对251 家后发企业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创新性、先动性及风险承担性对后发企业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选择Bread 提出的企业家导向的三个维度作为驱动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内部因素。

本研究基于组态视角和构型理论,借鉴Bread 提出的外部环境测量维度和Miller 提出的企业家导向维度,构建了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因素的联动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因素联动模型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与样本选择

本研究选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该方法关注案例的“并发因果关系”,这意味着不同的因果“路径”都可以引起同样的结果。

1)驱动商业模式创新的要素之间有多种组合方式,但不同组合方式之间如何作用并不清晰,而fsQCA 是以构型理论为基础,擅长分析多个因素组态的影响。

2)fsQCA 擅长分析前因要素细微变化对结果带来的影响。由于本研究选取的变量均是表示程度的连续变量,因此,选择fsQCA 探讨不同因素构成的组态路径如何驱动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研究样本主要来源于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CMCC)案例库。在初次以“商业模式创新”和“制造业”为关键词进行筛选的基础上,本研究进行了二次筛选。筛选的条件:一是企业成立时间3 年以上,有较为清楚的商业模式创新活动。二是案例正文和使用说明资料的丰富性。三是样本尽可能覆盖制造业的多个行业。基于以上要求,最终选取15 家制造企业作为研究样本。

2.2 变量测量

本研究中相关变量的测度均借鉴了学者们开发的成熟量表,并采用李克特的五级打分表取值,1~5分别表示题项的描述与案例企业事实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

2.2.1 商业模式创新

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测度借鉴庞长伟[11]等改编的量表,用“交易方式的新颖性”“新的盈利点”和“商业模式整体新颖程度”等5 个题项进行测度。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的测度借鉴胡保亮[12]改编的量表,用“交易速度”“交易透明度”和“交易成本变化”3 个题项进行测度。

2.2.2 企业家导向

企业家导向的测度较为成熟,本研究借鉴国内学者胡望斌和张玉利[13]、安舜禹[14]的量表设计,用“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倾向大胆,迅速的行动”和“在产品/服务方面进行大幅度创新”3 个题项,测度创新性导向。用“偏好高回报项目”“实现目标的方式较为大胆”等3 个题项,测度风险承担性导向。用“先于对手采取行动”“率先引进新的管理模式”等3 个题项测度前瞻性导向。

2.2.3 外部环境导向

外部环境导向的测度差异较大,环境包容性的测度主要借鉴郭海等改编的量表,用“市场中丰富的获利机会”、“政府机构提供的支持”等3 个题项进行测度。对环境动态性和复杂性的测度主要借鉴Chen 等[15]使用的量表,用“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技术变革速度”等4 个题项来测度环境动态性。用“消费者购买习惯多样化”“竞争对手数量”和“产品种类”3 个题项测度环境复杂性。

2.3 数据校准

在对数据展开模糊集定性分析之前,使用fsQCA对各条件变量和结果变量的打分数据进行校准,即可以得到各变量的校准点,将每个维度数据的完全隶属点、交叉点和完全不隶属点设定为95%、50%和5%。根据运算结果,各变量校准信息如表1 所示。

表1 条件变量和结果变量的校准

3 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3.1 单因素充要条件检验

在进行组态分析之前,需要对单一要素是否为结果变量的充要条件进行检验。本研究采用一致性和覆盖率指标来测量各条件变量对结果变量的必要程度和解释力度。将一致性和覆盖率阈值均设定为0.9,超过0.9 则认为是引起结果发生的充要条件。检验结果如表2 所示,各单项条件变量的一致性和覆盖率系数均未超过0.9,表明各单项条件变量均不是构成EMBI或者NBMI 的充要条件,需要从“构型”角度进一步研究企业家导向和外部环境特征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组合影响。

表2 条件变量的充分性和必要性检验

3.2 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因素构型分析

应用fsQCA3.0 对条件变量进行要素联动分析,将一致性阈值和案例阈值分别设定为0.8 和1,得到三类解,分别是复杂解、简约解和中间解。将同时出现在中间解和简约解中的解视为核心条件,否则视为边缘条件,并以中间解为主,简约解为辅进行构型,得出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和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因素构型结果,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组态分析结果

3.2.1 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驱动模式

由表3 可知,有3 条等效组态路径可驱动制造企业进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分别为组态N1、N2和N3,这3 种组态下所有条件变量的一致性指标均大于0.8,解决方案一致性指标为0.849 27,说明N1、N2和N3都是制造企业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充分条件组合。此外,解决方案覆盖率为0.8,说明这6 个条件变量构型能解释研究样本中80%以上的制造企业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案例。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组态路径分析如下:

1)运筹帷幄型:N1(IO×RO×PO×EM×EC)。在组态N1中,创新性和风险承担性发挥了核心作用,在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包容性较高时,这要求企业要审视整个行业环境的发展变化,凭借企业具有较高创新性能力和风险承担性的优势,一举进入领导者行列。该类驱动模式符合大多数互联网经济下以快速迭代创新制胜的明星企业,乐视可作为典型研究案例。乐视拥有全方位覆盖的优质视频资源,有较强的风险承担能力,乐视在察觉到行业环境与互联网大数据越来越紧密相连时,迅速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从成立之初的以版权经营为主营业务,到第二阶段的内容自制创新,再到如今的生态模式创新,乐视精准识别机遇并牢牢把握住,凭借其“内容+终端+平台+应用”的垂直整合,将产业链全部打通,进入领导者行列。

2)顺境创新型:N2(~IO×RO×PO×~EM×~ED×EC)。在组态N2中,风险承担性和前瞻性是该构型的核心条件,环境复杂性是边缘条件,创新性和环境动态性作为核心变量缺失。当外部环境较复杂时,企业可凭借其较强的风险承担性和前瞻性与之相匹配,亦可驱动制造企业进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盒马鲜生可作为典型研究案例。盒马鲜生是基于实体门店的生鲜电商,与传统的生鲜电商运营方式有所区别的是,该企业的实体店并非只是提供用户生鲜,而是作为“餐饮+鲜生+集市+便利店”的集合体大大增加了用户粘性,而盒马鲜生围绕“生鲜超市+基于门店配送+餐饮体验”打造的“新零售”模式,本质是对传统生鲜电商产业模式的升级与改造。

3)扭转局势型:N3(IO×~RO×~PO×EM×ED×~EC)。在组态N3中,创新性和环境动态性作为核心条件存在,风险承担性作为核心变量缺失。在该组态路径下,环境包容性会帮助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降低潜在风险发生的概率。同时,企业领导者有较强的创新性能力,这三者的联动效应亦可推动企业进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美的U 净可作为典型研究案例。美的U 净是美的集团洗衣机事业部面向互联网转型的创新性项目,历经了两次商业模式创新。业务开发人员在对市场进行调研时,发现存在高校自助洗衣机市场趋近饱和、高校管理部门对洗衣服务的定价有较大话语权等问题,美的U 净在面临这些日益凸显的内外部难题时,结合了企业的优势提出了四种商业模式创新备选方案,即“直接投入学校”“共享洗衣机”“拉改装厂+增值服务”和“租赁设备+交叉补贴”,并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2.2 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驱动模式

由表3 可知,有且只有一条组态路径可驱动制造企业进行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即组态E1。在该条组态路径下,条件变量的一致性指标和解决方案一致性指标都大于0.8,说明E1是制造企业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的充分条件组合。此外,解决方案覆盖率指标为0.381 5,说明这6 个条件变量构型能解释观测样本1/3 以上的制造企业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

先发制人型:E1(IO×RO×PO×EM×EC×ED)。在组态E1中,在外部环境特征和企业家导向都处于较高水平的情况下,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动态性和前瞻性,说明企业即便处于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也可通过审视外部环境来主动寻求机会,并先于竞争对手采取行动,以此获得竞争优势,推动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京东云可作为典型案例。京东云起初只是一个支撑京东商城的内部服务平台,2018 年以来,浪潮、华为和新华三凭借各自产品特色,处于政务云市场领导者地位,正是察觉到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和出台政策的支持,京东云进行了商业模式变革。京东云作为后起之秀的云厂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销售各种各样标准化的云资源,而是将一些面向制造商的应用,带入到了云服务中,比如C2M,它的优势在于砍掉了所有中间环节,利用大数据分析、供应链协同等,让消费者和制造企业的连接更加紧密、便捷、多元化。

4 研究总结

4.1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选取15 家制造企业案例,采用基于构型理论的模糊集定性分析方法(fsQCA),探究了企业家导向和外部环境特征维度下不同要素组合对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和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作用,并对不同组态路径下的要素进行讨论,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1)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不是单一变量驱动的结果,而是由内外部因素相互联动、共同影响产生的结果。在与其他变量组合的情况下,同一种变量的不同状态都可能会导致商业模式创新。例如,对比组态N2和组态N3,环境动态性的高或低都会引起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这样能够从侧面解释为什么现有研究关于单个变量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会存在不一致的结果。

2)企业家导向和外部环境导向共同驱动制造企业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有三条等效组态路径,通过不同的要素组合可进一步概括为运筹帷幄型、顺境创新型和扭转局势型。有且仅有一条组态路径可驱动制造企业进行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并将该种组态路径命名为先发制人型。

3)在相似的外部环境条件下,由于企业领导者的态度不同,领导者在制造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类型的选择上起到了调节的作用。

4.2 局限与展望

尽管本研究所获取的数据和资料有较高的真实性和严谨性,但依旧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关于研究样本数量的问题,尽管样本尽可能多地涵盖不同的行业类型,但由于所选的样本数量较少,覆盖仍不全面。其次,本研究所选的条件变量仅仅是企业家导向和外部环境导向两个层面,而驱动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因素远不止这两个层面,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不具有较精准的行业针对性。未来研究关于前因变量的选取可与扎根理论相结合,进一步分析制造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现象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理,构建更加全面的研究框架。

猜你喜欢

外部环境测度组态
三个数字集生成的自相似测度的乘积谱
R1上莫朗测度关于几何平均误差的最优Vornoi分划
基于PLC及组态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开发探讨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Cookie-Cutter集上的Gibbs测度
基于PLC和组态的智能电动拧紧系统
乡愁情怀还是美梦难现:乡村民宿经营风险感知研究
PLC组态控制在水箱控制系统的应用
铸造行业三维组态软件的应用
论民国时期检察权行使的外部环境——以青岛刁复墀贪污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