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拉文斯基晚期风格转变及其影响
2023-10-23经宇恒
□经宇恒/文
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被视为现代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斯特拉文斯基始终致力于芭蕾舞剧的音乐创作,其音乐风格经历过多次的转变,由初期的民族主义风格,转换到新古典主义风格,后又到十二音序列音乐风格,音乐作品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从不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艺术风格,在晚期采用与早期不同的表现手法进行音乐创作,体现出独特的音乐风格。本文旨在从斯特拉文斯基晚期经历、美学思想、作品特征等方面出发,结合他晚期著作和音乐作品,探求其晚期风格和晚期思想转变,以及他对后世音乐的影响。
1 斯特拉文斯基的晚期
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odorovich Stravinsky,1882-1971),美籍俄裔音乐家。音乐史上,一般将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俄罗斯时期(1905-1920)、新古典主义时期(1920-1951)、序列主义时期(1951-1971)[1]。斯特拉文斯基出生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19世纪末,彼时国际社会风起云涌,而俄国艺术界也正发生着剧烈的变革。斯特拉文斯基出生于这样急剧变化的时代,在俄国度过了他的青年时期,其间创作了具有代表性的舞剧音乐作品《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等。此后,斯特拉文斯基的艺术观念受到了西方形式论文艺思想的影响,创作了相应的作品。而在历经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历史变迁后,斯特拉文斯基离开俄国来到美国,其后音乐作品向“序列主义”转向,明显存在与时代呼应的表现。
序列主义时期常被视为斯特拉文斯基的最后一个音乐创作阶段。斯特拉文斯基在1939年定居美国之后,接触了美国文化精神和一些新的作曲技术。此后的很多年间,其创作并非直接转变为某一种特定的音乐风格,而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演变,故本文所言“晚期风格”中的“晚期”,特指序列主义时期,即为1951年-1971年这一阶段。
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Adorno)曾对晚期风格提出见解,他认为,艺术家的晚期风格不同于果实的成熟,这些作品通常并不完美,其中显示的历史痕迹多于成长的痕迹。就此看来,研究音乐家晚期风格的形式和内容都是有意义的,不论作品风格是走向完满还是衰退,其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手段。文艺批评家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W.Said)认为,艺术家真正的晚期风格应该具备一种不和谐、不安宁的张力,最重要的是包含了一种蓄意的、非创造性的、反对性的创造力[2]。晚期风格对于每一位作曲家有着不同的特殊意义,有的作曲家晚期风格是断裂与衰退,有的是将过去的风格进行凝练和提纯,还有的则是一种创新与突破,正如斯特拉文斯基。
显然,斯特拉文斯基的晚期风格具有独特的风格内涵。1951年,斯特拉文斯基创作了《浪子的历程》,该作品被视为新古典主义风格的顶峰,但随即斯特拉文斯基就向序列主义音乐转向。一年后,《康塔塔》和《七重奏》的面世标志着斯特拉文斯基序列主义时期的开始。此后,斯特拉文斯基的艺术之路经过了长达20年的向序列主义转变的过程,并逐渐确立了其晚期的序列音乐风格。虽说就作曲家一生而言,将其晚年的作品进行归纳概括得出的一种所谓“晚期风格”的设想可能不够精确,但是在包括萨义德在内的一些学者的大量可借鉴参考的逻辑严密的论证面前,不得不承认,“晚期风格”是存在的,“晚期风格”为人们提供了穿透文艺作品直面音乐家本人的更广阔的路径。
2 斯特拉文斯基晚期风格
斯特拉文斯基本人曾讲道:“将我看作是未来音乐的使徒是大错特错和荒谬的,因为我既不是活在过去也不是未来,而是活在当下。”同时代其他音乐家的音乐创造走向“十二音序列”,斯特拉文斯基也在进行相关的尝试和探索,而他的尝试在晚期作品中有越来越多、越来越纯熟的体现。萨义德认为,“晚期风格”有着十分复杂多变、略带含混的概念。而斯特拉文斯基晚期风格的变化和起因要追溯起来也十分复杂,其在创作中也有一些暂停或中断,但即便是在十二音技法并没有完全形成的时期,斯特拉文斯基晚期对新创作技法的尝试仍然是积极和先锋的。
斯特拉文斯基晚期序列主义音乐风格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初的作品只包含了一些序列音乐的片段,而后在作品《纪念迪兰·托马斯》中首次全面采用序列进行创作,但创作中却依旧在沿用个人风格,而未完全按照十二音的作曲规则进行创作,故该作品有着强烈的个人色彩,与同时期的勋伯格等人有着明显区别。斯特拉文斯基完全采用十二音技法进行创作是在1958年的《特雷尼》当中,该作品在作曲技法上体现出一定的调性因素,不过依然与勋伯格有所不同,在创作中,斯特拉文斯基并未摒弃个人特色,同之前的《春之祭》一样,仍然保留了民歌的旋律作为个人风格的展示。正如斯特拉文斯基本人所言:“一个人只有一个出生地、一个祖国和一个国籍——他也只能拥有一个国籍——出生地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因素。”在斯特拉文斯基成名之后,俄国在其心中的地位愈加明确,俄罗斯民族文化在他的音乐创作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之后,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技法逐渐找到个人的新的尝试路径,之后的作品《运动》《亚伯拉罕与艾萨克》采用大量的“轮转”技法,就被视为这一时期斯特拉文斯基独特的创作技法[3]。
“轮转”技法在实际全面运用之前,就已经在作品《阿贡》中有所探索。《阿贡》是斯特拉文斯基最后一部芭蕾舞剧音乐,作为其晚期的重要作品,是斯特拉文斯基序列音乐时期的重要代表作。“阿贡”一词原文为Agon,在希腊语中意为“竞技”。《阿贡》是他受邀创作的一部关于舞蹈竞赛的芭蕾舞剧音乐作品[4]。虽然《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将作品《阿贡》标注为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义时期向序列主义时期过渡的作品,表明该作品体现出了两种时期的特征,但本文在此依据其创作技法和音乐界的一些相同观点,依旧将其划分为序列音乐时期的代表作品。该作品从1953年12月开始创作,并于1957年最终完成。四年的创作周期表明斯特拉文斯基对该作品的用心程度,足以作为斯特拉文斯基晚期风格的代表作品进行讨论。如《斯特拉文斯基剑桥指南》所言,《阿贡》这一作品中的作曲技法之精湛,意味着斯特拉文斯基已经找到了新的音乐方向,这种崭新的方向既是一种对新古典主义的加深,也是一种对传统的提炼。
《阿贡》第一次出现完整的十二音序列是在“加利亚德舞曲”的尾声中,纵观《阿贡》这一作品的整体结构,前半部分的十二音运用不多,且很多片段都不足十二音,后半部分十二音材料却占据了很重的篇幅,可以看出这是一部对序列技法的探索作品,综合了新古典主义和序列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结合当时的社会和文艺发展风气来看,在那个时期,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作品一定程度上是对勋伯格的技法的创新,在接触并运用了十二音创作技法的基础上,斯特拉文斯基并没有一味地模仿和跟随,反而根据自己的个人特点,极力探索新的作曲技法寻找新的作曲风格。虽然斯特拉文斯基晚期作品在影响力和传播度上不及前期的《火鸟》《春之祭》等作品,但他始终不停地进行积极的探索,传达着其深刻的音乐思想。
3 斯特拉文斯基晚期风格的价值和启示
斯特拉文斯基的晚年基本在美国度过,其晚期风格和艺术观念的形成和转变显然与20世纪中后期的西方文艺思潮和艺术发展相关,他的作品和艺术实践显示出其融入时代和改革创新后的艺术观念。20世纪的音乐家中斯特拉文斯基是被讨论很多的一位,他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在大量关于斯特拉文斯基的研究中,有一种常见的观点是,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是一种古典艺术,它不关心情感的有意识表达,而是关心音乐声音的次序[5]。
斯特拉文斯基应邀到美国哈佛大学讲学而作的《音乐诗学六讲》一书,对当时音乐话题有较为广泛的涉猎,是本文讨论“晚期”的重要思想来源。斯特拉文斯基受邀到哈佛大学进行了六次以“音乐诗学”为主题的讲座,《音乐诗学六讲》即由六次讲座的文稿整理而成,其中涵盖“导论”“音乐现象”“音乐创作”“音乐类型学”“走下神坛的俄罗斯音乐”“音乐表演和音乐新的传播形式”,从作曲家本人的视角详细阐述了斯特拉文斯基这位集作曲家、教育家和教育理论家等多重身份为一身的艺术家,在当时探索新音乐的思想和路径。而在《音乐诗学六讲》的“音乐创作”一讲中,斯特拉文斯基谈论创作的目的时,表现出对音乐创造更偏向于朴实的作曲原则。斯特拉文斯基对作曲以及作曲家的态度不是迎合的,从创作意识萌发之际直至作品落成都有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思想。如《阿贡》作为其序列主义时期的代表作,采用新的作曲技术和音乐语言来表现音乐,但并没有表现出十分显著的序列主义艺术特征,反而体现出了俄罗斯时期的音乐艺术特征。这种较为“冷静”的思想状态,使其作品不论运用何种技法和素材,依旧体现出斯特拉文斯基对艺术一以贯之的追求。
斯特拉文斯基最后的创作虽然是在美国完成,且他已改为美籍并融入美国作曲家圈子,但在其晚期的作品中,仍然保留着原本的音乐特色和创作原则。1962年,斯特拉文斯基带着对故乡的情感回到了俄罗斯。他虽经历了漫长的美国时期,但他的创作仍能被俄罗斯人理解并喜爱。音乐中的斯拉夫特色证明了他的内里依旧是俄罗斯人。
4 结语
对斯特拉文斯基晚期风格的研究不同于大量对其新古典主义时期传统艺术风格论述的研究,这是对斯特拉文斯基及其晚期作品风格、美学和哲学意味的复杂把握。深入探究他晚期作品及音乐实践中所包含的延续、变化、叛逆等行为,会发现斯特拉文斯基在晚期有着超越过去审美观的探讨。斯特拉文斯基对与传统的态度不仅体现在借鉴和改造,更表现出突破和创新。他的音乐作品在艺术形式上的特点常常表现于他对艺术传统的突破上。如他会对新的创作手法进行个性化处理,不仅在音乐结构上有所突破,还创新了传统创作手法。这些大胆的创造在其晚年的作品中运用得愈发自由,最终达到平衡和统一。某种程度上,斯特拉文斯基的艺术思想具有深刻反映20世纪西方社会文化思潮基本走向的文化符号意义。
斯特拉文斯基一生创作了很多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其晚期音乐作品在技法上虽有明显变化,但其音乐理念和美学观点却始终保持着理性的秩序。斯特拉文斯基在形式和内容之间常被认为更偏重于形式,但作为一名颠沛流离的音乐家,他对形式的不懈追求本身也是一种执着的情感。尽管已逝世半个世纪,但他艺术思想对当代文艺的发展仍然具有借鉴参考的价值。斯特拉文斯基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吸收与突破,对艺术审美和艺术创新素养的强调,以及对艺术的深刻思考和有力探索等方面,蕴藏着对世人深刻的启示意义,可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