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构建中高本一体化长学制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3-10-23宫成伟谭晓珊唐志嫦

科技风 2023年27期
关键词:学制中等职业办学

宫成伟 谭晓珊 王 颖 唐志嫦 翟 慧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广东惠州 51602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通过职业教育进行升学教育的需求和呼声在不断提高,加之国家在推进“中国制作2025”的进程中,急需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促使职业教育在办学进程中要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高本一体化长学制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通道,成为当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力点和重大现实问题。

一、职业教育构建中高本一体化长学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通过构建职业教育中高本有效衔接,打通人才培养和学生成长的“立交桥”,有利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地方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适应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人人可成才,终身受教育的教育理念形成,实现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一)构建一体化长学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创新创业和就业,推动中国制造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构建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长学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学生全面成长的脉络,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的快速发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二)构建一体化长学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作用显著增强。这就要求举全社会之力,切实把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础性工程,紧密对接国际先进技术变革趋势和国内产业升级转型的迫切需要,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职业教育构建长学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大国工匠、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从现有的“3+2”“3+2+2”“3+4”等衔接模式转换为长学制一体化人才培养。通过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将人才培养、教学过程、课程实施及实训教学一体考虑,总体安排,形成中高本“一张人才培养计划表”,才能利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使不同学段的教学主体都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人才培养。

(三)构建一体化长学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缓解中考分流的焦虑

“中考分流是青少年和家庭焦虑和压力的来源之一”,在普职分流,普通高中教育入学率较低的背景下,我国各地区普职比例基本稳定在5∶5左右,各地也因入学人数和教育资源略有差异,这就意味着相当部分的初中毕业生将就读于中职,通过中职途径来进行升学和教育。解决之道,需要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统筹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天赋和秉性学生的学习成长需要,又能够提供“多渠道”“多路径”的成长成才通道。构建职业教育长学制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转变社会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知,扭转只有普通高中教育才能读本科、读硕士的单一认识。推动建立省级进行统筹、实施综合评价、开展“多元”录取的“职教高考”制度,改善学生单一通过普通高考过“独木桥”的现实问题,构建一体化长学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中考分流压力和教育焦虑才能得到有效缓解。

二、职业教育构建中高本一体化长学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教育部2019年批准的全国首家公办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学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专科起点入学的2年制本科学生毕业,据学校介绍,当年毕业的学生得到了用人单位对综合能力的高度认可和专业水平的赞誉。可以说,从构建中高本人才培养的体系和路径来讲,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初步搭建了中高本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但还存在着高本衔接学校和专业数量较少,特别是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缺乏有效衔接和整体设置,不同学段的教学标准存在较大差异等问题,一体化长学制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进一步推进深化。考虑到上述的因素,本文在撰写时以文献整理为基础,通过实地调研,中高本不同学段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对比等方式,对中高本一体化长学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梳理。

(一)已初步构建职业教育中高本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大多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定位都根据发展进行了梳理和调整,其人才培养的目标从“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扩大中高本贯通人才培养规模,打开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成长空间,中等职业教育的“三二分段”“3+证书”形式的招生比重和规模逐年增长,实现了中职学生的大学梦,满足了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通过联合培养,自主招生、“三二分段”“3+证书”等多种形式进行招生,部分职业院校对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招生比重越来越高,有的学校甚至超过秋季高考的学生比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正是中职学生向上成长的“高阶”目标。我国现有职业本科高校32所,在校生12.9万人,《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目前,全国“专升本”的比例已达20%。通过对不同办学层次的招生形式和人才培养规模进行对比分析,已初步构建了职业教育中高本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实现了职业教育的纵向延伸发展,顺应了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满足了家长和学生对升学的迫切需求和个人成长的现实需要。

(二)职业教育中高本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教学标准存在差异

根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高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对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进行对比梳理,还存在着中高本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教学标准存在差异性。一是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学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办学教学标准以职业能力、岗位能力来办专业、定课程,职业教育本科定位于学科基础培养人才;二是缺乏整体规划设计的课程体系设计,笔者前期的研究《中、高、本办学贯通背景下的艺术专业课程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对中高本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发现,不同学段层次的课程开设存在重复叠加、链接不紧密等现象和问题,导致学生重复学习,学习目标和效果不理想,归其原因,还是中高的教学标准和课程定位以工作过程和岗位能力的逻辑进行设计、职业教育本科按照学科体系进行定位。

(三)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长学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还未全面实施

2012年,江苏省开始探索现代职教改革试点,通过中高“3+3学制”、中本“3+4学制”、高本“3+2学制”“4+0学制”等长学制模式开展多层次联合人才培养;广东省也试点高本联合培养,通过多种形式进行高本衔接;通过近年来的办学情况看,一是联合培养的办学项目范围较小,不能覆盖大多专业和学生,其联合培养的专业多为高职院校的省级以上品牌专业,不能满足较多学生的升学需要;二是中高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还缺乏整体设计和规划,虽然有的高本联合培养项目已经由合作院校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设计,但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修订缺乏联动机制和监督,影响了一体化衔接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衔接效果;三是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长学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还未全面实施,中高、高本衔接“两段式”人才培养成为主要形式,具备一体化、长学制鲜明特点和符号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未能全面实施。

三、职业教育构建中高本一体化长学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

构建中高本一体化长学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学生成长需要的必然要求,是职业教育向内涵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关键要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办学实现一体化、长学制进行人才培养,通过职教高考招生、构建教学管理与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协同培养,实现一体化、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继续重视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贯通职业教育中高本人才培养立交桥,构建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长学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立足于职业教育的国家定位,继续重视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补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短板,建设优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夯实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本科建设。

1.建设优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中等职业教育是技能型教育,其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在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普职分流的背景下,其办学功能和地位不可否认,当下非但不能缩减和取消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办学,更应该夯实基础地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要出台政策和进行资金扶持,整合办学条件薄弱、招生较差、办学定位不清晰、教学质量不达标的中等职业学校,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和品牌专业,推进职业教育学历与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融通,弘扬工匠精神,引导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认可和支持。

2.夯实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在中高本一体化长学制人才培养过程中承前启后,一是面向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进行招生,让学生有学习成长的路径,二是要把学生培养好,使学生的专业水平能够达到本科层次的考核标准,使之进入本科层次的学习。其主体地位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需根据不同招生类别学生的特点,分类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学过程评估和督导,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同时要担负起中高本一体化长学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下承前启后、“双接互联”的重要作用,夯实其办学主体地位。

3.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本科建设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中职生向上成长的高阶目标,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前提。构建和实施中高本一体化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要提升专升本的比例,根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的标准,大力推进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升格为职业教育本科学校,支持一批优质高职专科学校的骨干专业申请设置职业本科教育专业,将职业教育本科学校和招生专业优先布局在国家高端产业和新技术革命领域,提升职业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的匹配度,增强职业教育本科的吸引力,让更多的职业学校毕业生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本科教育。

(二)大力推进职教高考招生模式

201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使“职教高考”招生模式在多个省市进行了试点。《意见》提出,对报考高等职业学校的考生增加技能考查内容,招生学校依据考生相关文化成绩和技能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推进职教高考和招生录取方式的多元化改革,以专业技能成绩为主要录取依据,有利于解决中等职业学段的学生升入高一级的职业院校进行学习;同时对于初中应届毕业生可以通过“五年一贯制”和“三二分段”招生途径,先读中职,达到“转段考核标准”后直接入读高等职业学校;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规律,推进职教高考招生模式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一体化长学制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和学生流通。

(三)构建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教学标准一体化的有效衔接,职业教育中高本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有一套方案、一个标准。根据职业教育不同教学学段的人才培养目标统筹制定,中等职业教育侧重德育为先、基础知识为重;高等职业教育应侧重立德树人、技能人才培养为重;职业教育本科侧重应用型人才培养,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省级教育部门要加强统筹区域内职业教育中高本教学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教学过程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及实习环节制定标准,进行监考,确保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二是课题体系一体化的有效衔接,课程是实现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单元,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成效的关键,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有效衔接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逻辑和运行规律,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总体规划,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不同办学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素养,做到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循序渐进和逐级提升。

(四)推进中高本长学制联合培养

推进中高本长学制联合培养模式过程中,要在现有模式及试点改革的基础上形成特色,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层次人才培养为三年,其学制大多采用“2.5+0.5”或“2+1”,高等职业教育层次人才培养为三年,其学制大多采用“2.5+0.5”,职业教育本科学制为二年,对比通过普通高等教育完成本科院校学习路径,其学习的时间多了一年,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办学实际,可以探索将中职和高职学段实习阶段的一年取消,使中高本一体化联合培养模式下的第五年能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使和通过普通高等教育完成本科学习路径的学业时间保持一致,以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增进教育的公平性。

猜你喜欢

学制中等职业办学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癸卯学制”与晚清女子教育
中国近代的学制流变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