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探索

2023-10-23田聪聪

科技风 2023年27期
关键词:劳动价值观院校

田聪聪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712100

1 劳动教育的意义

随着《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政策的出台,国家从社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思考,进一步落实高校育人职责提出了新时代要求,指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教育中培养学生优良实践劳动习惯、掌握基础知识与必备技能的重要途径,是青年学生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建立正确价值观,进一步实现“立德树人”的必经之路。每个阶段的劳动教育都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全面提高青年学生劳动素质、素养,除了勤劳的双手,还应有技术的革新;除了锻炼身体还应有思想的升华,将青春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

1.1 劳动教育是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强化高职学生劳动意志,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实践动手习惯、掌握基本劳动知识技能、积极的劳动精神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也是推进劳动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1]。高职学生通过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劳动知识积累,是高职学生掌握必备劳动技能的主要途径之一。青年学生在良好劳动习惯的形成和必备劳动技能掌握中,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劳动精神,同时通过劳动强健体魄、磨炼意志。因此,劳动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动手劳动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对于培养高职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

1.2 劳动教育是培养高职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的重要途径

“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和劳动观的体现,人类劳动是在改造客观世界、满足生存需要的过程中塑造自身。而劳动教育则是通过对劳动的“知、情、意、行”教育中,学习知识、锤炼品行、掌握技能、涵养精神。只有掌握技能、体会到幸福快乐,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劳动值得尊重、滴水穿石,哪怕再微小、平凡的劳动也可以产生宏大的效应,引导青年学生理解劳动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社会发展是与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艰苦劳作、努力奋斗分不开的。即使再微弱的辛勤劳动者,都是美好生活的创作者、美好生活的建设者,都是光荣的。因此,加强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新时代肩负重任的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在劳动中实现个人价值,锻炼身心,同时充分认识到劳动实践将有利于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在获得感增加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劳动活动,为新时代伟大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1.3 劳动教育是实现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必经之路

培养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劳动教育的实践指导作用,这也是青年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对高职学生在社会建设中贡献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在其他理论学科中的协同作用,对于高职院校各项活动的开展和进一步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在劳动中的真实感受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从而有利于学生建立积极正向的价值引导。劳动素养的提升、劳动知识基础的建立,坚定了他们的理想信念,为学生梦想的实现建立了保护屏障,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实现提供保证。

2 目前高职学生就业中反映出的职业价值观问题

目前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高职学生慢就业、懒就业现象不断涌现,其本质还是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问题的外在反映。职业价值观是个体对职业规划、职业理想的基本认知与态度,是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经历过程中逐渐塑造形成的,其在职业选择时进一步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会折射出自身对职业的态度与行为准则。学者胡丹鸯通过对高职专科生就业调查认为,在就业择业时高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自身价值的评估性和对工作的选择性主要依靠职业价值观进行基本定位[2]。通过调研高职学生目前在就业中反映出的职业价值观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职业价值理想缺失,功利色彩明显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高职院校扩招以来,学生的职业价值理想存在缺失、价值取向多元化,在职业选择中注重职业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忽略了职业的理想价值。其职业价值取向越来越现实主义,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功利化倾向,同时选择的多样性,使其对专业发展不清、迷茫,导致高职学生对未来所需专业技能掌握认识不足,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因而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进一步使学生明确职业价值。

2.2 规划意识淡薄,职业观念模糊

目前,在未来职业发展中,一方面,高职生普遍缺少长远的规划,大多数高职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教育过程中学习目标不明确、对于未来迷茫、对专业及自身发展没有正确的认知,对就业所需能力的判断,就业自身关键能力、核心能力的定位认识不清,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形成清晰的自身职业规划。另一方面,学生具有理想主义,主观和客观相差过大,很容易对自身优点和不足产生错误判断,对职位的追求超出自身实际能力,此外,高职学生分辨能力弱,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易受外界影响,对职业选择、职业发展方向不能够坚定,导致其在未来职业发展过程中受阻。同时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一般注重理论指导,缺乏实践探究,学生处于懵懂状态,使高职学生在职业选择方面毫无明确方向。

2.3 缺乏敬业精神

一方面,00后学生出生于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时代,对生活方式、舒适度等要求较高,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在择业时更倾向选择让自己舒适的工作,更加重视突出自我个性的释放。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职业素质欠缺,在工作的过程中爱岗敬业精神有待提高,频繁换工作,使自身的职业发展始终没有正确的方向。

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受多种思潮的冲击影响,各种文化思想不断入侵学生,高职学生思想尚不成熟,分辨能力不足,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以及职业价值观。学生在面临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出现了自我定位不清,不能很好地面对客观现实所产生的就业偏差现状。其中大部分同学不愿从事基层岗位,缺乏耐心,严重影响学生发展。

3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者也。我国目前正处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要推动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这与职业价值观树立有着密切的关系。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应具有多种教育方式,实践课程作为良好行为养成、内化思想的重要途径,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其融入高职专科生个人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进一步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形成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就得了业”,更大程度上实现劳动者的“更高质量就业”。

职业教育成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促进就业、服务社会的重任,在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职业道路中,高职学生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与强大的受挫能力,这需要正确职业价值观的理解内化及指导。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可以使高职学生客观认识自我,明确市场人才需求,增强自我管理调控能力,保持积极健康的求职心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会使高职学生对职业道德规范充分学习和全面认知,处理好主客观的统一问题,树立远大共产主义理想和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淬炼自己的专业品质,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形成职业身份认同。

就业是民生之基,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高职专科生职业价值观影响其择业选择、就业质量和职业规划与发展等,引导高职学生将个人职业理想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追求有机结合,不仅是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攻坚克难的中坚力量,担载着重要使命,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有助于高职学生更加全面了解自己的时代使命,为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奋斗。

4 劳动教育在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探索

4.1 劳动教育在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中具有契合度

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劳动教育是其中最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3]。劳动教育引导具有重要作用,引导高职学生热爱劳动,理解、尊重与劳动相关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让学生积极投身于各种各样的实践劳动中去,在劳动实践中爱岗敬业,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不断提高自我的职业素养,并且把劳动当作是人生当中实现自我追求必不可少的手段,还能够进一步在学生的心目当中树立起热爱人民、热爱生活、服务社会的正确道德观念。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进一步把学生培养成为同时拥有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劳动教育在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中具有契合度,职业价值观教育和劳动教育无论是出发点还是目的都是相同的。在职业实践教学、劳动实践中内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践创新中促进知识理论的飞跃与发展,锻炼身心,培养“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劳育观。高职院校应该正确认识劳动教育在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作用关系,进一步对高职学生开展两者协同教育,使新时代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劳动和奋斗的正能量中去,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一代表率。

4.2 劳动教育在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中具有实践性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对职业规划、职业理想的基本认知和态度,职业价值观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据受教育者的心理状态、年龄阶段以及社会对相关职业的特定需要,根据个体价值观形成发展规律,帮助受教育者正确进行职业认知、职业选择和价值导向的教育实践活动。其中,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内化团结合作的精神,并且在内心真正对劳动产生崇敬和尊重的心理,使学生在实际的实践行动中产生对“劳动幸福”的体验和认同,进一步尊重劳动过程及劳动成果。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有利于高效地推进高职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解决高职学生目前的就业困境,促进国民经济效益的提升,保证民生福祉,为国家进步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育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学生全面辩证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实现国民道德素质的提高[4]。

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进一步内化验证需要实践教学的促进和辅助,而劳动教育作为一门实践教育课程则是很好的契机。高职院校应将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教学与劳动实践教育相融合,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教育,让两者相辅相成实现教育的协同作用。目前,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是以建立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基础之上,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规律,结合青年大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进一步全面、有效、持久地推进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的良好引导作用,可以让学生充分感知到劳动的重要性,同时在实践和学习的过程当中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让职业价值观教育在学生未来步入社会之后能够正确地进行职业认知、职业选择和价值导向。从事实际、具体的工作之时更加深刻地明白爱岗敬业的重要性,有意识地提升自我,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5]。

4.3 劳动教育在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中具有协同作用

高职学生在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引导培养中,职业价值观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高职学生在职业领域中的直接反映。职业价值观教育不是单一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影响和完善的系统工作,其要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实践教育中。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但存在就业不稳定等情况。职业价值观则能使学生树立良好观念,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具备职业竞争力的关键心态认知因素,进一步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与现实社会接轨,解决高职学生目前就业难的问题。

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高职院校长久以来形成的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特色优势,与劳动教育具有相同的实践意义,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尊重劳动及劳动成果,形成自我劳动产生的幸福感认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一方面,劳动实践教育学习中通过收获劳动果实、学习劳动技能,体会感知奋斗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进一步反映学生在职业选择中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劳动才能创造出多彩的现实世界,尊重劳动本身以及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才能肩负起自身的劳动使命。而在职业价值教育中也是要让学生明白择业亦如此,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产生自我价值感和幸福感。

建立职业价值观教育在劳动教育中的协同培养机制,主要目的是强化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价值观,解决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实践性缺失问题。职业价值观教育要根据不同时代发展、不同时期教育规律、各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等不断调整,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在各方教育力量的协同中共同促进完成。

猜你喜欢

劳动价值观院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我的价值观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