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克尤恩《黑犬》中的创伤解读

2023-10-23

名家名作 2023年16期
关键词:杰里米伯纳德尤恩

闫 淼

一、前言

“创伤 (Trauma)”一词来源于希腊文“Traumatize”。“创伤”最初的含义指的是因为外部力量而造成的身体上的伤害,后来才逐渐被赋予精神创伤的核心内涵。不同学者对创伤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当代创伤理论家凯西·卡鲁斯认为创伤是对突然发生的、灾难性事件的压倒性反应,常常以延迟的、不受控制的幻觉或其他侵入性现象的形式重复出现。而当代学者多米尼克·拉卡普拉将“创伤”定义为“一种难以掌握的体验……在创伤体验中,人们往往能够想象出他们无法直接或无感情地感知的经验,或者因为思绪太满,甚至无法批判地、自信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多米尼克·拉卡普拉认为创伤体验有两个特征——超出人们正常认识能力的不可理解性以及在事件发生之后的机械重复性。而这两个特征与以往学者们对创伤记忆的理解达成了共识。与以往学者们将“创伤性事件”与“创伤性体验”混用的做法不同,拉卡普拉将创伤进一步细分,将其分为“结构性创伤”与“历史性创伤”。为了进一步解释清楚“结构性创伤”与“历史性创伤”,拉卡普拉借助术语“缺失”与“丧失”对其进行解释。从字面意义来看,“丧失”指的是失去亲人、身份等含义,而“缺失”指的是一种根本不存在的状态,或者仅仅是人们希望达到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直指一种完美、无忧无虑的生存境界。拉卡普拉将“丧失”与“历史性创伤”联系起来,将其置于历史维度,指的是过去的事件,有明确的时间指向;而将“缺失”与“结构性创伤”联系起来,将其置于超历史维度,不包含过去、现在或未来。简而言之,拉卡普拉将可追溯到具体的事件的创伤经历称之为“历史性创伤”,而将因为当事人过分渴望无法实现的乌托邦世界而形成的某种难以释怀的乡愁形成的创伤称之为“结构性创伤”。

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最具影响力的当代小说家之一,被称为英国当代文学的 “国民作家”。小说《黑犬》出版于1992 年,由前言和四部分故事主体构成。在前言中主人公杰里米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形式回忆了自己孩童时期不幸的成长经历。在故事主体的四个部分,麦克尤恩分别以“威尔特郡”“柏林”“马伊达内克”和“圣莫里斯—纳瓦塞勒”为名,通过不同的叙事视角描述了发生在四个不同空间的事件,进而揭示了战争的记忆和人性的变化,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精神世界里普遍的恐慌和焦虑。《黑犬》的创作与麦克尤恩的亲身经历密不可分。正如译者郭国良在小说《黑犬》的译后记中指出——以第一视角杰里米为主导的前言部分其实正是麦克尤恩对存在于社会中的孤独以及对社会的无知感的戏剧性表达。无论是小说中杰里米童年缺失性创伤体验还是岳母琼与岳父伯纳德失败婚姻的创伤体验,其实都是麦克尤恩自身经历的缩影。

二、杰里米的缺失性创伤经历

麦克尤恩小说中的家庭绝大多数展现的都是支离破碎的,父母均缺席了孩童的生长。其实麦克尤恩笔下破碎的家庭与他本人的亲身经历是密不可分的。麦克尤恩自11 岁就被迫远离家乡,被父母寄养在伍尔弗斯顿·霍尔的寄宿学校。在一群年纪相似且家庭破裂的工人子弟中,小麦克尤恩感到无比迷茫与孤独。粗鲁且残暴的工人子弟给尚幼稚的麦克尤恩留下了深深的阴影,麦克尤恩回忆这段时光运用的“性地狱”词语给他的早期作品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在小说《黑犬》的前言部分,叙述者杰里米讲述了不幸的成长经历。杰里米在8 岁的时候父母因车祸去世,留下年幼的他与姐姐相依为命。失去双亲的姐弟俩不得不居住在姨妈家,生活中缺少孩童时期应享受的乐趣与玩伴。在他从童年到青少年的跨越时期也并未得到姐姐与同辈朋友的帮助,正如文中莎莉所提及的“苦难会将一个孩子置于多么孤立无援的境地”一样,小说中的杰里米沉迷于封闭的内心世界。1959—1975 年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国内掀起了反战的浪潮。那个时期的年轻人对父母不屑一顾、滋事添乱,在脏乱的公寓里疯狂聚会并酗酒狂欢,他们试图以这种离经叛道的方式填补内心的失落与空虚。与这些人不同,失去父母的杰里米走进朋友的家里会与他们的父母交谈以减轻萦绕心头的失落感。

另外,紧张的姐弟关系加深了杰里米的失落感与孤独感。失去父母的琼并没有承担起抚养弟弟长大的责任,相反她早早地穿上了迷你裙在姨妈家与无数不知名的男生约会。成年后便早早地踏入了暴力性成人婚姻的闹剧,不到20 岁的她便有了女儿莎莉。琼与自虐成性的丈夫哈珀在公寓里酗酒打架,将女儿莎莉扔给杰里米抚养并靠父母留下的遗产生活。姐姐琼也不会关心杰里米的服饰、日常饮食与行踪下落等,紧张的姐弟关系让杰里米倍感孤独与失落,于是他想通过进入大学来摆脱与姐姐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困境。

毫无疑问,姐弟关系的冷漠限制了家庭成员的内部交流。这种由家庭与当时大环境下带来的结构性创伤导致杰里米在成长过程中十分渴望爱与关怀。这种爱与关怀的缺失也使他寻找各种方式来摆脱。因此杰里米最初通过与同龄人的父母交谈来摆脱孤独感,后来通过照顾侄女莎莉远离自身的烦恼,随后在上大学后通过与导师的交往来试图摆脱萦绕心头的失落感。但毫无疑问,这些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幸运的是杰里米最终找到了方法,他通过婚姻结束了多年的闹剧。杰里米与妻子结婚并孕育了4 个孩子,最终用爱改变了人生,救赎了自己。

三、琼与伯纳德的婚姻创伤体验

麦克尤恩的婚姻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麦克尤恩在东英吉利大学认识了他的第一任妻子彭妮·艾伦。两人婚后相敬如宾,但是由于信仰和思想观念的冲突,二人于1998 年以痛苦的方式结束了这段婚姻。而麦克尤恩将这段婚姻经历以及与妻子观念的冲突带来的创伤都投射在其小说中。

小说《黑犬》生动展现了三桩完全不同的婚姻,其中着墨最多的是杰里米的岳母琼与岳父伯纳德的婚姻。小说第一部分便讲述了岳母琼与岳父伯纳德相知、相恋与相离的过程。两人相识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此期间共产主义思潮在西方受到人们的追捧。琼和伯纳德同时加入共产党并希望建立一个理智、公正、没有战争和阶级压迫的世界,共同的目标使两个年轻人迅速陷入爱情之中。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人思想上开始出现隔阂,例如红蜻蜓事件。事件的起因是伯纳德在度蜜月途中于火车站的月台周边发现了一只红蜻蜓,为了保持红蜻蜓的美丽,伯纳德决定用杀虫瓶将它杀死并做成标本,但这一行为却遭到了妻子琼的反对。原因是琼担心杀死红蜻蜓会对肚中的胎儿不利,而令人讽刺的是琼最终诞下了拥有六指的女婴。这次的争执以琼的妥协为结局,但却为两个人思想的分歧埋下了伏笔。而真正导致两人感情破裂的却是黑犬事件。琼在度蜜月的途中遇到了两条黑犬。据说这是“二战”期间纳粹遗留在此地,是战争余孽的化身。有孕在身的琼,独自与两条黑犬对峙,最需要丈夫伯纳德陪伴的时候,丈夫却只顾关注昆虫的动态。除此之外,伯纳德在事后也只顾讲述自己的观察而无视妻子琼的恐惧与无助。失望之余的琼与伯纳德再次发生激烈的争吵。而正是与两条黑犬的对峙使得琼的理念与信仰开始发生变化,她开始相信上帝的存在。价值观和信仰的不同导致伯纳德和琼争吵不断。琼认为伯纳德是典型的理性主义者,他只相信科学并只关心数据与事实,盲目地坚持“理性的社会工程能把人类从痛苦与残忍的天性中解放出来”。而伯纳德则懊恼琼的神秘主义,他难以忍受琼保护自我的宿命论与坚信独角兽、树精、天使和“我们内心的上帝”等事物的存在。两人从此在精神上产生分歧并开始了分居生活。在小说中,麦克尤恩把理性和神秘主义的冲突转化为岳父伯纳德与岳母琼的思想和信仰之间的竞争和冲突,而这种冲突是导致他们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这种由破裂的婚姻生活而导致的结构性创伤使得琼希望获得爱与关怀,因此她也不断地寻找方式来治愈自己。幸运的是琼从与自然的相处中得到了快乐,获得了爱的力量。

四、战争阴影下的丧失性创伤

麦克尤恩关于创伤的写作不仅与他自己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也与他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麦克尤恩的父亲参加过“二战”并在敦刻尔克战役中受伤,因此麦克尤恩的父亲经常给年幼的麦克尤恩讲述这段经历。父亲经常的讲述使得麦克尤恩仿佛亲身经历过“二战”并声称他们这一代“在二战的阴影下成长,父母的故事占据了童年”。因此麦克尤恩将这段战争所导致的创伤经历呈现在多部小说中。

小说《黑犬》的故事背景发生于1946—1989 年之间的欧洲社会。那时的欧洲正在“二战”的伤痕中挣扎前行,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小说《黑犬》对多次战争及战争带给人们的伤痛进行了描写,例如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普通群众带来的影响等。其中小说中突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给犹太人带来的创伤,其中着墨最重的便是参观马伊达·内克集中营这一具体事件。在结构性创伤中成长的杰里米不断寻求各种方法来救赎自己,然而与未婚妻参观马伊达·内克集中营这个事件却使主人公的创伤进一步加深。“在棚屋后的远方,那座如一艘脏兮兮的、只有一根烟囱的不定期货船的建筑,就是焚尸炉,正自由地在橙白色天空映衬的背景上浮动……进入一间小棚屋,看到屋内的铁笼里塞满了鞋子,有成千上万只那么多……我看见一只钉有平头钉的靴子,旁边是一只婴儿鞋,鞋子上温顺的小羊羔图案仍然从尘埃中显露出来。生命变成了廉价的货品。”尽管叙述者语气平静,但是“焚尸炉”“铁笼”“成千上万的鞋子”等意象无一不透露出“二战”期间纳粹给犹太民族带来的伤痛。

大屠杀事件不仅给犹太民族带来了阴影,同样还对没有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产生了不安的影响。麦克尤恩并没有直接描写“二战”带给人们、社会乃至国家的伤痛,他借助没有经历过该事件的琼与杰里米的视角委婉地指出“二战”带给人们的伤痛。参观马伊达·内克集中营这样的事件,完全超出琼与杰里米的理解范围。弗里德兰德和拉卡普拉均主张以文学虚构叙事和历史传记相结合的形式来表现大屠杀,这一观点得到了麦克尤恩的赞同。在刻画这个非同寻常的事件时,麦克尤恩将其与日常生活用品——鞋子联系在一起以凸显大屠杀的残忍。这种再现不仅不会削弱大屠杀事件的独一无二性,相反还彰显了虚构叙事相较于传统历史现实主义的优势。麦克尤恩用最简单的图像与直白的语言描述了“二战”带给人们的惨痛记忆。

这种由参观马伊达·内克集中营而导致的历史性创伤使得杰里米的创伤进一步加深。幸运的是杰里米并没有因此对生活失去希望,相反不断地寻找方式来治愈自己。最终发现可以用真爱的力量来治愈创伤救赎自己。其实参观集中营这一事件也表明了麦克尤恩面对战争时的态度:他反对战争,认为战争其实也是“黑犬”的化身,同时他也主张人们要直视历史,超越历史带给人们的创伤。

五、结语

综上所述,麦克尤恩在《黑犬》中结合自身经历对童年缺失性体验、失败婚姻的经历和当时时代背景下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遭遇等一系列创伤事件进行了重塑。这是麦克尤恩对个人、社会及时代背景的思考。小说中的主人公面对创伤并未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他直面创伤,积极地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救赎。它也反映了麦克尤恩对创伤的思考和态度,即相信真爱可以改变和救赎人生。因此,对爱的诉求是这部作品的核心,也是麦克尤恩关于创伤写作的核心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杰里米伯纳德尤恩
与白求恩一起来中国的护士琼·尤恩
伊恩·麦克尤恩:《梦想家彼得》
难以捉摸的老虎
话语、视角与结构:伊恩·麦克尤恩的创伤叙事艺术
《伯纳德小姐说》:你们人类啊
反转:麦克尤恩《甜牙》之魅力、诱惑力及权力
谢丽尔的生日是哪天?
难以捉摸的老虎
杰里米的白色波斯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