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语:有力量的短评

2023-10-23汪雨萌

青春 2023年9期
关键词:作法篇幅偏向

汪雨萌

短评在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中,其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体,这种形式我们非常熟悉,新书推介、报刊快评、综述摘要、豆瓣评论、网络小说评论区、公众号留言等,宽泛一点讲都可以算作短评。在大学中文系的低年级专业课程中,短评也会占课后作业、期末作业较大的比重。我相信同学们应该都给网络上的热门短评点过赞,虽然它们让人觉得一针见血,但它们的语言可能并不复杂,也谈不上什么写作的“结构”。正因为短评的这些表征,常常给我们一种短评应该很好写的错觉。

但好的短评其实是很见功夫的,它不像长篇幅的作品评论、作家论甚至文学研究论文,有足够长的篇幅供写作者挥霍,它有的时候甚至是有字数限制的,这就颇有一种“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意味了,既要抓住作品的核心要素,又要展现自己的看法,还甚至要掉一掉书袋,来一点理论支撑,又只有这一点点篇幅,就要学会“抓重点”。复旦大学的宋炘悦同学这两篇短评在“抓重点”上就做得比较好,一谈生命,二谈饮食,都是比较集中的切口,抓住了评论对象的主要矛盾,也不需要做很多的层次和发散。两篇短评的作法不同,一篇偏向理论输出,加入、利用了很多舶来的概念和词汇,还有一篇偏向个人感受,写得就相对比较感性。

这两种作法都是可以的,但写作的目标并不相同,产生的“力量”也不相同。前者以评论对象为起点,是要以此为案例或注脚,阐释评论者的理论观点,理论使用是否精准,是否能给读者延伸性的启发非常重要。后者则更为评论对象服务,尽量将作品的亮点集中展示出来,对写作者的总结能力、提炼能力要求很高。短评的风格既可以静水流深,举重若轻,也可以锋芒毕露,掷地有声。我认为“有力量”的短评,二者必居其一,前者讲究融会贯通,评论对象与相关理论之间的关系要紧密而自然,如同主旋律与和弦一般交织流淌,宋炘悦同学的《生命书写的复杂向度》就稍稍硬了一点,可以把大段注释揉进文本,让它们和谐而柔软一点,更有多种理论信手拈来的从容感;后者需要精确而犀利的观点,即使尖锐到批判也无妨,《笔落饮食见真招》对这种风格就把握得不错,看起来流畅自洽,充满自信,这对短评来讲恰恰是锋芒和力量的体现,希望她能继续保持吧。

猜你喜欢

作法篇幅偏向
Hero dog, saving the teen
Britain's“Shark House”
8~12岁儿童抑郁与认知重评的关系:悲伤面孔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
“偏向”不是好导向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西夏文《菩提心及常作法事》研究
国外智库影响公共决策的四个作法
国内研发、对外开放与偏向性技术进步:以我国工业行业为例
第四调和线的新作法及其推广应用
寄小读者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