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科院:种业振兴重点工作成果显著
2023-10-22省农科院
省农科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种业振兴的重要论述和省委省政府相关行动方案,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对省农科院的工作要求,把推进种业振兴作为核心任务,努力为农业强省建设提供有效支撑,取得了显著成果。
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明显加强建成农作物种质资源库
水稻、芦笋、茶树菇等种质资源收集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承担全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地方畜禽普查任务,牵头全省农业微生物普查,累计收集水稻、芦笋等各类种质资源5 万余份,居全国省级农科院前列。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后来居上。建成国内首个自动化存取的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2022 年6 月运行以来,已入库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16000 多份,可贮存种质资源30 万份、离体材料2000 份,能满足我省30至50 年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需求。国家东南山地作物种质资源圃建成使用,占地600 亩,投资1500 多万元,可保存柑橘、猕猴桃、柿子、梨、板栗、南酸枣、葛、山药等活体种质资源5000 余份,已收集保存柑橘等活体资源328 份、野生食药用菌资源510 份。
创新平台建设巩固提升成立孵化中心促进成果转化
新的综合实验楼投入使用。今年3 月,投资2.5 亿元、建设面积3.9 万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开始投入使用,科研场所条件达到国内一流。重要平台得到巩固建设。国家水稻工程实验室(南昌)成功转设水稻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昌),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南昌)等重点平台条件得到巩固发展。新上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农业农村部茶叶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谷物烘干与储藏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建成验收;“江西省生物育种创新中心”“江西省农业微生物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家禽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农业农村部江西油菜综合科研试验基地”等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以省农科院创新大楼为场地,以省农科院基地管理中心为法人依托,成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中心”,服务农业科技成果与现代农业生产力加快对接,促进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人才团队建设开创新局面广泛开展科技服务
柔性聘任周卫院士担任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聘请姚斌院士担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院首席研究员。2022 年,引进博士24 名;2023 年以来,已有34 名博士意向入院工作。颜龙安院士被授予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一批“80 后”优秀科技人才获得农业农村部“神农科技英才”等人才称号。
先后成立“省农科院兴国芦笋产业研究院”“省农科院横峰油菜产业研究院”“省农科院吉安食用菌产业研究院”“省农科院万安富硒产业研究院”“省农科院上犹茶产业研究院”,推荐专家分别担任技术院长。兴国芦笋已发展成为种植面积超5000 亩、年产值超亿元的富民产业。
推动共建“省农科院地方分院”与设区市政府合作,先后设立省农科院萍乡分院、井冈山分院、赣南分院、九江分院、宜春分院、南昌分院,正在推进设立上饶分院,分别明确由一名院领导班子成员负责联系工作,一个专业研究所负责具体对接,推荐一名处级专家担任分院副院长。
广泛开展科技服务。今年以来,开展科技服务600余人次,举办培训班11 期,培训2300 余人次。选派25 名专家参加“农业大讲堂”宣讲。与高安市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推进优质稻、肉牛、辣椒、生猪、富硒等产业发展,召开了“2023 年江西省春夏季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会,助力打造“高安辣椒”名片。支持井冈山博翠园食品有限公司研发低盐健康腌制萝卜干,建成年产10 万吨风味萝卜干休闲食品加工体系。支持南昌县科新酒厂建立300 亩功能稻种植基地与年产30 吨酿造加工生产线。
种业创新取得新突破扩大优良品种影响力
功能基因研究取得重要进展。D1 型细胞质不育基因的成功克隆,开创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能有效防范传统杂交稻因细胞质基因单一可能带来大面积病害而大幅减产甚至绝收的风险;水稻与丛枝菌根高效共生基因的发掘,为水稻生产从品种源头上实现减肥减药“双减”目标提供了新思路,在减肥25%左右情况下仍可实现稳产增产,获得2022 年全国颠覆性创新技术大赛优秀奖;水稻耐热功能基因的发现,为水稻耐高温育种的分子改良提供了基因储备和材料基础;省农科院参与的由华中农业大学主持的创制平衡抗性与产量的水稻新基因研究成果,在Nature 上发表。一批优异新品种选育成功。深入开展特优杂交晚籼稻、早熟油菜、高含油大豆、设施蔬菜、地方家禽等品种选育,今年已通过审认定新品种15 个,“赣菌稻1 号”等10 个品种入选全省主导品种,今年在兴国县种植的200 亩“赣菌稻1 号”在减肥25%的情况下,平均亩产达到507.32 公斤。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认为“赣菌稻1 号”在节肥条件下保持高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建议加快示范推广。据赣州种粮大户谢有根反映,今年种植“赣菌稻1 号”,每亩节省化肥成本50多元,比普通品种高出100公斤,每亩增收240 多元。这表明我国首个菌根高效共生水稻新品种推广获得成功。常规水稻品种“赣香占1 号”荣获“第四届全国优质稻(籼稻)食味品鉴金奖”,杂交稻“野香优航1573”获全国优质稻食味品鉴银奖;耐热优质水稻品种“唐两优郁香占”,2022 年机收测产827.8 千克/亩,创我省优质稻高温年份高产记录;低镉水稻新品种“赣低镉1 号”,在我省中轻度镉污染稻田种植效果良好,稻米镉含量不超过0.2 毫克/公斤,低于国家限量标准;油菜新品种“赣油杂8 号”机收亩产239.1 千克,入选2023 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赣油杂906”等一批早熟油菜品种,生育期缩短至180 天左右,破解了我省赣中南区域“稻稻油”轮作瓶颈难题;选育的鲜食玉米品种“赣科甜10 号”“赣科甜9 号”分别荣获第九届中国北方鲜食玉米大会“优秀品种”(参评品种290 余个,评选出优秀品种22 个)、2023 浙江·长三角鲜食玉米新品种大会“甜玉米金奖”(参评品种152 个,评选出金奖品种10 个)等奖项,标志着我院鲜食玉米新品种选育取得重要突破。2023 年高油高产、优质多抗春大豆“赣豆10 号”,以“油茶-大豆”复合种植模式为载体,良种良法配套示范种植182 亩,取得净作亩产255.1 公斤的高产水平,通过扩面增产促进国产大豆产能提升。培育出辣椒新品种“赣椒16 号”“赣椒19 号”,作为高安辣椒品牌品种栽培示范应用,推动了高安辣椒品种更新换代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选育的加工型苦瓜新品种“赣苦瓜1709”果面粒状瘤较大,色泽亮丽。肉质致密,苦味浓,总皂苷比对照高43.0%,特色明显,加工、鲜食均可。
“赣香占1 号”荣获“第四届全国优质稻(籼稻)食味品鉴金奖”。“赣油杂8 号”入选2023 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赣菌稻1 号”“野香优航1573”和芦笋“井冈111”“赣椒16 号”“赣油杂906”等10 个品种入选2023 年全省主导品种。“莲紫9 号”“井冈香粘”“浮香1 号”等6 个水稻品种和玉米“赣科甜12 号”、大豆“赣豆19 号”等5 个品种通过省审。
“优质晚稻早种”全省推广200 余万亩。在都昌、上高、崇仁等县开展再生稻示范200 余万亩。在安福县重点镉污染区示范推广低镉水稻新品种600 亩。在吉水县、兴国县开展菌根共生稻等新品种新技术示范1000 亩。推广“赣油杂906”“赣油杂8 号”“赣丰油1 号”等系列品种100 余万亩。服务“稻稻油”“稻油”高效种植模式,选择“赣油杂906”等早熟油菜品种,开展机械化种植示范。在东乡、临川、德安、高安等地示范马铃薯-中稻高效种植技术2 万亩,亩产马铃薯2425 公斤,亩均收益4000 多元。洽谈转让“井冈香粘”,价格100 万元,支持井冈山大米品牌创建;洽谈转让“浮香1 号”,价格60 万元,支持浮梁县优质大米品牌创建。转让“赣豆10 号”“赣薯8 号”等作物品种7 个,金额537 万元。转让专利4 项,金额74.8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