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殷商妇好墓出土腰佩宽柄器玉人服装造型研究

2023-10-21刘大玮罗春晓

殷都学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殷墟纹样服饰

刘大玮,罗春晓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北京 100102;2.北京服装学院 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29)

殷商服饰因受文献、实物资料的制约,而难窥其全貌。目前能够发现的只有一些附着于青铜器物上的纺织品残片。至于服装的形制结构,均无完整纺织品实物出现,仅能从甲骨文或者文献典籍中大致了解。

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诸多体现商代服饰的图像被发现,诸如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商代遗址、河北藁城西台遗址等,其中以殷墟妇好墓为最。该墓葬出土玉人则为服饰研究提供重要图像资料。其主人作为商王武丁的王后,随葬有规格高且数量庞大的青铜器物、玉石器,代表了商代玉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受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此前学界关注焦点多集中在玉器材质、工艺本身,鲜见关于玉人服饰的研究,但伴随服装三维模拟技术的引入,对于服装造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对商代服装造型进行探索。

一、殷商妇好墓出土情况

1.墓葬位置与情况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西北部,横跨洹河两岸,范围相当广阔,据目前所知,大致有24平方公里。殷墟的中心位于洹水南岸的小屯村.其中,五号墓位于其东南部位的T10、T11两个探方内(如图一所示),墓东壁距岗地东边缘约13米。墓的规模不算太大,但墓室保存完好,随葬品极其丰富精美,其中青铜器铭文和玉、石器刻文较多,是殷代大、中型墓葬中最完整而且具有价值的一座墓葬。

图一 五号墓位置图

2.墓主人的身份信息

结合甲骨卜辞中的有关记载,可以得出此墓年代属于分为四期的殷墟文化中的第二期,根据对随葬器物分析,发现有大量铭“妇好”的青铜器与铭“司母辛”的重器,推测该墓主人应为“妇好”,即殷王武丁的妻子之一,死于武丁晚期,庙号为“辛”,也称“妣辛”。妇好墓是殷墟墓葬中第一个能确定墓葬年代及墓主人的墓葬。其中出土玉器十分丰富与精妙,出土玉人有13件。通过对比发现,371号腰佩宽柄器玉人,保存完好,服饰细节最为丰富,所以本文选择371号腰佩宽柄器玉人作为商代服饰造型研究的对象。

二、妇好墓出土腰佩宽柄器玉人造型研究

1.腰佩宽柄器玉人造型分析

标本371号玉人,根据其细节特征也称之为腰佩宽柄器玉人,其色为黄褐色,采用圆雕工艺技法。姿态为跪坐,其双手抚膝。面部形态主要为长脸尖颌,细长眉,大鼻小口,小耳。其发式为长辫一条,于头顶盘绕,辫梢与辫根相接,头戴圆箍形“頍”,“頍”前连有卷筒状装饰物。其衣细节丰富精美,交领至胸前位置,长袖及腕,袖口较窄,衣长及踝,腰束宽带与长条形蔽膝。衣上饰云纹。似着鞋。腰左侧配宽柄器,可能是武器或具有某种含义的器物。高7厘米(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殷墟妇好墓》, 文物出版社, 1980年, 第151页。。如图二所示。

图二 371号玉人实物图

2.腰佩宽柄器玉人身份信息考究

很多学者对于此玉人的身份展开研究,有人认为其身份为贵族。妇好墓挖掘的参与人员郑振香、陈志达认为:“不同的等级、性别或年龄以衣冠和发式来区分。371号玉人,衣冠细节丰富,工艺精致,头盘长辫,佩有武器,可能是奴隶主的侍从”(2)郑振香、陈志达:《安阳殷墟五号墓的发掘》, 《考古学报》1977年第2期,第57-98、163、198页。。宋镇豪在《夏商社会生活史》中提出:“371号玉人,衣饰华丽,神态倨傲,为一贵族妇人形象”(3)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年, 第376页。。何旭佳在通过对371号玉人的器物造型与同墓出土的其他玉人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其造型更加复杂多样。可见该玉人应该是一个位高权重的奴隶主贵族(4)何旭佳:《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商代腰佩宽柄形器玉人研究》, 《剑南文学》2011年第3期, 第319页。。郑克真指出,玉人衣着华丽气质高贵,为奴隶主贵族的形象(5)郑克真:《浅析商代玉文化内涵——以妇好墓为例》,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年第3期, 第84-86页。。”还有学者提出,妇好墓371号玉人,是一个头戴卷筒式冠巾,穿华丽服装的贵族男子形象(6)刘莉:《商代的日常服饰文化》,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年, 第18页。。

在此基础上,也有人提出玉人可能是“妇好”本人雕像。《殷墟的发现与研究》中提到:“从玉石人像中可以看出当时衣式主要为交领、右衽两种,皆为长袖窄口的样式。贵族阶层的衣服上饰有精致纹样;奴隶的服装无纹饰,但发式多样,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推断,371号玉人可能是该墓主人的“肖像”(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殷墟的发现与研究》, 方志出版社, 2007年, 第340页。。根据随葬物中出现的兵器,如两把铜钺上均铸妇好铭文,是妇好本人的兵器;从玉人造型来看,玉人圆肩,双臂与身体之间有空隙,呈现出细腰、细臂的女性形体特征;从雕刻工艺上看,此件玉人神情生动、造型细节丰富,雕刻工艺及其精湛,可谓是中国古代人物玉雕的极品之作,朱乃诚由以上三点推理得出371号玉人像塑造的是商王王后妇好本人,才能够以极高的雕琢工艺参照妇好的形象和常用兵器以跪坐的姿势进行写实创作(8)朱乃诚:《甲骨文与随葬品中的商代王后妇好 王后·母亲·女将》, 《大众考古》2016年第5期, 第45-49页。。王苹认为371号玉人为祭祀类玉器。依据有二,其一,从玉人外观形态角度分析,其着装造型具有极强的功能性,主要为祭祀所用。玉人身穿及踝长衣,双手放置于膝上,采取跪坐姿态。跪姿是商代礼仪姿态,一般表示对宗教、祖先、天地等的敬畏(9)王苹:《妇好墓出土人像及相关问题探讨》, 《博物院》2018年第5期, 第51-57页。。商代日常比较文明的坐姿,也是跪坐姿态。从出土雕像的情况来看,跪人多于立人,且多为锦衣华冠(10)郑春兴:《中国古玉宝典》,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5年, 第61页。。由此可知,跪姿多为贵族所用,其并非屈尊下跪,玉人跪立应是一种虔诚的祭拜形象。其次,玉人服装纹样精美,对称排列,衣着庄重华美,是奴隶主贵族才能穿的服装,具有独特的装饰性。同时,宋镇豪依据出土文物与文献古籍的比较研究,采用二重证据研究法,归纳总结商代服饰特征,对商代各类人群的服饰形态进行分类归纳,其中高级贵妇之服为:交领窄袖、衣长及踝、宽腰带、蔽膝,着鞋,头戴頍形冠卷(11)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年, 第384-386页。。此描述与腰佩宽柄器玉人身着服饰高度重合。可作为371号玉人为妇好本人雕像的佐证。卞向阳通过玉人服饰结构与古文献中记载的最高统治者服饰的名和形相互印证,也可侧面说明其玉人为妇好本人(12)卞向阳、崔荣荣、张竞琼等编著:《从古到今的中国服饰文明》, 东华大学出版社, 2018年, 第189页。。故而,文章则采取玉人身份为妇好本人的观点进行3D造型复原。

3.墓主人体型分析

表格一中选取跪坐、站立、侧身蹲踞三种姿态玉人,进行比较,按照玉人高度与人体比例进行对照推演。学者朱乃诚通过对M5:371圆雕玉人像及墓中出土的妇好的随葬物品的分析,探究妇好的体型状况,认为墓主人体型应为较为壮实、丰满的类型,其论点有二,其一,随葬品中有两把重达十千克的青铜钺为妇好的武器,可推测其较为强壮。其二,有一把安装木柄之后长达80厘米的青铜铲形器,可推测其较为高大。此外还有一枚玉扳指,经过实验发现,其手指圈为约等同于一个一米七五以上的成年男子的手指圈围(13)朱乃诚:《甲骨文与随葬品中的商代王后妇好 王后·母亲·女将》, 《大众考古》2016年第5期, 第45-49页。。按比例推测人像的实际身长约有80厘米,即实际站立高度可能在1.75米以上。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殷墟妇好墓》对其出土甲骨文的解读与推测,妇好育有两子,死于武丁后期(1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殷墟妇好墓》, 文物出版社, 1980年, 第228页。,其去世时年纪尚轻,如果玉人雕像以妇好为模型基础,其体质特征应该是处于青年时期体格较为健硕的女性。

所以大致可以推测,妇好体型为:身高1.75米以上,年龄在25-40岁之间,较为壮实的贵族妇人形象。

三、玉人服装造型研究

1.玉人的服装形制

通过对371号玉人的观察,提供了如下线索:交领,垂于胸前,袖长及腕,下饰蔽膝,衣下缘似及足踝,其襟方向已不可分辨。

通过查阅同时期文献,可以证明殷商始便有上衣下裳之制。在甲骨文中发现有“衣”的字样,此字就是当时“上衣”的形象,看起来是人穿着上衣的领襟形式的客观摹写,左右襟相互掩覆(15)杜勇:《甲骨文所见商代的服饰》,《中原文物》1990年第3期, 第102-107页。。此外,甲骨文中亦有“黻”字,“黻如今之蔽膝,见左传桓二年杜注”。《说文解字》:“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象覆二人之形”,《释名·释衣服》:“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周《仪礼·士昏礼》:“主人爵弁,纁裳缁袘”中描写新婿下身着裙的形象。由此可见商代出现衣、裳二分式着装方式。

另外,通过比较不同地区出土商代玉石形象可以发现,如表二。其中大部分为“上、下分体,上衣,下裙”的服装形制,或称“上衣下裳制”。但也有出现“衣长及踝的大衣”,或称“深衣形制”。袁建平在《中国古代服饰中的深衣研究》中依据考古资料,结合文献,对“深衣”作了系统的论述,

表一 不同玉人尺寸分析表

表二 商代不同墓葬出土的玉石人

表三 商代出土纺织品

得出深衣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商代已有深衣之制。宋镇豪在对商代服饰形态的总结中发现,“衣后带后据的交领长衣,即“深衣”的最初形制(16)袁建平: 《中国古代服饰中的深衣研究》, 《求索》2000年第2期, 第113-116页。。由此可鉴,商代的服装形制既有上衣下裳制,又有深衣之制。371号玉人衣长及踝,可得出其形制为深衣制。

2.关于殷商时期的纺织材料

在商代的甲骨卜辞中,蚕、桑、丝、帛等字样常见于其中,甲骨文中有“帛”字,孟子称‘五十者可以衣帛’,指出帛为古之衣料。可见在商代,这些衣料的使用已是相当普遍。

蚕桑饲养的发展为先秦时期纺织原料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商代野蚕和家蚕纤维并用,设有称为“女蚕”的女官来专门掌管蚕桑生产,可见蚕桑产业的高度发达。此外,人们敬蚕为神,用三对雌雄羊或三头生来祭蚕神,可见当时社会对蚕丝的重视。甲骨文中族刻蚕佩玉、青铜器上的蚕纹装饰等均体现了商代蚕文化的繁荣和普及。

据河北藁城台西、河南安阳殷墟等遗址发掘出土的情况可知,如图三。当时的服饰已开始使用纨、豰、纱等纺织品材料。殷墟妇好墓所出多件青铜礼器表面,都有纺织品残片粘附。经鉴定,这些材料可分为两种,麻和丝。按照织物种类分为五种,即绢、纱、缣、绮、罗等(17)刘莉:《商代的日常服饰文化》, 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年, 第10页。。其中,回形纹绮织物与妇好墓中出土的372玉人的衣袖上的纹饰十分相似,此织物包裹礼器使用,亦从侧面证实了371号玉人身份之尊贵。

图三 各种卷云纹

根据文献记载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作为依据,加之纺织品实物残片的双重考证可知,在商代这个时间区间,衣料基本仍以麻、丝织品为主,其衣料种类是非常齐全的。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商代人已能织造精细的薄绸子和提花锦、绮。但一般为贵族阶级专用,等级观念十分深厚(18)刘莉:《商代的日常服饰文化》, 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年, 第18页。。据此,371号玉人作为贵族人物形象,其服装材料依据极可能为丝织物。

3.玉人服装纹样

根据对371号玉人衣上纹样的观察、分析,其装饰纹饰可分为三种,分别为云纹、兽纹、菱形纹。但关于371号玉人服饰纹样,学者们也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玉人腰上束带为菱形纹,衣上施云纹和目形纹,右侧下缘有蛇形纹(19)杨骊:《商代人形玉器与神话形象初考》, 《神话研究集刊》2020年第1期, 第89-105页。。而有人认为腰束宽带上的纹样为“米”字纹(20)王苹:《妇好墓出土人像及相关问题探讨》, 《博物院》2018年第5期, 第51-57页。。基本属于纹样称谓的不同。还有人指出玉人后腿部作蚕纹,手臂部作夔龙纹,腰带为回纹(21)赵丰:《中国丝绸通史》,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第76页。。

上述装饰纹样是商代代表性纹样,在商代青铜器上亦大量出现。其中,较为常见的纹样有两类:几何纹与动物纹。几何纹有雷文、回纹、菱形纹等。雷纹,也被称为云雷纹,是对现象“雷”的观察、想象与凝练。其次是回形纹,其图案特征也是主元素只有一个,即“回”,多出现于衣物之上。菱形纹也是商代较为常见的纹样。动物纹样则有鳞纹、蝉纹、蚕纹、龙纹、饕餮纹等兽纹等。除此之外,卷云纹也是商代代表纹样之一,不但使用频繁,而且变化丰富(22)薛洁:《原始社会至秦汉时期织物纹样特征及其演变》, 西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9年。。由于卷云纹适用范围较广,多装饰于各种不同的器物之上,为了适应装饰部位的形状,通常会对其纹样进行具体改造,形成千变万化的卷云纹形态(如图三)。

同时,通过循环连续的装饰纹样可以提供两个线索:其一,连续循环的纹样特征说明了殷商时期已经出现统一的生产标准,又或控制系统,原始手工纺织正在向纺织手工作工坊转变。其二,当时极可能已经出现了提花织造技术,织机的机械结构变得更为复杂,在安阳殷墟遗址、台西村商代遗址等许多遗址都曾发现织机的部件。

4.关于殷商时期服装颜色

371号玉人服装色彩在其实物上未有体现,根据对出土纺织品的技术分析,结合商代染色技术的进步,商人已经掌握织物染色技术,不仅使用矿物染料(2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殷墟妇好墓》, 文物出版社, 1980年, 第18页。。还使用槐花、栀子、栋斗、茜草、紫草等植物染料。据《商文化之源》记载,商代贵族的礼服,上衣多采用青、赤、黄等正色,下裳多用间色,如绪、精、绿等经过数次套染的颜色。日常穿编衣、绿衣和缅衣。奴隶主贵族平时主要穿色彩华丽的丝绸衣物,平民百姓则以简单朴素为主(24)张学勇、谢君善:《商文化之源》, 大象出版社, 2018年, 第157页。。

商人好白,“白色,制其服”,有其特殊的场合和功用,如祭祀、大典、婚嫁等,以示其恭敬、庄重。根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成汤建国大典时,才“易服色,上白”。白衣之于商代,犹如礼服之于后人一样。《礼记·王制》亦载:殷人冔而祭,缟衣而养老(25)朱桢:《“殷人尚白”问题试证》, 《殷都学刊》1995年第3期, 第6-16页。。缟衣,即素白色丝绸衣物,是贵族在祭祀场合所穿的白衣。371号玉人作为随葬器物,位于墓葬中,属于祭祀场所;其姿态为跪姿,是一种典型的祭拜形象,所以可以推测371号玉人身着衣物色彩为白色。

5.小结

综上所述,商代服饰等级区分主要以服装面料的材质,做工的考究程度,衣服纹样的简繁,服装形制结构的不同和服装色彩的区别为主,但根据服装穿着场合与环境的不同,也会有一些分别。如中原地区的商代服饰与四川巴蜀地区就有显著区别,如三星堆青铜人像的服饰,能够得出其受到中原服饰的影响,但也有其独特特征,如左衽,有衣尾等具有明显土著风格的形制结构。

四、clo3D软件建立服装模型

服装三维模拟技术,是指通过人体与服装的三维建模,模拟服装穿着效果。目前有许多功能完备的的服装虚拟展示专业软件如CLO3D、optitex、STELY3D等(26)佟萌、李雪飞:《明代官服的结构研究与数字化复原》,《 丝绸》2021年第12期, 第110-116页。。文章中使用的软件为CLO3D,主要原理为将服装结构通过纸样进行拆解,然后在虚拟人体上进行立体缝纫,得到三维展示效果,从而进行服装的虚拟复原,更加直观的表达服装的穿着效果。其实操过程如图四。

图四 服装三维建模与展示流程

首先,通过对玉人体型的分析,结合现代女性体型状况,根据国家标准《成人体重判定》(27)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人体重判定》, 2013年, 第2页。,通过妇好人体比例特征,对研究对象的三维模型进行计算。经过推算得出,虚拟模特的体重为77-82.5千克,身高为175-180厘米之间。

其次,对玉人的服装形制进行解构分析,即“交领、右衽,直裾,衣长及踝,腰束宽带,前身有长条形蔽膝,至膝下”。通过以上文字信息,结合虚拟模特体型特征提取关键数据。可设领宽为7厘米,领围115厘米,衣长135厘米,袖围40厘米,腰束宽带围度90厘米,宽度20厘米,蔽膝长度70厘米,宽度20厘米。同时,参考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直裾深衣(28)吕冠阳、王柯:《从服装结构视角看“楚式深衣”与“中原古制深衣”的异同》,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第46-59页。,其形制与371号玉人服装非常相似,玉人服装裁片共九片,即领片,衣身有二,袖二,大襟,小襟,腰带,和蔽膝(如图五所示)。

图五 玉人服装结构图

最后,在三维展示界面对服装纸样裁片进行位置安排并使用缝纫工具进行缝合操作完成三维建模,并根据其展示效果进行进一步优化模拟。模拟时,可通过硬化面料功能对服装细部进行调整,在系统中选择丝绸类别面料对其物理属性进行设置,从而完成玉人服装建模,如图六所示。

图六 3D复原效果图

综上,利用妇好墓出土的腰佩宽柄器玉人像,建立商代服饰的三维模型,可作为商代服饰考证的参考依据。通过对周、汉服饰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在服制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具体表现为,“深衣”形制从商代起源,至周,其形制更加明确,不仅有直裾深衣,还有造型更为复杂的曲裾深衣。故此说明了服饰具有传承性,在上一朝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与手工业技术的进步也为这种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参考。

五、结论

通过对玉人形制的分析,发现了“深衣”之源,使人们对于商代形制的了解更加充分,不只是典型的“上衣下裳”形制,在贵族中也存在着华贵的“深衣”形制,对后世“深衣之制”的发展影响巨大;在材质上,从出土实物中验证丝织物在商代贵族中的广泛使用,可知当时的中原地区已经开始植桑养蚕,手工业快速发展。从纹样上看,商代纹样整体庄重大气,以几何和动植物纹样为主,与青铜器的图案风格异曲同工,带有纹样的服装基本为贵族特有,普通平民只着素衣,纹样中也充斥着浓厚的等级观念;从色彩上来看,商代服饰色彩丰富,以矿石染料和植物染料为主,但色彩也是作为区别特殊场合的要素之一,如白色缟衣于祭祀活动。

基于此,对此玉人进行3D模拟,从整体结构上对玉人及踝的深衣形制进行分析,重现商代贵族服饰面貌。将三维模拟技术与商代服饰结合有助于商代服饰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为商代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殷墟纹样服饰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殷墟随葬乐器补议
遥望殷墟——音乐考古与商代史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殷墟
袁飞纹样设计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