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析
2023-10-21吴春娇
吴春娇
摘 要:环境具有隐性教育的功能,尤其对于心智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幼儿而言,所生活的环境对其起到了教育和引导作用,并对幼儿性格的养成和人格的发展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因此,幼儿园必须重视环境创设工作,通过创设适合幼儿生活、促进幼儿发展的物质空间来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儿童视角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8-0082-03
幼儿园是幼儿体验集体生活的第一站,园内的环境必须满足幼儿的生理需求,并促使幼儿的人际交往、体验感知、知识习得等能力获得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环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将环境创设列为幼儿园工作的重点内容。在政策的引导下,许多幼儿园都开始积极探索环境创设工作策略,寻找更适合幼儿生活和发展的环境类型。但在此过程中,一部分幼儿园忽略了幼儿在环创中的主体地位,习惯从成人的视角去思考园内的环创问题,导致实践效果难以提升。基于此,幼儿园应主动转变环创理念,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看待和思考环创现状,积极挖掘幼儿在园内生活和学习的需求,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以此促使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和成长。
1.基于儿童视角创设幼儿园环境的价值分析
(1)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幼儿是幼儿园内的环境的首要服务对象,可以说幼儿园内大部分设施都是为了满足幼儿的生活和学习而设立的。站在儿童视角来思考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相关问题,有助于提高教师关注儿童主体地位的意识,从而引导教师进一步尊重幼儿的人格、思想和习惯,为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条件。例如,设置高度适合幼儿使用的桌椅、小黑板等会促使教师放低身姿,以半蹲或低坐的姿势与幼儿进行交流。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能够直视教师的表情和目光,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2)满足幼儿的生活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将个体需求划分为生理、安全、社交情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阶段,其中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归属于个体的基本需求,而其余三者则归属于个体的发展需求。幼儿园在满足幼儿的生活需求时,要关注幼儿的基本需求。与成人相比,幼儿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对生理和安全的需求也更加强烈。根据幼儿这一心理特征来创设园内环境,会促使教师更关注幼儿的基本需求,从而为其创设富有安全感的生活环境。例如,为了给幼儿提供安全的活动环境,一些幼儿园活动室内所放置的桌子、柜子等家具的边角都为圆角而非钝角。这样不仅能够防止幼儿在室内跑跳玩乐时不小心撞伤,还能在心理上带给幼儿安全感。
(3)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如何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是大部分幼儿园在环创工作中所关注的重点问题。由于3~6岁幼儿心理认知发展尚处于前运算阶段,主要依靠直接感知与接触事物来习得新的知识,对世界产生新的了解。因此若幼儿园站在儿童的视角来创设环境,将教育元素融入空间中,便能有效激发环境的教育功能,促使幼儿身心获得更好的发展。例如,教师通过邀请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或在进行环创时询问幼儿意见,引导幼儿对环创设计方案出谋划策,便能较好地激活幼儿思维,让幼儿通过与同伴讨论提高社交能力,并增强其对活动空间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树立幼儿的人格自信。
2.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现实困境分析
基于儿童视角来讨论幼儿园环创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其关键在于幼儿园并未将幼儿作为环创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而是从成人的角度去策划和实践园区环创工作,使环境创设成了幼儿园向外展示、吸引生源的一种手段,背离了环境创设最初的意义。
(1)幼儿园环创受成人审美影响大
任何人造的物质空间在客观上都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并能反映创造者的审美倾向。幼儿在幼儿园中每日生活8小时左右,园内的环境影响着幼儿对美的认知与理解,因此幼儿园应站在幼儿的认知出发点来进行环境创设。但在现实中,许多幼儿园常以满足成人的审美需求为目的来开展环境创设工作。例如,一些幼儿园会在小班活动室中绘制或粘贴图案精美复杂的装饰画,以成人的角度去欣赏这些画时,会认为画的主题富有童趣,很符合3~4岁幼儿带给成人的印象。然而3~4岁幼儿对图案的认知尚停留在简单的几何形状阶段,很难理解过于复杂的图形。因此面对线条数量多、色彩丰富的装饰画时,幼儿通常无法理解其中所代表的含义,导致幼儿园环创成了成人审美的附庸品。
(2)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程度不深
为促使幼儿的能力获得发展,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工作,为幼儿组织各类环创活动已成为当下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主流趋势。如部分幼儿园教师会带领幼儿制作各类装饰物,用以装饰教室及活动室,还有部分教师会将幼儿绘画、泥塑等手工品在室内进行展示。但除了作品展示外,幼儿很少拥有进一步参与环境创设的机会。例如,教师虽然会把幼儿的作品在教室内进行展示,但教室的环境创设主题往往由幼儿园或班级教师直接决定,幼儿并没有参与讨论或进行决策的机会,导致幼儿对园内的环境变化一直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若成人进行换位思考,从儿童的立场出发来看待环创问题,便能发觉幼儿既作为空间生活的主体,理应有权利來决定自己所处的环境。即便幼儿的心智发展水平较低,教师也可通过诱导式提问、选择式提问等方式来了解幼儿对自身生活环境的期许,使幼儿真正深度参与到环境创设的工作中。
(3)幼儿园环境创设忽略动态生成
环境创设的核心目的在于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但部分幼儿园和教师认为只有已创设好的环境才能实现其教育目的,因此仅为幼儿提供成人完全规划好的活动环境,导致环境后期的动态生成性不强,使幼儿只能在固定的环境模板中进行活动,从而削弱了环境的育人功能。实际上,若教师对环境创设进行适当地“留白”,便能为幼儿留下一定的思考和探索空间,使幼儿的思维更为活跃。例如,教师甲和教师乙都在教室中设计了“四季角”这一空间,并决定根据时间的变化摆放能够代表不同季节的自然物品,以此引导幼儿对四季产生认知。其中,教师甲直接为幼儿准备好了四季代表物品,当换季时教师便主动更换“四季角”的装饰,并提醒幼儿季节的变化;而教师乙则引导幼儿在大自然中寻找自己认为能够代表季节的物品,而后组织班级幼儿轮流对“四季角”进行装饰。案例中教师乙的“四季角”便是对环创的留白,通过主动让环创工作停留在“未完成”的阶段,引导幼儿对空缺进行补充,充分发挥环创的动态生成功能,教师便能使幼儿的认知与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为环创工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3.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路径探讨
(1)关注幼儿的需求差异
3~6岁幼儿心智处于快速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成长对客观环境的需求也有所变化。幼儿园在进行环创工作时,切忌“一刀切”的做法,而应根据不同年龄幼儿认知和行为的差异来开展环境创设工作,使环境成为幼儿成长的有力支撑。例如,小班幼儿尚无法完全控制身体活动,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处于初级阶段。幼儿园在设计小班的生活环境时,应尽量减少其中的不必要的家具或装饰物、以柔软的材料铺设地面和墙面、不使用有锐角的桌椅、选择大体积且结构简单的玩具等,以此来为小班幼儿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但对于大班幼儿而言,过于简单的室内环境难以激发其活动的兴趣,因此幼儿园在保障幼儿安全的基础上,可丰富室内的物品,如为幼儿提供七巧板、九连环等玩具,装饰富有想象力的画作等,使大班幼儿的园内生活更有趣味性。除此之外,幼儿园也可针对不同年龄幼儿设置不同侧重点的环创目标。如在习惯养成方面,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通过设置物品放置区,换衣区等区域来培养其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而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可通过设置绘本阅读区来培养幼儿形成爱读书、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2)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创设
由于幼儿的心智发展尚不成熟,无法独立进行环境创设的策划工作,因此幼儿园若想提高其在环创中的参与程度,最好的方式便是聆听幼儿的声音,了解幼儿对环境的需求,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被教师、被成人所尊重的。在此过程中,为提高与幼儿之间的沟通有效性,教师应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采取不同的交流策略。例如,教师计划更换教室环境的主题色,为聆听幼儿的想法,可如下所示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
针对小班幼儿:“小朋友们,新学期开始了,老师想要和大家一起重新装饰我们的教室,但现在老师想不出我们教室适合怎样的颜色,因此想问问大家,你们是喜欢像天空一样的蓝色,或是像森林一样的绿色,还是像太阳一样的红色呢?当然,如果大家有其他喜欢的颜色,也可以和老师进行分享,让我们一起来把教室变得更漂亮吧。”
针对中班幼儿:“小朋友们,新学期开始了,大家想不想把我们的教室变得更漂亮呢?但现在老师想不出我们教室适合怎样的颜色,因此老师想请大家周围的好朋友一起开动脑筋、共同讨论,说一说你们认为应该把教室换成怎样的颜色?”
针对大班幼儿:“小朋友们,新学期开始了,又到了老师和大家一起装饰教室的时间,想必大家对教室的主题颜色也有自己的想法。接下来请大家用一点时间来思考自己心目中的主题色,并说出你喜欢这个颜色的理由。一会老师想请大家来分享自己的想法,一起来为装饰教室出谋划策。”
案例中,教师针对不同认知阶段的幼儿采取了不同的沟通策略,以此引导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首先,在与小班幼儿交流时,考虑到3~4岁幼儿很难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通过为幼儿提供备选项的方式来降低其思考难度,并为其提供范例,鼓励幼儿通过模仿教师来进行表达。其次,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还难以进行独立思考。因此教师通过引导幼儿与同伴互相讨论,能够有效帮助其理清思路。最后,由于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已显著提升,因此教师不仅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还引导其说出颜色选择的理由,让幼儿更深度地参与到环创中。
(3)关注幼儿的生活体验
幼儿园想要提升幼儿的生活体验,就必须从幼儿的生活习惯出发来开展环境创设工作。首先,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富有秩序的环境。过于频繁地更换室内装饰或移动室内物品不利于幼儿建立对环境的安全感,甚至会加剧幼儿对园区环境的抵抗度。因此幼儿园在环创过程中必须为幼儿营造安全有序的环境。例如,教师应在前期引导幼儿对教室内的物品进行归类,并划分好相应的摆放区域。在后续环创的过程中也不改变物品和区域的位置,以此维护幼儿对室内环境的熟悉感。其次,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功能多样的环境。由于班级内幼儿的性格和兴趣爱好各有不同,为满足不同幼儿的生活需求,幼儿园应为其提供多样化的生活环境,以支撑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例如,传统以教师为单位划分功能区的方式受限于教室面积和设施设备,可能无法很好地满足班级幼儿需求。因此幼儿园可在园区内专门为幼儿设置图书室、玩乐室、角色扮演室、手工室等功能教室,并在各教室安排2~3名教师来引导幼儿进行活动,以此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教具,创造充足的活动空间。最后,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有利于社交的环境。与同龄人进行社交有助于幼儿的社会化发展,而幼儿不仅需要学会与班级内同伴进行交往,还应尝试突破熟悉的社交范围,与其他班级、其他年级的幼儿进行交流。基于此,幼儿园在创设环境时应有意识地加强各班級、年级之间的联系。如建立大面积的操场,以此支撑不同年级的幼儿同时进行室外活动;通过设立连廊、走廊等打通不同教学楼的物理距离,让各班级、年级幼儿更好地前往其他教室;建立食堂、礼堂等公共区域,促使幼儿的活动范围扩大到教室以外等。
综上所述,环境创设是幼儿园育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教师应重视环境创设工作,站在儿童视角上将环创活动与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尊重幼儿在环创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环创活动中,充分锻炼其语言表达、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审美鉴赏等方面能力,以此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整体成效,助力幼儿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昱,高振宇.儿童哲学视野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现状分析与实践策略[J].福建教育,2021(20).
[2]樊永玲.回归幼儿本真的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J].学前教育研究,2020(09).
[3]董玲玲.走进儿童,贴近生活——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实践[J].山西教育(幼教),2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