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绿化植物种植密度的初步探讨

2023-10-21郑小慧

建筑与预算 2023年9期
关键词:绿篱树丛花境

郑小慧

(福建康嘉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

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植物组团的搭配方式、植物的密度等诸多因素都会对住宅小区园林绿地中的植物景观效果产生影响。绿化植物作为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景观材料,它所塑造出来的植物景观在形态、季相、体量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诸多改变,纯粹地在二维平面上栽植,以密度为指标度量城市植物景观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根据植物的分类特性、种植形式对绿地植物种植密度这一概念进行探讨,答出植物景观的疏密优解。

1 植物种植密度的影响因子

在绿地植物景观设计中,植物占据了首要因素,它们绚丽多姿的花与果,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的叶,抑或是姿态变化万千的枝,都显示出了自然的风景之美。在植物造景中,人们常采用“因形构境”“借势成景”等手法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效果,以满足不同人群对美的要求[1]。

1.1 植物的外形

不同树形植物成长所需的成长空间是不一样的,如圆柱形、圆锥形的植物对生长空间在垂直方向要求较高,球形植株和圆柱形植株对土壤中水分有较高要求,但其根系也能深入到土层深处。伞形植株对距地的要求较高,需要有一定高度,能够为延伸枝条预留横向舒展的空间(常见植株形态,图1)。在这一过程中,植株与地面之间形成了一定角度[2]。株形各异的植物互相搭配组成的植物群落,在植物自由生长的过程中,展现出的空间密度也随之变化。在植物景观设计方面,植物的外形可以分为若干层次,在不同的尺度上通过合理的搭配组合,能形成丰富多彩的景观绿化空间(具体绿化空间,图2)。

图1 常见植株形态示意图

图2 常见植株形态示意图

1.2 植物的尺度

乔木是主导场所性植物,可作为植物群落的骨架。乔木大小根据高度可以分为—伟乔(大于31 m)、大乔木(21~30 m),中乔木(11~20 m),小乔木(6~10 m)。在不同场地条件下,其群落结构和组成各不相同。植物景观设计中的灌木常被用作景观围合,基于高度的选材范围,它的规模可以分为地被(0.15~0.3 m)、矮灌木(0.45~1 m)、小灌木(1~1.5 m)、中灌木(1.5~2.5 m)[3]。地被和体型较小的矮灌木、小灌木高度低于人视的高度,能阻挡人体活动而不妨碍视线。(景观绿化典型植物配置方式,图2)

1.3 植物群落的尺度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主要是以各种群落密度模式栽植来构成空间,其模式主要表现为阵列模式栽植、单一形态模式栽植、复层模式栽植3 种,具体分析详见下表。

表1 植物群落密度模式栽植具体分析

1.4 植物的景观效果

好的植物景观效果是植物种植设计的终极目标。种植密度大小影响着植物的景观效果;反之,设计中所要表现的植物景观效果也是种植密度大小的影响因素。植物种植密度的大小取决于所要表达的植物景观效果,而植物景观效果可因地制宜,造景形式多种多样,如密林景观、疏林景观、孤植景观、群植组团景观、绿篱花境景观等。

2 根据植物的种植形式结合工程实例来阐述植物的种植密度

所谓绿化植物种植设计密度,是指设计师在种植设计图中所标示出的密度,以实现预期景观效果所需要的植物疏密。通常情况下,植物种植设计密度以植物分蘖、分枝特性、种植季节为依据,根据种植土肥力情况、竣工验收时间和其他各种因素综合确定一个种植密度。通过对设计区域周边不同类型园林种植区进行调查分析,根据不同植物的种植形式提出相对应设计区域的绿化施工密度建议值,对节约绿化施工成本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植物种植密度关系到单位面积上所留植地的多少,同时应根据不同树种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等要求来确定种植密度。如果栽植区域现场条件差、造林成活率低,适当提高初期种植密度可以保证绿化的成景效果。种植密度的大小和气候条件有关,在高温少雨的地区,应增加栽植数量和密度;在气温较低、干旱多风地区,要限制树冠扩展;在温暖的气候优越区域,林木长势强、树体较高,植物密度要适当稀薄一些[7]。

植物的种植形式有林带、林植(树林)、绿篱及绿墙、花境、行列栽植、丛植、群植、对植、孤植等。住宅小区园林景观常用到的种植形式主要有绿篱及绿墙、花境、行列栽植、丛植、孤植。本文以住宅小区园林景观常用到的种植形式为例,结合工程实例,根据成年树木树冠大小来浅述不同种植形式下的种植密度。

2.1 绿篱及绿墙

对于绿篱和绿墙的定义在于密度大、安排紧凑,通过密植种植小乔木或者是灌木,并以单行或双行的方式紧密组合。而具体的密度则是根据树种、规格等所决定,一般绿篱的行距控制在20~50 cm,绿墙的株行距控制在80~150 cm。如漳州半山雅墅别墅区庭院与庭院之间的垂榕绿篱,其株行距为20~25 cm,疏密有致,在保证各业主隐私的同时又不显压抑。

2.2 花境

利用一二年花卉、露地宿根花卉等构建花境,往往是种植在绿地边缘、栏杆和树丛等位置,并在分布上自然,混合种植于地边缘地带、路边、墙垣以及草坪中央,在株高、色彩和季想上达到自然和谐的一种园林植物造景形式。是以植物自然生长规律为基础所构建,并融合艺术特点,突出体现植物的个体生长的自然美和群体美,富有野趣。(花镜具体效果,图3)

图3 花镜具体效果示意图

花境的景观效果与种植密度关系十分密切。在种植花境植物上,密度则是根据经济、品种等所决定,是高级小区、重要道路周围环境的重要组成,在投资条件许可的前题下种植间距可小些,以达到花境各面紧凑,完全覆盖地面的饱满效果。反之,种植间距可适当拉大。但总的来说均不宜过大。冠幅20~30 cm 的花卉种植密度可为 10~25 cm,冠幅 30~50 cm 的花卉种植密度可为 20~50 cm。

融信西西里售楼部水池前的花镜中,满天星、龙吐珠、非洲菊、马齿苋等种植间距均是10 cm,鹅掌柴的间距是15 cm,与黄金宝树、非洲茉莉球、桩景三角梅相互呼应,形成赏心悦目之景观。

2.3 行列栽植

通过按照一定行距成排的种植乔灌木,就是行列栽植的体现,或在行内株距有变化。行列栽植的形式有两种:等行等距、等行不等距。一般多为乔木的栽植形式,大乔木株行距可5~8 m,小乔木可2~3 m,如成年的槐树树冠较大,作为行道树列植,间距可拉大至 6 m。

焦作三盛征云天悦府项目展示区景观工程中则用了7 m 高乌桕做树阵,间距为5 m,遮荫的同时透着斑驳的阳光,确有一番清凉舒适的感受。

2.4 丛植

丛植通常是由二株到十几株乔木或乔灌木组合种植而成的种植类型。树丛可以分为单纯树丛及混交树丛两类。丛植的配植形式有:二株树丛的配合、三株树丛的配合、四株树丛的配合、五株树丛的配合、六至二十株树丛的配合。种植间距要疏密有致,但也不可间距过大,否则不成丛。

2.5 孤植

孤植是指乔木的孤立种植类型。此树又称孤立树,主要表现的是园林植物的个体美,可以独立成为景物供观赏应用,如姿态奇特、线条丰富、花朵繁盛、果实累累等。有时在特定的条件下,成丛的花灌木也有孤植树的效果,如3~5 株栽成一个整体树冠,枝叶茂密、花朵丰富,远看像一座花山,例如,笑靥花、菱叶绣球、金丝桃等,都是适宜孤植的花灌木。但孤植树作为园林设计构图的一部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与周围环境协调,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园林观赏价值。例如,漳州建发玺院售楼部,在前庭的景观中用了树形优美小叶罗汉松作为孤植树,瞬间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3 园林植物栽植过密的不良影响及解决措施

植物是有生命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长大,如果是在设计上密度过大,就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且密度过大,不仅浪费资源,还会浪费人力、物力等,使得植物不能正常生长,长期无法得到充足的水分、光照等,相互地争夺养分。虽然在初期景色美观,但是长期发展下就会出现问题。所以,在实际设计上,应能科学合理控制种植密度,以此来在确保美观基础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8]。

在杨庭花园绿化种植过程中,为了一时的展示效果,将地被密度栽种最高至1 200 株/m2,不仅导致了后期苗木的养护难度,也增加了苗木的死亡率,后续进行了大量补植工作,耗费了许多的人力,增加工程额外支出,导致了绿化班组的劳务索赔,造成严重浪费。

植物栽植过密的解决措施,有增大植物之间的行距、重剪、在植物根部留出水圈等,其中最主要地是采用合理的行间距,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植物的行距时,一定要科学合理,在施工过程中也可根据采购苗木的规格进行现场调整,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4 结语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尺度和植物密度受植物本身尺度和植物搭配方式等条件影响,不同植物群落中植物种类组成及其种植形式、种植密度能够形成较大差异的空间尺度和空间感受,在景观施工过程中直接关系着植物的景观效果。住宅小区绿地中植物景观密集程度,不能仅仅是植株在二维空间中的面积比,还应该包括在三维空间中的立体密度,不应仅考虑单位面积上植物株数,还应该包括植物在单位空间体积中的三维体积比重。对植物种植密度进行充分合理地规划,能够对空间进行有效地分割,合理创造园林景观空间。

猜你喜欢

绿篱树丛花境
《粉红树丛》等
刺梨做果园绿篱的栽培管理技术
合肥园林花境应用与配置探讨
我站在原地,但我离开过(组诗)
八月紫薇红
北方园林花境设计创新与植物材料选择分析
蝴蝶(8)
浅析园林花境的应用与设计
北方地区景观绿化中绿篱的应用前景
豫北地区绿篱的春季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