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探究“四联全生态”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2023-10-21徐皓菲黄叶芳罗鑫雨王一竹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3年5期
关键词:师承聚类中医药

徐皓菲,黄叶芳,罗鑫雨,王一竹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5)

自2010年发表有关中医药的重要讲话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并就中医药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1]。然中医药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局面。一方面,我国大健康市场规模不断升级,中医药持续领跑;“一带一路”繁荣发展,中医药迎来了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2]。另一方面,传统医学的科学性遭到质疑,自主科研创新创业能力弱,对于尖端前沿资讯存在信息差,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欠缺。想要振兴中医,关键在于振兴高等中医教育,想要振兴高等中医教育,核心在于培养真正的高等中医人才[3]。

本文使用CiteSpace软件,对于近十年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可视化分析,归纳概括中医人才教育方案的趋势与热点,探究过去教育模式的不足和未来培养方案的发展,将当前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概括为“一传-二交-三创-四方入”的模式,打造“四联全生态”的中医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介绍了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刘敏如班发展现状,交流中医药人才特色班办学经验,助力中医药发展。

1 数据采集与转换

1.1 数据收集

本文数据库采用中国知网(CNKI),使用高级检索,选择主题词“中医药”和“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育模式+人才模式+人才培养方式+培养模式+培养方式”,勾选同义词拓展,将时间范围设置为2012年1月1日—2022年10月1日,共检索1 325篇文献。经过徐皓菲、罗鑫雨筛选,黄叶芳、王一竹检查核对,剔除学位论文、会议、报纸、标准、成果及不相关文献,共得到1 086篇文章,均符合本次研究内容要求,纳入研究范围。

1.2 数据转换

将检索到的1 086条文献记录以Refworks的格式导出。Refworks格式中包含的信息有作者名称、研究机构、标题、发文年份、关键词、内容摘要、期刊名称、卷次及起止页码信息。选择6.1.R3版本的CiteSpace软件作为本次使用的基础软件。使用软件中自带的文献格式转换器,将Refworks格式的目标文件转换为CiteSpace软件可用的download_***_converted.txt格式,新建项目,设置项目名称,选择节点类型、时间划分后开始运行。

2 人才培养方式的可视化分析

2.1 关键词分析

在CiteSpace软件中设置时间分区为1年分区,设置项目节点类型为关键词,开始运行,选择按关键词分类。本次共获得345个关键词(见图1),计算关键词中心性,共有11个关键词提及篇数≥30篇,其中5个关键词(表1)的中心性≥0.1。中心性是关键词在该领域影响力的指标,中心性与该关键词引用率、围绕这个关键词展开的研究量成正比,这5个中心性关键词在中医人才培养方式相关领域中有突出地位,对此领域研究的影响力深、持续时间长。

图1 近十年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领域关键词图谱

表1 近十年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领域提及次数≥30次的关键词

随着时代的演变,师承教育的含义发生了变化,对教学双方都提出了新的标准。师承教育扎根于中医药传统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了新的发展方向的探索,拜师学习与临床实践结合为主要形式[4],相较于批量化的院校教育,师承教育增加了中医药文化素养和医德的熏陶,更具有中医临床特色。1990年,为了传承名老中医思想、经验,国家人事部、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做出《采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随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别于1990,1995,2003,2008,2012,2017,2021年开展了七批国家级的师承教育工作[5]。

2.2 聚类图谱分析

使用CiteSpace软件按照已出现的345个关键词按关联性形成10个关联性最强的聚落,并依据LLR算法计算,生成聚类表格(表2),各聚类剪影值均>0.5,大多数聚类剪影值>0.7,具有可行度和探讨价值。通过分析各聚类,笔者将结果总结提炼成“一传-二交-三创-四方入”的四联格局。

表2 中医人才培养模式聚类图谱内部关键词情况

2.2.1 一传——师承教育

#3师承教育聚类标签中出现了关键词院校合作。师承教育是传承传统中医药文化,继承名老中医宝贵学术经验,培育良好医风医德的重要措施。师承教育虽有悠久历史,但却为当前社会非主流的一种中医教育模式,研究者注重将其与目前大规模开展的院校教育进行对比讨论,梳理两者的不同和优劣势[6-7]。师承教育如何在与院校教育有所区别的同时又能与之合理共生成为讨论的焦点。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国家级师承教育示范院校,通过建立的跟师带教制度、日常管理制度、日常-年度-结业三级考核制度等符合中医师承教育的特色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果[8]。

2.2.2 二交——经典-科研双向交叉

科研能力与中医经典并列在#8中医学聚类中,反映了经典-科研双向交叉发展的时代趋势。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学的根基,中医经典是中医学的精华,是经过千百年理论与实践检验的知识宝库。中医经典汇整体思维、辩证思想、阴阳学说等百家之说于一体,走进波澜壮阔的中医经典就是走进中医的第一步。脱离中医经典,不利于学生建立中医思维,而逐渐倒向西医思考模式。中医学不止局限于对中医经典的探讨,中医学本身就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学科[9],具有双重特点,人文科学为自然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自然科学为人文科学提供实证基础,两者绝非割裂而是紧密相连,故将中医经典与中医科研作为两个对立面看待过于片面。刘敏如教授指出,目前中医队伍的人才知识结构明显出现了单一化倾向,中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接触不够,古籍阅读能力有限,对于中医独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知识的了解长期处于贫乏状态,这也是中医发展受限的原因之一[10]。当前研究者注重中医经典与科研能力的发展,但如何平衡好两者的关系,培养经典-科研并重的中医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既看到过去又要展望未来,中医人才才能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医特色之路。

2.2.3 三创——中医药创新创业

#6创新和#9创新能力聚类标签共同提及创新一词。尽管我国大力推动创新创业发展,但我国大学生目前的创业成功率仍较低,大幅度落后于发达国家20%~30%[11]。长期以来,有以下问题制约中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中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足,拘泥于传统经典,未打开全球现代化视角,对于中医的科研创新意识薄弱,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12];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各高校更加注重学生本专业学科的培养,从而导致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疏忽[13];中医体系与西医体系的差异性使得中医较难适应现代科研环境,如何将中医更好地融入现代科学是中医人仍需探索的蓝海。

现在随着中医普及化、全面健康化、中医国际化三大趋势的发展,中医药的话语权和关注度逐渐提升。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使用中药产品的全球用户达到了40亿人,年交易额近5 000亿元,并且增速保持着在每年10%~20%[14]。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推动更多中国生产的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15]。实现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措施就是培养一大批中医药国际化创业型人才[16]。在构建“四联全生态”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时,必须将创新纳入培养和考察范围。

2.2.4 四方入——多方参与培养

在#0人才培养和#1培养模式聚类标签中分别出现了校企合作和医教协同,反映了当前培养模式不局限于校方对人才的单向培养,而实现多维参与,促进中医人才与医学面、社会面接轨。石学敏院士指出传统中医药应当重视医药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医药运用能力,包括实践操作能力与临床思维能力[17]。医教协同促进医学院校与政府、企业、医院各层面展开合作,共同参加中医人才培养工作,多方各自发挥其优势,形成内外联动、多方交互、理论与实践相生互补的新局面。

2.3 突显词分析

使用Burstness框生成突显词,r[0.1]设置为0.8,最短持续时间设置为2年,共计算生成8个高频突显词(表3)。突显词为一定时段内的新兴热门关键词,可以反映该时段内的研究前沿。师承教育在2012—2014年间讨论度较高,但后续探讨不足,尚未建立规范化的教育模式并得到大范围推广,院校教育仍为中医学主流教育模式。近年来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围绕“创新创业”“双一流”“新时代”展开,反映中医教育模式在进行新一轮革新,对教育内容和形式都有新的要求,使其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创新创业一词自2019年持续至今,这与当前大环境重视中医创新创业密不可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药祖桐君杯”等赛事进一步激发了中医药的创新活力。

表3 近十年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领域突显词图谱

2.4 机构分析

在2012—2022年间,共有299个机构单位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相关领域发文,将高校、高校附属医院、高校内各学院组织统一合并为高校名称。统计该领域发文量前八的机构,均为各大中医药院校。广州中医药大学对于中医人才培养方案关注度最高,在该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发文量达到了35篇。各大院校对培养模式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发表了创新性、建设性意见,但各大高校之间并没有形成协同合作关系,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局面。

各高校机构间合作疏松,为疏松型团队,未形成集合式联动模式。各高校主要为自主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范围局限为本校,目前已探究的有效模式和先进方案没有实现大面积的推广使用,故在不同院校地区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存疑。其中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核心形成了相对成体系的合作模式,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展开合作,进行人才方案的挖掘探究。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河南医学院形成了广州-南京-成都-河南四地联动模式,高校间进行交流互通,对促进人才模式的完善,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各院校机构在署名时不规范,未使用统一名称,致在统计时存在一定误差,相关机构应加强对署名的规范,便于文献纳入研究。)

3 结论

本文通过CiteSpace软件对近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可视化分析,展现了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和培育方向,应纳入“四联全生态”中医人才培养方案中。

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高等教育之基,是振兴中医药的重锤。长期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受基础弱、底子薄、差异大、自然条件的影响,经济发展总体长期落后于东中部地区[18]。西部高等教育系统中存在缺人才与浪费人才并存、人才引进少与人才流失多,人才市场供需失衡等问题[19]。当前,随着西部建设、一带一路的发展,西部高等教育发展迎来新的契机,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合西部的、留在西部的本土化人才是发展区域高等教育的关键一步。

猜你喜欢

师承聚类中医药
昆剧“传”字辈师承探析
师承授受经验谈
师承与独创之美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