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代河津固镇窑窑业工艺初探

2023-10-21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3年9期
关键词:河津耀州窑址

薄 嘉

山西大学 科学技术史研究所 太原 030006

引 言

《平阳府志》卷五《物产·货之属》有云:“黑磁,霍、隰……河津、曲沃等县俱有。”《河津县志》中《物产·卷二·黑瓷》亦有云:“瓶瓯之属,黑如漆,光可鑑。”关于河津窑的古代烧瓷状况,2013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河津市北午芹、古垛、固镇、老窑头四处窑址进行调查。201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河津市文物局对河津固镇窑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工作分北涧疙瘩、上八亩和下八亩三个地点进行,清理制瓷作坊4座、瓷窑炉4座、水井1处,以及窑炉残渣和废品堆积坑35个,出土完整及可复原瓷器数千件,瓷片、窑具标本达6吨之多。其中北涧疙瘩地点位于固镇村北约1千米,出土遗物时代为北宋;上八亩和下八亩地点紧靠固镇村西南,出土遗物年代为金代。

随着河津固镇窑址的发掘,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了河津窑。首先随着出土资料的公布,确定了一些馆藏及墓葬出土文物的烧造窑址为河津窑。其次许多学者都对河津窑与其他窑址进行了比较分析,贾尧、王晓毅、髙振华对河津窑出土瓷枕及馆藏陶瓷枕,从类型学、装饰工艺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河津窑可能借鉴磁州窑、当阳峪窑等窑场的先进制瓷工艺。秦大树在探讨白釉剔花技法的发展情况时,对晋中南地区模仿当阳峪窑生产的剔花填彩瓷,还有孟耀虎对河津窑黑画花技法应用的器型、题材和手法进行了初步研究。但是笔者观察到目前对于在时代背景下河津窑的窑业地位的研究还不是很多。

金代由女真族在我国北方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华北与东北地区长达一个多世纪(1115年—1234年)。河津窑的窑业繁盛期也正是在这一阶段,笔者尝试以河津固镇窑出土的窑址材料、金代墓葬中出土的河津窑产品,以及馆藏器物结合时空背景下的金代政治、经济、交通、交流等方面的内容,来探讨下金代河津窑业的地位。

一、金代河津窑产品和工艺分析

在讨论河津窑窑业地位之前,笔者运用类型学先对河津固镇瓷窑址出土的河津窑产品进行类型学分析,尝试还原金代河津窑瓷业的产品类型特征及生产状况。

201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河津市文物局在河津市固镇上八亩和下八亩地点共发掘了192平方米,共清理作坊1座、灰坑4个,出土遗物以瓷器、窑具为主,有少量石质工具、陶片、铁器和钱币。其中出土的瓷器以粗白瓷为大宗,次为黑釉、酱釉瓷,还有极少量细白瓷、素烧器和三彩釉陶。

(一)粗白瓷

河津窑粗白瓷器主要出土于制瓷作坊、灰坑、窑炉等遗迹,产品年代为金代。胎质粗,施白色化妆土,烧造温度为1250℃左右,Fe2O3含量较低。器形有碗、盘、盏、钵、器盖、盆、枕、罐、筒形器、炉、瓶等。其中钵、碗、盘、盆、器盖数量较多;盏、枕、罐、炉和瓶等的数量则相对较少。

(二)细白瓷

河津窑细白瓷出土量极少,细白胎,器型有盏、盘等,烧造温度同为1250℃左右,相比粗白瓷,其工艺更加细腻。

河津固镇窑出土细白瓷器

(三)黑釉瓷器

河津窑黑釉瓷器数量仅次于粗白瓷,釉色可分为漆黑色、酱褐色和褐绿色等,烧造温度为1290℃左右,富含SiO2和Al2O3,部分有“白覆轮”工艺。器型有碗、钵、盏、灯盏、洗等,洗仅发现1件。

河津固镇窑出土黑釉器

(四)低温釉陶器

河津窑低温釉陶器,仅见枕1件,烧造温度在700~900℃之间,是一种以氧化铅为主要熔剂配制的釉。枕前低后高,枕面微凹。枕面一周在化妆土上涂黄彩,枕面绘白、绿、黄色牡丹纹,白色牡丹与绿色茎叶衬托鲜明。

河津固镇窑出土低温釉陶枕

根据窑址材料出土产品类型情况来看,金代河津窑产品主要以粗白瓷、黑釉瓷器为主,说明产品主要面向普通民众。从粗白瓷和黑釉瓷器胎釉特征来看,以黄白胎、白胎、灰白胎为主,胎质比较粗糙,也可以看出来产品主要是以普通民众使用为主。

器型也以碗、钵、盘、盆这一类生活用具为主要的烧造产品,以满足普通人生活、生产为目的。低温釉陶虽只有六角型枕,但其精美的做工使其成为了河津窑产品中的精品。

从工艺技法上来看,有画、剔、刻、印、划等技法。比较有特色的有:以白地黑画花装饰的粗白瓷;以剔地填黑为主要装饰手法的八角枕;刻花手法主要见于弦纹型钵。

二、金代河津窑流布分析

关于金代河津窑产品的流布地点目前可见有遗迹中出土,包括窑址、墓葬、遗址等。还有一类是国内外的收藏品,包括博物馆、私人收藏等。基于目前在博物馆及私人藏品中的河津窑产品无法准确知道出土地点,顾笔者仅选择出土地点明确的遗迹进行分析。

从流布情况来看,固镇窑址外出土的金代河津窑产品主要分布范围在晋南地区,部分在陕西等地区。从流布产品上来看主要有粗白瓷的碗、钵、盆等,高温釉及低温釉的陶瓷枕。

结合流布范围和产品来看,河津窑产品主要影响力及受众还是以本地区为主,部分产品辐射到周边邻近地区。产品类型也主要以日用为主,市场主要面对普通百姓为主。其中河津窑陶瓷枕制作精良,造型独特,出土地点分布广,出土量较多,可见河津窑瓷枕作为河津窑的“明星产品”受到更多区域和阶层的青睐。

其中金代统治区域内形成很多镇市,在蒲州故城、蒲津渡遗址出土许多河津窑产品,可见这一类镇市成为河津窑产品主要集散地。同时金代亦有许多草市,草市多是民间自发组织而形成的草市,既存在于城市市场的边缘地带,也存在于各个村口附近,或者在一些村社的中心点位置定期举行集市。从侯马等晋南地区发现的河津窑产品来看,河津窑周边地区的草市也应该是河津窑重要的销售渠道。

三、晋豫陕瓷器工艺交流与融合影响下的河津窑

金代晋豫陕三地制瓷业蓬勃发展,三地瓷业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取长补短。河津窑地处三地交汇地区,在三地瓷业交流发展背景下,必然会受到各方影响,并形成自己的风格。尤其河津窑与邻近地区的山西介休窑、河南当阳峪窑、陕西耀州窑之间的交流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时代共性。

(一)河津窑与其他窑址工艺的相关比较

从釉色品种上来看河津窑可见白釉、黑釉、酱釉、低温绿釉、低温多彩釉等;介休窑产品可见白釉、酱釉、灰釉、黄釉、茶叶末釉、孔雀绿釉、铁锈红釉等;当阳峪窑可见白釉、黑釉、酱釉、红釉、褐釉、青釉、绿釉、钧釉、绞胎、三彩、红绿彩等;耀州窑可见青釉、月白釉、姜黄釉、灰青釉、黑釉、酱釉等。从釉色品种上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河津窑釉色品种相对单一,并未像其他窑址开发出更多的釉色品种。

从产品器型上来看,河津窑产品主要有碗、钵、盘、罐、盏、灯盏、碟、炉、陶瓷枕等;介休窑器物品种主要有碗、杯、碟、盘、钵、壶、罐、缸、盆、瓶、枕等生活器,还有香薰、贡器、炉等宗教用具,以及瓷塑玩具、瓷珠子等;当阳峪窑日常用品器物有碗、盘、盏、盆、罐、缸、梅瓶、钵、注子、盒、唾盂、枕、渣斗等,奉佛用的佛像、佛塔、舍利罐、薰炉、花瓶等,还有陈设用的水注、笔筒、笔洗,文娱用的捶丸、鸟食罐、小枕、棋子等;耀州窑主要有盖碗、鼎炉、盘、钵、瓶、罐、洗、壶、炉、灯、枕等生活器物,仪礼用的香炉、瓷塑佛像、陶俑等,赏玩用的梅瓶、玉壶春瓶等,游戏把玩用的鱼形器、虎枕、动物瓷塑等。从器型上来看,河津窑产品比较单一,主要生产生活用器,其他功用的产品基本不见。

从工艺技法上来看,河津窑主要工艺技法有白地黑画花、珍珠地划花、剔地填彩、模印、刻划花等,陶瓷枕运用多种工艺手法,其他器型主要用白地黑画花、刻划花、模印工艺手法;介休窑主要工艺手法有镂雕、印花、刻花、划花、剔花、珍珠地划花、白地黑(褐)花等;当阳峪窑主要工艺手法以剔地填彩、红绿彩、绞胎、绞彩独居特色,还有划花、绘花、刻花、蓖划、珍珠地、填彩、镂空、贴花、模塑、雕塑等工艺手法;耀州窑工艺手法以刻花和印花著名,还有白地黑花、黑釉剔花等。从工艺手法比较上来看,河津窑陶瓷枕工艺精致,运用多种具有时代共性的工艺手法,其他产品工艺手法相对简单。

(二)河津窑与其他窑址的交流

河津窑与介休窑的交流主要体现在白地黑(褐)花、珍珠地划花工艺手法上,许多器物在造型和工艺手法上比较接近。

河津窑与当阳峪窑的交流主要体现在白地剔花填黑工艺技法及低温三彩釉陶上的交流。剔花填黑技法为当阳峪窑的最鲜明工艺特色,两窑址的许多器物在造型和剔花填黑工艺手法上比较接近。可见在窑业生产上河津窑与当阳峪窑的交流颇深。

耀州窑对河津窑的影响,可以从刻划纹饰上找到一些线索。虽然两种钵在器型上有些差异,但是都在钵腹中上部,刻划出了两道弦纹,可以推测河津窑钵上刻划弦纹,受到了耀州窑的影响。

(三)河津窑与三地瓷业交流路线

河津窑窑址邻近黄河两大渡口:龙门渡和蒲津渡。向西可横渡黄河至陕西,向南可沿黄河流向到达河南地区。其次太行八陉中的轵关陉、太行陉、白陉可能是河津窑产品向东的路线之一。再次经管道一路北上,经太行八陉中的蒲阴陉、飞狐陉、军都陉到达燕京,继而通往上京会宁府。

同时介休窑产品的南下、耀州窑产品的东进以及当阳峪窑产品的向西流通,所经过的交通路线也需要通过龙门渡和蒲津渡以及太行八陉,必然经过河津窑所在的河东地区,所以河津窑深受三地瓷业影响也是必然。

四、小结

通过对河津窑产品工艺的宏观分析,笔者认为河津窑在金代产品主要以粗白瓷、黑釉瓷产品为主,器型以碗、盘、盏、瓷枕等生活用器为主,产品主要流通于晋南、陕西部分地区等地。从工艺技法和工艺题材上来看相对单一,但是其中陶瓷枕运用工艺技法和题材比较丰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风格。从出土材料上来看,烧造品质一般,河津窑产品的主要受众为普通百姓,以满足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所需为主,同时河津窑产品主要流通在当地以及相邻地区的镇市、草市中。

河津窑地位不及介休窑、当阳峪窑、耀州窑。通过与邻近地区的介休窑、当阳峪窑、耀州窑来比较,河津窑在器型种类、工艺手法运用、工艺题材丰富度等方面来看都不及三个窑址。但是从河津窑产品来看,河津窑并不是独自发展,通过黄河古渡(龙门渡、蒲津渡)、太行古径(积关陉、太行陉、白陉)等水陆通道与周边地区窑址有交流借鉴,并且发展出自己的风格。

猜你喜欢

河津耀州窑址
山西河津:新型农民“触网” 特产俏销他乡
诗画河津
安徽烈山窑址出土白瓷标本的科学分析
岗庄宋代窑址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河岸的花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耀州瓷走在“十字路口”——向左是传统,向右是时尚
耀州瓷:时光雕刻千年——你的美一缕如烟,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山西河津小停村戏台题记考实
耀州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