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优化农村财务管理的途径探析
2023-10-21李卓异陈红宇
李卓异 ,陈红宇
(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0 引言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广大的“三农”工作者斗志昂扬、实干担当、尽职尽责,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而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与之相关的投资项目多,覆盖的人群范围广,各项扶贫优惠政策不断落实,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却捉襟见肘。村级组织作为我国重要的农村基层自治组织,是乡村振兴战略主要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其财务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村民共同富裕,是村级事务的核心关键问题,亦是村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全面规范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5年我国颁发落实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使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操作的道路。在该会计制度颁发落实的数十年时间里,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和财务管理模式与过去相比有了极大的改善,但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与其不相适应的管理制度的滞后问题却更加凸显,对农村经济的深度发展形成掣肘。这些年来,因农村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而导致的基层干部违规违纪案例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并由此提出了优化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以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大趋势并落实农村社会稳定发展的总要求,有效解决农村财务面临的新旧难题,推动农村财务管理专业化、制度化、信息化、规范化,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1 乡村振兴背景下优化农村财务管理的现实意义
1.1 有助于反腐倡廉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农村地区和谐稳定
我国农村地区民主监督机制亟待完善、基层财务公开规范化亟待提升等现实难点,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效能大幅下降。一些地方的村干部存在“小官巨贪”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使村民对基层组织及村干部的信任度一度跌滑,对农村地区各领域又好又快发展产生阻碍。当下农村财务管理面临的诸多难题亟待解决,农村地区干群党群关系极其紧张,乡村振兴战略的高质量实施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在此形势下,要激活农村财务管理的内生动力,提升村民对基层组织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形成广大人民群众相信政府、放心政府的和谐氛围,让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深入民心,为农村地区和谐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以此来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1]。
1.2 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助推农村经济深度发展
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事业建设进程,农村经济得以提振,农村产业类型与产业规模发生明显变化,对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也稳步提升。农村财务管理是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的关键一环,贯穿农村经济发展始终。故而对农村财务进行规范化管理,不仅可以与持续转型的农村经济形势相适应,也可以为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指引航向。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助力“三农”,使农村经济迎来更加快速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政府部门给予农村地区的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使惠农资金真正落实到农业生产环节,惠及村民,村民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得以提升,为农村经济发展步上新台阶提供助力。简言之,在农村集体经济形势持续向好的情况下,不断加大财务管理监督力度,促进农村经济有效循环发展,使村民的既得利益得到保障,有利于乡村振兴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1.3 有助于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诸多矛盾,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赋能农村集体经济深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关键环节,旨在充分保护和提升农民合法权益。农村经济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与农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当中,出现了诸多农村地区集体利益与村民个人利益冲突的状况,若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好此类矛盾纠纷,势必会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问题上存在困难,抑制农民生产热情,制约农村经济实现大跨步发展。因此,要严格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流程,完善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机制,从而达到农村集体与农民个人之间利益平衡的目的,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营造和谐浓厚的农村社会氛围。归根结底,农村财务管理是优化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前提条件及保障,是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更是维护村民知情权、监督权等合法正当权益的关键,推进农村事务管理实现民主化,充分调动农民监督村级事务的积极性,有利于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诸多矛盾,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推动农村经济实现大发展[2]。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困境
2.1 村干部和相关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亟待提升
2.1.1 村干部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我国村干部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够,他们把农村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忽视了可能因财务管理不善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棘手问题。在财经法律法规制度方面,存在部分村干部不甚了解的情况,他们既不愿按章程办事,又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于专业财会人员的想法不予采纳,把合格村干部的标准放在了钱是否花在村民身上这一环,而对于重要的记账、财务管理等问题莫衷一是、不管不顾,上述村干部不负责任的行为直接导致各种农村财务管理问题不断涌现。不仅如此,部分村干部不愿受制度的大框架束缚,对财政收支往来中应当遵守的具体流程不屑一顾,甚至存在自己写发票报账的严重违规情况,把民主制度硬生生地演化成了专权。这些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政治信念不坚定,把自己当成村主人,对于本应按章公开的各项经济事务不予理睬,财务收支不入账,不节制地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引起农村地区财务乱象。部分村干部思想觉悟不高,用手中的权力徇私枉法、任意妄为,造成的社会影响极其严重,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被打破,农村地区整体监管面临阻碍。
2.1.2 农村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不达标
近年来,国家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得到重大提升。但城乡之间所处的环境、所面对的发展机遇大相径庭,农村地区人才引进的水平受限,依旧存在农村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
第一,农村财会人员在岗稳定性不强。村干部换届后,存在刚履新的村干部把自己的亲信放到村里重要的财会岗位任职的情况,完全背离了选贤举能的用人原则。这些凭借关系上位的人员德不配位、才不配位现象严重,长期霸占岗位却不履行职责,导致财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第二,部分财会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当前,在农村财会岗位履职的很大比重的人员并未受过专业训练,专业技能掌握不扎实,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业务学习上能力欠缺,以至于不能与快速发展的农村财务工作相契合。第三,财会人员政治信仰不坚定,小官巨贪案件比比皆是。财会人员私下接受村干部行贿事件此起彼伏,对村干部明目张胆违法乱纪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公然违反党纪国法,使农民利益严重受损[3]。
2.2 农村财务监督的制约机制亟待完善
我国农村地区的财务监督由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构成。外部监督是指除财务系统之外的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两类监督方式。其中,政府监督是指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对农村财务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4]。在法律上,农村财务问题应在村民自治的范围内处理,应当由村委会与民主理财小组商议共同确定,县级以上监管部门对其应当积极指导,而非进行行政干预。但是客观存在的上下级管辖关系确实影响了现实中乡镇政府对农村财务的管理与调配,监管职能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发挥出来,导致政府的财务监督往往流于形式。从社会监督角度来看,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难以在农村财务监督环节发挥作用,这就使社会监督也无疾而终。外部监督在农村账目混乱、资金使用无序面前无能为力。除此之外,农村财务监督机制不完善亦是农村财务账目混乱面临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实际上,村委会和民主理财小组作为农村财务监督的后备力量是受制于农村基层管理者的,在村干部一人独大的乱象中难以发挥积极作用。由擅权专断导致的农村地区资源浪费等现象,拉偏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正常轨道,严重损害了农民切身利益。
2.3 农村传统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亟待改进
以往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多是采用手工记账法,需要众多的财务人员从事繁杂的记账、核销、报账等工作,这类财务管理工作方法劳动强度大,且会存在一些失误,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并且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较多的操作漏洞,无法保证每笔资金能及时拨付到位,并足额且合理地运用在专项建设上,亟需改进传统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使财务工作更加标准化,提高财务操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财务和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此外,传统的农村财务工作不公开、不透明,资金的来源和流转程序缺乏监管,让一些村干部和财务人员试图“钻空子”,通过财务手段侵夺村集体的资产,走上腐败歧途,堕入犯罪深渊。因此,亟需相应公开透明的财务操作系统和工作流程,以保证农村财务管理专业化、公开化,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不断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大限度地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2.4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相关制度法规和惩处机制亟待完善
2.4.1 乡镇财务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
各省份积极推出乡镇财务监督相关法律法规,总的来看,我国农村财务监督机制仍有待完善,全国性农村财务管理类法律法规仍是空白,对于农村集体经济审计问题的法律规章制度还很缺乏。当下农村财务监督的法律依据以国家政策为主,缺少具体规章制度提供法律支撑,使“有法可依”无法得到有效充分落实。
2.4.2 乡镇集体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滞后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已经难以与迅猛发展的农村经济相适应,这对新农村建设势必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农村地区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的发展较为迟滞,在农村集体资产经营、使用的管理上不够重视,存在不按时登记台账、不对账目定期检查等情况,挪用公款、暗箱操作等乱象屡见不鲜。村集体的资金、资源管理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支撑,公款私存、违规使用等违法问题一时无法得到有效遏制。在一些村政组织中,村主任和村支书同时负责财务工作,这就导致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上无法做到有力制衡。在基层财会部门中,岗位设置与会计核算问题经常出现,例如虚假原始凭证、会计核算不统一等重大漏洞层出不穷[5]。
2.4.3 农村财务审计监督不到位、惩治力度不强
一方面,村级财务审计监督是由区、县、乡镇经管部门以及政府审计部门具体落实的,主要有年度审计、专项审计、任期或离任审计等诸多形式。但在审计监督实际工作的开展中,出现了基层村级组织较多、政府财政投入资金有限等问题,因此在审计手段和审计力量两方面都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往往就会“择优”开展工作,一般会选择财务管理风险较高、有重点信访的农村地区开展审计工作。不仅如此,农村地区财务管理业务范围广、业务不整、十分零散的特征也给财务审计监督工作增加了难度,使农村地区各项业务实现全覆盖的财务审计监督难以为继[6]。
另一方面,审计制度的不完善使在违反农村财务制度类案件的调查取证过程中的难度加大,审计过程的独立性难以得到保证。针对已发生的财务违纪行为惩治力度有待加强,惩治机制不完善,大多情况通过警告就草草了事,没有实际的惩处行为,往往是得过且过,难以起到真正的惩治作用,法律的威慑力受到影响。村干部违法乱纪的风险小、成本低,获得的不法利益却很高,这是村干部腐败案件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3 乡村振兴背景下优化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
3.1 推动农村财务管理专业化
村干部是村级财务工作的直接参与者,要提升村干部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引导其积极学习财务管理知识,不断提升村干部和村级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而财会人员作为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参与者,是促进农村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提高村干部和农村财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对于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积极意义。
3.1.1 积极培养村干部和村级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
要把村干部对财务管理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对其工作成效考核及任免的重要依据,这对于充分调动村干部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挖掘村干部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的潜力,助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内涵不断深化。
农村地区财会人员的选拔录用工作主要是村组织要根据受教育程度、能力水平等标准开展,再充分发挥老财会人员“传帮带”作用,新人要通过短期培训和长期实践后,再经由村干部集体讨论后方可确认“村管家”的身份。同时,把学校作为培养财会人才的主战场,要充分挖掘学校孵化人才的巨大潜在优势,在校期间学员可以夯实理论基础,为未来步入社会工作做好知识储备。此外,国家应当鼓励通过社会力量兴办专业类的会计学校,建设一支综合素质强、职业道德优的高水平财会队伍,为基层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不竭的人才动力。
3.1.2 建立健全农村财会人员激励机制
第一,薪酬激励机制。要把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融合到农村财会人才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固定薪酬、业绩薪酬、灵活奖金和福利保障四个主要方面调动财会人员去农村等偏远地区工作的积极性。第二,成长激励机制。在日益严峻的社会竞争中,财会工作人员也需要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加大财会人员培养力度,高度重视相关人员招聘、培训工作,做好人才储备,当人员在管理岗位或专业序列出现职位空缺时,按照序次和具体情况提拔任用。第三,精神激励机制。一方面,要优化农村财会人员办公环境,硬件基础设施条件要能满足其基本工作需求[7]。另一方面,要强化村民与财会人员的信任纽带关系,财会人员的服务对象是村民,而村民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下、思想观念落后等情况,因此财会人员在农村地区开展工作要付诸更多的努力与心血。
3.1.3 加强村干部和财会人才思想道德建设
基层组织的领导干部要对财务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及时转变长期形成的重生产、轻管理的落后思想,把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夯实基层组织和密切联系党员干部群众的基础[8]。要引导广大村干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加强底线思维,时刻保持“当官别发财,发财别当官”的政治警惕性,把财务管理放到工作重心,维护村民合法正当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
此外,农村财会人员的工作应当紧紧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把服务基层的使命与责任牢记在心,农村财会人员的考核选拔始终坚持“以德为先”的原则,对其进行法律道德内容的教化,提升财会人员责任感,让其充分参与到农村财务管理的事业中。同时要重视财会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农村应当建立村务监督组织机构,对一些重大事项和财务支出严加审查,尽量杜绝违规违纪事件。
3.2 推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化
3.2.1 实行并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
村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要在财务管理全过程积极参与,通过譬如广播播报、公开通知栏等形式向村民公开村里日常开支情况,政务公开全过程应遵守真实有效原则。与土地有关等农民关心的重大事项的开支要受全体村民监督,以村民大会形式向全体村民公开[9]。与此同时,要坚持群众关心的问题就是村干部应当重点关注并且积极公开的事项,对村里发生的事件随时公布,保证村务信息透明化、公开化。
3.2.2 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
我国目前的民主理财以在村内进行为主,民主理财小组对村级重大开支要经集体讨论后方可审核通过。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人员并未按流程对重大开支事项开会讨论,往往是由乡村干部落实工作流程,而忽略了民主理财小组事前参与、事中监督、事后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开销记录方面,一般都是村干部直接在镇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报账工作,民主理财小组成员难以真正在有关事务中发挥作用、履行职责。面对这种情况,民主理财小组要以民主监督为行事原则,对村里发生的每笔财务支出了如指掌,积极参与财务工作,并对疑惑之处及时提出质询。当财务事项完成之后,认真核查每一项报账情况,看其是否属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村干部不要影响民主理财小组发挥作用,要充分厘清两者的权属界限,对理财小组的决策权与监督权始终持有尊重和支持态度[10]。
3.3 推动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
3.3.1 构建财务运作的一体化架构
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通过引进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体化系统,运用计算机、智能网络和数据库等技术,实现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集成化。其中,开发并利用适合农村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的财务信息平台,整合农村财务活动的各项信息,利用财务信息系统进行核算和决策,并且根据系统进行预算管理、绩效管理、成本管理和风险管理等,以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并且,在系统中操作相关财务业务流程,更加规范而且会留有痕迹,可以有效追责并杜绝相关违规操作,也可规避部分传统财务管理中财务造假的弊端。
3.3.2 加大对农村信息管理的实践投入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很大程度上需要系统软件功能的配合。有必要加大对农村计算机设施的投入,对传统的软件与硬件进行更新换代,要保证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施能够承担重任,避免因硬件方面的缺陷延误系统处理信息的及时性。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农村财务管理系统的操作规范和业务流程,保证财务管理系统运行流畅,处理财务信息便捷高效。进一步疏通财务信息上传与下达渠道,加快信息的流转,提高信息的整合性,便于监督检查。
3.4 推动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
3.4.1 完善村级财务管理相关工作规范
要把台账制度应用到农村财务管理中的资产管理环节,对农村资产进行定期、不定期清查。对审批环节要严格规范授权,精准划分审批人职权范围,严厉禁止代签审批和越级审批的违规行为。凡事要以国家大政方针为准绳,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规章和行业准则,根据地方经济活动现状来不断完善发展销售内控制度、货币资金内控制度等货币资金制度。农村有关财务部门所持现金要有明确规定,完善收付款流程,坚决执行不兼容岗位不可一人代管原则,村会计和出纳要实行轮岗制和任职回避制度。农村财务部门要保证财务信息公开的数字精确、内容全面、时效性强、范围明确以及反馈渠道便捷等要求,使村民对农村财务公开信息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监督。
3.4.2 不断强化农村财务责任追究机制
第一,要明确责任主体。村支书和村主任是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直接负责人,村财会人员主要负责账目的登记、审计以及整理,民主理财小组是监督村财务开支的重要组织,乡镇财务部门负责对村级财务进行监管,各部门人员应当恪守己责、各司其职。第二,要严格村级财务检查。村级财务情况应该做到日核对、周公示,与村民利益有关的重大事项应当报请民主理财小组监督核查。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定时、不定时抽查村级财务情况,以期及时发现制止违法违规行为。第三,落实责任追究机制。一方面,要依法提高管理部门在财务管理中的法律责任意识,对管理人员应当履行的义务和行使的权利加以明确。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村级财务法律体系,严格落实“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原则。对于公然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责任人严加惩处,建立民事诉讼、刑事诉讼以及行政处罚多层次监管体制,让法律真正落到实处。
4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迅猛。但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农村财务管理难题,这严重阻碍了农村地区各领域的良性发展。因此,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对“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本文对已经出现的难点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及建议,希望通过多途径来实现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和效能的提升,持续推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进而为农村财务管理提供更多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指导,保证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大跨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