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传统服饰图案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
2023-10-21徐永双
徐永双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0 引言
满族是我国最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满族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而后进行了长达三百年的统治,特殊的历史背景造就了满族服装鲜明的特色和多元的特点。民族服饰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民族文化中的实体符号[1]。近年来随着影视剧的热播,满族服装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但是人们并不能了解到最真实的满族文化,对满族服装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装饰华丽的电视剧里。一种民族服饰文化的形成、发展与变迁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受该民族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应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客观因素的直接影响,还间接受到民风民俗、民族历史、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人文环境因素潜移默化的作用。满族作为一个狩猎民族,又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萨满文化和该民族的精神文化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其服装图案纹样是象征的艺术、情感的艺术,深受信仰、民俗环境的影响。满族服装图案可分为早期和晚期,经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符号代表语言和色彩体系。在图案创造中,充分表达着满族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渴望。
1 满族服饰图案
服饰,即人们每天穿在身上的物品,形式包括衣、裤、裙、袜、鞋等以及耳环、戒指等装饰性物品。满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中重要的一个民族,其服装特点影响中华民族上百年,是本民族文化、习俗的呈现载体。早期的满族服饰样式设计与当时社会的自然环境及生产、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尽管满族在入关后受到了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服装文化的影响,但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依然丰富。民族服饰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更是本民族生产生活状态的体现。满族服装的传统艺术形式主要来自萨满文化,所以早期满族服装的图案纹样充满着原始的、神秘的气息。
满族人民崇尚原生形态的自然美,对于大自然以及动植物有着特殊的审美情趣,将其融入创作中去,并且反映出强烈宗教信仰。服装图案多以动植物为主,辅之以神话形象、水纹、云纹等。早期满族人以狩猎、打鱼、采集为生,他们从小学习骑射,性格豪放,体格强健。作为“马背上的民族”,满族人长期纵横驰骋于原野山林间,所以他们对穿着打扮和审美标准有着特殊的需求。其服装的纹样多以体现本民族精神信仰为主,将对自然的情感融入图案中去。满族服装上的图案在进行创造时,总是将思想和观念蕴藏在图案纹样中,带有象征意义。满族服装图案中蕴含满族人民对生活的美好追求,象征着如意、吉祥、圆满等,体现出清代满族服装的装饰图案对于“形”与“意”融合的追求,反映出“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文化内涵。
满族服装图案根据情感寄托对象的形态或特性,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使其具有特定的功利性。不管艺术创造出什么样的意象、形式、符号,它总是渗透或融解着社会文化心理内容[2]。利用象征意义的事物创作出来的满族服饰图案不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现实性,而是以主观的心灵营构出意象的活动。比如,满族人认为牡丹花和长春花分别是富贵和绵长的代表,将二者组合在一起寄托的就是富贵长春的美好愿望;蝙蝠与“福”谐音,盘肠与“长”谐音,以绶带寓意连绵不断,将三者设计组合在一起,便寓意为“福寿纳长”。将主观意象通过具体图案表现出来,并体现出满族人对幸福美好的追求。这些图案纹样的象征意义和形象的创造,以及它们在服装上的应用,无不体现了清代满族人民的生活理想、追求以及审美情趣。
2 满族服装色彩的寓意配置
民族服饰的色彩是具有语言符号意义的,可以传达民族的社会信息、宗教心理、伦理信息以及民俗信息[3]。服装的色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生活状态,寄托了满族人的美好祝愿。人们通常用色彩来表现个人的某种情感,使其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长此以往便形成了“色彩观”。满族服饰文化中最明显的特点便是崇尚自然,尤其在色彩方面,通过对自然界色彩的提炼与加工,即“服色蕴含自然美色”。“自然作为人类与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是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关乎人类发展的根本。”[4]满族服装的色彩常常使用自然界中五颜六色的植物、花卉命名,例如从清代所流传至今的一些色彩名,“牡丹红”“玫瑰紫”“草绿色”“葱白”“葱黄”等。满族人民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提炼、总结自然色彩融汇成了诸如“天蓝”“月白”“水绿”“灰云”“秋香色”等寓意美好的颜色名,这些自然界中的色彩包含着自然界的本真,体现着对自然的纯粹感受和质朴情感,是审美经验的表达。
满族服装在进行选色时,除了遵循传统的色彩习俗之外,还会在不违背色彩使用原则的前提下参照自然物的颜色。既参照自然,又能充分表达创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满族也将红色作为服装中的“正统之色”,通过将根据不同的颜色层次搭配组合,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纯正的大红色洋溢着热情华丽,搭配典雅的凤凰图案,令人感到大气、沉着。满族服装在色彩运用上擅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并融入个人的色彩情感,它既是现实的,又是华美的。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化,传统用色观念得到改变,在用色上有了更多的变化空间和想象空间。
满族服装的美很大程度上在于服饰面料是选择、华美典雅的刺绣图案、和谐的色彩搭配,三者间相互映照,相互融合,体现了满族服装的韵味,有着朴素的审美情感。受萨满教影响,早期满族服装尚白贱红,这与当时萨满族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满族人崇尚白色,他们认为白色是高贵、吉祥的象征。萨满族是一个以狩猎为生的民族,生活在冰天雪地中,白色是最佳伪装色彩,与雪地浑然一体,所以对白色有着敬畏和崇拜。而红色则被认为不利于在丛林中隐蔽,所以在早期红色不被重视。晚期受到汉族的影响,也将红色用于喜事,象征喜庆,是富贵高雅的象征,是受人喜爱的“正统颜色”,满族服装色彩也受各民族融合互相融合人贯通的影响。而黄色,在满族的服装中同样占据不容亵渎的重要地位,它象征着皇权尊贵、等级森严,是极为尊贵的贵族专用色。
3 满族服装与艺术创造
审美活动并不属于艺术创造,而且审美创造也并不等同于艺术创造。为什么人的审美感受与动物的感官愉快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其中包含着观念或者想象的内容,美不属于一般的形式,而属于‘有意味的形式’,主要是因为它融合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5]。人们对美的观察、理解、认同或批判是超越世俗审美层次的,是普遍的。从整体来看,满族服装图案无论从审美的普遍性角度还是民族的特殊性角度都具有明显的艺术性。审美者在观照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倾注入客观事物,使其带上主体的情感色彩,成为主体情感的直接表达载体,这是一种直接而明显地表现审美主体思想感情的艺术境界[6]。从色彩体验上来看,新鲜而不耀眼,丰富而不繁琐;从图案装饰性上来看,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且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服装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仅是遮蔽身体的一种工具,而且包含了广泛的社会文化内容。几千年的人类艺术史也是一个是发现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过程,而艺术创造的实践则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从而构建一个可以表达主体情感的审美意象的过程。
在满族的服装图案理念承载着满族人的价值观,自然中客观事物与他们有着特定的关联或寓意,这陶冶人的情感,也提高了人的审美,并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上文提到蝙蝠是“福”的谐音;蜂和猴意味着“封侯”;葫芦意为“福禄”,借助谐音的吉祥象征,借物达意。长期在这种意识的推动下,形成了通俗易懂的观念性符号,满族服装图案利用色彩和图形的象征意义,由其内容发生的作用,将形式和内容结合,并将“我”代入其中“以我观物”,使得艺术创造的结果具有情感特色。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发生变化,满族服装上的图案也由狂野逐渐变得精致细腻,早期刺绣图案古朴简单,多带有宗教色彩,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晚期一改古朴的风格,服装图案也逐渐丰富华丽。
4 满族服装图案中的文化内涵
满族服装与其入关前先祖女真服饰一脉相承,在沿袭前朝服饰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服装形制进行完善,是最具满族特色的种类。清代社会等级划分严格,制度完备,满族作为统治阶级制定了服饰制度,清代的服装形制在中国历史上是最繁琐、最森严的。清代满族的服饰制作工艺复杂,步骤繁琐,图案设计精美,既沿袭了满族服装的文化特色,并有所取舍。在生活方式的变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了汉族以及周边少数民族服装的精华,丰富了满族服饰文化的同时也增大了满族服饰对中原文化的影响,使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更加多彩。满族服饰图案体现了那一时期人们的精神信仰,也反映了人们对美的创造和追求,折射着传统文化和中国艺术精神。满族服装与自然结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重要思想。
清朝时期的补服便体现着严格的社会等级。不同的等级身份使用的图案不同。皇室直系的补子使用的图案为龙纹,龙纹是皇室专用,通过采用不同颜色和数量的龙纹来体现身份的不同;文官武官则用动物形象来区分。民间服装的图案则相对简洁,更适合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对比审美功能,它更注重服装本身的实用功能。民间女子的服装多使用花卉做装饰,不仅使服装更美观,也能衬托女子的柔美。民间男子的服装则常常采用植物纹样作装饰,简约大方;民间服装的图案往往蕴含着美好的祝福,体现着民间朴素的审美,不仅装点着百姓的生活,更表现出满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对满族服装的研究可以发现,服装刺绣具有一定的符号功能,这些符号往往包含着深刻的含义。所以使用图文符号的象征体现了满族人在精神信仰、文化观念、人生追求、审美体验等方面的探索。服装图案内容有再现的内容,也有表现创造的内容,无论什么样的艺术状态都饱含着满族人的意识形态和民族审美情感。
满族服装图案不仅反映出满族人对自然的崇拜,也反映出一定的世俗观念。体现出设计者的审美追求、喜好情趣等,是具有世俗性的。满族服装图案除了审美性,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装上的图案纹样,表达了祈福纳祥、辟邪禳灾的思想情感。从历史上来看,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主要地位,主张的“仁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满族人民的品质,儒学思想通过潜移默化地将伦理教化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于无形中铸造满族人的品格与人文精神,同时传统文化的精神也通过满族服装表现出来。
5 结语
满族服饰的艺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体现出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并将这种崇拜潜移默化地融入生产生活以及艺术创造过程中去。服装中有大量来自自然界中的现象和事物设计而成的图案,其中蕴涵着族人美好的心愿和向往。色彩的倾向性延续体现着满族人民民族性格和自然审美,满族人民十分善于将自然的色彩为我所用。随着社会环境、生产方式、经济发展的进步和改变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但是究其根本仍是传承与发展。
服饰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劳动成果,它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具有审美价值。服饰既是劳动人民物质文明的结晶又体现着精神文明的内涵,还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历史文化。服装是一种物化了的人的精神和意志,它不仅是一个时代和民族精神外化具体表现,也是一个民族的发展历史的沉淀,同时也反映出该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滚动,各民族间的文化也不断交流碰撞、冲突融合,从而推动着文化的创新发展。满族服饰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地发展演变着,在清朝时期其精美程度达到了顶峰。满族服饰上百年来的变化真实地反映出满族服装的形成、发展和变迁的历程,对现代服装设计与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