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学校长典礼讲话在网络思政中的运用
2023-10-21刘启迪史明月
刘启迪 史明月 房 蓓
(长春理工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高校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各高校为此坚持创新育人方式,以开学季、毕业季、优秀学生表彰大会等重要时间节点为有利契机,将各式各类典礼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精心打造典礼“思政课堂”,切实发挥典礼育人功能,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信念跟党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校长讲话作为典礼育人的“重头戏”,依托于互联网传播覆盖面广、速度快、互动性强等优势,推动产生了许多网络“金句”和“网红”校长。本文主要从大学校长典礼讲话运用于网络思政的重要价值、现存问题、路径探索三个方面,浅议大学校长典礼讲话在网络思政中的运用,以期为高校典礼育人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一、大学校长典礼讲话运用于网络思政的重要价值
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其中第20 条明确要求“扎实开展日常思政教育活动。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在开学、毕业典礼等重要场合,讲授‘思政大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也进一步从制度上明确“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4 个课时思政课”。因此,许多高校以各式典礼等重大活动为契机,将典礼讲话转化成内涵深刻、意义非凡的思政课,充分发挥着典礼育人在为青年学生培根铸魂上的关键作用。
校长典礼讲话作为重要的育人方式之一,其意义就在于它是对一所大学历史文化的弘扬、教育理念的传递和学校形象的展示,它的育人效果体现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牢理想信念、涵养家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等多个方面。许多校长的典礼讲话更凭借网络的快速传播而经常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各类权威媒体的官方公众号、网站等平台会对一些高校的讲话进行热点评价,也会开展一些评选、“打call”和热议等活动,在学生、家长、校友等群体中形成了深入交流、相互比较、转发推广的良好互动氛围,进而使校长典礼讲话在社会层面产生了一定的文化影响力,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也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二、大学校长典礼讲话运用于网络思政的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网言网语与思想深意结合不够,引用有意迎合网络传播在话语趣味上的需求
早在多年以前,使用网络语言的形式刚在校长典礼讲话中掀起热度的时候,就有学者对使用网言网语有所担忧。
教育学者熊丙奇在《网络语言成为大学校长们新的套话》一文中写道:用什么表达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演讲有思想、有内涵,体现大学精神。如果以此为标准,跟风乱用网络语言,恰恰是很没有个性、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的,如果校长本来是一个严肃的人,却故作“时尚”,“读出”所谓时髦的网络用语,这就把网络语言变成新的套话了[1]。
随着网言网语对某些事物或现象的象征性和代表性越来越强,在典礼讲话中使用网言网语逐渐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但是在形成典礼讲话的过程中,如果对网言网语简单用之,在引用上不注重筛选,仅仅以吸睛为目的,一味地追求网言网语的“流行性”和“时尚感”,有意迎合典礼讲话在网络中快速传播所需要的趣味性,虽然能够加快讲话“红”起来和“热”起来的速度,但是也会造成讲话内容与讲话场合之间的不适配,削弱各类各式典礼的庄严性和举办典礼的重要意义。
(二)讲话的站位和立意缺乏一定高度,进而降低讲话的网络思政价值
校长典礼讲话作为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其核心作用就是思想引领。讲话主要用于开学、毕业、表彰等方面的典礼活动,大多是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时刻,校长通过情真意切的讲述,予学生以拼搏的斗志和奋进的力量。因此,就需要讲话的站位和立意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等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站位高、立意深远的作品。
但在形成讲话的过程中,为侧重展现学校的卓越的成绩,很容易忽视对成绩本身的追根溯源,即忽视了个人或集体的成就是党和国家引领带动的结果,是学校历代奋斗者与党和国家发展同向同行才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这个本质原因。如果讲话内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导不够,对奋斗者的奋斗故事讲得不透,反而对成绩过度宣扬,那么讲话本身的思想价值就会被大打折扣。削弱其在大学生网络阵地上的教育影响力,降低讲话的网络思政价值。
(三)网络解读较少、不够系统,网络思政的教育意义不能更充分地展现出来
典礼讲话作为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应当有解析和评价,因为深刻的解读能够使典礼讲话的思想传导更加有力。
公众号“浙江宣传”就曾刊文《名牌大学“最后一课”:风雨何曾惧?》,文章选取当年部分高校的毕业典礼讲话并做了全面系统的解读,总结凝练出各校的共性、不同与创新。其中,也对部分讲话中的观点做了客观评析,如:中国青年的人生,从来都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今日之中国,青年的模样应是多元多彩的。不过,归根结底,最好的模样,是不惧风雨的模样,和国家民族命运与共的模样[2]。
但当前,一些高校在推广典礼讲话时,多以宣传学校文化、提升学校影响力为主要目的。就网络传播手段而言,主要还是集中于在校内官网、各自媒体官方公号等平台上发布,没有像对待真正的思政课堂一样,专门为其做出全面系统的解读,辅助引导教育学生更好地领会讲话中的成长方法论和人生意义。因此,典礼讲话展现的课程价值及发挥的典礼育人功能也不够充分。
三、大学校长典礼讲话运用于网络思政的路径探索
(一)网言网语要作为点睛之笔
事实证明,巧妙贴切地运用网言网语确实能够与学生产生很好的“亲和”效果,这样能够使讲话者的身份沉下来,使讲话更接地气、互动性更强,有效提升了典礼“思政课堂”的亲和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但为了迎合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就将典礼讲话的笔触刻意跟随网络热点,只要学生觉得是潮流的,只要学生觉得是有趣的,就一定要融在讲话里进行“抛哏”,这样做难免有刻意讨取欢心之嫌。所以折射到语言艺术上,就要求讲话内容应当由浅入深,既要有趣味,又要有深度;既要温暖有趣饱含人生哲理,又要意味深远表达多层含义。
比如,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2 年毕业典礼上,校长发表了以“荣光与挫折”为题的讲话。他说:“可以预见的是,面对困难挫折,有人会选择‘躺平’,用‘佛系’粉饰懒惰,以‘摆烂’标榜个性,在深夜‘emo’中麻痹自己。但人生没有‘躺赢’……”[3]再如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现场说道:“我在校园从未见过情侣车的闪失,却不时看见独骑侠的侧翻。”[4]这些“金句”源自生活,既有语言的艺术之美,又蕴含哲思深意。
因此,校长典礼讲话要审慎选取网言网语做素材,要以其作为点睛之笔,站在学生现实需求,把握好网络节奏,注重共情与对话,不可居高临下地教诲,也不可以过度使用网言网语。要以亲近的对话语境,从分享感悟的角度出发,才能为学生在关键的转折点上好典礼这堂重要的思政课。
(二)讲话内涵要体现时代价值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近年来,在盘点年度网络热点时,人们离不开对新冠疫情、世界经济、地缘政治局势、全球治理、粮食和能源危机等时事的关注和讨论。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大学生,他们也会更加关注国际局势、大国外交、国家发展等时代话题,以更高的站位、更强的时代责任感看待世界发展,并在网络上各抒己见。
很多大学校长的典礼讲话会围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青年的机遇和使命”等主题切入说开,引领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引发他们的共鸣共情。比如:在西安交通大学2021 级研究生迎新会暨开学第一课上,校长就发表了精彩绝伦的讲话,引领广大学子对世界发展趋势和科学技术走向进行深刻思考,回应学生的时代关注点,让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以真诚的话语修正和完善他们自身发展认知。
因此,优秀的典礼讲话绝不是依靠模仿几句网言网语就可以打造出来的。有的典礼讲话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本身对时代关注点的敏锐把握和准确回应,其根本目的是激起青年的社会责任与时代担当,那么在形成讲话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充分展现时代价值,才能在网络上汇聚正向的声音和能量。
讲话要牢牢把握高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深刻学习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话者本人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帮助学生在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明确方向,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三)精准教育要建强网宣矩阵
校长典礼讲话之所以能够在社会层面形成一定的文化影响力,主要在于网络媒介能够对信息进行迅速而广泛传播的显著特点,加之讲话内容大多自带话题热度,就形成了一种“热度+速度+广度”的传播模式。如果转载校长典礼讲话的媒介更加权威,并且“粉丝”固定且关注度比较高的话,长期形成的用户黏度就会将要传递的价值观更加精准地投送给每一位关注者。
这也解释了为何典礼讲话的场合是固定的、受众是局限的,但是好的讲话却能形成非常积极的文化影响。直接原因就在于网络传播的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关注度高,因此构建网络思政矩阵就更显重要。
要积极构建网络思政大格局,加快校内新媒体平台建设,探索打造固态的定向流量平台。以辅导员、党务干部、学生骨干等群体为抓手,筹建有影响力的网络文化工作室、新媒体联盟等,用好微信、微博、抖音等流量自媒体。健全分类运作机制和融合运行机制,高效地整合、流通、共享相关资源,推动各类网络载体的一体融合,构建全方位的信息传播模式,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校园网络思政矩阵。同时,还要牢牢把握网络思政润物无声的育人特点,以不断增强用户黏性为目标,使典礼讲话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走入校园、走入生活、走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