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2023-10-21张芹
张 芹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党的二十大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思想基点和精神支柱,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伟大建党精神,是由4 个层面、8 个要点共32 个字组成,蕴含着清晰的逻辑、丰富的内涵、深邃的思想。
(一)思想层面: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具体是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源泉。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追寻和坚持,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和坚守,贯穿于革命先辈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建党立国的全过程,并内化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涵和鲜明特色。在旧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野蛮的外敌入侵,民不聊生,救国、兴国的使命激起一大批有志青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探索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无论面临多大的风险和苦难,都始终不怕挑战,坚定理想信念勇往直前。当今,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结合在一起,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飞跃。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主力军应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学习,坚定自身理想信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建设,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目标。
(二)实践层面: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追求和责任担当。“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2]从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奋勇拼搏,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继续使命担当,将一穷二白的国家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用行动证明,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今天,我国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人民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本身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
(三)精神层面: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风范,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优良品格和一贯作风,主要体现为敢为人先、自强不息、无私无畏、开天辟地的奋斗精神,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精神品质。在革命战争年代,虽面临险恶的斗争环境和艰苦的斗争条件,但中国共产党无惧无畏,多次突破敌人围剿,最终取得斗争的全面胜利;在社会主义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带领人民创造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我们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3]我们要在新的历史环境下,继续发扬勇于战胜所有风险挑战的奋斗精神、坚定意志,强化斗争本领。
(四)价值层面: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对党忠诚,才能为党分忧,才能为党尽职尽责;不负人民,才能尽己所能,为人民谋福祉。“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4]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我们党从几十人发展到如今九千多万人的大党,依靠的是无数共产党员的忠诚与奋斗。我们党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依靠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新的征程上,我们更应该领悟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始终坚守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品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解读
伟大建党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有其独特的价值底蕴。
(一)理论价值:伟大建党精神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
伟大建党精神是党和国家发展的宝贵财富,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新时期高校学生的宝贵教育资源。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主线,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融入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红色基因。首先,从理论上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容和伟大实践是不可多得的教材。高校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平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入脑入心,达到“育人”“引人”“化人”“塑人”。其次,高校要加强理论研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理论课堂、第二课堂和实践课堂的多维融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建构高质量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新时代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时代价值:伟大建党精神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精神力量
理想引领方向,信念决定道路。伟大建党精神汇聚了无数革命先辈的高尚道德情操、崇高思想境界、令人景仰的风范,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前进的航标。高校承担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历史重任,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有无坚不摧的发展动力。高校要充分用好这些彰显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教育资源,通过参观红色场馆、聆听红色故事、阅读红色书籍、参与志愿服务等方式传承伟大建党精神。高校要运用鲜活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贴近新时代大学生生活实际,让大学生认清自身的使命和责任,坚持马克思主义,做到入脑、入心、入行,切身感受党的初心使命,让其薪火相传。青年学生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信仰力量,激发“四个自信”,真正成为一往无前、矢志不渝的马克思主义者。
(三)实践价值:伟大建党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抵御各种风险的思想武器
当前,全球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直接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大学生极易忽视对风险的防范,信仰迷茫、价值观缺失、精神缺钙,在多元文化思潮冲击下,历史虚无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给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不良影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既是举旗帜、育新人的内在要求,也为当代大学生抵御风险、应对挑战提供了坚强的精神力量。经过长期的不懈奋斗,我们党积累了丰厚的宝贵精神财富,帮助大学生提高辨别能力,规范道德品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让伟大建党精神成为点亮当代大学生人生航程的灯塔、抵御各种风险的思想武器。“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5]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大学生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不迷失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不迷茫。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依靠思政课程主渠道,加强课程引人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高校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和提升大学生精神文化素质的核心课程。思政教育者要做到守好一段渠道、种好一片责任田。在教学内容上,将伟大建党精神与思政教学内容紧密融合,丰富教材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抓好“第一课堂”。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让学生充分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增强课程感染力,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建立“移动式教学课堂”,运用案例讲述、情景模拟、真人对话、VR 课堂等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知伟大建党精神;教学形式上,应积极拓宽思政课教学平台,利用好网络资源,借助短视频、影视片段等实现伟大建党精神教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特色课堂。
(二)重视校园环境建设,落实文化育人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充分挖掘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构建校园主题文化广场、校园雕塑和校园文化橱窗,在图书馆设立专门的党史文化馆和微型博物馆,让伟大建党精神具体化、形象化,让校园一楼一室、一墙一板都能育人,提升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关注度。一旦学生领悟到这一段历史的精髓,便会产生敬畏之心,在内心形成一股无形的推动力,发挥文化载体的育人效果;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上,抓住精神文化润物细无声的特点,营造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氛围,为大学生构建一个环绕在身边的红色学习阵地,让大学生在校园中实现与伟大建党精神的近距离接触。让精神文化融入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中,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建党伟业》等电影或纪录片,开展红色经典歌曲传唱和红色书画作品比赛,开展道德大讲堂等专题活动,动员全体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三)开展社会实践,强化实践育人
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塑造青年大学生精神高地的重要抓手。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在一起,强化实践育人。在校园实践活动中,高校应积极开展“党的故事我来讲”“唱支山歌给党听”等多种多样的红色活动;在校外实践活动中,依托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走进党史人物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烈士陵园等;利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走进红色纪念地,追寻伟人足迹,让学生真正做到伟大建党精神入耳入心,身体力行地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
(四)传承红色基因,促进红色基因成风化人
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6]。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切实加强学生的情感激发,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大学生在实践传承中将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首先,要鼓励大学生不断提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能力,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要鼓励学生走进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主动担当志愿宣传者。高校应促使大学生做到学史明理,形成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红色品格,传承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红色血脉,具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红色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