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23-10-21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美育育人政治

吴 丹 杨 旭

(吉林工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507)

提到美育很多师生会专指艺术教育或美术教育,对美育的概念和理解非常片面与狭隘。美育可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指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一种能力教育,美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创造活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指明方向,结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强调把美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实践。

一、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一)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一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观点,培养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成为新时代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美育是用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艺术形象折射出的先进思想、情感、人物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培养青年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在教育方法和路径上虽然不一样,但最终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

(二)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融通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美育的内容包含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是培养学生充分感受实现美和艺术美的能力,进而提高道德素养,促进智力、体力健康发展。两者的教育内容相联系、相融通,因此将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充分挖掘各学科所蕴含的丰富资源,有机整合教育内容,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三)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相促进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以课堂、班会为载体,系统性、理论性强,但思想灌输方式传统单一,要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就要注重以美育人,吸收美育课堂的价值与特点,取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同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理论融入美育中来,可进一步夯实美育的理论基础和政治方向。

二、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就是“以人为本”。立足新时代,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知识体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综合这一基本认识出发[1],美育要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同向同行,与广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同向同行,与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同向同行。要立足学生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以美育人,以情动人,在教育者和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将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立足点,以此实现美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坚持统筹联动

立足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统筹联动高校各领域、各岗位教职员工,充分发挥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的育人功能,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将美育与德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力,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树立“美育+德育”协同育人核心理念,深入挖掘和运用艺术类课程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履行价值引领责任,形成协同效应。

(三)坚持实效优先

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二者协同育人的实施过程中,要有效促进感性层面和理性层面的相互交融,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案、进课堂、进头脑,进而进立场、进情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检验育人成效的根本标准[2],使育人与中心工作“同向”、与现实需求“对路”、与学生成长“合拍”。

三、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

教育工作者要科学认识、全面把握美育的价值功能,进一步拓展美育的实施路径,深刻认识把美育深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新时代构建“大思政”格局的崭新任务和必然要求。从具体实施路径来看,高校要从增强教育的审美自觉、充实教育的审美内容、创新教育的审美方法、丰富教育的审美实践四个方面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体系,让学生的思政实践更活泼,校园文化活动更精彩,师生活动更密切,育人方式更有特色。

(一)加强教师理论武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自觉

教师是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任。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关键性作用。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仅要“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因此,教师要加强理论武装,不断提高道德修养,用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但长期以来,高校审美教育的理论学习被弱化和淡化,被窄化为美术教育,教育主体往往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思想引领、知识引领等专业素养的培养,缺乏有意有序有情的审美教育和审美启迪。

朱光潜在《谈美》中讲道,人们对于一棵古松有三种态度,对于木商来说它是实用的,对于植物学家来说它是科学的,对于画家来说它是美感的。我们可以说,只有审美的眼睛才能看得见美,这就要求教育主体具有审美自觉和审美观念,大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加强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和融合,传授必备的美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提升青年学生形象美、语言美、行动美、心灵美的素质,从而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二)依托公共艺术课程,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内容

在教育部2022 年印发的《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公共艺术课程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3]。在纲要中强调了公共艺术课在青年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明确提出开好公共艺术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课程目标。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高校公共艺术课是高校德育的优质资源,要从更高的站位出发,从全新的视角出发,充分发挥公共艺术课的优势,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美育精神,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整合美育资源,让公共艺术通识课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进一步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传递“真善美”。要高度重视公共艺术课,依托公共艺术课的优势资源,开好公共艺术课,让丰富的课程内容全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来,紧紧抓住“教育内容”这一根本,把学科专业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将审美教育扎扎实实落到实处,不断充实审美内容。将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核心思想是将审美教育的自觉性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从受环境需要限制的“有所而为”的实用活动转化为“无所为而为”的美感活动,实现教育主体运用审美思想自觉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三)构建融合育人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真”“善”的体现,更应该是“美”的体现,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实实在在取得实效,那教育方法必须是赏心悦目的。要构建集美育课程、美育活动、美育文化于一身的融合育人体系,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统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红色文化等丰富优秀育人资源为载体,培育一系列思政工作精品项目,打造一批校园特色文化品牌。例如:打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落地生根”等系列高校原创文化精品项目,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了解校史、学唱校歌、传承校风、践行校训”“青春告白祖国”“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实现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

要系统设计美育的教学体系,加强美育实践平台建设,以重大节日、纪念日、历史事件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通过书画摄影展、师生手工创意大赛、校园原创音乐展播、舞台话剧、讲座报告会等,组织专题“美育大课”。要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促进艺术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美育+思政”精品在线教学资源,教学学院通过艺术社团、第二课堂、艺术与展演、交流互动等多种形式,为学生美育创建多元化实践活动平台,切实提高美育实效。

(四)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实践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核是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新路径就是要“实践+”,这就要求高校要在实践环节上下功夫,跟进时代、贴近生活,整合各类美育资源,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拓展工作格局,理念上再更新再扩展,善用“美育大课堂”,融合线上线下,联系校内校外,将美育多方位深层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社会发展、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深入对接,要强化思政的实践教学环节,利用好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内外实践活动,着力在“用”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思政工作质量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活和汇聚各类教育资源,要从青年学生审美需求出发,用审美实践激发青年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其思想政治教育“浸润式”在内心生根发芽,引导青年学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双手去触摸和感知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贵在实践。比如:将音乐、绘画、书法、艺术设计、戏剧、舞蹈等各类艺术实践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青年学生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怀,夯实传播中华文明的思想根基。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进入了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笔者从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和切入,其实施路径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此。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将汇聚和调动越来越多开放多元化的优质育人资源,积极参与和融入新时代“大思政”格局的建设进程中来,构建协同一体的高校思政格局,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建立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育人理念,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时代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建立有实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

猜你喜欢

美育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