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分析
2023-10-20杨一群郝思文张家琦
杨一群,郝思文,张家琦
(1. 史基摩欧文美尔(上海)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上海 200031; 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3.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北京 100035)
植物景观的合理布置与提升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绿地的景观性,还可以增加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与居民满意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城市居民的需求及保护生态意识的提升,我国居民对于植物景观的要求也不断增加[1]。植物景观评价作为对植物景观现状的科学分析方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以植物景观现状及居民需求为依托,科学合理地构建植物景观评价模型,这不仅需要设计者对场地现状及居民需求具有充分了解,更需要设计者对植物景观评价拥有较为全面及深入的认知。
园林植物也叫观赏植物,指可应用于室内外环境布置和装饰中,具有观赏、组景、分隔空间、装饰、庇荫、防护、覆盖地面等用途的植物总称[2]。植物景观是指园林植物所表现出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所产生美的联想和感受。植物景观评价主要是对植物景观进行定性及定量的评价。2000年以来,我国学者针对植物景观评价展开大量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3]、美景度评价法等。现有针对植物景观评价的述评大多撰写于数年前,近几年来,鲜有针对植物景观评价的论述。这些论述大多以评价步骤、流程或某种单一评价方法的体系构建为视角,很少有学者通过研究区共现、评价因子共现、评价方法对比的角度推测我国植物景观评价的潜在研究区和不同评价目的导向的评价方法及评价因子的选择。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已发表的62篇关于植物景观评价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文量、研究地区、评价因素及各评价方法比较分析的方式,对我国植物景观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分析了现有评价模型的不足,并对我国植物景观评价的应用及热点研究区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物景观改造及植物景观评价模型的构建起到借鉴和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以“植物景观评价”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从2009年开始截至2020年,共检索到文献68篇[4-71]。其中,综述类文章6篇,包括研究进展类2篇,专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类4篇;植物景观评价应用类62篇。对检索所得62篇非综述类文章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系统性综述的方法对我国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文献计量学分析法中的研究热点分析、关键词沿时间序列分析、主要研究区域分析等对植物景观研究热点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热点分析
统计62篇文章关键词的频度,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我国植物景观评价相关研究的主要关键词频度热力图(图1)。由图可知,层次分析法、植物景观、景观评价、美景度评价法等关键词的词频较高。由关键词频度热力图可以推测:目前,我国对于植物景观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价方法的选择、指标体系的确立、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评价、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评价等方面,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城市公园、城市道路、住宅区、校园等场所。
图1 我国植物景观评价关键词频度热力图Fig.1 Key words co-occurrence map of plant landscape evaluation researches in China
2.2 关键词沿时间序列分析
将关键词用时间变化整理,提取历年主要关键词趋势如图2所示。2009—2010年,我国对于植物景观评价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层次分析法、色叶植物、公园植物景观、植物配置等方面;2011—2015年,研究热点主要为城市公园、植物群落等,层次分析法、美景度评价法是使用频度较高的研究方法;2016—2020年研究热点主要为美景度评价法、原风景、景观感知、偏好等。
图2 我国植物景观评价关键词沿时间序列分布图Fig.2 Time-line view of keywords in plant landscape evaluation researches in China
我国对于植物景观评价的研究从单一的方法论逐渐向多元化过渡,进入到了成长期,研究热点紧随植物景观发展的热点,从传统的公园、住区向森林公园、风景区等过渡,研究视角越来越广。推测未来几年内我国植物景观评价研究的热点将向公园城市、公众健康、气候变化等植物景观研究热点转移。
2.3 主要研究区域分析
对非综述类62篇文章的研究地点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可得我国植物景观评价主要研究区域统计表(表1)。由于文章《岭南地区滨水绿地植物景观质量评价》中提到的研究地点分别为广州市和东莞市,故此次统计总频次为63个。
表1 主要研究区域统计表Tab.1 Statistics of main research area
现阶段,我国植物景观评价研究区主要集中在我国中南部及东部沿海地区,针对北方内陆省份的研究相对较少,结合植物景观评价发展趋势,推测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山西省、辽宁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区域为下一步我国植物景观评价研究热点区域。
2.4 景观评价主要研究方法
剔除6篇研究进展类文章,统计剩余62篇文章主要评价方法,可得我国植物景观评价主要研究方法统计图(图3)。由图3可得,层次分析法、美景度评价法、混合模型评价法为现阶段我国植物景观评价主要研究方法。此外,审美评判测量法、语义差异法等方法在我国植物景观评价中也有较多运用。
图3 我国植物景观评价主要研究方法统计图Fig. 3 Statistical chart of main research methods of plant landscape evaluation in China
2.4.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通过构建层次结构,将决策问题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因素和子因素,然后通过专家判断或数据分析来确定权重,最终综合计算得出各个选项的综合得分,从而进行优先级排序。层次分析法是广泛运用的植物景观研究方法,62篇文献中,31篇文献使用了层次分析法。结合31篇文章的评价目标及运用场景,可以推测层次分析法主要适用于植物景观质量评价及评价体系构建等评估不同选项之间的优先级的多准则决策分析中。
2.4.2美景度评价法
美景度评价法是依托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一种评价方法。它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寻找并解释主客观之间的联系。美景度评价法以归类评判法为依据,让被试者给不同的风景图片评分,最终得到植物景观的美景度量表。结合12篇运用美景度评价法文章,可以推测美景度分析法主要用于评价景观的美观程度,强调对景观美感的主观感受和视觉特征的分析。它通常应用于规划、环境评价、旅游等领域,用于衡量景观的视觉吸引力和审美价值。
2.4.3混合模型评价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献同时运用了多种评价方法对植物景观进行评价。杨梅等[34]对比使用了层次分析法及美景度评价法,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评判植物景观群落方面其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吉杨婷等[26]综合运用层级分析法、美景度评价法、审美评判测量法、语义差异法对成都市城市公园滨水植物景观,结果表明,4种方法对滨水植物景观的评价结果一致性较高。
2.4.4其他方法
审美评判测量法以及语义差异法是除层次分析法及美景度评价法外,被广泛运用的分析方法。两者都是用于研究和测量人们对于某些对象(如艺术品、产品、景观等)的审美评价或感知差异的方法。审美评判测量法是一种主观评价方法,常用于评价人们对物品或概念的审美感受。这种方法允许研究者获得被试者在审美上的偏好,并且了解他们的决策背后的原因。语义差异法是一种半结构化的主观评价方法,它更关注感知差异和主观感受的分析。结合已有研究,可以推测审美评判测量法适用于需要了解人们对审美品位和感知的各种情境,帮助做出更适合受众喜好的决策;而语义差异法更适用于需要理解人们对于某些对象、概念的感知差异的场景。
3 讨论
3.1 我国植物景观评价主要研究进展
我国对于植物景观评价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从评价对象上来看,我国对于植物景观评价的对象主要分为对植物品种的评价以及对植物群体的评价。对植物品种的评价更多偏重于对植物花、叶、果、种子等形态的评价,而对植物群体的评价则更侧重于对植物配置、植物生境、美学及游客心理的评价。目前,对区域或者城市尺度的植物景观评价较少,对同一科属不同植物表现型的评价也较少。此外,现在大多数的植物景观评价都针对已建成的植物景观进行评价,以植物景观改造、提升为视角的植物景观评价较少。推测较为宏观尺度的植物景观评价、单一科属的植物景观评价、改造前的植物景观评价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应用的重点。从评价目的上来看,我国对于植物景观评价的目的经历了植物偏向的评价、游客偏向的评价、生态偏向的评价3个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居民生态观念的不断提升,未来一段时间内,植物景观评价的目的将朝着城市历史景观的方向发展,继续扎根于生态及居民满意度视角。
3.2 植物景观评价研究方法选择
目前层次分析法、美景度评价法、审美评判测量法、语义差异法、混合模型评价法为我国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较为常用的方法。层次分析法适用于植物景观质量评价及评价体系构建等评估不同选项之间的优先级的多准则决策分析中;美景度评价法侧重于评价景观的美观程度,强调对景观美感的主观感受和视觉特征的分析;审美评判测量法适用于需要了解人们对审美品位和感知的各种情境,帮助做出更适应受众喜好的决策;语义差异法更适用于需要理解人们对于某些对象、概念的感知差异的场景;混合模型评价法适用于较为复杂的评价主体及评价偏向。未来我国植物评价的方法将越来越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因子的选择也将越来越科学化、系统化。
4 结论
通过对植物景观评价相关文献的系统性分析,本文总结归纳了我国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探讨了不同评价方法应用场景,为未来植物景观评价相关研究提供了文献支持。研究发现:我国植物景观评价已进入到成长期,植物景观评价的研究热点紧随植物景观的热点而演变,评价对象越来越广,评价方法越来越全,评价因子越来越多样。我国对于植物景观评价的研究区主要集中在我国中南部及东部沿海地区,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山西省、辽宁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是未来植物景观评价潜在的热点研究区。层次分析法、美景度评价法、审美评判测量法、语义差异法、混合模型评价法是我国植物景观评价的主要方法。现阶段,我国对于植物景观评价还存在评价体系较为单一、评价对象相对局限、评价因子选择主观偏向较强等问题,这也是我国植物景观评价研究下一步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