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IGC时代编辑的身份挑战与角色转型

2023-10-20罗飞宁刘壮谢文亮

出版广角 2023年15期
关键词:选题人工智能职业

罗飞宁?刘壮?谢文亮

【摘要】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大量出现和应用,引起了包括出版业在内的各行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需要理性思考和探讨其给编辑工作带来的变革。在介绍AIGC技术的产生、发展和特征的基础上,审视AIGC在编辑出版领域的智能应用场景,并探讨AIGC对编辑职业身份在编辑职业边界、编辑职业认同感、编辑职业素养和编辑业务模式四个方面的挑战,有助于编辑明确角色转型方向与目标定位,进一步提高综合能力素养,聚焦于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为了应对挑战,编辑应该在学术伦理的捍卫者、人机关系的协同者、智能出版的探索者、生成式内容的规范者和生成式写作的引导者五个方面完成角色的转型。

【关  键  词】AIGC;编辑;身份挑战;角色转型

【作者单位】羅飞宁,广州市团校《青年探索》编辑部;刘壮,中国医科大学期刊中心;谢文亮,广东财经大学期刊中心,广东财经大学大湾区网络传播与治理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L21AXW009);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2023年编辑学研究立项课题(PY2023020);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专项基金(CUJS2023-C05);2023年度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立项课题(2023B40)。

【中图分类号】G230【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3.15.012

2022年底,ChatGPT席卷全球并成为热点。作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简称AIGC)的一种具体、前沿的产品形式,ChatGPT让我们重新审视AIGC的技术价值及其对各个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的重大意义。AIGC卓越的性能激发了出版业态的转型升级,重塑了编辑的职业身份和定位。为此,正确审视包括ChatGPT在内的AIGC技术运用带来的多重影响,研究AIGC给出版领域带来的影响与挑战,明确编辑的角色转型与目标定位,关系到编辑出版行业如何应对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方法创新、方式变革和内容供给,同时也是出版强国赋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命题。

一、AIGC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1.AIGC的产生与发展

1950年,艾伦·图灵发表了一篇划时代的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探讨了机器具备人类智能的可能性,并在开篇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机器能思考吗?” 1957年,首支由计算机创作的音乐作品《伊利亚克组曲》问世,受限于技术水平,AIGC仅限于小范围实验。2007年,世界第一部完全由人工智能创作的小说The Road问世,AIGC从实验转向应用。随着人工智能算据、算法、算力的不断提升,深度学习大模型等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AIGC迎来黄金时代。2022年,由Midjourney创作的绘画作品《太空歌剧院》获得数字艺术类别冠军,ChatGPT实现了与人类流畅的对话,让机器拥有自然语言处理和语义理解的能力,这显示了AIGC非凡的内容生产能力。

AIGC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形态的演化。互联网形态经历了Web1.0、Web2.0和Web3.0阶段,不同的互联网形态孕育了相辅相成的内容生成方式。从内容生产演进过程来看,Web1.0以PGC(Professional-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成内容)为主。Web1.0时代的主要特征是内容的权威性,但大多数用户只能被动地接收和获取信息,内容的发布主要掌握在专业的互联网信息提供商手中,门户网站、搜索引擎是PGC时代的主要代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加,PGC的内容生产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多样性和个性化的需求,社交媒体的出现催生了Web2.0。Web2.0时代最突出的表现是内容多元化和互动化,用户不仅是内容的消费者,也是内容的创作者,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极大地丰富了互联网,普通用户可以借助平台工具生产个性化内容,并实现即时互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和短视频平台是UGC时代最突出的代表。面对互联网内容生产效率提升的迫切需求,人们在眺望Web3.0(元宇宙)时代的同时,尝试使用人工智能解放人类生产力,继而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用于创建文本、音频、图像、视频等各模态信息。

2.AIGC的特征

相较于PGC、UCG,AIGC实现了AI的完全主体生产,并实现内容形态、内容数量、生成效率的快速增长。随着AIGC技术逐步走向完善和强大,其具有不限于自主性、适应性、交互性等特征。

在自主性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Transformer大模型使深度学习参数量爆发式增长,得益于巨量数据的加持,AIGC拥有了非凡的创作能力,不仅能够精准识别输入的信息,还能够利用已有的信息和语言模型自主创造新的信息,并输出新的文字、代码、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内容形式。与人类的创作过程相比,AIGC在内容的创造性处理和复杂化、精细化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且具有创作效率高、风格多样化等特点。

在适应性上,AIGC能够自适应处理多种形式的非结构化数据。这些非结构化数据包括文字、代码、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类型的信息,而且这些数据可能源于不同的设备、语种、行业和领域。通过自适应的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对这些非结构化数据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和语义解析,实现多样化的信息自动加工、处理和输出。

在交互性上,AIGC具有很强的人机交互性,能够与人类进行语言、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的交互,并自主生成与人类语言交互的响应语句。这种人机交互性可以通过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图像等多种技术手段来实现。在AIGC的应用场景中,智能应答、人脸识别、个性化推荐等已成为现实,这些应用成为人与机器沟通的媒介,打破人与机器在感知和交互领域的障碍。

二、AIGC在出版业的智能应用场景

目前,AIGC及其相关应用已经开始进入编辑出版研究者的视野,并应用于编辑出版的服务场景中。

在研究方面,周荣庭站在间性视角,提出“AIGC+

Web3.0”的多模态融合出版模式,让新兴的AIGC技术与虚拟现实、区块链、数字人、物联网等技术集成,进而促进出版产业转型升级[1]。方卿等注意到AIGC将彻底改变出版内容的生产范式和供给模式,进而提出要特别关注AIGC的著作权问题、侵权问题、文化安全问题这三个涉及出版学的议题[2]。沈锡宾等提出AIGC运用于学术期刊的七大场景:科研实践阶段、论文写作阶段、投稿和评审阶段、生产阶段、出版阶段、发现和传播阶段和知识服务阶段,主张学术期刊从业人员要开放胸襟,拥抱AIGC时代,使学术期刊出版更加透明化和智能化[3]。徐敬宏等探討ChatGPT在编辑出版行业的应用,在分析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监管与鼓励并行[4]。

在应用方面,中信出版社以建立智慧阅读新生态的方式探索出版新模式,现已设立平行出版实验室,启动AIGC数智化出版项目,加速推动AI技术在出版流程的应用,提高出版效率,降低成本,并在运用AIGC积累数字资产、创新收入模式方面展开研究论证。数传集团面向全国出版单位正式推出AI阅读服务数字人——小睿数字人,开启了我国出版业的AI新时代。数字人可以应用于大众图书、少儿绘本、职业教育等全品类图书上,为读者提供内容答疑、学习辅导、作业批改、学习提醒、绘本伴读、品读分析等多场景服务。北京图灵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版的图书《这就是ChatGPT》就是由人工智能辅助完成的。

虽然AIGC在编辑出版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还处于理论探讨和初步实践阶段,但AIGC将为编辑出版应用场景提供更便捷、更智能的服务。

1.AIGC+选题策划

在选题策划阶段,AIGC技术能够搜集当下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形成决策性指导数据,帮助编辑提高选题策划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此外,AIGC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大模型搜集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题策划,更好地引领学术创新,为国家发展大局服务。

2.AIGC+编辑校对

在编辑校对阶段,AIGC可以帮助编辑检查和纠正文稿的术语错误、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对文章的逻辑、结构和语言进行修正和润色,提高文章的条理性和可读性,同时,AIGC可提示文章中可能存在的敏感词汇,以规避意识形态问题和伦理道德风险。此外,AIGC还可以检测图表的数据,提高图表的准确度和图片的清晰度。

3.AIGC+知识服务

出版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知识服务,AIGC可以通过智能推荐、创新推广形式等手段提高知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AIGC通过分析数据获取读者的阅读数据和兴趣领域,基于此推荐适合读者的内容,做到精准宣传和推荐,提高知识服务的效率,并通过ChatGPT、数字人等融媒体形式,或创设虚实交互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实现情景化的知识服务。

三、AIGC对编辑的身份挑战

在出版界,人们关注AIGC等人工智能技术,一是它能为出版业的效率提升以及出版融合带来新一轮的技术支持,二是它对编辑的能力拓展和身份重塑提出挑战。

1.AIGC对编辑职业性和专业性的挑战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教程中对编辑的定义是:“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它是出版物复制、发行的前提。”著名的编辑家、出版家戴文葆先生认为,经过时代的演变,如今编辑已发展为多义词,一般指专业性工作,如出版机构中的选题、组稿、审读、加工整理等[5]。由此可见,编辑工作具有职业性和专业性的特征,而职业边界的重要性在于能够让职业专业化,同时维系着该职业的权威性[6]。

伴随AICG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日新月异,去中心化和去权威性的趋势愈发明显,编辑的职业边界随之模糊和消融。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出版机构更好地获取作者的研究范围和旨趣,了解读者需求,并根据这些信息有针对性地展开选题策划,传统编辑的职业空间因此受到挤压。此外,技术的赋能提升了技术逻辑的影响力,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工具的依赖性,相关的学术背景和学术训练可能不再是编辑必须具备的条件,编辑反而需要熟悉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以便有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处理数字化资料和文献。彼时,出版物的创新性、批判性可能被结构化、模式化的机器文章所替代,这将削弱编辑引领学术创新和鉴别优秀学术成果的功能。

2.AIGC对编辑职业认同感的挑战

过去,编辑一直扮演着内容把关人的角色,选题策划、评议出版内容本是编辑价值的体现,但随着AIGC时代的到来,编辑借助AIGC技术就能轻松实现选题策划与内容评价,编辑的职业影响力可能逐渐下降。编辑的选题挖掘和创新发现的作用被削弱或者替代,将导致编辑的职业认同感降低。一方面,编辑的专业发展受限。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导致编辑面临技术性失业的风险,编辑可能被迫成为技术的追随者,被要求掌握各种新技能。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编辑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相关操作,导致编辑成为从事程序性、重复性简单劳动的操作者,引发编辑更深层次的职业倦怠。

3.AIGC对编辑职业素养的挑战

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推动下,编辑的职业能力及价值发生改变。一是技术应用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使用,编辑需要掌握相关技术的应用能力,包括语义搜索与知识图谱应用、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等。编辑需要运用这些技术来处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实现快速审读和筛选稿件,以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和出版效率。二是共情能力。人工智能的情感能力始终无法达到人类的水平,传统编辑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选题策划、图文编辑、设计排版、宣传营销等,离不开与人的沟通交流。编辑需要培养情商,在组稿约稿时准确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意图,理解作者想表达的信息、观点和情感,从而更好地策划选题和编辑修改。人工智能的出现使选题策划工作跳过了这一阶段,编辑的共情能力需要适时变化,在其他阶段有更好的体现。三是快速适应的能力。AIGC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编辑需要不断地接受新的挑战。因此,编辑需要具备快速适应能力,通过学习和培训了解并掌握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原理和应用方法。

4.AIGC对编辑业务模式的影响

以AIGC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目前已深度参与编辑出版流程的业务改造,对编辑业务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是对业务流程的影响[7]。在AICG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下,编辑工作流程不断更新和优化,以实现更高效的审稿、编辑、出版和发行。传统编辑在策划选题时必须大量阅读相关资料和信息,并从中寻找合适的主题。在AIGC时代,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够通过海量数据的学习更精准地捕捉前沿选题,编辑的策划将越来越依靠AIGC等技术。二是对单一编辑形式的影响。在AICG时代,内容的生成变得便捷且丰富,单一的图文编辑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内容需求,编辑同样面临出版物媒体融合业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三是对信息伦理的影响。随着AICG技术的成熟,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甄别这些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避免AIGC深度伪造带来的伦理风险,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AIGC时代编辑的角色转型

人工智能不仅改变了出版行业,也深刻影响了编辑的工作模式。在AIGC时代,编辑必须明确自身的职业定位,找准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以应对AIGC时代的挑战。同时,出版行业的提质增效也对编辑职业角色提出新要求,编辑须与时俱进,以先进的工作理念与思维方式开展编辑工作,更好地实现编辑角色的转型升级。

1.学术伦理的捍卫者

AIGC因其出色的内容生成能力受到各大领域的青睐,但是也引发了各界对科学研究和伦理方面的争议。一是AIGC产生的虚假信息降低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进而给科学研究带来重大危害。二是AIGC涉及内容剽窃或抄袭,破坏学术出版生态。三是涉及科技伦理和价值观渗透问题。编辑在使用AIGC等人工智能技术时,需要承担起学术伦理捍卫者的责任,严格遵守行业规范和伦理准则,保证出版物的合法性和道德性。2023年7月,由新华网联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行业机构共同研发打造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安全与模型安全检测平台(AIGC-Safe)发布,在技术上实现了用AI守护AI[8],这对识别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有极大助益。

2.人机关系的协同者

AIGC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编辑出版的生产力和效率,也会导致某些编辑的工作岗位被取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机进人退”。编辑应当转换思想观念,从替代思维转换为协同思维,认识到AIGC是助手而非对手。AIGC确实能够代替编辑完成某些机械性、重复性的基础工作,但这些工作并不能替代编辑工作。编辑要善于借助AIGC技术推动编辑出版流程的创新,增强与作者、读者的互动交流。人机协同发展是编辑未来的职业发展趋势,如何在复杂的关系网中找到人机关系的平衡点尤为关键,特别是在遇到一些涉及隐喻的内容时,AIGC等人工智能仍然不能准确地理解人类想表达的情感。因此,编辑要树立正确的人机协同理念,快速调整人机关系,在利用新技术扩大知识储备的同时培养共情能力,不断提升感知能力和情感能力,以适应新的工作场景,实现AIGC利用的最优化。

3.智能出版的探索者

当下,以AIGC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具有划时代的深度学习能力,将给出版业带来重大变革。当AIGC技术运用到编辑出版过程中,它将对编辑出版流程进行重塑和升级。譬如,AIGC凭借强大的思考感知能力和内容生产能力,能够高效剔除与期刊发文范围、选题方向不一致的文稿,查找出错误内容和重复文字等。智能出版已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编辑也不应该局限于成为智能技术的应用者,还要成為智能出版的探索者。“AIGC+出版”具有无限可能与发展空间,编辑只有掌握智能技术,才能有效应对编辑出版过程中的内容生成和数据冗余问题。同时,编辑要特别强调模型素养,这是因为AIGC大模型在未来的技术发展过程中将会出现更为复杂的模型结构和巨大的参数规模,算法模型性能的不断提升要求使用者具备相应的能力,编辑只有具备驾驭人工智能的能力,才能在有效利用AIGC的同时规避某些风险。

4.生成式内容的规范者

只要给出特定的生成条件,AIGC输出的内容将接近“真实”,一旦用户在特定情景对人工智能进行恶意习得,将引发各种灾难性风险。因此,在AIGC时代,编辑扮演着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规范者的角色。在面对AIGC技术时,编辑不仅需要充当内容准确性的守门人,还要扮演意识形态的把关人。编辑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研究内容进行数据验证,以确保研究内容的真实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以及语言格式的规范性和参考文献的准确性。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制作隐形标记,识别出哪些图文是人工智能生成的,哪些是真实的,帮助编辑更好地鉴别和筛选具有误导性的内容信息,确保研究成果的可靠性。编辑还要注意审查内容的合法性,强化网络法治观念,维护网络生态环境。

5.生成式写作的引导者

AIGC在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的加持下发展出类人的内容创造能力,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项能力将不断提升。在日常的编辑工作过程中,AIGC依靠深度学习模型,学习和模仿人类思考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虽然AIGC会根据上下文语境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人类的意图,但仍不可避免地产生很多误解。因此,在人机博弈的互动过程中,编辑应该掌握主动权,成为AIGC的引导者。在使用生成式写作工具时,编辑应该不断地将自己的观点转换为生成式写作工具的价值框架和运行规则,坚守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消除AIGC所带数据可能包含的历史虚伪主义、文化霸权、歧视和偏见,确保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价值正确,发挥编辑的价值引导职能。

AIGC使编辑从原来枯燥、重复、机械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为其职业转向和创新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与此同时,AIGC对编辑的职业身份和角色定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编辑应顺应人工智能背景下出版业发展的新要求,回归理性与人工智能运用的本源,进一步提高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AIGC时代编辑的角色转型。

|参考文献|

[1]周荣庭,周慎. AIGC+Web 3.0:面向未来的出版多模态融合[J]. 中国出版,2023(10):3-9.

[2]方卿,丁靖佳.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三个出版学议题[J]. 出版科学,2023(2):5-10.

[3]沈锡宾,王立磊,刘红霞.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时代学术期刊出版的机遇与挑战[J]. 数字出版研究,2023(2):27-33.

[4]徐敬宏,张如坤. ChatGPT在编辑出版行业的应用:机遇、挑战与对策[J]. 中国编辑,2023(5):116-122.

[5]戴文葆. 编辑与编辑学: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卷》而作[J]. 编辑之友,1991(1):3-10.

[6]吴佳珅,吴飞. 重塑主体:新闻评论员职业转型进路研究[J]. 新闻爱好者,2023(7):16-19.

[7]胡小英. 智能出版视角下图书编辑的角色转变与能力培养[J]. 出版广角,2022(14):62-65.

[8]杨立英,任艳青. 人工智能技术对科研诚信建设提出新挑战[N]. 深圳特区报,2023-07-25.

猜你喜欢

选题人工智能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2019:人工智能
职业写作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