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古籍出版的守正与创新
2023-10-20奚彤云
【摘要】上海古籍出版社秉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意识,做好以国家五年出版规划、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中长期规划、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和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资助项目为重心的重点图书出版工作,通过古籍出版与整理研究双轮驱动,不断开拓新的前沿出版项目,对古籍普及与数字化进行新探索,处理好传承与传播、提高与普及等关系,为古籍普及和知识服务尽其应有的社会责任。
【关 键 词】古籍出版;整理研究;古籍普及;数字化
【作者单位】奚彤云,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7.9【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3.15.003
2013年8月,“首届向全国推荐优秀古籍整理图书”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联合发布,百余位专家学者参与评审论证,从1949—2010年间出版的2.5万种古籍整理图书中精选了91种。这一活动总结和回顾了我国60多年来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旨在以推荐标志性成果为契机,推动古籍出版事业进一步发展。同年,全国十余家图书馆参与、历时17年编纂而成,续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联合出版的《中国古籍总目》推出最后《索引》部分,全书出版告竣。此目录是迄今为止对存世中国汉文古籍进行最大规模调查与著录的成果,为之后古籍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便的门径[1]。新时代的古籍整理出版正是在摸清大致家底、汲取既往经验的基础上,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文化战略相融合,继往开来,赓续前行的。
上海古籍出版社(以下简称“上古社”)创始于1956年,作为一家与新中国古籍出版事业同步成长的出版机构,始终坚持古籍出版的专业方向。经过20世纪90年代古籍图书市场低迷期后,在世纪之交,上古社顺应出版体制与政策变革,服务学术发展,在保持传统特色出版的同时布局新的出版方向,逐渐走上了稳健的发展之路。近十年来,上古社秉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意识,做好以国家五年出版规划、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中长期规划、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和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资助项目为重心的重点图书出版工作,守正创新,不断开拓新的前沿出版项目,处理好传承与传播、提高与普及等关系,为古籍普及和知识服务尽其应有的社会责任。
一、守正精进:古籍出版与整理研究双轮驱动
古籍出版,尤其是深度或集成性整理出版,离不开古籍整理研究的高质量发展。随着资料检索、材料获取、资金保障等学术条件的持续改善,21世纪以来的古籍整理研究进展显著,近十年来涌现了一批充分吸收前沿信息、反映学者长期研究成果的精品力作,如点校修订本“二十四史”,已出的有《史记》、《梁书》、新旧《五代史》等。学界精耕细作提供的高质量成果,使上古社受益良多。
上古社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就是一套经今人整理的规模大而成系统的古代文学典籍集成。丛书规划、定名于1978年,时值恢复建制的上古社成立伊始。丛书有选择地出版了我国自先秦以来较有代表性的诗文别集、少数著名总集及影响较大的戏曲、小说等,因其选目精要、整理厚重获得了学界和读者的好评。在2013年公布的“首届向全国推荐优秀古籍整理图书”目录中,该丛书75种子目榜上有名,是入选品种最多的一套丛书。因整理者多为一时之选,其以“入山采铜”的功力完成的撰著,具有深厚的学术内涵,故成为文学古籍整理的典范之作。
该丛书项目启动以来的40多年间,上古社除邀请一流专家作校笺注释外,还形成了先期介入的工作方式,即请作者提供部分样稿,出版社审读后就体例要求提出修改意见,最大限度避免了成稿后的大规模返工,这对汇注、集解类征引博赡的著述来说尤为重要。来稿后出版社根据编辑所长予以分配,使编辑审稿时可与作者进行深入交流,在资料的正确性、体例的统一性上不断打磨,这种工作方法对丛书的高品质出版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该丛书基本上以每年出版2—5种的速度不断推出新品种,至2009年8月已出齐100种。
近十年来,国家对古籍整理出版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出版社在选稿、审稿、排版、印制诸环节的安心投入提供了切实保障,至2023年8月,《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已出版152种。新品中既有首次标校的传世重要旧注,如曾祥波《新订杜工部草堂诗笺斠证》(2021)、聂巧平《新刊校定集注杜诗》(2022),校勘工作细致详备,两书的出版为学界提供了信实可靠的杜诗宋注善本;也有学者积数十年之力推陈出新的精校精注,如谢思炜《杜甫集校注》(2015)、杨明《陆机集校笺》(2016)、周裕锴《石门文字禅校注》(2021)等。《杜甫集校注》对诸家之说加以辨析,撷取其精华,疏解其疑难,在文献利用、编年考证、专门知识的援引方面充分吸收了唐研究各方面的进益,展现了当代学术达到的新高度。《陆机集校笺》释义务求精当,对辞赋、骈文中的语典和涉及史地、职官、礼仪、制度等难解之处善于找到确凿书证加以注释,又因陆机文章至唐代散佚已多,存世的陆集多为宋人从总集、类书中辑录编纂而成,故为体现陆机作品较早的文本状态,該书文本溯其源流,分别以作品所从出的总集、类书善本为底本,每篇校本也以宋以前文献为主,这种严谨繁难的工作方式给六朝别集整理提供了新的启示。北宋著名诗僧惠洪的别集《石门文字禅》对东亚禅林影响深远,历代唯一注本出自18世纪初日本曹洞宗僧人廓门之手。廓门注虽具草创之功,但却难免疏漏和误读。《石门文字禅校注》不仅运用四校法破解了讹字阙文造成的诸多难题,还对古典今事尤其是禅宗故实解疑释惑,且能从诗学文法角度点出意蕴文心,堪称集义理、考据、文法于一体。以上诸书都是对作家作品校为深入可靠的整理本。
北宋以来传承已久的金石学研究,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极大的发展,尤其是近50年以来,随着石刻墓志的大量出土及史学观念的更新,墓志材料的运用已成为中古文史研究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为适应学界的广泛需求,新出墓志整理从零散公布、按出土地域或馆藏汇总转向集成汇编,这需要依靠专家学者的长期积累才能完成[2]。上古社于1992年、2001年先后出版的周绍良、赵超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便是两部重要的集成汇编之作。两书依据拓本作录文与编校,辑录1996年前公布的《全唐文》未收新出墓志5100余件,没有采用现成的出土地域、藏馆分类,而是以墓志落葬日期为序严格排列,以年号为界编码以便检索,且每篇录文后均注明该墓志的材料来源。出版后,这批墓志真正得到了学界的普遍使用,促进了唐代文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2022年,上古社又推出编撰体例与《唐代墓志汇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一脉相承且略有优化的《五代十国墓志汇编》。该书首次汇总辑录历代出土的五代十国墓志420余件,部分资料系首次刊布或整理,为学界提供了资料完备、录文严谨的可信版本。在该书选题阶段,上古社因看到学界有可观力量愿意投入碑传墓志的整理与研究,便决定开启点校本“历代碑志汇编”丛书工作,目前已出版《五代十国墓志汇编》(仇鹿鸣、夏婧辑校)、《名臣碑传琬琰集校证》([宋]杜大珪编,顾宏义、苏贤校证)、《隋唐僧尼碑志塔铭集录》(介永强编)3种。该丛书后续还会推出唐代碑志结集、宋代碑志专门化汇编等方面的新品种,《唐代墓志汇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修订改版也会纳入其中。“历代碑志汇编”丛书将密切关注石刻墓志研究的新进展,不断为研究者提供严謹可靠的碑志整理本,旨在形成碑志资料系统集成性的汇编,为相关学术研究的创新性发展助力。
二、笃行致远:拓展新门类,展现新气象
聚焦新材料,拓展出版新门类,为全方位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博大精深的特点而尽心尽力,是古籍出版人的使命和担当。上古社坚守初心使命,持续在敦煌文献出版和甲骨、金文、简牍文献出版等方面推进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敦煌文献出版
敦煌遗书是20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之一,由于历史原因,流失海外的藏经洞文物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最主要的藏地是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和俄罗斯圣彼得堡。20世纪80年代,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一手资料的匮乏成为限制敦煌学全面发展的瓶颈。上古社的前辈们为解学界燃眉之急,以极大的魄力和毅力,从1989年开始启动抢救性出版敦煌西域文献的项目。
鉴于当时俄藏部分最难获知,法藏也未大规模公布,上古社迎难而上,先致力与俄法的收藏机构谋求合作,从接触、谈判、达成意向到入驻拍摄,上古社共派出赴俄法工作小组10余批。自1992年《俄藏敦煌文献》第1册出版,到2013年,汉文部分的《俄藏敦煌文献》(全17册)、《法藏敦煌西域文献》(全34册)已全部出齐,此外还有英国国家图书馆和国内各馆所藏敦煌、新疆、黑水城等地文献、艺术品图录,共出版120余册。其间,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的牵线与指导下,上古社2004年开始与西北民族大学、西北第二民族学院(今北方民族大学)合作出版流失海外的敦煌、西域民族古文献,先后启动了《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献》等中长期项目[3]。
2013年后,上古社继续加强与全国各族专家的广泛合作,持之以恒推进已有项目。颇受鼓舞的是,国家对相关项目的支持力度也日益加大。《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献》两个项目因列入“2011—2020年国家古籍出版规划”,部分获得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基金资助。2017—2022年,上古社与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等合作出版的《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全31册),收录了甘肃省13家单位散藏的77个编号的藏文文献,图版数量达到3万余幅。这是第一个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大型敦煌藏文文献项目,也是第一部全彩印制的敦煌古藏文文献汇编。至2022年,上古社的敦煌西域文献图书已形成汉文文献与藏文、西夏文、回鹘文等民族文献和艺术品图录三大系列,达200余册,大量珍贵材料得以出版形式化身百千,沾溉学林。
2022年,作为新时代开展的“敦煌文献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工程”重点项目,由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主持,中国学术、文化、出版各界共同推进实施的《敦煌文献全集》开始全面启动。上古社邀请专家重新整理的高清彩色版《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也被列入《敦煌文献全集》出版计划。这部文献汇编预计有160册,将分批推出,其接近原大的全彩图片不仅清晰呈现了原本校正使用的朱点、朱笔文字和官文书的朱印,还逼真反映了敦煌写本的物理形态,便于写本学、书籍史的研究[4]。上古社以参与《敦煌文献全集》出版为契机重建敦煌项目组,为提升扩充敦煌西域文献书系而再接再厉。
通过敦煌西域文献出版,上古社与相关单位形成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近十年来,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展,以2018年3卷2000余万字的《格萨尔文库》出版为标志,上古社在少数民族文献出版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格萨尔文库》由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院数代学者接力编纂而成,是集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等多民族、多语种、多版本《格萨尔》于一体并加以汉译的大型文库,其中无本民族文字的土族《格萨尔》是第一部通过国际音标记音对译、忠实记录《格萨尔》说唱原文的版本。《格萨尔文库》的出版具有填补空白和正本清源的作用,对促进多民族、全方位的格萨尔学研究具有基础性、建设性的意义[5]。通过《格萨尔文库》的编辑出版,上古社的编辑团队得到了新的历练,为相关选题的深入开发奠定了基础。
2.甲骨、金文、简牍文献出版
21世纪伊始,上古社开始涉足甲骨、金文、简牍文献的规模性出版。2001—2012年陆续出版了《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1—9册,逐册公布了《孔子诗论》《性情论》《缁衣》《容成氏》《周易》《孔子见季桓子》《武王践阼》等近60种遗文或存世文献的不同版本,吸引了各界学人的关注。2004年初,《学术月刊》第1期公布了“2003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结果,“新发现简牍文献的解读与研究”成功入选。其评语提及:“随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二)(三)分别于2001、2002、2003年出版,关于新发现简牍的解读与研究,再度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可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的出版为古文字学及先秦研究注入了勃勃生机[6]。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制作中,上古社对图版设计作了新的尝试:将图版在大八开的版面中放到最大尺寸并进行全彩印刷,同时放置每篇简的全景图、黑白原大图。全彩放大图版利于简牍形制、文字的清晰呈现,虽非常规,但却被古文字学界欣然接受,并逐渐成为简牍出版的通例。
2009年和2010年,北京大学连续接受捐赠,从海外抢救回一批汉简和一批秦简,并成立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负责整理这批简牍。上古社积极与研究所联系,并达成合作出版意向。为及早向学界公布这批珍贵的文献,上古社按整理一批出版一批的方式,于2012—2015年陆续出版了《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壹至伍卷。这一项目较早地将红外摄影技术运用于简牍文献出版,不仅有彩色图版,对于部分字迹模糊的竹简还附有红外图版,更便于读者将释文和竹简对照阅读。每篇文献除彩色图版、红外图版、释文注释外,还公布了简背划痕示意图、有关简牍出土的原始状态和位置关系等详细数据。这批西汉竹书基本涵盖《汉书·艺文志》古书分类法的六大门类,其中多种文献被批准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已出版的部分包括迄今最为完整的出土《老子》古本、讲述秦末史事的古佚书《赵正书》、俗赋《妄稽》等[7]。另有数术类、医方类两卷,预计明后年出版。2023年推出的《北京大学藏秦简牍(全五册)》除与西汉竹书保持同样严格的整理标准外,第五册创新性地以专册收录室内清理发掘报告,进一步展示了原始状态的图片和相关示意图。在近十年的简牍文献出版中,上古社注重加强与国内顶尖整理团队的合作,通过提前介入图片拍摄和体例制定,保持与整理团队的互动切磋,及时运用新技术等,不断贡献自身的经验智慧。
在甲骨文文献方面,上古社较早出版的有《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2008)、《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甲骨集》(2011)等,2013年以来品种日繁,有《俄罗斯国立爱米塔什博物馆藏殷墟甲骨》(2013)、《旅顺博物馆藏甲骨集》(2014)、《重庆三峡博物馆藏甲骨集》(2016)、《复旦大学藏甲骨集》(2019)、《吉林大学藏甲骨集》(2021),以及2018年起陆续推出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藏甲骨墨拓珍本丛编”等。
在金石文献方面,上古社继2012年出版《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后,分别于2016年、2020年完成其续编、三编,2017年完成《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商周青铜器》的出版。2020年11月,中宣部、教育部、国家语委、文旅部等八部门联合启动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全面开展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等古文字研究。上古社依托该工程整合全国优势力量搭建的协同攻关平台,与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和文博单位深入开展合作。为推进各类出土文献整理研究成果的出版,上古社不断加大投入,储备了相当的选题,并入选“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为工程成果的转化推广提供了有效而专业的出版助力。
三、探索创新:古籍普及与数字化
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指出应“持续推进古籍进校园工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提高古籍普及出版质量,做好经典古籍精选精注精译精评。积极倡导古籍阅读。”[8]
上古社一直重视面向学校教育的经典推广工作,长期致力于高质量、系列化的古籍普及类读物的编辑出版。2021年3月,上古社有26种32个版本图书入选“首批向全国推荐经典古籍及其整理版本”,涉及“中国古代名著全本译注丛书”“中国古代文史经典读本”“国学典藏”“中国古典文学名家选集”“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丛书”等多套自行策划的古籍普及类丛书。其中,“中国古代名著全本译注丛书”“国学典藏”入选“2021—2035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至2023年8月,“中国古代名著全本译注丛书”已出版65种,“国学典藏”已出版80种。
“国学典藏”是上古社近十年来推出的一套涵盖经史子集的系列丛书,精选古书古注加以精校、标点、导读,同时采用横排简体形式,方便现代读者领略古书的原汁原味。“中国古代名著全本译注丛书”是以整合上古社几十年积累的相关资源为基础,加以扩充的古籍全本精注精译系列,整合在其中的“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十三经译注”等专题丛书,本身也是经数十年积累逐步完成的。由此体现了上古社对待今译丛书认真谨慎的态度:希望能为每种经典找到专业合适的译者,给每位译者留足精心打磨的时间,避免仓促而就。后续立项的新品都以此为参照,遵循质量优先原则,如“长辔远驭,从容按节”般有序推进。
为满足新时代读者的需求,上古社不断推出新的经典普及图书。如以马一浮拟刻书目为基础扩充而成的“新编儒林典要”,已出版《太极图说、通书述解》《近思录集解》等数种,每种除精校、标点外,还加长篇导读,为有兴趣深入了解儒学身心实践工夫者提供合适读本。上古社不仅坚持由专家做经典普及读物的传统,积极向读者提供能体现最新研究成果、对经典有准确阐释的精品化普及读物,还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发展相结合,努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向新时代的读者全面展示。
如果说普及读物是让古籍焕发时代活力的必要形式,那么古籍数字化则是以现代激活传统的重要手段。上古社于2015年建立了数字编辑室,开始在电子书、有声书、专题数据库等开发方面积极尝试。2020 年,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统一规划下,上古社经具体论证,通过了“汇典·古籍数字服务平台”建设方案。2021年,在扩充数字化工作团队后,“汇典·古籍数字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在聚合优质古籍出版资源的基础上,利用光学文字识别(OCR)、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建设可供阅读、检索、征引的专业古籍数字服务平台。2022年底,上古社古籍数字服务平台建设初步成形,平台中的“典籍整理文献数据库”第一期完成开发;2023年8月,平台以“尚古汇典·古籍数字服务平台”的定名在世纪出版园正式发布。目前,“典籍整理文献数据库”已上线两期资源,收录了上古社出版的整理本古籍1677种,达5亿字,明年将继续建设第三、四期,预计达10亿字。
未来,上古社将与集团内外的出版社、高校、图书馆寻求合作,为平台的高质量、规模化建设引进更多古籍整理文献,积极探索打造将数字技术在古籍行業付诸更多应用的知识服务平台,通过古籍数字服务平台建设与传统古籍出版的融合发展,为古籍整理利用的转型升级作出应有贡献。
四、结语
继2022年4月两办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之后,同年10月,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根据意见精神印发《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要求古籍工作当“为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新时代古籍工作被赋予了新的文化使命,预示着古籍出版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作了重点阐释,强调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9]。古籍出版单位应站在新的起点,将务实精神与创新思维相结合,以更宏观的视野与古籍存藏保护、整理研究机构形成合力,认真做好古籍出版工作,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源源不断的助力。
|参考文献|
[1]吴格. 《中国古籍总目》编纂述略[J]. 中国索引,2010(2):32-36.
[2]刘琴丽. 近七十年来中古墓志的整理与研究[M]//理论与史学:第2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3]府宪展. “探险”俄罗斯:敦煌吐鲁番海外流失文物文献的出版[M]//春华秋实六十载:上海古籍出版社同仁回忆录.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4]荣新江.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前言[M]//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第一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
[5]宁梅(伦珠旺姆). 《格萨尔文库》总前言[M]//格萨尔文库.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6]本刊与《文汇读书周报》联合评出2003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J]. 学术月刊,2004(1):5-8.
[7]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前言[M]//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壹).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8]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EB/OL].(2022-04-11)[2023-07-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9810077048785438&wfr=spider&for=pc.
[9]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現代文明[N].人民日报,2023-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