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海:荒漠变绿洲

2023-10-20张永亮周俊文

国土绿化 2023年9期
关键词:乌海市乌海防沙

张永亮 周俊文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乌海市,是一座被乌兰布和、库布其两大沙漠和毛乌素沙地重重包围的新兴工业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这里极端干旱、风大沙多、蒸发强烈的典型荒漠气候。年均降水量不足150 毫米, 最少年份仅有42 毫米,平均蒸发量却高达3289毫米,是降水量的21倍。年平均风速每秒2.9 米,瞬间最大风速每秒33 米。

历史上的乌海,赤地千里、流沙滚滚、人迹罕至,被称为“死亡之海”。50 年前的乌海,依然是满目黄沙、寸草难觅、遍地荒凉,是一片沙漠之海。

改革开放以来,乌海市历届市委、市政府全面开展防沙治沙,带领全市人民攻坚克难、顽强拼搏,与风沙灾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实践中取得了令人震撼的显著成就。截至2022 年底,全市累计完成封山育林、治理沙化土地55.6万亩,人工造林22.51万亩。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由2004 年全国第二次荒漠化、沙化监测时的1037 平方公里和368 平方公里,减少到2019 年全国第六次荒漠化、沙化监测时的803 平方公里和231 平方公里。

今天的乌海,展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座镶嵌在荒漠中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绿洲。2022 年,乌海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5天,优良率高达83.6%;黄河乌海段连续5年保持Ⅱ类水质,乌海市跻身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市有林地面积23.5万亩,比建市初期的0.99 万亩,增加近24 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8.4 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乌海市先后获得“内蒙古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内蒙古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现在,乌海被人们誉为绿色之海、希望之海,创造了在极端干旱荒漠区防沙治沙和国土绿化发展的奇迹。

奇迹来自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乌海1976年建市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将防沙治沙、造林绿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乌海市于2002年正式确立“生态立市”发展战略,2006 年制定了“在荒漠中建设生态绿洲型工业城市”的奋斗目标,2007 年开始创建以“两环、三带、四山、多点、大园林”为总体布局的国家园林城市,2009 年又作出同时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决定,2010 年成功晋级“自治区园林城市”,2013 年、2015 年,连续两次跨入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行列。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更是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巩固已有建设成果,着力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作为新时期防沙治沙的主攻方向。

乌海市政府一把手担任绿化委员会主任,统一调度全市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研究解决防沙治沙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坐镇指挥、现场督导重点区域的绿化骨干工程。将造林绿化、林地管护列入各级领导班子和相关责任人的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实施严格的考核奖惩。各级人大、政协将防沙治沙纳入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的范围,定期组织巡视考察,适时提出监督改进意见。从2021 年开始,乌海市、区、乡镇街道和行政村四级林长制组织领导体系和林长会议、信息公开、部门协作、林长巡查制度以及“林长+河长+检察长”协同工作机制相继建立健全,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实施,推动了防沙治沙的快速高效发展。

乌海城郊沙区披上绿装 石历增 摄

奇迹来自精准的建设举措

面对在干旱荒漠区不适宜大面积开展林业生态建设的难题,乌海市的决策者毅然选择了挑战禁区,开始了以造林绿化、增加林草植被为先导的荒漠化治理。乌海市先后启动了原国家计委牵头组织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原国家林业局启动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实施了海北生态区、白独贵湾、乌达区北部、西部地区沙化治理和覆盖全市范围的城乡道路、街镇村屯、城区周边绿化,葡萄主题公园、滨河景观带、矿区植被恢复,以及通过拆违透绿、见缝插绿、裸土覆绿,打造微型公园等一大批地方林业生态工程。仅“十二五”“十三五”10 年,全市就完成人工造林21.87 万亩,增加城市公共绿地378 万平方米。乌海市还以建设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为抓手,对黄河乌海段近1000 公顷湿地进行了综合治理。

奇迹来自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在乌海市,每个部门、每所学校、每个社会主体、每位公民都是防沙治沙、造林绿化的参与者,全社会办林业已经成为乌海林业生态建设的常态。

义务植树蔚然成风。从书记、市长到工人、农民、大中小学学生,人们通过各种形式争相履行各自的绿化义务。“结婚纪念树”“生日纪念树”“金榜题名树”“韬奋林”“警民生态林”遍布全市的高山原野和河湖两岸。据统计,建市以来,全市累计参加义务植树达200 多万人次,植树1000 余万株,尽责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部门、企业造林热情高涨。城建、交通、水务、农牧等部门全面负责城市园林、绿色通道、渠系库区绿化和小流域治理。共青团、妇联、驻市部队纷纷承包荒沙、荒地开展造林绿化。2015 年,市团委主动请缨建造的海勃湾区“东山青少年生态园”,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当年动工、当年见效,使沉睡千年的荒山秃岭变成树木葱茏、鸟语花香、景色宜人的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和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企业造林也是乌海防沙治沙的一大亮点。海电生态园、宜化、海美斯等一批花园式厂区先后建成。乌达矿务局银星公司在黑沙漫天的黑风口,栽植梭梭1 万亩,并全部嫁接了肉苁蓉,不仅有效改变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还为公司增加收入开辟了一条全新途径。

奇迹来自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在总体布局上,乌海市坚持“建设保护并举、以保护为主”。一是对原生自然植被进行大面积封禁保护。在全市范围实施严格禁牧措施的同时,依托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对40 万亩盖度达到25%的植物群落实施了围栏封育;建立了以保护四合木等珍稀濒危植物为目标的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乌海辖区),采取严厉措施将31 家矿山企业全部清出保护区。二是按照“谁所有、谁管护”的原则,用法规的形式建立了绿化管理长效机制,制定了严格的林地、绿地 “绿线”管理制度。为确保管护到位,市区两级政府将管护费用全部列入财政预算。三是全力开展林业“三防”。有害生物防治坚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理,十三五以来累计防治面积52 万亩。严格落实森林草原防灭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护林员的监测效能和地面巡查作用,有效防止了火灾事故的发生。四是切实加大依法治林力度,全面实施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从严控制林地征占用。积极组织开展“打击破坏森林和草原资源违法犯罪”“自然保护地工矿企业清理整顿”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乱采滥挖、乱砍滥伐等违法犯罪行为,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沙区植树造林

在治理模式上,创立了独特的“灌木当家、乔木靠边”的绿化模式。集中全力发展适合在乌海生长的抗旱沙生灌木,在乌海现有的23.5 万亩有林地中,灌木达到17.52 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74.55%。将需水量较大的乔木栽植在有一定供水条件的城边、镇边、村边、宅边、路边、河边和田边。

在科技支撑上,一是与清华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分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了各种沙生树种的引进驯化,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四合木、蒙古扁桃等珍稀濒危植物硬枝扦插繁育,利用粉煤灰固沙培养基技术进行矿区植被恢复治理等科学实验。其中,四合木硬枝扦插繁育技术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和农牧业丰收三等奖。二是着力推广使用生态带、植生毯、蒙草生态等沙区造林技术,开展厂矿园区绿化建设。三是全面使用造林绿化节水灌溉技术,收到了既确保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又节约50%以上水资源的双重效果。

奇迹来自不断优化的政策措施

对以国土绿化为主的生态林业,坚持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原则。一是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资力度。近十年来,全市用于造林绿化的财政资金达38.8亿元;二是整合环保、煤炭、水务、农牧等部门的各类资金,集中用于造林绿化;三是将规模化林业企业和专业户绿化造林,纳入国家和地方林业重点工程给予资金扶持;四是对各类社会主体参与防沙治沙,通过发放小额和林权抵押贷款,实施信贷和贷款贴息支持。

对以发展林业产业为主的民生林业,着力支持发展以葡萄生产加工、沙漠资源开发为主的林果业和特色旅游业。从2002 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先后四次出台支持葡萄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连续13 年对葡萄育苗种植、保鲜储藏、生产加工、新产品研发等给予资金补贴,促进了葡萄产业的快速高质量发展。全市葡萄种植面积发展到2.25 万亩,葡萄年均产量达到867 万公斤、年均产值10698 万元,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葡萄加工、贮藏、流通企业和合作社40 多家,葡萄酒年生产加工能力1.43 余吨,整条葡萄产业链年产值超过3 亿元,位居内蒙古同行业之首。依托葡萄基地和丰富的沙漠资源,建成融葡萄采摘、葡萄酒文化、旅游观光、民宿餐饮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园30 多个,其中4 个成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和国家3A 级、4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20 多万人次,营业收入近2 亿元。

猜你喜欢

乌海市乌海防沙
乌海恋曲
乌海市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乌海市2020年6月18—19日臭氧污染过程分析
包银高速铁路引入乌海地区方案研究
防沙治沙 筑起富民惠民的绿色长城
防沙治沙模式的思考
内蒙古乌海市通联站站长——靳刚
提高认识 总结经验 强化责任 全面推动我省防沙治沙工作进程
浅谈松原市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
内蒙古乌海市水权转让项目节水工程建设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