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美九江入画来

2023-10-20徐红波

国土绿化 2023年9期
关键词:林长制九江市九江

徐红波

绿色是自然的底色,也是一座城市生机与活力的象征。

大自然对九江格外垂青与厚爱,它赐予名山、名江、名湖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相伴共生。勤劳的九江人也没有辜负这份天赐禀赋,用心守护和躬耕着这片绿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九江市林业持续健康发展,林业资源持续壮大,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十年间,九江市林业工作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战略,重点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国有林场改革、林业产业发展和森林资源保护、全面推进林长制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谱写出一首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九江诗篇”。九江市林地总面积112.34 万公顷,森林总面积102.34 万公顷,林木蓄积量7160.7 万立方米,乔木林蓄积量7069.9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23%。九江市湿地总面积30.5 万公顷,有各类涉林自然保护地75 处。市域所有县(市、区)均已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九江市武宁县已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九江武宁起步,“林长制”工作从九江武宁发源。这里是“候鸟王国”,每年近70 万只候鸟来此越冬。这里有“白鹤王国”——鄱阳湖,有“中国小天鹅之乡”——都昌县,有全国首个“中国候鸟小镇”——永修县吴城镇;这里有完备的森林城市群;这里有长江“最美岸线”。

增绿打造绿色名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九江市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全市完成人工造林173.44 万亩,封山育林98.55 万亩,退化林修复140.21 万亩。全市参加义务植树人数2147.9万人次,植树7662万株、面积127.7 万亩,尽责率超过83.4%。

武宁县阳光照耀29° 度假区

10 年来,九江市大力实施“OTO”型生态廊道工程,全力推进全域森林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持续推进沿江、沿湖、沿河、沿路可视范围内的宜林荒山荒地荒滩和受损山体等空间扩绿提质。江西省152 公里长江岸线全部在九江境内,全市按照“堤外生态修复,堤内园林式美化,选择合适树种,因地制宜建设滨江生态岸线”的总体要求,倾力打造“山美、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的长江最美岸线。目前,长江岸线共拆除沿江非法码头74座、泊位87 个,腾出岸线7529 米,治理废弃矿山1.1 万多亩,建成18 个绿色矿山,矿区绿化覆盖率和矿区边坡治理率达到100%。沿江堤栽种绿植700多万株,铺植草皮33 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小景点、小游园60 个,对沿岸进行绿化美化。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16 年9 月,九江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绿色名片。良好的生态环境,多样的森林风景,吸引了鄱阳湖国际观鸟周、江西森林旅游节、中国森林歌会等系列绿色活动在九江举办。

从城市到乡村,从平原到山野,整个赣北大地,到处生机勃勃、绿意浓浓。

护绿守卫绿色家园

依法治绿,体现着九江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懈追求。

九江市积极探索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系统依法治绿,开全省林业系统改革之先河。全市突出名山、名江、名湖等重点区域护绿工作,织密全域防护网,抓好松材线虫病防控、森林防火和湿地候鸟保护,做好火口留树、虫口留树、网口留鸟工作。10年来,全市火灾发生率、受害率、控制率逐年下降,查处率逐年上升,庐山周边无大的森林火灾,全市森林防火态势总体平稳。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实现突破。10 年来,九江市全面完成江西省下达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四率”目标;连续三年在庐山区域开展飞机喷洒噻虫啉防治松褐天牛工作,防治面积达22.59 万亩,实现了全省航空防治的一大突破;在庐山市推出绩效承包松材线虫病防治新模式,并在全省各地全面推广。林区治安整治工作深入开展,九江市林业、森林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每年适时开展专项严打整治行动,有力地保障了全市林区和鄱阳湖湿地及候鸟的安全稳定。全市建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9处,其中国家级监测站1 处、省级监测站8 处,对全市范围内陆生野生动物实施动态监测。

九江人对绿色家园的爱,已融入血液和骨髓。世界优秀林农奖获得者徐京发、斯巴鲁生态保护奖先进个人李春如、马什国际植物保护奖获得者郑乃员、全球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获得者叶久怡等,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绿色GDP,奏响时代的强音;清风唱和,绿染浔城。

活绿推进绿色发展

既要生态也要发展,要发展就必须深化改革。

九江市通过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百姓的经济收入增加,社会更稳定,生态更优美,真正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全市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目前已有11 个县(市、区)88 个乡(镇、场)429 个行政村建立集体林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打通了服务林农“最后一公里”。

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以来,九江市通过实施林业生态“增绿”“护绿”“用绿”工程,推深做实林长制,实现“林长治”。全市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组织体系,设立各级林长4143 名,全面落实各级党政领导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责任制,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武宁县在全国率先实施林长制,探索了一条从“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到“山更青、权更活、民更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路子。2021 年,九江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九江市林长制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为江西省乃至全国落实林长责任提供了“九江标杆”。

庐山如琴湖公园美景

绿色生态是九江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如今,九江市正全力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扎实推进林长制升级版,建设成大树成荫、小树成林、鸟语花香、景色宜人的国家级现代森林城市,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生态资源的红利惠及群众,用绿色诠释“宜居、宜业、宜游”的九江。

用绿共享绿色福祉

九江市着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统筹谋划绿、美、富同步,林、景、人共生的发展格局。

九江市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油茶、花卉苗木、森林药材等产业,提升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市油茶林总面积达94.2 万亩,年产油茶籽25847 吨;花卉苗木栽植面积9.47万亩,年产苗木2.12 亿株;中药材种植面积31.6 万亩。据统计,2022年,九江市林业总产值达564亿元。

全市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促农增收。每年数十万只珍稀候鸟飞抵鄱阳湖越冬,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九江沿湖各地经济发展和生态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2021 年12 月,第二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周”活动的主会场设在“中国候鸟小镇”九江市永修县吴城镇,候鸟小镇的服务业也因此悄然兴起。70 余家餐饮、住宿企业,为当地群众提供了750多个工作岗位,让老百姓在家门口靠“好生态”吃上了“旅游饭”。

武宁县罗坪镇长水村被称为“中国林改第一村”。这里群山环抱,峰峦秀美,空气清新,红豆杉群苍翠挺拔。2004 年,长水村开始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2.4 万亩山林全部承包到户,426 户村民拿到了林权证,为全国林改创造了经验。2017 年4 月,长水村推行林长制,构建县、乡、村三级林长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机制。乡村旅游产业、林下经济产业、民宿产业发展壮大,长水4A 级旅游景区年旅游人数超过50 万人次,旅游收入近亿元。2022 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 万元。如今,长水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变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走出了一条从卖木材到卖生态、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的绿色富民之路。

2018年5月9日,九江森林博物馆免费开放,丰富的森林科普教育资源和优质的科普服务水平,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博物馆每年接待游客50 万人次,被授予“中国自然教育基地(学校)”,九江森林博物馆亲近森林科普活动获评“第八届梁希科普奖”等。

一座座青山,就是一座座绿色银行,就是九江人民享用不尽的幸福家园。

猜你喜欢

林长制九江市九江
悠悠的九江
山西省印发《山西省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和五项配套制度
甘肃省举行全面推行林长制情况新闻发布会
我省举办林长制改革专题培训班
九江市审计局开展“七个一”系列活动庆“七一”
我的“自画像”
长干曲四首(其二)
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在安徽揭牌
不老的情缘(合唱)
——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老年大学校歌
鹭鸟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