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魔·女人·女战士:莉莉丝形象溯源和流变
2023-10-20陈奕颖
陈奕颖
(广西大学 科研院学报编辑部,南宁 530004)
基督教源于犹太教,而作为世界上最古老宗教之一的犹太教,有着自己独立的经典和神话传说体系。《圣经》的《旧约》以“上帝创世”为开端,描述了人类的起源:上帝创造了人类男性始祖亚当,将其安置在伊甸园中,为了让亚当不孤单,上帝用亚当身上的肋骨创造了一个女人,将她领到亚当跟前。亚当说:“这是我的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1]2这个女人就是夏娃。基督教《圣经》中《旧约》的创世神话来源于犹太教典籍①可参见JAMES G F,Folklore in the Old Testament,Macmillan Publishers,1923,p26.,而在犹太教典籍中,世界上第一个女人并不是夏娃,而是莉莉丝(Lilith),其女性形象在不同时代的文艺作品中有不同特点。
一、被遮蔽的女恶魔——《圣经》和犹太教典籍中的莉莉丝
(一)《圣经》和犹太教关于莉莉丝的记载
莉莉丝最早出现在苏美尔神话中,在犹太教经文和《圣经》外典中也有关于她的记载。[2]173-182在《旧约》的《创世纪》一章上帝创造亚当之前的描述中,莉莉丝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但关于上帝造人是这样记述的:“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1]2。在这里,上帝并未用男人的一部分创造女人,而是直接“照着他的形象”同时创造了男性和女性,结合《圣经》另一章节的描述和犹太教相关典籍,推测这里说的“女性”就是被遮蔽的莉莉丝。
莉莉丝虽然在《创世纪》中被遮蔽,但在《圣经》中的另一章节仍能找到她的名字。《旧约》的《以赛亚书》第34 章第14 节是《圣经》中唯一一处提到莉莉丝的,这一章节描述了神所诅咒的以东之荒凉景象,希伯来语原文和中文译文②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段中引文的中文译文均为笔者自译。分别是:
此处לִּילִית,ל发音是L,י发音是i,ת发音是th,合起来就是Lilith,即莉莉丝。
另外,据犹太教相关典籍如《死海古卷》《便西拉智训》等记载,可以拼凑出莉莉丝的故事:莉莉丝是上帝创造的世界上第一个女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男人亚当的妻子。亚当和莉莉丝在夫妻问题上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因为亚当要求莉莉丝服从于他。莉莉丝则认为他们都是上帝用泥土造出来的,关系是平等的,她在和亚当争吵后离开了伊甸园去往红海。亚当将此事告知上帝,上帝派遣三位天使前往红海,要带回莉莉丝,而此时莉莉丝已经和被上帝赶出天堂的撒旦结合,每天生下一百个子嗣。上帝威胁莉莉丝若不回归伊甸园,就每天都将莉莉丝生下的子嗣屠杀殆尽,莉莉丝拒不听从。最后上帝决定放弃莉莉丝,抽出亚当的肋骨另造夏娃。在上帝杀害莉莉丝后代的同时,莉莉丝在夜间不断杀死亚当的后代,因此有“夜之魔女”之称。[4]65-69直到今天,以色列地区仍有为新生儿佩戴三位天使护身符的传统,这正是莉莉丝传说的证明。[5]112-130另外,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还有另一种名为“咒语碗”(incantation bowl)的护身形式:在碗内中央描绘恶魔(比如莉莉丝)的形象,周围呈螺旋状书写防护文字,从中心开始,一直写到碗的边缘,绘制在碗中心的恶魔仿佛被这一圈圈的符咒囚禁,人们将这些碗倒扣着放置在门槛下或院子里以祈求平安。[6]5-16查尔斯·理查森(Charles Richardson)的《大都会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Metropolitan)称,英语“摇篮曲”(lullaby)一词起源于Lillu abi abi,意思是:“莉莉丝离开,离开”,[7]597-598是犹太母亲在婴儿摇篮旁反复吟诵的希伯来语咒语。从这些细节中都可以看出,莉莉丝曾经作为亚当的妻子和上帝创造的第一个女人存在于典籍和传说中,且主要以一种让人避之不及的“女魔”形象出现。
(二)被遮蔽的原因
作为人类始祖亚当的第一位妻子,莉莉丝的存在为何在《圣经》被遮蔽?原因可从《旧约》的成书背景、成书过程以及文本翻译等方面分析。
成书背景方面,《旧约》作为犹太教的经典,编撰的时间跨度为公元前850 年至公元前400 年。在这约400 年里,犹太人经历了分裂、战争、巴比伦之囚等一系列的灾难,在此期间,犹太先知们不断对《旧约》进行删节和改写,注入了分国时期注重伦理道德和要求信仰纯洁的思想观念。[8]89波斯灭新巴比伦后,犹太人才得以从巴比伦之囚中挣脱,回归故土。在此过程中,《旧约》对其民族性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凝聚作用。也正是基于民族统一团结的政治愿望,犹太先知们不希望看到一个带有反叛标签的妖魔式女性始祖存在。
成书的过程方面,《旧约》成书的时期亦是犹太人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的时期。在《旧约》的成书过程中,编著者为了适应时代的变迁,对古老的神话传说进行整理与编辑,对神话传说中的母权制因素进行否定与改造:一方面,从典籍文本中尽可能地删除或遮蔽母权的成分,消解女性意识觉醒的一面,即莉莉丝传说存在的痕迹;另一方面,用父权秩序话语替代母权秩序话语,通过父权制改造,在神话中把女性贬低到助手、附庸乃至经不起诱惑的罪人的地位。如将人类的女性始祖由莉莉丝变为夏娃,从男女同时被上帝创造变为女性出自男性身体的一部分,由此形成女人从属于男人的观念:男人由神创造,而女人自男人创造。这隐喻对西方社会影响深远,甚至在字源学中就能体会:在英文中,“男人”是man,“女人”是woman,wo 作为前缀有of(从属于)、from(从……来)的意思,woman 可理解为of man 或from man,即“女人从属于男人”“女人自男人中来”。
文本翻译方面,在《圣经》希伯来语原文中确有出现的莉莉丝的名字,但在翻译的过程中因目标语言没有对应表明其内涵的名词而丢失。前文提到的《圣经》中唯一一处提到莉莉丝(לִּילִית)的是《旧约》的《以赛亚书》第34 章第14 节,在《圣经》不同的英译本中,对于לִּילִית有不同的翻译。1611 年的钦定版《圣经》(King James Version of the Bible)将其翻译为screech owl,即鸣角鸮。1901 年的美国标准版《圣经》(American Standard Bible)和1995 年的新美国标准版《圣经》(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都将其翻译为night monster,即夜间的怪物。1947 年的修订标准版《圣经》(The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将其翻译为night hag,即夜间的魔女。 1982 年新钦定版《圣经》(New King James Version of the Bible)和1996 年的当代《圣经》(The New Living Translation)将其翻译为night creature,即夜间的生物。1984 年的新世界译本《圣经》(New World Translation)将其翻译为nightjar,即夜鹰。[9]520-521只有1989 年的新修订标准本《圣经》(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将לִּילִית原版翻译出来:
Wildcats shall meet with hyenas, 虎狮必与豺狼相遇,
goat-demons shall call to each other; 野山羊必呼朋引伴;
there too Lilith shall repose, 莉莉丝必在那里栖身,
and find a place to rest.[10]58寻找安歇之所。
将相关版本和翻译按年份先后顺序排列情况如表1。
表1 各《圣经》英文版本对“莉莉丝”的翻译及对应中文
在国内流传最广泛的和合本《圣经》与此章节相对应的中文译文为:
旷野的走兽,要和豺狼相遇;
野山羊,要与伴偶对叫。
夜间的怪物,必在那里栖身,
自找安歇之处。[1]647
从以上列举中可以看出,莉莉丝在《圣经》希伯来语原文中确有出现,但无论在英文还是中文的译本中,莉莉丝(לִּילִית)大都作为与上下文相联系的所列举动物之一。这种翻译上的缺失,遮蔽了莉莉丝在《圣经》中的存在。
二、魅惑的女人——近代经典文艺作品中莉莉丝形象
尽管在《圣经》中难觅莉莉丝的痕迹,在不同国家、不同作者的近代文艺作品中却能发现她的身影。许多著名艺术家以她的名字和形象为蓝本,在自己的作品中赋予其新的身份和特质,将其从犹太传说中带到主流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中。
莉莉丝的身影在浪漫主义时期的欧美文学作品中就常常能窥见。《浮士德》(Faust)是德国作家歌德的代表作,完成于1831 年。在第一部中五朔节的场景里,莉莉丝有短暂露面,这是她在浪漫主义时期文学中的第一次亮相:
Faust: Who's that there? 浮士德:那是谁?
Mephistopheles: Take a good look.Lilith.梅菲斯特: 仔细看。她是莉莉丝.
Faust: Lilith? Who is that? 浮士德:莉莉丝?莉莉丝是谁?
Mephistopheles: Adam's wife, his first.Beware of her.梅菲斯特: 亚当的第一任妻子,你要提防她。
Her beauty's one boast is her dangerous hair.她拥有美丽而危险的头发。
When Lilith winds it tight around young men, 当莉莉丝甩动秀发缠绕住青年男子,
She doesn't soon let go of them again.[11]246她就不会让他轻易溜掉。
歌德在此处只是简单地介绍了莉莉丝的身份,她在文中并没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且仍然是一个被置放在男性目光下被审视、评价的女性,但这里已经打破了莉莉丝固有的形象,是她从“杀死儿童的邪恶女魔”形象转变的开始。文中没有提及莉莉丝的反叛和堕落,而是突出其魅惑女子的形象,单是她那“美丽而危险的头发”就能吸引青年男子的倾慕。在书中,莉莉丝是作为美丽女性而成为被注目的焦点。
莉莉丝的魅力在后世作品中得到进一步发扬。1848 年兴起的拉斐尔前派给19 世纪的英国绘画带来很大影响。其领导人但丁·加百利·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是画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他对莉莉丝这一形象尤为倾心,于1867 年绘制了《莉莉丝女士》(Lady Lilith)(图1)。画中的莉莉丝正在梳理一头秀美的金发,眯眼端详着镜中的自己,她穿的不是维多利亚时代女性通常穿着的紧身胸衣,而是看起来极易脱落、自由宽松的衣服,衬托出丰腴的身材。画中点缀着象征“不为人知的美”的白玫瑰,显出人物高贵而不可冒犯的气质。这幅名作也使世人的目光聚焦于这位传说人物的身上。
图1 罗塞蒂《莉莉丝女士》,1863 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画家本人也十分喜爱这幅画,称其为“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并为其配上名为《莉莉丝》的诗歌。1868 年,这首诗首次发表在《皇家学院展览笔记》:
Of Adam's first wife, Lilith, it is told 莉莉丝,作为亚当第一任妻子,被人们传颂
(The witch he loved before the gift of Eve) (这是在获赐夏娃之前,他所爱的女巫)
That, ere the snake's, her sweet tongue could deceive 在蛇出现之前,她那甜舌如簧,蛊惑人心
And her enchanted hair was the first gold.她那被施予魔法的秀发是最初的黄金。
And still she sits, young while the earth is old 她静静坐着,世界沧海桑田而她依然年轻
And, subtly of herself contemplative 当她默默沉思
Draws men to watch the bright web she can weave 人们被她所织的光明之网捕获
Till heart and body and life are in its hold.从心脏、身体乃至整个生命完全陷入。
The rose and poppy are her flower; for where 玫瑰和罂粟是她的花,在那里
Is he not found, O Lilith, whom shed scent 那芳香在他未曾发现的地方,噢,莉莉丝
And soft-shed kisses and soft sleep shall snare? 他怎知那轻软的吻和轻悄的眠是陷阱?
Lo! As that youth's eyes burned at thine, so went 噢!当青年的眼睛在熊熊燃烧,此刻
Thy spell through him, and left his straight neck bent 你施予一个咒语,再离开已逝的他
And round his heart one strangling golden hair.[12]181并用金发拴着他的心。
莉莉丝在此处虽仍被描写成被凝视的女性,却在字里行间拥有了一种对美的歌颂。诗歌着重描写了她的静态美——这种美是一种视觉上的欣赏,同时用“捕获”“罂粟”“陷入”等带危险意味的词语营造气氛,既突出了她的美貌,也强调了其一反传统女性内敛的诱惑性。这首诗与罗塞蒂的另一诗作《灵魂之美》先后创作完成。1881 年,罗塞蒂将命名为《莉莉丝》的诗作更名为《身体之美》,与《灵魂之美》形成映照,并将这两首诗收录在其诗集《生命殿堂》中,分别是第77 首和第78 首。
如果说罗塞蒂作品中的莉莉丝填补了她外在形象的空白,那么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诗人罗伯特·布朗宁(Robert Browning)就丰富了莉莉丝的内在形象。布朗宁在其1883 年发表的诗作《亚当、莉莉丝和夏娃》(Adam,Lilith,and Eve)中延续了传统神话中亚当和莉莉丝、亚当和夏娃的夫妻关系,但又重新构建了莉莉丝和夏娃的关系,让她们相处融洽。她们分坐在亚当的两旁。而在电闪雷鸣的死亡威胁下,神要求她们袒露心声,夏娃承认只是遵守神意而和亚当成婚,而莉莉丝却坦白说自己一直深爱着他。以下是诗人用莉莉丝的视角叙述的诗句:
“Do you mind the morning “你还在介意那个清晨
I met your love with scorning? 我面对爱情并嗤之以鼻吗?
As the worst of the venom left my lips 随着那话语的毒汁离开我的唇
I thought, If, despite this lie.he strips 我想,即使,尽管这是个谎言
The mask from my soul with a kiss—I crawl 他以吻脱去我灵魂的面具——我匍匐在地
His slave, — soul, body, and all!”[13]355成为他的奴隶,——心灵,身体和一切!”
布朗宁在诗中关注的是莉莉丝的“情感”属性,颠覆了其“仇恨”属性,塑造了一位遵从自己内心、为爱痴狂、不受权力支配的女性,使其形象更为立体。
俄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Набоков)于1928 年在诗歌《莉莉丝》中写道:
门边突然出现了一个浑身赤裸的小姑娘,
卷发里藏着河水里的百合花,
女人般匀称挺秀,
乳头温柔地盛放……[14]60
在纳博科夫1955 年出版的作品《洛丽塔》中,作者以全知全能的视角介绍男主角亨伯特时,又一次提到莉莉丝:“亨伯特与夏娃睡觉毫无问题,可他一心惦念着莉丽思(即莉莉丝)”。[15]13书中主角亨伯特作为一个家境富庶、饱读诗书的儒雅绅士,完全可以与年纪相当的女子共同经营一个健康的家庭。对于亨伯特这位“亚当”来说,这样的女子暗合了“夏娃”这一传统女性形象,但亨伯特内心向往的是对其有性诱惑力的女童,这种爱慕是有悖于世俗伦理的病态心理。纳博科夫在两部作品中对莉莉丝典故的引用都是将其作为勾起情欲的文化符号,表明其危险却令人向往的魅惑性。
不仅男性艺术家在作品中对莉莉丝有所提及,女性艺术家的作品里也可以看到其身影。被誉为“20 世纪俄国伟大的女诗人之一”的茨维塔耶娃(Марина Ивановна Цветаева)在其发表于1924 年的诗作《嫉妒探》中也提到莉莉丝:
过得如何?(自石块中凿出的
上帝,如今被捣得粉碎。)
莉莉丝以后,你如何与一名
千万人般的女人一起生活?[16]179-180
诗歌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书写了与男友分手后对男友的眷恋以及对男友新欢的不满。将自身比拟为莉莉丝,本身也是对这一女性形象的肯定。
在上述作品中,莉莉丝虽然相较以前女魔的扁平形象有所突破,成为一位外貌出众、情感丰富的魅力女人,是男人们争相追求的对象,但仍被置于男性欲望焦点。艺术的话语实践是历史发展进程中文化建构的映射,同时也或多或少影响当时的话语规范。一种类型的女性形象由负面到正面并非一蹴而就,在当时社会生产力和文明程度的制约下,如同“娜拉出走之后将如何生存”的命题一样,女性力量觉醒后很难找到生存出路,这种找不到出路的现实弱化了女性形象书写的立体性。
三、强大的女战士——当代大众文化中的莉莉丝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科技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女性权益在当代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当代文艺创作者从古籍中莉莉丝的形象里解读出女性追求平等自由、不受束缚地展现魅力和强大力量的一面,这些元素备受当下大众文化如通俗文学、动画、漫画等的青睐。作者大都将不同宗教、民族的神话传说人物及故事的结构框架放置到当代背景中,利用典籍中原有的人物名称来讲述其转世者或命运继承者在现实世界或另一个架空世界的恩怨情仇。其中,莉莉丝往往作为具有强大法力的女性战士出现。此类作品数量繁多,在此只选择在不同领域影响较大的几部。
动画领域方面,日本1995 年上映的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因为强烈的意识流手法及大量宗教、哲学意象的运用,成为日本动画史上一座里程碑。2009 年7 月,在日本文化厅举办的“日本传媒艺术100 选(日本のメディア芸術100 選)”中,《新世纪福音战士》被票选为史上最经典动画之一。[17]在这部动画的设定中,莉莉丝是人类的起源,其灵魂被抽离后注入女主角绫波丽身上。绫波丽是被创造、挑选出来保卫地球的第一位战士。在这里莉莉丝不但被还原成人类的始祖,而且成为守卫地球的力量。
漫画领域方面,《偷星九月天》是一部获得“2013 年度中国UGC 传播大奖全民注目之年度漫画”奖项的国产漫画。[18]该作品讲述了由大盗九月盗走主人公琉星家紫微星宝石而引发的与千年古国古悉兰及各种神秘组织相关的冒险故事。这部漫画里的角色莉莉丝被称为“夜魔女”,她的形象是一头黑色长直发、蓝紫色眼睛,右脸侧有一颗黑色泪痣,右手臂有一个“幻”字,穿着黑色露肩长裙。其能力是利用使人进入梦境的幻术袭击对方。这是一个神力与美丽相结合的莉莉丝形象,从中可以看到大众文化里将神话人物与受众口味相结合的痕迹。
电影领域方面,《第五元素》(Le Cinquième élément)是法国导演吕克·贝松编导的科幻片,上映于1997 年。电影讲述了人类需要集齐风、火、水、土四元素外的第五元素来抵抗外星邪恶力量对地球的侵略。而这第五元素以人类女性的姿态出现,名叫莉露(Leeloo)。莉露是生命的使者,也是救世主。她的外在形象契合了历史上对于莉莉丝的描述:苍白的皮肤、颜色艳丽的头发。在幕后采访中,制作人员也表示这一形象和名字都受莉莉丝的影响。[19]影片没有突出女主角的美貌,也没有将其描绘成吸血鬼或恶魔,而是将其当作救赎的天使和知识的源泉,为了众生的利益而牺牲的存在。
电视剧领域方面,以2011 年在美国播出的电视剧《蛇蝎美人》(Femme Fatales)为例,该剧主要讲述以强势、性感的女性为主导的法制故事。这些女性以暴制暴的原因有的是受利益驱使,有的是为了讨回公道。她们都杀伐决断,且不单纯是使用暴力手段,更多是有规划地布局制裁。剧中每一集都是独立的故事,但剧集之间的人物关系会有些许联系,整部剧以一位名为莉莉丝的神秘女人担任每一集的“旁白”。其在剧中的台词:“我有很多名字,但你可以叫我莉莉丝”[20],暗含了莉莉丝是剧中女性力量集合的象征。
音乐领域方面,加拿大音乐家在 1997 年发起名为“莉莉丝市集”(Lilith Fair)的巡回音乐节。音乐节的演出完全由女性艺术家独奏和女性领导的乐队组成。莉莉丝市集获得了1 600 万美元的总票房,为当年度高票房巡回音乐节之一,[21]由此可见其号召力和受欢迎程度。以莉莉丝为音乐节命名,也体现了其背后的女权运动内涵。
当代,女性在受教育程度、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社会参与度上都有了质的飞跃。文艺作品的角色不仅是读者内心向往的投射,也是社会集体意识的表现。文学、艺术中的女性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更多的拓展。如同文艺复兴在中世纪桎梏中寻找古希腊、古罗马的人本主义范式一样,当代文艺创作也在寻找古代神话传说中拥有女性力量和反叛精神的人物,并进行拓展性的建构,在丰富作品内涵的同时,又契合时代发展需要,以达到社会效益和商业效益的统一。
结语
性别博弈原本就是资源博弈的一部分,随着社会资源的积累和发展而产生的文明进步,女性形象逐步由扁平走向立体,对于女性的写作和视角也逐步多元化。一个特定的女性形象会在历史不同阶段的嬗变中附带当时的社会痕迹,凸显出不同的形象特点,但像莉莉丝一样有着两极式变化的形象在文艺史上并不多见。经过历史的河流,这个形象在融合各种元素后呈现出不同的样态,总体来说,呈现出从“女魔”到“女人”再到强大的“女战士”的转变历程。其形象特点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情欲变成美,杀戮变成力量,唯一传承下来的“叛逆”在古代传说中是被放逐、被遮蔽的理由,现在则演变成反抗、追求平权等带有女权主义色彩的因素。这种去魅化所传递的文化流变,不仅丰富了文艺作品中女性角色的表现形式,强化了读者对立体人物的代入感,而且满足了女性本身的情感诉求,是女性意识随着时代发展觉醒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