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2023-10-20柳飞
近年来,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作为贯穿基层治理的主线,明确了“基层队伍专业化、网格建设系统化、教育培训精准化、运行机制规范化、考核评比常态化”的“五化”思路,采取“清单管理、项目推进、专班落实、制度保障”的方法,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质量和水平。
抓基层 培育治理“主力军”
乡宁县台头镇整合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高规格打造一体化、实战化镇综治中心,充分发挥400余名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基层治理注入“红色力量”。
昌宁镇幸福湾社区组织社区党员成立“党员突击队”,引导党员戴党徽、亮身份、做表率,成为联系居民的信息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在昌宁镇龙鼻村,村委把党支部建设放在首位,开展“四必学”“四必谈”“四必问”,向群众问计问策,收集“需要支部做什么、集体增收需要做什么、哪个党员表现好、支部工作还有什么问题”。通过抓党建,村干部改进了工作方法,村民有了盼头,村干部和村民联系密切。以前,村里邻里之间纠纷多、矛盾多,现在村子整洁干净,村里有产业,村民日子越过越好。
为推进实施村(社)“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乡宁县实施了乡村振兴万人计划,为每个村(社)招聘了1名本科大学生,对工作表现良好、符合任职条件的,通过法定程序选入村(社)“两委”班子,培养成熟的大学生选任为村(社)党组织书记。
为强化基层治理效能,乡宁县抓实抓好考核,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做到“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同时积极探索村(社)党员积分制管理,县委组织部牵头制定管理办法,对积分较高、表现突出的村(社)党员,按照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对积分落后、表现一般的村(社)党员,由乡镇党委及时批评教育,帮助整改提高。
强网格 治理效能大提升
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重大战役的实践证明,在基层治理中“小网格”能有“大作用”。乡宁县把网格化建设当作基层治理的核心关键、重中之重,深化党建引领“一张网”建设,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模式。
在昌宁镇龙鼻村的产业发展中,“小网格”发挥了“大作用”。龙鼻村构建起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产业发展平台。产业人员按网格分类管理,挖掘乡土人才,进行人岗匹配,管理、种植、养殖、宣传、技术培训、产品销售……让会干事、能干事的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
管头镇东团村则建立了群众与村“两委”干部、网格员、党员的双向联系制度,将网格化治理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采用线上网格员密切关注微信群,线下微网格员在网格内走访登记的方式,畅通民意反映渠道。村里形成了自上而下宣传政策、服务群众、精细管理和自下而上信息收集、诉求收集、结果落实的双向贯通机制。
在网格治理上,乡宁县建立“县级指挥中心、乡(镇)指挥中心、村(社)、组(小区)、微”五级体系,在全县划分村(社)网格262个,组(小区)网格1170个,微网格4364个,构成了由141个村(社)支部书记任村网格长,协同262名专职网格员、948名兼职网格员、4364名微网格员和340名专属网格员参与网格事务的网格员队伍,高效解决群众困难,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
产业兴 集体经济持续增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壮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乡宁县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带头、村企联动”,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行动优势,立足全县130个村的产业基础、地域特色和区位特点,积极探索“党建+”产业发展模式,以抓党建促进乡村振兴,全面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
昌宁镇龙鼻村依托产业发展及土地资源优势,采取“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由支部牵头成立乡宁县众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鼓励农民用土地和资金入股,变资源为资产、资金为股金、村民为股民,分配方式为集体留存20%、脱贫户10%、其他农户70%,形成了共同受益的新业态。
管头镇东团村立足于蔬菜和油料作物两大基地,探索实施“支部+合作社+农户(企业、资本、服务)”的基本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嵌入村集体经济组织,让群众“附”在产业链,“富”在产业链,形成“村集体经济跟着支部走,支部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良好局面。
自2022年以来,乡宁县聚焦党建引领,集聚组织、资源、人才优势,充分发挥县农村集体经济的引领作用,贯通资金、项目、技术、信息渠道,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以文旅融合、项目带动、产业发展、特色种养多元赋能村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