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史为鉴,开创更美好的邵东未来

2023-10-20周玉凡

湘潮 2023年9期
关键词:邵东县邵东野鸡

周玉凡

邵东地处湘中腹地,曾称邵阳东乡。邵东东望长沙,南依衡阳,西邻邵阳。得此三市风气之先,邵东人民自古以来就思想开放、敢为人先、务实图强,表现出极大的革命热情。邵东地方党史上涌现出来的重要人物、发生过的重大事件、经过的曲折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引领着邵东人民不断前进。

从革命先辈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

贺民范是邵东魏家桥镇人,中共早期58名共产党员之一,也是邵阳市最早的党员,对我党的建立和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五四运动时,贺民范任船山学社社长兼船山中学校长,以湖南俄罗斯研究会名义,介绍了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人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外国语学社学习。作为当时的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贺民范介绍了刘少奇等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他还利用船山学社社址和经费支持毛泽东、何叔衡等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并担任首任校长。湖南自修大学是我党成立后第一所培养干部的新型学校。

匡互生是邵东廉桥镇人,是五四运动时期火烧赵家楼的英雄。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北京各高校学生义愤填膺、群情激昂,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卖国贼。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3000余名学生在天安门前示威后,因被阻,改道赵家楼胡同曹汝霖住宅,匡互生首先闯入屋中,后曹宅被火点着,中国革命的火种也从此点燃。五四运动后,匡互生回到湖南,先后在楚怡小学、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任教,1925年到上海与夏丏尊、丰子恺等创办立达学园,走上教育救国的道路。

谢嵩是邵东范家山镇人,他参与北伐战争、平江起义,率部两次攻打长沙,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在数百次战斗屡立战功,是红军的一员“虎将”。在第五次反“围剿”的大洋嶂战斗中,谢嵩率部与十倍于己之敌展开殊死拼杀,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并缴获大批武器;长征途中,他多次率部担负主攻任务,渡赤水河,占娄山关;到陕北后,他率部配合东征、西征等战役,胜利完成了任务,受到毛澤东、周恩来的高度赞扬。1934年8月,中革军委授予他三等红星奖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被派到山西工作,后因车祸负重伤牺牲。

袁国平是邵东牛马司镇人,曾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荣获中革军委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袁国平擅长做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是“政治开展,经验亦多”。皖南事变前,他动员部队:“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铁的新四军’。如果我们有100发子弹,要用99发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决不当俘虏!”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皖南事变中,袁国平带头冲锋陷阵,不幸身中四弹,他怕拖累部下,掏出佩枪对准自己的头部扣响了扳机。

李寿轩是邵东流泽镇人,他曾参加北伐战争、平江起义,率部两次攻打长沙,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参与红军长征,后任中革军委警卫营营长。解放战争时期,李寿轩为支援辽沈、平津、渡江战役作出重大贡献。入朝作战后,李寿轩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副司令员,冒着美军飞机的轰炸、扫射,亲临现场指挥,保障了朝鲜北部铁路运输畅通无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贺绿汀是邵东九龙岭镇人。他是人民音乐家,我市最早的一批地方党员之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贺绿汀加入上海救亡演剧队第一队,赴武汉、郑州、西安等地演出,宣传抗日。在山西临汾,他创作下了不朽的《游击队之歌》。这首歌曲一经传唱,就成为八路军将士尤为喜爱的一首战歌,它鼓舞着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奔赴延安,激励着广大将士英勇杀敌,鼓动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新中国成立后,贺绿汀被任命为上海音乐学院院长。

尹如圭是邵东流光岭镇人。他家境优渥,广读进步书刊,后弃笔从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3年,尹如圭组建了一支抗日游击大队,后发展到300多人。1944年秋,日军侵犯邵东,尹如圭率游击队利用夜晚掩护出击,多次取胜,极大震慑了日本侵略者。抗日战争胜利后,尹如圭着手新闻事业,开办《开平周报》。1949年,湖南人民解放总队湘中第二支队组建成立,尹如圭担任司令员。新成立的湘中第二支队人马众多,声势浩大,经常开展游击活动,牵制了白崇禧部队的行动,策应人民解放军大举南下,引起国民党驻邵阳地方势力的极度恐慌。7月中旬,国民党集结3000余人对湘中第二支队进行“围剿”,尹如圭受伤被捕。刑场上,敌人对他使用种种酷刑,他没有叫过一声痛,始终怒目圆睁,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

以上7名党史人物都出生在邵东,是灿若群星的邵东党史人物的代表,他们为了党的革命事业,完全将个人名利、生死置之度外,呕心沥血、四处奔波,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真正践行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他们的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永远值得我们怀念。作为邵东的后来人,我们今天铭记、学习、怀念的最好方式就是从他们的先进事迹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开拓进取、务实工作,把邵东建设得更加美好。

从野鸡坪精神中砥砺创新品格

20世纪60年代初,邵东斫曹公社野鸡坪大队所处的自然条件极其恶劣,怪石林立,耕地极少。穷则思变,1964年,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周南生带领支部党员开始造田试验:他们先把一块荒地上的石头炸开搬走,铺上土,夯紧压实作为防漏层;再到附近山上取土铺土,作为耕作层。这样开出的两分多田,种上水稻后,当年居然收获了200多斤稻谷。初尝甜头的野鸡坪人决定大干。1964年冬天,野鸡坪大队所有社员,47户62个男女劳动力,带着干粮上山大规模“开疆辟土”,一场向石山要良田的行动就此展开。经过6年夜以继日的苦战,野鸡坪人硬是筑起了一座53米长、10米高的石坝,建成了一座能蓄水2万多立方米的大山塘和其他15口小山塘,打通了一条石隧道,修建了引水渠,在光秃秃的石头山上新开垦出旱涝保收水田共计80余亩。1969年,全大队粮食亩产达到912斤,比全县平均亩产高出209斤,粮食总产量是1964年的14倍,大队由统销队变成了余粮队。

野鸡坪大队在石山上造田的事迹引发各界强烈反响。1970年5月21日,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向全省下发《关于开展学洛塔、学野鸡坪的决定》,要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向洛塔和野鸡坪学习。此后,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到野鸡坪村参观学习,高峰时一天达2000多人,总参观人数突破130万人次,邵东人民学习野鸡坪经验形成高潮。野鸡坪事迹有效促进了邵东的“农业学大寨”运动,推动邵东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水利条件,推广科学种田特别是推广杂交稻,推动垦荒造林。1975年,邵东被评为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县。

野鸡坪大队所展现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新图强、敢为人先”的精神值得我们一代代学习并传承下去,它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三个邵东”、打造“三张名片”、挺进“全国百强”,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邵东现象中收获发展启示

邵東既不沿边,也不沿海,无大城市带动辐射,区域上无优势可言,同时缺水少电,在这种情况下,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邵东用自己的方式,创造了经济繁荣发展的奇迹,成为湖南第一个民营经济试验区,被专家学者称为“邵东现象”。邵东现象主要是指邵东市的手工业,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乡办、村办、联办、户办个体私营经济,及20世纪90年代的民营经济,这些都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对邵东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什么原因使邵东经济在全省脱颖而出呢?

邵东人多地少,劳动力富余,解放以前工匠和商贩就比较多,砌匠、石匠、铁匠、木匠、篾匠、锯匠、补锅匠、桶匠、磨刀匠、修鞋匠、瓦匠、理发匠等多个工种的匠人分布在各个乡镇,“百工之乡”的美誉由此而来。因邵东土地面积少,历来缺粮食,能商善贾的邵东人把自己种植的黄花菜、中药材等特产贩往衡阳,再从衡阳买回大米、布匹等生活必需品,赚取地区差价。有人农忙时种田,农闲时把日用小商品运往云南、贵州等地,再把山区的皮毛、天麻等运回邵东。1954年农业合作社成立后,对私营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工匠成立了本工社等各种社团,商业要公私合营,一段时间内,私营工商业停工、歇业。1966年8月,火厂坪公社组织成立了邵东县内第一个农具机械厂,用石头做车床、刨床、钻床的基座,没有电,就用手摇机械作动力。1968年,这个土法上马的厂子生产出来的打谷机出口非洲几内亚等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农具厂周边开始恢复传统手工业,包括打铁、蒸酒、熬糖等。到1970年,火厂坪村白纸冲有30户打码钉,永兴村有26户打锅铲、饭勺、汤勺,前冲村有25户打火钳,火厂坪街上居住的200余户有150户打三钉(土钉、元钉、船钉)。有的传统手工业产品以社队企业牌子出售,社队企业发展较快。1972年3月,湖南省召开社队企业座谈会,邵东县在会上介绍经验,此经验后被《人民日报》《湖南日报》公开推介。到1973年,部分小作坊完成了原始资金积累,逐步发展成较大厂子。

改革开放后,邵东的民营经济发展更为强劲。1982年1月,中共中央发文强调发展多种经营,要求集体和个人一齐上。邵东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方针,积极扶持家庭副业,私营经济发展步入第一个快车道,乡镇企业、村办企业、联户办企业、户办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火厂坪镇火厂坪村发挥铁匠多的优势,以废铁、铁屑、铁渣为原料从事钢球生产,一时竟建成千座红炉,年产钢球1万多吨,年产值突破800万元。时任邵阳市委书记刘阳春为此专门撰文《炉火兴旺》,盛赞该村“家家点火,户户冒烟”。1984年,邵东有联户办企业1409家,收入2974万元;个体私营企业3650家,共计收入2341万元。1986年,全县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2874户,从业人员45995人,占到全县劳动力总数的10.9%。湖南电视台还录制了《邵东农村专业市场巡礼》《这里欣欣向荣》两套电视专题节目,宣传邵东民营经济的发展良势。1992年,湖南省政府批准邵东县为全省“农村专业批发市场改革试点县”,邵东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制定出台《关于加快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1993年,邵东工业品市场建成,该市场共有经营户1.6万户,年成交额实现30亿元,每年上交税费4000多万元。1996年,邵东县委、县政府在“兴商建县”的战略构思基础上,提出“商业城、工业镇、专业村”的发展新思路。1996年2月,湖南省委批准邵东县为“民营经济改革与发展试验区”,邵东县委、县政府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发展民营经济工作力度,年末登记个体工商户达46300户,从业人员75477人,工业总产值45.6亿元,商品销售额30.3亿元,上交税费7000万元,工商个税占到当年财政收入的65%,全县纳税5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达到165户。

邵东现象、邵东事迹、邵东党史人物故事成为了邵东发展的营养剂与教科书。我们要从党的优良传统、红色基因中汲取思想道德营养,在赓续精神血脉中提升道德精神境界,做到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更好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继续发扬属于我们的成功经验,作为今天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开创邵东新篇章的有益借鉴,在推动邵东高质量发展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打造“数智化”转型的邵东模式,在推进现代化新湖南建设中彰显邵东担当、展现邵东作为。

(作者系中共邵东市委书记)

猜你喜欢

邵东县邵东野鸡
野鸡“大老爷”
捕野鸡
元旦献诗
Four Folk Customs of the Spring Festival(春节民俗四则)
邵东:教师两天献血近10万毫升
明年要订《文萃报》
野鸡育雏三要素
邵东县:烟花爆竹“打非治违”进行时
死里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