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幸福来敲门》海报的多模态文体分析

2023-10-20刘祎胡春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22期
关键词:文体学参与者语法

刘祎,胡春梅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 710128)

多模态文本在意义表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影海报作为多模态文本,能迅速吸引人眼球、传递电影的关键信息,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传达出特定时期特定群体的文化特征。因此,电影海报的应用对于电影的整体制作和文化的传播也起着重要作用,电影海报的研究对于了解电影的主要信息、揭示电影的主题,以及跨文化交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模态文体学是语篇分析的一个“新方向”[1]。它注意到非语言因素如图像、色彩、排版、字体等在信息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语言表达之外的意义解码提供了广阔的视角。正如Norris[2]所说,所有的交流都包含多种模式,多模态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在理解意义上往往被忽视。因此,对多模态语篇的研究对意义解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了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的宣传海报,基于CNKI(中国知网)和外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 、Elsevier)的分析,发现以往对这部影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影人物塑造方法和文化价值分析方面。本文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借助多模态工具分析电影海报的构成要素,并将其与电影的主题实现联系起来,希望能为读者对电影海报等文本的识读提供多模态角度,并为海报设计提供创作思路。基于以上所述,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电影海报中主要包含了哪些模态?(2)这些模态是对意义构建起着什么作用?

1 多模态文体学理论概述

文体学来源于古代修辞学,现代文体学是一门应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对不同类型文本进行分析的学科。近几十年来,文学话语形式日趋多样化,分析角度也有不同,认知文体学、语料库文体学和多模态文体学是文体学研究的热点。传统意义上的文体学是以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的学科。多模态文体学则是基于Halliday[3]“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的理论,关注到语言外诸如图像、布局、色彩、版式、音乐、手势等其他模态,以及其语言模态间的相互关系对意义构建的作用。Norgaard[4]教授首先提出了“多模态文体学”的概念,并指出多模态文体学是结合文体学和符号学理论的“文体学的一个新分支”。Kress和Van Leeuwen[5]在1996年提出了视觉语法,并在此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不同模态的语法:Van Leeuwen[6-7]改进了排版语法;Kress和 Leeuwen提到了布局语法;2002年Leeuwen[8]提及了色彩语法。

2003年国内学者李战子[9]将多模态话语分析首次引入中国,自此中国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随着多模态文体学在国内的蓬勃发展,一方面,研究者们致力于理论结构的探索和修正。如2009年张德禄[10]在模态语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多模态分析综合框架,将文化语境、情境语境、语义层面、形式层面和媒介层面纳入分析,并探讨了模态间关系;2012年张德禄、穆志刚[11]在《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理论框架探索》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多模态功能文体学分析框架,但内容只涉及语言模态和图像模态;2015年雷茜、张德禄[12]在张、穆的分析框架上又加入了印刷版式、色彩等模态;2015年张德禄等[13]通过增加时间维度和分割,发展了一个动态的多模态功能文体分析框架。另一方面,学者们将多模态文体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包括运用多模态理论对视觉诗歌、绘本、网页等文本进行多模态分析[14-16]。

电影宣传海报内容包含多种静态模态,本文将采纳雷茜、张德禄在2015年提出的多模态功能文体学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将会更加关注多重模态及模态间关系对整体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构建。由于色彩、布局等模态与图像模态关系密切,将穿插在图像模态三层意义构建及模态间关系中进行分析。

2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多模态意义的实现

与多数其他电影海报一样,《当幸福来敲门》电影海报主要采用文字模态和图像模态来构建意义,排版、色彩、布局等其他模态起辅助作用。

2.1 语言模态

海报的语言模态包括电影的名字,主角的名字及简短的评论,海报简要地传递出电影的主要信息。对电影文字模态的分析将基于系统功能语法,探究字体、颜色等对意义表现的贡献,以及文字内容的失协特征。

在《当幸福来敲门》电影海报中,电影的名字用3种不同大小的字体书写,“PURSUIT”和“HAPPYNESS”通过大写、字体大小、字体颜色凸显,寓意人生追求与幸福的主题。“PURSUIT”的字体颜色是白色,在背景色衬托下显得很突出,有光明和希望的含义。我们可以将这个词的概念意义从字面意义延伸到“对生活的追求”。海报中的其他词语和情节与主题无关,但表明了一些背景信息。在右上角,是美国影评人杰弗里·莱昂斯的一篇评价很高的评论,上面写 道 :“Will Smith gives the most touching performance of his career”。一方面,一个著名的影评人所做的赞美评论无疑具有宣传作用,让观众相信这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影。此外,这篇评论采用了陈述语气,更具说服力。另一方面,评论中选择的“touching”一词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对即将到来的故事情节的暗示。在电影的名字下面,有一行“Inspired by a true story”表明了电影取材于真实故事。

单词“HAPPYNESS”是单词错误拼写,从功能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一种失协。这源于电影中的一个场景,克里斯看到孩子的墙上写“HAPPYNESS”,他纠正说:“There is an'I'in'happiness'.There is no'y'in'happiness'。”字母“i”隐喻的是我们每个人的第一人称“I”。 字母“y”听起来像“why”。 海报选择了错误的拼写,仿佛是主角在与观众互动,徐徐道出电影的主题: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都在“幸福”里,尽管生活可能会让我们遭受很多磨难。单词“HAPPYNESS”的前半部分用红色突出巧妙的构词法,红色蕴含着奋斗和欢乐的概念,强调了“幸福”的主题。该词前半部分“HAPPY”可能有两层含义,其一从侧面暗示了他追求幸福过程中的艰辛;其二暗示了他的追求所带来的快乐。

2.2 图像模态

Theo van Leeuwen是 “视觉沟通和多模态的社会符号学方法”的创始人。对于非言语模式,Kress和Leeuwen将视觉图像的语法系统化,他们以韩礼德的3种元功能为基础,提出表征意义、互动意义和构成意义来分析非言语模式的作用。表征意义与韩礼德概念功能相对应,Kress和Leeuwen模拟功能语法及物性系统,将图像表现意义分为叙事类和概念类。这两种模式都包含3个过程,叙事表征包括行为过程、心理过程和言语过程;概念表征包括分类过程、分析过程和符号过程。在实际情况中,图像模态可简单可复杂,复杂图像里并不只包含一个过程,而会出现各个过程的镶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读者不仅要识别各过程,还应注意嵌入关系。

《当幸福来敲门》海报中父亲和孩子的形象取自电影中的一个场景,在海报中主角加德纳右手提着皮箱,左手牵着儿子走在微光中,身后是夜晚纽约城市的剪影,那里高楼林立,在漆黑的楼宇里还透着片片灯光。儿子微微靠着父亲,露出灿烂的微笑。在他们身后,是此时的太阳明亮地照耀着,父子俩牵着的手在光的照耀下格外耀眼。该电影海报将叙事表征与概念表征相结合,实现表征意义。孩子靠着父亲,以及父亲紧紧拉着儿子的手,父亲加德纳看向小男孩,而小男孩看向地面,包含了一个没有目光接触的互动过程。这些动作过程说明了两个角色之间亲密又相互依赖的关系。此外,图片中还包含了一个分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男子和孩子都是一个与许多属性相关的载体,这些属性创造了他们身份的视觉概念。孩子的背上背着书包,说明他是学生;手里拿着玩具,显示着小孩的单纯快乐。男子穿着西装,肩上背着公文包,手里拿着一个大箱子。从他的穿着,我们可以猜测他从事的是销售之类的工作。这个箱子可能是他需要推销的东西或者其他重要的东西。此外,男人和孩子都是卷发和黑皮肤,这代表了他们的种族。象征过程与参与者所代表的角色有关。Kress和Leeuwen将符号表征分为两种类型,即属性象征过程和暗示象征过程。属性象征过程有两个参与者,载体身份或意义是由另一个参与者,即符号属性建立的。在暗示象征过程中只有一个参与者。海报中男人和孩子身后明亮的阳光照亮黑暗中的城市,也照亮了父子俩,这里的太阳是“追求幸福”的暗示性象征,它代表着希望,预示着光明的未来。

就互动意义而言,参与意义构建的参与者之间存在3种关系:被表征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即形象中描绘的人、地点和事物之间的关系;互动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即谈论图像的人就像观看图像的人;表征参与者与互动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即观者与图像中的人之间的关系。4个参数用于测量互动关系,即注视、社会距离、视角和视觉形态。这张照片为中拍,被描绘者与互动者没有直接的眼神接触,被认为是客观的表现。在照片里,男人和孩子站得很近,男人低头看着孩子,表明被表征参与者之间亲密的关系。两位主角的图像占领了海报三分之二左右的篇幅,主角直接站在互动参与者的面前,这就像一个朋友在送孩子上学或接孩子的路上聊天一样,体现了互动参与者和被代表参与者之间的平等关系,仿佛是这个人在用一种温和而从容的方式讲述他的故事。这是他的世界里的故事,也是我们所有人所在的世界里的故事。画面饱和度很高,使故事更像一个真实的故事,引起了读者的共鸣。纵向上,两个人物形象由低到高,显示人物形象,尤其是高大可靠的父亲形象。此外,天空和地面的颜色、建筑和两个人物之间的鲜明对比可以理解为理想世界和现实的对比。主角站在两种颜色的背后,代表着现实和梦想的混合。男主加德纳站在天空和地面的前面,就像一棵朝着太阳生长的树。他穿着黑色的衣服,当金色的阳光洒在他身上,我们知道他是在努力追求他的幸福生活。

根据Kress及Leeuwen的观点,构成意义关注表征意义和互动意义之间的联系方式。表征意义与互动意义之间有3个相互关联的系统:信息价值、显著性和框架。信息价值是关于图片中每个部分所承载的不同信息。电影海报是一个中心边缘结构,人物和其他放置在中心的东西是画面的关键信息,两个人物被放置在中间,他们之间的光线是画面中最重要的元素。上面的天空颜色和下面的建筑物和地面颜色属于不同的颜色系统,代表不同的信息。顶部采用了浅色,代表着理想的世界;底部为深色,是实际信息。突出是指制作人放置的让观众首先注意到的元素。通常,前景物体比背景物体更突出。框架越强,信息就越独立,电影的主要信息,如名字、出版商、作者等信息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在这幅画中,父亲和孩子的形象由于其布局、大小、颜色和中心位置而突出。背景的底部是城市的黑色剪影,与我们面前的彩色的父亲和孩子的人物形象相比,反映了繁荣的城市与脆弱的人类之间的冲突。男人和孩子之间的光,必然是呈现最重要信息的中心,它代表着人们努力过幸福生活的希望。

2.3 模态间关系

信息交流不是由单一的符号构成的,而是通过各种模态的协调来实现的。在多模态语篇研究中,了解不同模态的作用,研究其意义的语法规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但更重要的是,发现不同的模式之间是如何联系起来的,从而理解说话人、作者或制作人的意思。

电影海报的目的是广告宣传,让观众快速了解电影的情节和主要信息。在一张电影海报中,图文配合,缺一不可。语言和画面模式相辅相成,更好地构建了电影的主题和相关情节。在这张海报中,图像对意义传递起主要作用,图片中人物形象和人物背后的光是前景的,布局和色彩等模态对意义建构起着强化的作用,主题意义呼之欲出。而文字模态补充电影背景信息,并运用失协使“幸福”的主题意义突出。

3 结束语

本研究利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及Leeuwen的多模态语法对经典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的海报进行分析。电影海报运用了语言、图片、色彩、排版、布局等不同模态的组合,既传达了主要内容,又相辅相成,与主题完美衔接。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在电影海报中,基于语言、图像、色彩、排版、布局等模态的多模态文体分析可以使读者理解电影背后的含义,更好地理解电影所传达的主题。但鉴于色彩、排版、布局模态语法还不成熟,多模态语法建构和应用还值得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文体学参与者语法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跟踪导练(二)4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近期认知研究对戏剧文体学的启示
常数轮理性秘密分享机制
佛典譬喻经语篇衔接方式的文体学考察
论韵律文体学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