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某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科设置
2023-10-20陈洁王陈奕徐路钊王磊
陈洁 王陈奕 徐路钊 王磊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医疗机构作为一线救治力量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也更需提升自身的公共卫生职能。为有效整合涉及公共卫生的医疗资源,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台《关于推进二级以上医院设置公共卫生科的通知》政策(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江苏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成立公共卫生科[1]。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对某综合医院设置公共卫生科的内部竞争优势、劣势及外部环境机会和挑战等一系列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发现公共卫生科设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并提出对策,希望在公共卫生科人才队伍建设、公共卫生工作流程等方面提出有效建议,供相关医院借鉴,从而进一步提高医院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整体水平[2]。
1 公共卫生科设置的意义
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置公共卫生科,可有效整合涉及公共卫生的医疗资源,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把预防为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发展,可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有力支撑[1]。
2 某综合医院设置公共卫生科的SWOT分析
2.1 内部优势(strengths)
2.1.1 已有公共卫生工作分工情况
在设置公共卫生科前,医院的公共卫生工作分散在医务处、预防保健部、感染管理办公室等多个科室,每个科室负责一部分涉及公共卫生的工作。如医务处工作人员每日完成传染病报告卡;预防保健部通过健康教育展板宣传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对患者开展专科疾病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感染管理办公室制定传染病相关制度等。
2.1.2 已开展的公卫工作
健康促进和教育工作方面。全年健康教育专栏会根据当前传染病形势和专科疾病特色,每2个月刊登1期。在妇幼保健管理工作方面,以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为核心,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推行住院分娩,做好孕产妇系统化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3]。
做好儿童系统管理工作,儿童“四病”的防治及学龄前儿童体检工作。在传染病上报管理方面,院内规定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传染病报告,在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发生后,医院可以通过公共卫生科向各个职能科室、临床科室下发统筹安排,实现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4]。
2.1.3 获得荣誉受认可
在医院及院内各科室的共同努力和重视下,近年医院在公共卫生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2021年医院获得“2020年度南京市无偿献血先进集体”称号。医院骨科医生参加“2021年南京市健康科普讲师演讲技能竞赛”获得全市第2名,团队荣获优秀组织奖。医院还成为江苏省辐射防护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2.2 内部劣势(weakness)
2.2.1 科室职责设置待完善,具体职能待明确
通过前期对相关兄弟医院的调研发现,已设置公共卫生科的医院存在人员配备不齐、身兼多职等问题。另外,部分医院的公共卫生科的具体职能分工待明确。
2.2.2 缺少规范的考核标准
具有针对性的考核标准对于推进公共卫生管理的高质量开展必不可少。经调研,部分医院的公共卫生科刚成立,但目前仍采用与其他行政职能科室相同的考核制度与标准。该标准是否全部适合具体工作的开展和院内运转值得思考。
2.2.3 缺少对口的专业人员
根据《通知》要求,其中三级医院配备专职人员不少于5人,二级医院配备专职人员不少于3人。经调研发现,公共卫生科人员的配置差异较大,最多为4人,最少为1人。部分医院公共卫生科未配备公共卫生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专业背景多为临床、护理和卫生管理,难以满足综合医院公共卫生项目的要求。
2.2.4 岗位待遇待提高和职业吸引力不足
收入水平一方面是生理层次的需要,是保障生存的基本手段;另一方面是尊重层次的需要,是社会地位的一个显性标志[5]。大部分医院的职能保障部门收入待遇较低。调研反映的结果为55.3%的公共卫生人员对目前工作总体上感到不满意,其中公共卫生人员工作满意度最不满意的薪酬福利和职业发展方面[6]。
2.2.5 信息化支持不足
部分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表示,医院未配备配套的信息化系统或未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加入对应的接口。人工或半信息化方式影响了工作效率,增加错报、漏报、迟报的概率,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重复工作的负担。
2.3 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
2.3.1 国家、省市政策的支持
根据国务院颁布《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达到0.83人,但对医院公共卫生科的人员配置没有明确的规定[7]。日前,江苏省出台的《通知》,无疑是对公共卫生科的建设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2.3.2 医防融合体系
在防病方面,医疗机构有着天然的资源优势,如医院的专业能力、科普能力、筛查能力、带动作用等。除了治病,医疗机构也应该提供防病服务。公共卫生科的建立,成了“治病”作用的补充,为医疗机构“防病”服务的提供打下了坚实的依靠。
2.3.3 卫生服务区域协同需求
公共卫生科的设置,增加了健康宣传教育、卫生应急事件响应等职能,能为居民提供全面而系统的公共卫生服务,满足各类公共卫生需要,及时、有效地处理公共卫生事件,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2.4 外部挑战(threats)
2.4.1 传染病变化的不确定性
随着传染病的不断发展和变异,这对公共卫生科的应急响应能力、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更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染病形势变化太快,上级部门的政策也在不断完善,需要公共卫生科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吸收新的文件指示,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2.4.2 经费拨付与投入较少
政府机构对公共卫生科经费的拨付与投入支持是制约医院公共卫生科发展的关键要素。医院缺乏成熟的成本测算手段,公共卫生服务补偿通常是经验性的,缺乏依据,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低于投入成本,远远不能弥补医院为应对公共卫生工作所付出的代价。
2.4.3 与上级部门工作对接不充分
原先分散在各部门的工作,由各部门分别进行对外联系,作为新设置的医院科室,公共卫生科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有待加强。公卫科在接到上级政策后,对于如何在院内有效推进和落实,需要及时和上级部门联系沟通,对政策中新加入的内容,需理解精神和要求后,牵头院内公卫工作高效落实。
2.4.4 培训形式单一,专业培训不足
当前,我国的临床医学教育存在“重医轻防”的教育观念,临床医学培养方案中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理念渗透不足[8]。因传染病的影响,原先通过现场培训的方式改为线上方式,虽然有效避免了参加培训人员间的感染风险,但线上培训的效果较难保障,存在仅在线签到、听课时思想不集中、无法进行实践操作等现象。
3 基于SWOT分析法完善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科设置的建议
3.1 省市相关部门
3.1.1 提高重视程度
组建专门的公共卫生科质量管理队伍,对综合医院的公共卫生科定期开展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医院及时提醒、督促整改。设置问题反馈渠道,定期收集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不断更新公共卫生科政策体系,完善其设置。
3.1.2 加强部门协同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院履行公共卫生职能工作的指导与监管,加大督导考核的力度。组织医院和疾控机构定期召开医防合作联席会议,定期沟通、协商,及时解决医防融合工作中的有关问题。组建和运行过程中疾控机构应全程参与指导和共建。
3.1.3 加强宣传引导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做好有关政策解读、培训和宣传工作,及时传达相应的政策文件。要宣导培养行业信念,不忘初心,不以收入水平作为择业的唯一标准,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就业观[9]。定期组织公共卫生的专业培训,提升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执行能力,积极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宣传工作。
3.2 综合医院
3.2.1 加强团队建设,发挥组织领导的作用
公共卫生事业在新时代背景下,遇到了许多新的挑战与机遇。将医院设立公共卫生职能科室,纳入转设三级医院、等级医院评审、年度考核等工作指标体系,能提高医院对公共卫生科的重视程度。各级医疗机构的领导层面,要从顶层设计上将公共卫生科的设置落到实处。
3.2.2 强化制度建设,完善监督监管
目前多数医院的公共卫生科仍处在设置起步阶段,相应的管理、考核和工作流程制度也应作为配套,在应急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中,医院应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细化操作流程及时设置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10]。工作人员也能规范自身的行为,将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将工作高质量完成。
3.2.3 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各医院要深入细致做好医务人员宣传动员工作,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支持和参与公共卫生工作,让每一位医务人员意识到公共卫生不仅仅是公共卫生科的职责,也需要他们的加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院报、宣传栏以及公众号、视频号等现代化信息传播方式,提升群众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理念的认知度。
3.2.4 整合工作资源,简化操作流程
公共卫生科成立后,原本分散在医务处、感染管理办公室、预防保健部等科室的工作便可以与公共卫生科的工作合并,归口于公共卫生科这一科室。同时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质量及管理满意度,而且还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医护人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综合水平[11]。
3.2.5 提高专业知识能力,配置专业人才
通过定期的培训,使工作人员对其职责有具体的了解。邀请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等行业专家定期培训工作人员,不断更新和完善工作人员的学术知识体系,提高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3.2.6 将信息系统整合,形成数据共享
加快构建互联网医院及公立医院卫生应急管理联盟,才能更好地应对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建立公共卫生管理平台,对提高医院公共卫生信息报告的效率和质量有重要意义[13-14]。医院信息部门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增加公共卫生科的数据传报模块,对接上级部门的上报系统,使数据真正达到共享,减少漏报、错报、迟报的现象。
综上所述,为有效整合涉及公共卫生的医疗资源,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把预防为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发展,公共卫生科的设置应运而生。随着综合医院业务拓展和各类管理规范、考核标准不断出台,上级主管部门宜将分散于院内不同科室的职能“归口”到公共卫生科,同时要注意突出公共卫生“主业”,避免成为“杂项”收集者,明确职能“定位”,提高公共卫生科在医院整体工作中的地位。医院应摒弃“重治轻防”惯性思维,在专项、综合考核及绩效体系中为公共卫生科评价、指导、管理临床科室授权、赋能,提高公共卫生科专业意见的权威度。作为公共卫生科还应充分展现在深度分析、决策建言方面的“智囊”作用,主动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卫生健康机构形成协同,更好地推进区域公共卫生任务落地。在上级部门和医院内部高度重视、共同协作、落实监督下,发挥公共卫生科职能作用的同时,加强公共卫生科的制度建设和监管,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做好整合优化和培训,提高信息化水平,有利于促进医院由传统的医疗模式逐步转变为医疗、预防、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新型医疗模式,在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促进医防融合体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