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农药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综合示范
2023-10-19陈富华白桂萍李拥军袁志保
陈富华,白桂萍,李拥军,袁志保
(1.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湖北 襄阳 441134;2.襄阳市植物保护站,湖北 襄阳 441100)
襄阳市小麦常年种植面积为35.35万hm2,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30%以上。小麦赤霉病是襄阳市小麦主要病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抓好赤霉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麦甜+麦甜伴侣、喜多金、笑多收是3种作用机理不同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麦甜+麦甜伴侣的主要成分氟唑菌酰羟胺是作用于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I)的新吡啶酰胺类杀菌剂,具有分子结构新颖、杀菌活性高和广谱等特点,该类杀菌剂与经典的苯并唑醚类、三唑类和甲氧基烯酸酯类农药作用机制不同,不易产生交互抗性,与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丙环唑复配,效果显著[1];喜多金主要成分吡唑醚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通过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与作用机理为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氟环唑复配,效果明显[2];笑多收主要成分咪鲜胺系抑制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与传统的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复配,效果较好[3]。本研究在襄阳4个小麦主推品种上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控示范,以期为后续科学、有效、绿色防治小麦赤霉病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选在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黄丰村3组,前茬玉米,小麦播期2022年10月21日,采用小麦播种机条播,行距24 cm,播种量16 kg/667 m2,底肥为祥云牌含量为25-10-5复合肥,地势平坦,土壤条件、肥水状况、管理措施一致。
1.2 试验材料
小麦品种:扶麦368,湖北扶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珍麦168,河南金粒种业有限公司生产;襄麦75,湖北农家富种业有限公司生产;大平原一号,湖北农家富种业有限公司生产。
示范药剂:麦甜+麦甜伴侣(20%氟唑菌酰羟胺SC+25%丙环唑SC),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喜多金(38%唑醚·氟环唑SC),山东康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笑多收(45%戊唑·咪鲜胺EW),江西日上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3 示范设计
共4个小麦品种,每个品种分别用3种药剂处理,每个处理6 670m2,每个品种设1个清水对照,面积667 m2,大田示范,不设重复(具体示范设计见表1)。为保证示范对比效果,每个处理之间设置过道。分别防治两次,第一次防治时间2023年4月7日,第二次防治时间4月13日,每种药剂每次使用量(按农药标签推荐剂量)一致,均采用无人机飞防。
表1 小麦赤霉病防治示范设计
植保无人机为大疆MG-1P,喷幅宽度3.5~4.5 m,作业高度1.8~2 m,每667 m2用水量1.5 L,飞行速度4.5~6 m/s,叶面均匀喷雾。
1.4 天气情况及调查方法
整个4月降雨情况为4月2~3日雨日,降雨量42 mm;4月13~14日雨日,降雨量25 mm;4月21~24日雨日,降雨量35 mm。2023年抽穗扬花期雨日较少,且抽穗扬花期遇“倒春寒”天气,对小麦赤霉病发生扩散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1.4.1 小麦赤霉病防效调查
在末次施药后10 d,于4月23日进行第一次调查;在赤霉病症状稳定后,于5月13日进行病情定局调查。每个示范区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取200个穗头,按0~7级分级标准进行病情调查[4]。
分级标准[5]:
0级:无病;
1级:发病的小穗占全穗的1/4以下;
3级:发病的的小穗占全穗的1/4~1/2;
5级:发病的小穗占全穗的1/2~3/4;
7级:发病的的小穗占全穗的3/4以上,
计算公式[6]:
病情指数 = ∑(各级病穗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穗数×7)×100
防治效果(%)=(对照病指-处理病指)/对照病指×100
1.4.2 产量调查
于5月24日,对每个小麦品种的每种药剂处理示范区及对照区,全部机械收割,进行实测产量,扣除水分杂质,计算单位面积实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剂安全性
在末次施用药后5 d,田间观察示范区与对照区小麦茎叶上未出现明显差异,未出现药害,说明药剂对小麦生长安全。
2.2 赤霉病防效
第一次田间调查,各处理均未见病;定局调查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3种药剂分别防治扶麦368、珍麦168、襄麦75、大平原一号等4个小麦品种,对赤霉病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每个品种均以麦甜+麦甜伴侣(20%氟唑菌酰羟胺SC+25%丙环唑SC)防效最好,喜多金(38%唑醚·氟环唑SC)次之,再次为笑多收(45%戊唑·咪鲜胺EW)。为了直观反映每种药剂防效,对4个小麦品种的同一种药剂防效进行汇总平均(表3),从表3可以看出,上述3种药剂平均防效依次为防效88.1%、80.1.5%和75.5%。
表2 不同品种使用不同药剂处理对赤霉病田间防效
2.3 产量调查
从表4可以看出,3种药剂对小麦产量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与防效结果一致,均以麦甜+麦甜伴侣(20%氟唑菌酰羟胺SC+25%丙环唑SC)增产效果最明显,喜多金(38%唑醚·氟环唑SC)次之。
表4 实测产量统计
3 小结与讨论
分析防治效果发现,在4个小麦品种上使用麦甜+麦甜伴侣(20%氟唑菌酰羟胺SC+25%丙环唑SC)、喜多金(38%唑醚·氟环唑SC)和笑多收(45%戊唑·咪鲜胺EW)防治小麦赤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效,且均以麦甜+麦甜伴侣(20%氟唑菌酰羟胺SC+25%丙环唑SC)效果最好。分析增产效果发现,上述选用的农药对小麦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以麦甜+麦甜伴侣(20%氟唑菌酰羟胺SC+25%丙环唑SC)增产作用最为明显,在4个小麦品种使用,增产幅度均在5%以上,较其它两种药剂优秀。
小麦赤霉病属于典型的气候性病害,由于2023年襄阳市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没有遇到连续阴雨天气,赤霉病发生普遍较轻,示范区防治效果,特别是保产、增产作用反映不够明显,有待进一步试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