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户视角的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2023-10-19侯在坤李文杰王晨璐
侯在坤 李文杰 郭 宁 王晨璐
[内容提要] 为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国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在此背景下,中国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因此,文章选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等方法,采取来源于2013—2019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将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上,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农户健康人力资本以及教育人力资本的增加,对平抑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效果;在区域层面上,东部地区农户人力资本投入的增长效应十分显著,具体而言,教育人力资本及迁移人力资本极大地缩小了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验证了人力资本投入受经济发展水平及政策导向方面的增量作用。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三点政策建议:(1)增加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尤其是教育人力资本、健康人力资本以及迁移人力资本;(2)更加重视中、西部地区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实现各项人力资本同时发力;(3)重视偏远农村地区卫生医疗保健服务,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培育职业农民,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就业市场机制等。
一、引言
如果说中国经济增长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一个成功案例,那么中国收入分配则是不成功案例之一[1],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即为其重要表现。从发展过程来看,国家采取支持一部分人富裕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政策,致使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经历了先扩大、再缩小的过程,2009年城乡收入差距最高达到了3.5:1。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战略的实行,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2020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43855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减小至2.56∶1。即使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但中国仍为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其差距远超国际平均水平[2]。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放眼未来,要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增加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则是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动力和源泉。因此,人力资本投入作为一重要手段,在抑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推进社会公平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导致人力资本投资存在二元性,即城乡人力资本具有显著的投资-收益差异化特征[3-4]。人力资本作为主要的非物质资本投入劳动力市场,最终的目的就是获得经济回报[5],而我国城乡收入仍存在一定差距,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为我国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投入规模、投资-收益转化路径等都远不及城市地区[6]。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农户人力资本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关系,具体研究框架为:首先,梳理人力资本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文献;其次把人力资本投入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并且使用201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应、固定效应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最后根据实证检验结果提出具体的建议。文章存在的边际贡献有两个方面:理论层面上,文章详细梳理了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各项因素,并且充分考虑农户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不仅研究了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而且还从健康、教育、迁移三个不同方面的研究人力资本投入存在的异质性,深入探究其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丰富了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视角。内容、数据及方法层面上,文章内容数据详实可靠并采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等研究方法,同时虑到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和城乡收入在中国不同地区具有较大的差异,故在研究中不仅进行全国整体性研究,亦将中国按照东、中、西三大区域进行划分,分别测算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人力资本的贡献率,丰富了研究内容与方法。
二、文献回顾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有关人力资本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就已经出现。当时欧美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基于这种现象,有些学者,例如Becker[7],按照受教育水平进行垂直划分,为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些理论没有强调人力资本的属性,而是将城乡收入差距主要归因于人力资本方面的差异,尤其是城乡教育的差距。例如Lucas[8]、Schultz[9]的研究。
初期的相关理论忽视了人力资本的性能差异性。随着学者将异质性人力资本引入到模型中,将人力资本内生化,由此异质性人力资本理论得到了发展。人力资本按照性能划分,分为健康人力资本、教育人力资本以及迁移人力资本[10]。而在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本投资作为一种要素投入,其作用的主要体现形式为经济回报。中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导致人力资本投资存在二元性[11],即人力资本投资的城乡差异显著。有研究发现,在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众多因素中,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差异是其主要因素[12]。有研究表明,城市的优惠政策、要素市场的不完善、城镇化率、经济开放程度、财政支出以及失业率等均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重大影响[13]。
目前关于中国人力资本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存在较大分歧,按照研究结论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种观点认为,人力资本投资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促进社会公平中起到正向作用。例如陈斌开[14]从测算人力资本贡献率的角度,李勋来[15]从城乡人力资本迁移视角,任国强[16]从人力资本推动非农就业落脚的角度,均表明了教育人力资本具有平抑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也有部分学者的研究侧重点不在于教育和迁移人力资本,而是发现健康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影响。健康人力资本促进农民参与劳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扩大农业产出,尤其是在农户参与非农就业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17]。邓力源[18]通过构建健康指标体系,使用Heckman二阶段模型,阐明了良好的健康状况能够促进农民非农就业,进而获取更多非农收入。同时,在对健康人力资本的研究中,发现其对男性居民非农就业影响更为显著,故其具有性别效应[19]。因此,提高农户健康人力资本存量对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20]。
人力资本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方面的研究,另一部分学者则持反向观点。例如匡远凤[21]从劳动力择优转移的角度,刘那日苏[22]以教育拓展的视角,研究共同表明,在平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过程中,中国教育的扩展和分布的均等化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23],反而随着教育年限的延长加剧了收入不均衡现象的出现[24],所以公共教育制度不但没有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反而进一步推动了其趋势的扩大。
综上所述,各学者由于采取的研究数据来源于不同国家、不同阶段,故所得结论不并完全一致,甚至相悖。近年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仍在继续,但由于农户人力资本投入近几年发生了较多变化,其影响是否与之前相同?目前,探究两者之间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方面的研究甚微。所以,本文从中国农户人力资本投资的视角出发,对中国农户人力资本及其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方面进行研究,为平抑城乡收入差距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三、理论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研究农户人力资本结构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通过理论及实证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在理论分析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人力资本的异质性影响,包括地区层面的异质性,并据此提出相关的研究假说。
(一)理论分析框架
我国人力资本按照性能分类,分为健康人力资本、教育人力资本以及迁移人力资本[25]。三种人力资本虽然分类不同,但都直接作用于农民增收,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健康人力资本保障了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提高了农民的劳动参与率,增加了农业生产效率,扩大了农产品生产份额,同时还能够促进农民非农就业,增加农民的劳动收入;教育人力资本不但能够改变农民就业方式,丰富就业技能,并且能够增强就业信息的捕捉能力,进而影响农民进城务工的区域选择、行业抉择和就业稳定性,增加劳动收入;迁移投资一方面优化居民个人的就业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增加农民进城工作的机率,增加农民非农就业收入。三种人力资本在理论上均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而当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就会逐步缩小。综上所述,本文将从农户健康人力资本、教育人力资本、迁移人力资本三个不同的农户视角出发,同时考虑城市偏向政策、城镇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失业率以及政府财政支出中人力资本支出等方面的影响,综合研究农户人力资本投入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联系。因此,根据以上分析,提出3个研究假设。
H1:农户人力资本存在增收效应,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H2:不同类型的农户人力资本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机理各不相同,因此,人力资本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即教育人力资本、迁移人力资本以及健康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各不同。
H3: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优于中、西部地区,所以农户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地区性差异,即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对东部地区的影响要高于中西部地区。
(二)模型构建
中国具有鲜明的城乡二元结构性特征,现假定存在两个生产部门:城市(C)和农村(V),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两部门的生产均满足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因此城市产出(QC)主要依靠生产要素(劳动L和资本K)以及生产技术(A),农村产出(QV)则将农户人力资本投入(INV)作为一种“要素”,参与生产。具体函数如下:
(1)
(2)
其中,α、β分别表示城市部门劳动产出和资本产出在总产量中占比,并且α、β均大于0,小于1;a、b、c分别代表农村部门劳动、资本、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在总产出中占比,并且a、b、c均大于0,小于1。
城市、农村两部门均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因此劳动的实际工资收入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出,两部门的工资收入(W)具体函数如下:
(3)
(4)
城乡两部门的工资收入比即为城乡收入差距(INC),因此具体公式如下:
(5)
城乡收入差距(INC)随着农户人力资本投入的增多而减小,即增加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将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根据人力资本投入的性质,将人力资本投入分为健康人力资本、教育人力资本以及迁移人力资本,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同时考虑到城市化(UR)、非农产业发展(IND)、失业率(UEMP)、政府人力资本投资(OUT)具体包括教育支出占比(EDU)、文化支出占比(CUL)、医疗支出占比(MED)、交通运输占比(TRAN)等因素也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模型如下:
文章侧重研究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对201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采用计量分析软件Stata16.0建立计量模型,具体模型如下所示:
(6)
式(6)中,INCit表示城乡收入差距,INVit表示农户人力资本投资总额,其中包括HIit表示健康人力资本,Elit表示教育人力资本,MIit表示迁移人力资本;URit表示城市化水平,INDit表示非农产业发展,UEMPit表示失业率,OUTit表示政府人力资本总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具体包括EDUit表示政府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CULit表示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MEDit表示医疗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TRANit表示交通运输占财政支出的比重;DFIICit表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ui表示个体效应,εit表示随机误差项,i代表省份,t代表年份。
此外文章还着重研究不同类型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此建立以下模型:
模型二:INCit=f(HIit、URit、INDit、UEMPit、EDuit、CULit、MEDit、TRANit、DFIICit)
(7)
模型三:INCit=f(EIit、URit、INDit、UEMPit、EDuit、CULit、MEDit、TRANit、DFIICit)
(8)
模型四:INCit=f(MIit、URit、INDit、UEMPit、EDuit、CULit、MEDit、TRANit、DFIICit)
(9)
四、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率先对选取的变量进行机理阐述,然后对数据来源进行详细说明,并附带描述性统计,为下文的实证研究做好前期准备。
(一)变量选取
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户人力资本投入情况,包括健康人力资本、教育人力资本、迁移人力资本,也是文章的主要解释变量,非农产业发展能够带动农民参加非农劳动,增加非农收入,促进农村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26];第二,由于城镇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接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农民收入来源,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城镇化水平也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27];第三,高失业率会导致适龄劳动力找不到工作,财富积累速度变慢,使得城乡收入差距扩大[28];第四,根据凯恩斯的投资倍数理论阐明了政府部门的投资具有增加居民收入的作用,尤其是教育、文化、医疗、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投资,均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29];第五,金融行业通过增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等方式,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30]。综上所述,本文选取健康人力资本、教育人力资本以及迁移人力资本、城市化水平、非农产业发展、失业率、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具体包括教育支出占比、文化支出占比、医疗支出占比、交通运输占比,金融发展水平等变量,进行实证分析。
(二)数据来源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采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作为被解释变量,具体计算如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解释变量: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分别用健康投入、教育投入和迁移投入来表示。农户健康投入用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中“医疗保健支出”来衡量,农户教育投入用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中的“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来衡量,农户迁移投入用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中的“交通和通讯”支出来衡量,农户人力资本投入总额用三者之和来表示。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控制变量:借用城市化水平。本文采用省份内非农业人口比重来衡量城市化水平,即城市化率 =非农业人口∕总人口× 100%。数据来自于《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非农产业发展则是以二、三产业产值占全省实际GDP的比重来度量,数据来源《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失业率则是采用城镇地区失业率来衡量,即失业率=失业人口数∕劳动力总数,数据来源《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则是采用教育、文化、医疗支及交通运输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来衡量,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金融发展水平则采用北京大学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文章选取2013—2019年全国31省份面板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具体指标见表1。
表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五、经验性结果
本文将模型中的数据进行Hausman检验,检验的原假设是随机效应与解释变量(人力资本投入)无关,当P值检验通过时即为固定效应,不通过则为随机效应。
中国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所有回归模型拟合程度良好,从全国层面来看,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即农户人力资本投入每增加1%,城乡收入差距将缩小0.029%,验证了H1的正确性。从三大区域层面上分析,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对三大地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具体而言,人力资本投入对东部地区影响显著。其中,东部地区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即农户人力资本投入每增加1%,城乡收入差距将缩小0.09%,但是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在回归统计上不显著。
表3 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对全国及三大地区的回归结果(被解释变量:LNINC)
表4显示了农户健康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从回归结果上看,农户健康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呈负相关。除此之外,城市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呈负相关,即城镇化水平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0.172%,而政府医疗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即政府医疗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约0.045%;从区域比较层面上分析,政府医疗支出在东、中部地区的影响显著为负,增加东、中部地区的政府医疗支出均有利于平抑收入差距,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缩小东中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综上表明不同变量在不同地区产生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
表4 农户健康人力资本对全国及三大地区的回归结果(被解释变量:LNINC)
表5给出了农户教育人力资本在全国及三大地区层面的异质性影响。在全国层面上,农户教育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呈负相关,具体而言,东部地区教育人力资本投入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相关,农户人力资本投入每增加1%,城乡收入差距会减少0.119%,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在回归统计上不显著。教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依赖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才体现出不来,即越发达的地区,教育的投资回报率会越高,因此,中西部地区在数理统计上不显著。
表5 农户教育人力资本对全国及三大地区的回归结果(被解释变量:LNINC)
农户迁移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如表6所示,在全国层面迁移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回归统计上不显著,但在分地区层面上分析,东部地区迁移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即迁移人力资本每增加1%,城乡收入差距缩小0.105%,中部、西部地区在回归统计上不显著,原因是迁移人力资本依赖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才体现出不来,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民进城工作的机率大,农民非农就业收入增加,迁移人力资本的影响才会显著,而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因此在回归统计上不显著。
表6 农户迁移人力资本对全国及三大地区的回归结果(被解释变量:LNINC)
六、研究结论、讨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采取的面板数据为2013—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相关研究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农户人力资本包括健康人力资本、教育人力资本以及迁移人力资本,三者均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并且存在长期稳定的影响。第二,从全国层面上分析,增加我国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尤其是教育人力资本和健康人力资本能够有效的控制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第三,从区域层面上分析,东部地区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投入和迁移投入上,增加东部地区教育、迁移人力资本投入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但中、西中部地区农户人力资本及农户人力资本的各细分项目都未能有效的控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由此表明,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存在区域效应,相较于中西部而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好,经济发达地区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更加明显。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尤其是教育人力资本及迁移人力资本,同时不能忽视健康人力资本的作用。其次,就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一目标而言,要格外重视东部地区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尤其要着重增加教育人力资本和迁移人力资本投入;中、西部地区要加大各项人力资本投入,在实现各项人力资本共同发力的同时,注重经济增长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提升农户人力资本投入的具体举措包括:(1)建立和完善农村卫生健康保障制度。农民在卫生保健、自我保健等方面的意识及能力欠缺,急需通过开展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等宣讲活动进行提升;且政府应继续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加大农村健康投资的力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建立相关保障制度,构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2)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出台相应政策引导优秀教师进入农村学校,优化教师资源的同时着重发展农民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育职业农民。(3)建立公开透明的劳动力就业市场机制,为使得农村居民的劳动就业潜力得以释放,劳动力市场监督管理机制更加完善,政府应及时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来确保劳动市场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