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评估肺癌的临床分析

2023-10-19曹银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三维重建征象胸膜

曹银平

(商丘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CT室,河南 商丘 47600)

肺癌是我国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已呈逐年上升趋势,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其5年生存率约为10-15%。肺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大部分患者于初次就诊时就已错失最佳手术时机,而临床实践证实早发现、早治疗对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促进作用[1]。因此,寻求一种科学、精准的鉴别检查方法对肺癌患者十分必要。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是评估肺癌的检查手段之一,而CT增强扫描是基于CT基础上的增强扫描技术,可增加感兴趣区域的空间分辨率,有助于临床医师评估肺部病变[2]。但临床实践证实,CT增强扫描存在部分征象较为模糊现象,对病变特征的显示存在一定局限性[6]。因此,需联合其他技术手段以提高对肺癌患者的评估价值。

三维重建技术可精细展示微小病变组织的解剖形态,可于多方位检查病变组织,明确病变组织及外周结构的组织关系,利于提高肺癌确诊率[3]。二者均有助于临床评估肺癌,但具体应用价值尚存在争议。鉴于此,本研究探讨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评估在肺癌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临床诊断效率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高度疑似肺癌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临床症状、体征检查以及影像学表现初步确定为疑似肺癌;均接受组织病理学活检、CT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各项生命体征稳定;精神及认知功能良好,可完成正常交流沟通者;依从性良好,可配合完成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存在肺部创伤史者;存在烟酒成瘾史、药物滥用史者;合并肺结核、肺炎或慢性支气管炎等肺部疾病者;其他部位确诊肿瘤发生肺部转移者;存在脾、肝等脏器功能疾病者;检查前已接受放化疗治疗的患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者。115例患者中男72例,女43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8.63±4.67)岁;体质量指数19-26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0.53±0.88)kg·m-2;肺部病灶直径0.5-4.0 cm,平均直径(2.43±0.58)cm。

1.2 方法

1.2.1 CT增强扫描

采用64层螺旋CT扫描(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型号:NeuEcho9),患者取仰卧位,患者先接受常规扫描,扫描患者肺尖至膈肌下方,调节扫描参数为120 kV,电流160 mA,设置层厚为2.0-5.0 mm,层间距为5.0 mm。上述操作完成之后进行CT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以3.0 mL·s-1,向外周静脉注射碘造影剂90 mL,分别在注射6-48 s、60-180 s后对患者肺内结节采取动态增强扫描。将所获CT数据上传至ADW4.0工作站,通过多平面重建、容积在再现等后处理技术全面观察病灶情况。

1.2.2 三维重建技术

将所获二维图像传入工作站,主要应用多层面重建技术,使用原始数据,薄层为1 mm层厚及0.7层间距图像采用冠状位以及矢状位重建,并根据临床需要还可采取多角度重建,常规采用肺窗以及纵膈窗观察,并根据情况、病灶不同对患者窗宽、窗位进行调整,并结合处理后的三维图像进行评估。

1.2.3 病理学检查

手术治疗中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如经染色切片后镜下可见癌细胞或癌组织则证实为肺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D”表示;计数资料用%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Kappa>0.75表明一致性极好,0.4-0.75表明一致性较为理想,<0.4表明一致性差);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15例高度疑似肺癌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活检诊断,81例诊断为肺癌,占比70.43%(81/115);其余34例中14例诊断为肺结核6例为炎性假瘤,肺囊肿10例,其他不明原因肺占位性病变4例。

2.2 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评估肺癌与病理结果对比

以组织病理学活检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评估肺癌的准确度、灵敏度以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与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评估肺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3。

表1 CT增强扫描评估肺癌结果n

表2 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评估肺癌结果n

表3 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评估肺癌的价值n

2.3 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

以组织病理学活检检查结果为金标准,Kappa一致性检验提示CT增强扫描评估肺癌具有较理想的一致性(Kappa=0.541);Kappa一致性检验提示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评估肺癌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760)。

2.4 CT增强扫描、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对结节征象的结果比较

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检出例数较CT增强扫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细支气管征、纯磨玻璃结节与CT增强扫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CT增强扫描、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对结节征象的结果比较n(%)

3 讨论

肺癌早确诊一直是临床影像学检查的重点所在[1,2]。但肺癌早期的肿瘤直径相对较小,未发生转移,且常不表现出临床症状,故难以确诊。而CT增强扫描在常规CT扫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图像质量,利于临床评估[2]。但CT增强扫描存在部分征象较为模糊现象,对病变特征的显示存在一定局限性[3]。因此,需联合其他技术手段以提高对肺癌患者的评估价值。

三维重建技术即多平面重建,通过重建的方法获取患者肺部多层面的切割图像,并借助三维构型以得到相对位置,具有操作简单、实现快速等优势,获得的影像结果便于临床医师观察[4,5]。

本研究结果显示,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评估肺癌的准确度、灵敏度以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增强扫描,提示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评估肺癌的价值较高。分析原因在于:CT增强扫描在传统影像学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可祛除患者呼吸时的病灶丢失和运动伪影,清晰显示病变组织内部构造以及外缘征象[1,2]。而三维重建技术可有效补充CT增强扫描,空间分辨能力更高,可从多维度直观展示患者肺内部结节的形态、分叶以及血管之间关系等[4,5]。

此外,本研究还显示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检出例数较CT增强扫描高,提示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可提高在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方面检出率,与盛健[6]等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在于:血管集束征是因肿瘤组织内部供血血管代偿性增大、增粗,引发肿瘤组织外周血管开始向癌变组织聚集移位而导致,是肺部恶性病变的主要CT征象。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立体动态旋转展示存在于肺部任何部位的肿块,并明确肿块与外周血管之间的联系[1-3]。胸膜凹陷征是因病变的组织增殖活动,引发胸膜牵拉,导致胸膜处发生凹陷,是周围性肺癌的常见影像学征象。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则可通过获取肺部病灶的相对位置层面的影像学图像,可对肺结节以及外周支气管、血管等关系进行判定,便于对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的观察[5]。

综上所述,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评估肺癌的价值较高,可提高在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方面检出率。未来可考虑进一步扩大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高度疑似肺癌患者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三维重建征象胸膜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基于关系图的无人机影像三维重建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