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人培育现实困境与培育体系构建

2023-10-19李晟刘海真

河北农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新农培育培训

□文/李晟 刘海真

随着新农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双创”如火如荼的开展并催生了一系列创新行为,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正加速转变,随之涌现出了一批新型农业从业人员——新农人。他们拥有新知识、新思路、新战略,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我国新农人数量已超850 万人。农村“双创”呼唤着新农人[1]。然而如此庞大的新农人群体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却屡屡受挫,面临许多现实困境。究其原因,是尚未形成完整高效的新型农业相关培育体系。基于新农人面临的现实困境,各地应进一步推进新农人培育相关工作,为新农人创业就业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新农人的概念和内涵

关于新农人的概念和内涵,学界尚未有统一的界定。早期学者们大致从五个方面对新农人进行界定:①互联网视角(陈亮,2015 年);②三新视角(汪向东,2014 年);③生态及产业链视角(杜志雄,2015年);④生产方式视角(徐旭初,2015 年);⑤综合性视角(郭艳平,谭莹,2016 年)。最新的观点认为新农人主要包括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和跨界创业者等群体(曹小霞,李练军,2021 年;吴连翠,付笑笑,吴训照,2021 年)。整体来看,学术界目前尚未对其形成统一的认识。

综合各种观点,本研究认为新农人是具有“互联网+农业”思维,拥有农学、市场营销、管理学等知识,掌握短视频直播、互联网等技能,能够创新农产品推广,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新型农业从业人员。

二、新农人的特征

早期学者,如汪向东(2014 年)认为新农人是农民的新群体、农业的新业态、农村的新细胞。相比传统农人,新农人的“新”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思维新。新农人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不断壮大的年轻一族,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新农人以互联网为依托,在互联网平台上开展线上交易、线下服务,形成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业态。新农人利用微信、微博或短视频APP 进行互联网营销,从事“指尖农业”,使农产品生产更方便、更快捷、成本更低。

(二)理念新。新农人注重精细、科学的生产过程,坚持以农产品绿色和安全为主。就现代农业而言,新农人才是发展的主体和关键要素。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具有比传统农人较强的创新能力。他们积极推进生态型循环型农业,节约资源创新发展。有研究显示,新农人的最大特点就是按照生态农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生活[2]。

(三)营销新。新农人品牌意识强,市场洞察力强。在互联网时代,他们通过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工具,借助“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创新农产品品牌传播方式,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推动农业发展转型升级。他们把自媒体作为营销的主阵地,吸引众多消费群体,造就大批农产品新锐品牌,使传统农业焕发出新活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特别是目前的短视频传播,更是生动演示生产过程,给消费者带来体验式营销,对目标客户产生深远影响,提高消费者品牌忠诚。

(四)组织新。新农人爱分享,爱沟通。他们通过自发组建、自主管理的各种平台来进行信息发布和互动交流,成为一种新型的网络社会组织,还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网络新农村建设组织。当前新农人举办的多种形式团体沙龙有数百家,并且已经形成若干全国性民间组织。

(五)学习新。新农人之所以充满活力,源于不断学习新东西。新农人更多地来自大学生群体毕业创业或一些非农人士跨界,他们思想活跃、眼界丰富、有理想有模板,始终保持着开放心态,对于新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性。而且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擅长吸收和开拓创新,敢于将其他产业的经营理念、先进的管理方式、商业模式和最新的科技手段在农业领域中灵活应用。

三、新农人成长面临现实困境

(一)新农人综合素养稍显欠缺。首先,部分新农人综合素养低,信息意识淡薄。部分新农人对农业生长规律及农业相关政策不熟悉[3]。不少新农人在“互联网+”方面“一知半解”,缺乏熟练技能和经验,对如何实现特色化呈现、精细化运营,仍然面临着巨大阻碍。

(二)新农人融资能力有待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就需要大量的资金去开拓。完全依靠新农人的自筹,常常无法实现目标需求。新农人要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融资以缓解资金短缺问题。但是迄今为止,新农人获得正式信贷的渠道较窄,阻碍了发展进程。从全国来看,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农户获得银行贷款数量远低于其他行业。只有少部分新农人贷款需求得到了保障,创业者自融资占比仍然居首。

(三)新农人市场营销能力有限。新媒体时代需要的是流量曝光,若无流量大部分销售额都不会乐观。新农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除了要具备过硬的技术和专业素质之外,还要有好的营销思路,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产品销售。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却不一定具备农业产业经营的相关经验,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之间还是存在着过多的不同。

四、完善新农人培育的建议

(一)建立多元化的信息宣传体系。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成为当前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所以应针对不同目标受众,开展有针对性的推广,从而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体系,使得宣传途径、宣传内容、宣传方式有机结合,继而增强新农人培训影响力,调动农民参培的积极性。

(二)建立有效的培训对象分类体系。为保障培训效果,让更多农民有机会接受培训,应对不同培训对象进一步分类。首先,制定培训对象分类指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具体指标包含新农人的学历、农业生产类型、年龄等。其次,农业管理部门以及相关培训机构,应针对他们的农业基础与学习能力请不同的培训导师,分层分类指引。

(三)构建科学的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课程体系的科学合理,要看最终的培训效果以及在实践过程中能否做到学以致用。培训内容设计、相关配套资料等方面都要进行认真把关。首先,要有的放矢地设计课程。按照培训目的要求和培训任务来确定内容。针对新农人具体情况及自身能力水平,制定具体的目标任务或实施步骤,并将之落实到每个环节中去,使新农人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达到预期目的。其次,要制定合理学习时间标准。一个科学而规范的学习时间标准可以保障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最后是优化培训内容和学习资料。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需求,对各类新技术、新品种等进行培训内容重新设计。

结语

新农人培育工作,面临着许多现实的困境。要想对新农人的发展进行针对性指引,必须对新农人培育内容进行科学设定,创新和探索培育模式,积极完善培育条件,健全新农人培育机制,提高新农人素质,最终形成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新农培育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新农人时语
新农人时语
新农人时语
新农人时语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